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20 12:28:44| 人氣10,013| 回應7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冬季閱讀: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

 

初冬悅讀:24節氣「小雪」  

「小雪」入冬的第二個節氣,在11月22-23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40°。
小雪開始時氣溫會下降,北方氣層溫度逐漸降到0以下,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並且夜凍晝化。東亞地區已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經向環流。西伯利亞地區常有低壓區低壓槽,當它們東移時會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中國東部會出現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小雪節氣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於強冷空氣影響時,常有入冬第一次降雪。但在台灣,小雪是個錯誤的節氣,此時在台灣不但看不到雪,俗稱「十月小陽春」(農曆十月)。
 
節氣與民俗
此時是雜糧作物「玉米」的盛產期。從前農業種植及育種技術比較不發達,農民為求隆冬時節仍有「菜」可以佐餐,便在此時開始醃菜。農業育種技術進步,四季皆有便宜的生鮮蔬果可以佐餐,農民已不再作興醃菜過冬。
 
此時台灣各地也開始進行「謝平安」的宗教活動,酬謝神明保佑一年來的豐收和生活平安。 而十月下半月的民間祭典,有十月十五日的下元水官大帝誕辰日,俗稱下元節。民間祭拜水官大帝,時間是清晨,祭品與祭儀和上元節祭拜天官大帝相似。 
 
進入小雪後,聞名的賽夏族「矮靈祭」也進入尾聲了。「矮靈祭」是賽夏族兩年一次、在農曆十月舉行的一個重要祭典,在賽夏族的祭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節氣與諺語
「小雪小到」:烏魚群在小雪前後剛到台灣海峽來,故云小雪小到。
「十月豆,肥到不見頭」:布袋一帶到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此時豆仔魚相當肥美。 
 
「小雪」養生 
對於下肢容易冰冷或麻痛的人,建議可多做「仰臥曲膝」的保健運動,做法為仰臥在硬板床上,兩足伸直並攏,全身放鬆,呼吸均勻,抬起左膝,兩手抱在左膝後側,同時用力將膝蓋向胸腹部靠攏,同時再將左小腳儘可能向上伸直。
 
大約停留5秒後,將左腳放回床上,然後再抬起右膝重複上述的步驟,持續使兩膝交替運動,直到身體覺得暖和,微汗略喘為止。仰臥曲膝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環,使氣血流通,同時對於患有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老人家也是很好的復健運動。
 
女性宜溫補男士應護腎
小雪時節的食補藥膳,女宜溫補,男應護腎;中醫師表示,四肢容易冰冷的女性宜多吃點牛羊肉、薑、蔥、蒜等;男性則可以多吃點益腎食品,如腰果、黑芝麻、芡實、山藥、栗子、大骨湯等,或自行準備藥膳來補補身子。
 
 
初冬悅讀:酒井雄哉《一日一生》
 
書名:一日一生
 
作者:酒井雄哉 Sakai Yusai
比叡山飯室谷不動堂長壽院住持。
一九二六年出生於大阪府,太平洋戰爭時志願加入軍隊,其後於特攻隊基地的鹿屋直到戰爭結束。戰後數度轉換工作,皆不順遂,因緣際會師事小寺文□師,四十歲出家,於四十三歲開始修行,過了五十歲「滿行」,也就是修完千日的回峰,在六十歲時二度進行比叡山千日回峰修行。此二次修成皆各費時七年,步行四萬公里,天天行走六十公里的路程達一千日,其間還包含九天斷食苦行等數項難行苦行,因此聞名日本,被稱為「活佛」,也被稱為「阿闍利」(阿闍利是修行者中教導眾生的最高位者)。
 
平日除其信奉者造訪親炙外,位居日本政治權力核心的政治家、企業經營者、文化藝術等各界人士,據說亦常慕名前往。
 
譯者:
林佩儀
無知少年時期喜歡日本偶像團體,因此一腳踏入日文的世界。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工作數年歷經滄桑後,為了體驗日劇生活,進入早稻田大學日本語專修別科進修。其後受日本崇法文化影響,○七年秋天飛往南法苦練法文一年。目前專職日文翻譯、口譯。翻譯過程如沐春風,大阿闍梨的話語提點自己換個角度過生活。
 
內容介紹:
一日就是一生。
今天的煩惱,留在今天,明天又是一個新的人生。
面臨人生的無常,人該怎麼活?人為何而活?又該如何接受痛苦與死亡?對於人生感到迷惘與煩惱?對於某個錯誤決定感到懊悔?……酒井雄哉大師說:「沒關係,雙腳走累了,就用肩膀走吧。」 
 
這位大師和你我一樣,曾經歷許多困境,幫助他度過這些難關的便是「一日一生」的生活信條。所謂「一日一生」,就是指珍惜每天的「緣」,感恩度過每一天。一步一步,專注於人生的道路,如果累了,就換個方式走。酒井大師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娓娓訴說自己的生命故事,不著痕跡地傳達重要的教誨:珍惜每個當下、把握每一天,活得自在。
 
不須為了今日的失敗而感到沮喪,因為明天又是一個新的人生,只要每天都用新的心情面對生活,如此便能獲得新生,重新出發。 擁有「現代活佛」之稱的酒井雄哉,他的話語,彷彿人生的及時雨:
◆不慌、不急、不放棄、不逞強
◆今天的自己,今天就結束,明天將誕生一個全新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之河
◆一日就是一生。以「一日」為中心,就能盡全力好好過今天、迎向明天
◆沒有什麼事是白費的,就算當下沒有體悟,最後一定會碰上讓你改觀的那一刻。
◆每天用新的心情面對生活
◆不要為了今天的失敗而感到洩氣沮喪,因為明天又是一個新的人生。
◆不好好把握今天,有可能沒有明天。所以當下最重要
◆認真、忠實地做好眼前的事才是最佳選擇。
◆跌倒就再爬起來,永不放棄,毫不在意地默默努力。
◆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本性,重要的並不是別人眼中的自己有多了不起。
◆自然地展現此刻真實的自己,在生命裡活出真我吧!
◆自己感受體會後才能了解真正的意義。人生,唯有靠自己的力量去了解。
◆多活一天,多做一天善事,就會留下善果與來生相繫。
 
本書特色
關於「一日一生」,網路上約有1700多萬筆資料,大多是網友相互轉寄,顯示此一概念已感動無數人。  
 
初冬悅讀:酒井雄哉《一日一生》
 
目錄:
第一章 一日一生
一日就是一生
每天不間斷地重複合乎自己身分的事
佛祖洞悉人生
腳走累了,就用肩膀走
好好面對真實的自己
別人不覺得自己了不起也沒關係
以「一日」為中心
每天用新的心情面對生活
 
第二章 道
活了下來其實是「被留下來」
在漫長的返鄉旅途上學到的事
周而復始,不間斷地重複做相同的事
不論遇到什麼事
人心有陰暗面
有一天妻子突然離世
人生的際遇會突然出現
佛祖讓我看的母夜叉面孔
不停地問自己為何而生,又該做什麼
一輩子持續思考答案
 
第三章 行
衣服上的朝露終將流進琵琶湖
從步行中一定能學到什麼
想了解就去實踐
佛祖讓我體會親子愛
吸氣,呼氣。呼吸的重要
佛祖究竟在哪裡?
身邊有許多寶物
學習與實踐並重,缺一不可
有些事得慢慢地、花時間了解
 
第四章 命
祖父母的溫暖
被父親揹在背上的冬天
在揹與被揹之間成長
母親不讓我看見父親擺夜攤的模樣
心連心的父母
東京大空襲時,我在鹿兒島做的夢
面臨死亡的一對兄弟
讓小孩看見父母認真打拼的背影
雖然走到生命的盡頭,仍支持著其他生命
 
第五章 調和
奮力綻放的櫻花
人活在大自然裡
從抱著重物的中國小孩身上看到的「大志」
心靈的狀態受各種事物左右
或許其實看的是同一個東西
有生命的東西全都緊緊相連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ohnsonkuo/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1134只活了三萬天而已
 
初冬悅讀:酒井雄哉《一日一生》
 
書摘:一日就是一生
修行的每天早上,我都穿著草鞋出去。
上山十公里之後,接著走十公里較平坦的路,最後是十公里的下坡路,如此這般每天重複。結束一天的登山行程後,草鞋往往變形穿爛,隔天得穿上新的草鞋才行。

日復一日地不斷重複。有一天,我發現草鞋就像我自己。
一日之終,草鞋變得破爛不堪,如果自己是草鞋的話,今天就是一個句點。明天將穿上新的草鞋,好似獲得重生一般。雖然一天結束了,但明天又是一個新生命。草鞋如此,人們也是如此。

一步步登山時,屬於動的世界。而把穿了一天的草鞋脫掉,誦經、就寢時,則屬於靜的世界。一結束靜的世界,便是早上,又將開始動的世界。動與靜如同一體兩面,有動才有靜,有靜才有動。

若以人生來比喻的話,「動」是生,「靜」是死的世界。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
當脫掉草鞋的那一刻,今天的自己即已告終。然後為了明天的重生而認真反省,這是一種複習。反省今天為什麼會碰上壞事,並努力不要讓同樣的事再發生…。

這麼一來,便能獲得新生、重新出發。今天的自己,今天就結束,明天將誕生一個全新的自己。一日就是一生。不要為了今天的失敗而感到洩氣沮喪,因為明天又是一個新的人生。

不過如果不好好把握今天的話,有可能沒有明天。所以當下最重要。認真、忠實地做好眼前的事才是最佳選擇。
 
千日回峰行
在日本的佛教修行中,這是公認的最為嚴酷的修行
。「千日回峰」是指在比叡山養性的十二年中,得花七年的時間做此修煉。每天深夜一點半時,離寺往深山中,到太陽升起時分,還要不停地行走。規定每天得走三十公里。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各為一百天。第四年和第五年,各為兩百天。總計是七百天的時間,在山中專心地行走。
  
初冬悅讀:酒井雄哉《一日一生》
 
專訪:酒井先生的人生
(孔子直系嫡孫孔健專訪)
「和酒井大師說話的時候,他總是輕言而已,絕非雄辯。然而卻又在不知不覺之中將人吸引了。說到酒井大師,他走路的姿態就可以成為最好的訓導。」這是和阿者梨先生同在比叡山嚴曆寺的高僧所言。

阿者梨先生不論男女老少,無論是不是我們俗話所說的偉大的人,他都有著無法令人抗拒的魅力。自不用說他那超越凡人的行者經歷,在比叡山得度前他所經歷的坎坷人生或許也成為其中重要的原因吧。

酒井雄哉大師(本名酒井忠雄),1926年生於大阪‧玉造。那是日本即將邁入昭和時代的時期。他幼年時,由於父親事業失敗而移居東京。在他十多歲的時候就邊工作邊上夜校,接近二十歲時,他以成為熊本縣‧人吉預科練(就日本海軍的飛行預科練習生)為志願入伍,日本戰敗後,在生靈塗炭的東京復員。之後,曾在東京做過圖書館員,經營過拉麵館,也嘗試過股票買賣,經歷了一夜暴富然後一身債務的世俗之事。而後,也曾做過食堂職員、點心銷售員等等的職業。

他1958年結婚,三十二歲時在和妻子的新天地裏重新開始新的人生,然而剛剛起步便迎來了最壞的結果。妻子在結婚不到半年便由於病魔纏身而開煤氣自殺了。從此之後,他失去了生活的目的,過著失魂落魄的日子。對酒井大師憂心忡忡的親人們把他帶到了比叡山。在他和比叡山中的僧人們見了面並聽取了他們的話語後,酒井大師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1965年他決定出家,在比叡山中的寺院得度,法名酒井雄哉。此時,他39歲。而後,他過著小僧的生活,到比叡山的學校上學,和自己孩子輩的青年人一起學習。當時的住持也比酒井大師小二十歲。在1972年他46歲之時,他開始了第一次的修行(百日回峰),之後他便每天堅持著常行三昧、千日回峰行和可謂是前無古人的修行。

窺探阿者梨先生的「歷史」,他四十歲之前仿佛被命運捉弄的命運和從四十歲開始相識比叡山並積累修行的人生,有著鮮明的對比。

「在四十歲之前,我一直渾渾噩噩的過。直到來了比叡山,才仿佛找到了和自己相符合的人生軌道,至此的人生舞臺一下子改變了。雖然這是後來在回顧過去時才明白的。」阿者梨先生這樣對我說著,而後用更加平靜的口氣深切地繼續向我講述。而阿者梨先生視線的對面,是新宿寬闊的高層建築街,俯視下方是背負著各自不同人生的工薪族,還有失業者和無家可歸的人在蠢動。

「是啊。如果那時候沒有去比叡山,依然無法找到自我,或許現在也和那些人們一樣,住在用紙皮搭蓋的家裏,人,真是難懂呢」,帶著認真的表情這樣說到的阿者梨先生為何能超越宗派的界限如此受人尊敬和仰慕,我感覺到自己看到了酒井阿者梨為人富有魅力的一面了。

2002年6月,「用秧苗將水田變成綠絨毯」的計畫開始時,我曾前去聽取了在茨城縣築波市的酒店會場裏阿者梨先生的特別演講。來自鄰鄉從小孩到老人約三百人占滿了會場。我試著問了問會場裏的幾個人他們為何前來。

「認識阿者梨先生是在電視臺的節目中,一直很想真正見到他並聽取他的話語,卻鮮有這樣的機會。他和一開始就出家為僧的人們不同,一個普通人堅持修行,從而成就了今天的自己,這引起了我們的共鳴。」

我所得到的回答幾乎都是一樣的。或許每個人都感到了對阿者梨先生的親切感以及人類的可能性。阿者梨先生的存在,仿佛這樣向我們講述著:人原來可以有這麼大的變化,人原來可以跨越如此的苦難生存下去,我是不是也還能做些什麼,是不是應該再努力些。

那麼,他至此的修行是什麼樣的?此外,阿者梨先生所成就的幾近令人毛骨悚然的苦修又為什麼會讓人們稱為「奇跡」、「活佛」或是「超人」呢?
 
首先是「千日回峰修行」。這是已逝的慈覺大師圓仁開創的比叡山嚴曆寺自古傳承的修行方法。花費七年時間,在規定的日子裏走遍比叡山一代的山路,合計必須連續走上一千天。當然,無論是雨雪或是強風,都必須堅持執行。此修行的殘酷在於行走的距離,因為每日巡拜比叡山的行程就超過30公立。而且,在千日之間,也包含多次必須步行到京都的苦行,那時便是日行六十,甚至八十公里。

結束千日回峰修行,修行者的步行距離高達四萬公里,近乎於環繞地球一周的距離了。如果要說是不是比叡山的出家人無論是誰都挑戰此修行並完成了它的話,歷史的事實告訴我們多少人都喪命于他們志向的途中。所謂基於一定的覺悟所完成的修行,也表現在修行者的裝束上。頭上戴著仿造尚未展開的蓮葉造型的帽子,上下都是白色的裝束,穿著草鞋,腰間系著細繩佩戴者短劍,姿態莊嚴。

這是依據嚴格的法令,在修行的途中漸漸喪失精力和體力,無法堅持到最後之時,為了結自己性命而準備的。也就是說,千日回峰修行常常是向著死亡一味的在山中行走,掙脫困難地行走。這可以說是是要求無法想像的精神力量和身體力量的「終極修行」。

然而,千日回峰修行自古以來作為一種壯烈之極的修行,讓人崇敬又畏懼的,不僅僅於此。等待連續步行七百日的修行者的是稱為「入堂」的徘徊在生死邊緣的苦行。所謂入堂,是一個人進入小小的佛堂中,堅持九天裏念佛頌真言的功課,而最讓人感到殘酷的是在這期間,必須遵守斷食,斷水,不眠,不臥的約束。

不吃不喝也不眠,甚至連躺下都不允許的入堂,可以說是「生的葬禮」。
阿者梨先生對著我回顧那些日子的時候,只是用淡淡的言語來講述他這些富有色彩的人生軼事。
在執行入堂等等修行的時候,或許是在集中力之中,有時能看到些從所未見的事物。在堂內修行之時,自己像電視畫面一樣離地升空。我曾經置身於與往常不同的仿佛國外的地方,那兒有著川流花開的美景,而我則在那裏叩拜。為什麼自己會到這樣的地方來叩拜,明明自己要在堂內修行的?想到這裏,突然回過神,原來自己還在堂裏。

但是再後來,有了去中國和美國的機會,感到這樣的風景似乎似曾相識,好幾次都想起我的確在入堂的時候見過同樣的風景。

在修行之時,我看著各種各樣的事物而來。
但是對我而言,我想那都是幻想。雖然或許喜歡玄象的人稱之為幽體脫離。那時,仿佛進入一個魔境,所以人們說,正因為是進入了幻想的世界,如果把它視為真實,那麼修行也就完結了。而真實的事物則必須是行於那之上的。

大約20年前,阿者梨先生在入堂時的樣子作為紀錄片在電視臺放映的時候,或許也給不少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者,千日回峰修行在最後的一年裏,還有所謂「環繞京都」的艱苦修行在前方阻難,在一天裏不得不走上之前成倍的距離。百日之間,從比叡山到京都市區,每日不得不踏破這漫長的超過八十公里的行程。當然,其間不可能讓身體充分得到休息,每日僅依靠兩小時左右的小睡來支撐。

結束這一切艱苦的修行,若能夠平安地渡過這一千日,那麼就能夠得到「大行滿,大阿者梨」的最高尊稱。

阿者梨先生作為一位非凡而傑出行者的「職業」,並不僅限於此。
而在於他雖然曾一度完成了千日回峰修行,然而在不久後又再一次完成了千日回峰修行這一點。換言之,他上演了「兩千日回峰行」這一驚人的壯舉。在比叡山一千二百年的歷史中,有記載的完成這項偉業的修行者,阿者梨先生是僅有的第三位。阿者梨先生十四年間連續步行的距離,合計達到了八萬公里,這正是他被稱為「環繞地球兩周的超人」的原因所在了。

除了兩次的千日回峰修行,阿者梨先生也正如一位稀世的大行者,他勇敢地挑戰各種艱苦的修行,並最終徹底的完成。「常行三昧」就是其中之一。此修行被稱為「幻行」,是一種由於喪命的危險較大,曾一度被禁止的苦修。整整九十天,就只在狹窄的佛堂中來回行走誦經。除了吃飯、上廁所和小睡以外,不允許坐下或止步站立。

此外,「十萬枚大護摩供」也是一樣的。
此修行乃是讓已完成千日回峰修行的行者擔任功課,八日間不得進食飲水,也不可躺臥,必須一味的面向著熊熊的火焰燃燒護摩木這樣的苦行。

在這些看似誰也不可能完成的修行中所收穫的成果,充分地像我們證明了阿者梨先生在現今這個時代的卓越性——我們現代人所沒有的堅強的精神力量,驚人的體力,以及巧妙調節身心的能力等。而加之阿者梨先生的年齡,則更讓我們感到吃驚。

要成為比叡山的僧人,從二十歲左右年輕的時候開始潛心鑽研直到獨當一面是慣例,然而阿者梨先生為正式成為比叡山嚴曆寺的僧侶而拜師,則是在他四十六歲之時。在此之前,比叡山有著拜師弟子年齡不得超過三十五歲的規定。因此,他是個特例。

開始第一次的千日回峰修行,是在他四十九歲的時候。而結束兩千日回峰修行時,他已是六十一歲的高齡。如果是工薪階層,那麼這是一段從差不多要因裁員而被打發到辭職退休的年齡了,而他卻走了十四年,跨越了無數艱苦的修行。

正因如此,對於阿者梨先生,佛門之人都稱其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奇跡」、「現代的活佛」,而這些說法,大袈裟一定是聽不到的。

讓我試圖向阿者梨先生投以樸實的提問。即使是對那些沾滿了世俗的塵垢,沒有什麼自信的中高年人,阿者梨先生並沒有一一逃開,也沒有拒絕,而是用自己的話語,參照著自己所實踐的修行認真地對待。或許正因為是超過了常人想像的穿越修羅場而來的阿者梨先生,讓我不知不覺卸去了肩上的擔子,懷著「好嘞,無論如何試試看吧。總會出點結果的」這樣的心情,得到了莫大的勇氣。

這不僅僅因為阿者梨先生是稀世的行者,或許還因為他在三十五歲之前歷經的坎坷,讓他不單把自己當作受人崇敬的聖僧,反倒能夠真切地瞭解我們這些百姓的苦悶吧。
 
初冬悅讀:止觀《天台宗》
 
天台宗,漢傳佛教十三宗之一,發源地為光州大蘇山淨居寺因其創始人智顗常駐浙江天台山說法,故稱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國佛教最早創立的一個宗派,並於9世紀初被日本僧人最澄傳到日本
 
天台宗學統自稱有九祖:龍樹慧文慧思智顗灌頂(章安大師)、智威慧威玄朗湛然。另有以慧文禪師為初祖,或以智顗大師為初祖。智顗大師為慧思禪師之徒,承繼中國南方的禪觀,與北方三論宗的中觀見,尊奉《妙法蓮華經》,因此也被稱為法華宗。又因為該宗以修行止觀為主,又稱止觀宗。
 
特色
天台宗與禪宗華嚴宗都是中國佛教大師為適應本民族文化而開創的,因此被稱為最具中國特色的三大佛教宗派。天台宗的最大特色在於「教觀雙美」。在漢傳佛教大乘八宗之中,華嚴、法相、三論諸宗偏於教義理論的發揮;禪、淨、律、密諸宗偏於觀行實踐的進取。天台宗講究將「教觀」兩者發揮到極致並圓融一體。天台宗講「真空妙有」,以其「真空」,所以了無一念一塵,法界無相,萬物一體;因其「妙有」,所以森羅萬象,頭頭安立,緣起三千,法界無礙。
 
慧思在慧文的理論基礎上發展了「一心三觀」的理論:一切事物都由因緣所生,沒有固定不變的實體,這是觀空;但雖然如此,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像貌,這是觀假;然而空與假是同一的,此謂觀中。在這個基礎上智顗認為世上有3000種世間,但這3000種世間都出於一念心中,因此稱之為「一念三千」。能將這一切都領會,那麼人就達到了頓斷三惑,圓證三智的境界。這是天台宗的中心思想。
 
天台宗的宗旨是《妙法蓮華經》,指南是《大智度論》、《法華玄義》和《法華文句》,扶疏是《大般涅槃經》,觀法是《大般若經》。
 
9世紀初,日本僧人最澄將此宗傳到日本,在平安時代(784~1192),與真言宗並列發展,史稱「平安二宗」。13世紀由此宗分出日蓮宗。當今,日本天台本宗、日蓮宗都很興旺,而日蓮宗在20世紀又分出幾個新興教派。
 
由於印度佛教長時期的發展,形成大、小乘等不同的派別和經論,形成龐雜的關係。在魏晉南北朝期間,由西來譯僧逐漸翻譯出來,中國佛教徒面對內容有別、思想分歧的大、小乘經典,因而產生判教思想。而天台宗的判教,有「五時判教」、「化儀四教」及「化法四教」。
 
五時判教是將佛陀一生的說法內容,判釋為五個時期,相應於每一時,便有每一時所說的經典與所度化的對象。五時中,第一是「華嚴時」,第二為「阿含時」,第三是「方等時」,第四是「般若時」,第五是「法華涅槃時」。
 
化儀四教是對眾生說法的不同形式,因為眾生的根基不一。教化形式可分為「頓」、「漸」、「秘密」、「不定」四種。
 
化法四教是佛陀對眾生不同的理解能力而講說適當的內容,分別為「藏」、「通」、「別」、「圓」四種。 
止觀者,止是禪定之勝因,觀是智慧之由藉,謂若能成就二法,自然定慧圓明也。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觀是觀察一切真理。止屬於,觀屬於,止觀就是雙修的意思。是天台宗的主要修行方式。
 
初冬悅讀:蔣勳《萬歲通天帖二》
 
癤腫帖
《萬歲通天帖》第三帖是王薈的〈癤腫帖〉。
王薈是王導的第六個兒子,也是最小的一個。他的字是「敬父」,小字「小奴」,他的哥哥王邵叫「大奴」。「小奴」聽起來特別像是父親對么兒子的暱稱。魏晉人小名暱稱喜歡用「奴」,宋開國帝王劉裕叫「寄奴」,大富豪石崇叫「齊奴」,王獻之叫「官奴」,一直到唐代這習慣還保留,高宗李治小名是「雉奴」。
 
王薈官至鎮軍將軍,晉書有傳,但事蹟不多,他常被認為淡泊名利,「恬虛守靜,不競榮利」。 
《世說新語》〈雅量〉一篇有王薈跟哥哥王邵(大奴)在桓溫家,桓溫正下令誅殺收捕庾希一族。王薈覺得心理忐忑不安,走來走去,很想離開。他的哥哥王邵卻坐著不動,一直等到收捕的官員衙役回來報告,事情處理完了,才從容告別離去。《世說》這一段在比較王邵、王薈兄弟器量的優劣,也讚美了王邵比弟弟更能遇事鎮定的氣度。
 
在連年征戰的時代,政治鬥爭如火如荼,桓溫、庾希的權力傾軋,殘酷無情。做為當時宰相世家王導的兒子,王邵、王薈大概都被訓練到要喜怒不形於色,也把面對任何巨大事件都淡漠無情的反應作為世族子弟「雅量」的測驗吧。
 
我卻不以為王薈「雅量」不足,也許做為老么,被父母長輩寵愛的「小奴」,王薈更多一點人性的溫暖。他在殘酷政治鬥爭前的惴惴不安或許正是他沒有完全失喪人性本質的透露吧。史書上也有一段記載特別說到王薈的善良慈悲──「時年饑粟,人多餓死,薈以私米作饘粥,濟活甚眾。」饑荒年月,許多人餓死,王薈以私人的米熬粥賑濟,救活了很多人。
 
也因為史書上這一段故事,使我在看《萬歲通天帖》時特別注意到王薈的〈癤腫帖〉。〈癤腫帖〉不長,只有二十三個字,但是殘破得太厲害,目前可以辨認的只剩下十五字左右。一開始是「薈頓首」,王薈敬上──與王羲之書帖的習慣一樣,是魏晉人寫信通用的敬語。第二行比較完整,「為念吾癤腫」,身上長了癤子,腫了。
 
第三行是「甚無賴,力不次」,這也是王羲之書信裡常用的辭彙。台北故宮的〈何如帖〉裡就有「中冷無賴」的句子。「無賴」在現代語言裡像是罵人的話,有點「流氓」的意思。東晉人說自己「無賴」是「百無聊賴」,什麼事都不想做。「中冷無賴」更是心中對一切都冷漠,提不起勁,「中冷」是心境荒涼,「無賴」是一切都沒有意思。
 
晉人書帖絕不是儒家的文以載道,在大戰亂與荒謬的政治屠殺之中,他們很直白地表示對生命失去了信仰的虛無與幻滅。「力不次」也是王羲之書信常用的結尾──因為疲倦、無力感,「不想說了」。用「力不次」結尾,下面仍然是敬語「薈頓首」。
  
〈癤腫帖〉是我最常拿出來看的一帖。在殘破斑剝的紙上,墨痕如煙,筆勢線條從容自在,沒有太多技巧的賣弄做作,卻在平實裡透露了雍容與優雅。輕重跌宕變化,彷彿呼吸,沒有一點急促。字與字,行與行的間距虛實留白,疏朗順暢,如行雲流水,毫不費力。看來平凡樸素,卻筆筆華麗,字字如珠玉,可見王氏家族子弟最好的教養與品格。
 
那個在血淋淋政治鬥爭裡惴惴不安的王薈,那個在大饑荒的歲月裡煮粥救活眾人的王薈,身上長了癤腫,透過一張殘紙上的墨痕,一千六百年後,彷彿使我覺得了他的痛,肉體的痛,心靈的痛。
 
新月帖《萬歲通天帖》裡有王徽之的〈新月帖〉。
王徽之是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它和弟弟王獻之都常在《世說新語》出現。王徽之字子猷,王獻之字子敬。〈雅量〉一章說到一次失火,王徽之急忙走避,連木屐都忘了穿。而王獻之神色恬然,好像沒有事情發生。
 
《世說》產生在重視人品氣度的時代,也常常平比較人處在危機異變時的反應。這一次火災,也許因為王獻之的「神色恬然」,反襯出了王徽之不夠鎮定的印象,《世說》甚至下了這樣的結論「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世說》同一個人在不同條列下其實有不同面貌,王徽之這一次失火時的慌張,卻在〈賞譽〉一章裡有了另一種面目。王獻之寫信欣賞哥哥,說王徽之「蕭索寡會,遇酒則酣暢忘返,乃自可矜。」王徽之是孤獨不喜歡應酬的,但是一有酒,就喝得酣暢忘了回家。我喜歡獻之用來形容哥哥的四個字「乃自可矜」,「矜」像是自憐,又有點自負,是「獨酌無相親」的潔癖與浩大的落寞。
 
《世說》裡很多次比較徽之、獻之兄弟,都以獻之為優。但是〈品藻〉一章講到二人看《高士傳》,獻之欣賞「井丹高潔」,徽之覺得「未若長卿慢世」。「長卿」是司馬相如,王徽之稱賞他生命態度的「慢世」,「慢」可以是「傲慢」,也可以是「不在意」,王徽之對「慢世」的讚譽大概也透露了他內在世界的輕慢世俗吧!
 
徽之獻之兄弟個性不同,感情卻特別好,《世說》〈傷逝〉一段,講到兄弟兩人都病了,徽之先亡,獻之奔喪,在靈堂上撫弄徽之留下的琴,琴弦老調不好,獻之摔了琴,大慟叫道「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幾個月後獻之也病故。
 
《世說》〈任誕〉〈簡傲〉兩章裡有好幾則關於王徽之的故事,了解王徽之,這幾段大概是最主要的資料。〈任誕〉一段講到他在雍州刺史郗恢家作客,看到一張珍貴的西域羊毛氈,徽之二話不說,叫人就搬回家了。〈任誕〉自然講的是狂放荒誕不合世俗的行為。王徽之的個性在這一段故事中呼之欲出了。〈任誕〉另一段是大家熟悉的──王徽之借住別人的空屋,遍種竹子,別人提醒他這不是自己家,也住不久,不用那麼麻煩,王徽之指著竹子說了他的名句──何可一日無此君!
 
關於王徽之,傳誦最廣的故事是〈任誕〉中的「雪夜訪戴」──在山陰,一夜大雪,徽之醒了,開窗,喝酒,屋外一片雪白,吟誦了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想念起在剡縣的戴安道,因此雇了小船,走了一整夜,天亮到了戴安道門前,他卻沒有進去,原船又回山陰了。跟從的人不解,徽之說:「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小時候讀這一段不太能理解,也許王徽之的率性,只是那雪夜行舟的自我完成吧,「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人生的自我完成,看在他人眼中,或許都是荒誕不能理解的行徑。
 
〈任誕〉另一段故事也可一讀──王徽之船泊沙渚,遇到吹笛聞名的桓子野在岸上。徽之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子野當時也做大官,聽說是王徽之,就在岸邊吹了三支曲子。吹完就走了,我喜歡故事最後一句──「客主不交一言」。兩人除了笛聲,沒有多交談一句話。
 
也許要用「客主不交一言」的方式重新閱讀徽之的〈新月帖〉。
雨濕熱,復何似?
「二日告,□氏女新月哀,摧不自勝。奈何奈何!
念痛慕,不可任。得疏,知汝故異惡懸心。
雨濕熱,復何似?食不?
吾牽勞並頓,勿復。
數日還,汝比自護。力不具。徽之等書。」
〈新月帖〉很平實安靜沉穩,用筆沒有王獻之〈鴨頭丸帖〉如流雲捲舒的飛揚恣肆,甚至也沒有〈癤腫帖〉顧盼生姿佻達的神俊之美。
 
感覺上,徽之的〈新月帖〉似乎更遵守父親王羲之的靜穆雍容。〈新月帖〉連文字也像王羲之──「摧不自勝,奈何,奈何」是王羲之帖裡一點也不陌生的句子。某某人家的女兒夭逝死亡,徽之寫信談到自己的心情──「念痛慕,不可任」彷彿不是對一個女子夭亡的悲哀,而是看到了生命本質上的虛幻,沒有什麼可以留住,沒有什麼可以依恃。
 
「異惡懸心」是那麼重的字句,好像被鬼魅噩夢糾纏,心懸在惶惶的空中,落實不下來。「雨濕熱,復何似?」是我喜歡的句子,好像是春夏之交,南方梅雨溼熱,鬱悶滯塞,無法形容的沮喪難過。 
「食不?」只是「吃了嗎?」這樣的詢問,只是生活裡降到最低的存活的詢問。王徽之〈新月帖〉像十九世紀末波特萊爾的散文詩〈巴黎的憂鬱〉,也像屠格涅夫的小散文詩,文字平凡無奇,卻比造作刻意的「詩」更有詩的質素。
 
「吾牽勞並頓,勿復,數日還。」旅途流浪中困頓勞累,不用回信,幾天就回去了。「汝比自護」大家多保重,照顧好自己。連最後的「力不具」都和王羲之一樣,不想一一多說了。
 
〈新月帖〉像這個季節窗外一泓秋水,潺潺湲湲流去,聽到的人就記得那安靜的聲音。
 
初冬悅讀:王文華《你一串,我一串》
 
他在紅綠燈處買了兩串玉蘭花,說:你一串,我一串,這樣我們都沒有臭味了……
 
職場三階段
去聽一場演講,教授談到行銷的歷史分三階段:企業賣東西給顧客,一開始很被動,後來變得主動,如今必須善用互動。
 
當下我突然想到,上班族在職場上「賣」自己,不也經過這三階段?二十幾歲剛開始上班,聽命行事,老闆叫我們做什麼就做什麼,老闆沒吩咐的不碰。「謹守本分」加「多做多錯」的心態,讓我們成為「被動」的工具、不轉不動的螺絲釘。
 
三十幾歲野心勃勃,升官發財的慾望讓我們變得「主動」。老闆交代的事當然一定要做,沒吩咐的,我們也有經驗判斷做了會不會討老闆歡心。若是肯定的,不計酬勞地做下去。結果老闆真的開心,久而久之,我們高升成經理。
 
四、五十歲時功成名就,做事不如做人來得重要。早起是為了打高爾夫,不是打卡。晚睡是為了去酒店,不是加班。與自己同類的菁英「互動」,比窩在電腦前打拚來得重要。不「上線」無所謂,但不能不「上道」。
 
少了什麼?
我看到自己,和身旁很多聰明人走過這三階段,如今位居高位。他們打完高爾夫、去完制服店、簽下合約、拍照留念。這種循環第一次很過癮,久而久之也就麻痺。如果在這循環中「聰明」到去關說和送錢,最後還會鋃鐺入獄。我看到自己和他們不斷趕ㄊㄨㄚ,灌酒灌得像在自我懲罰。我問自己:難道職場就是這麼一回事?這過程中是不是少了什麼?
 
回到行銷
一場行銷演講讓我胡思亂想,所以我回到行銷中找答案。10月19日,生產iPod、iPhone的蘋果公司公布財報:七到九月這一季破公司有史以來單季獲利的紀錄,使得蘋果股價創一年的新高。
 
為什麼在不景氣中,蘋果還能勢如破竹、季季刷新自己?原因當然很多,但關鍵只有一個。我找出創辦人兼執行長賈伯斯幾年前說過的兩段話:「科技不應該只是實驗室的東西,而應該是能讓消費者『激動』、『感動』的東西。」「所謂設計,不只是產品外表看起來如何,而是從外表、觸感,到使用過程,都能『觸動』使用者的情感。」原來行銷上除了被動、主動,和互動,還有觸動、激動,和感動。
 
難怪那麼多蘋果迷徹夜排隊買iPhone,甚至在臉上畫著Apple的logo。因為他們被觸動,因而激動、感動。觸動是情緒被撩撥,比如說看到別人用iPhone時的好奇。激動是情緒被掀起,比如說自己使用時的快感。而感動則是情感的湧現,用到過癮時,想到一支電話背後的細心設計與人性考量,突然升起一種被寵愛的感激。
 
職場上也能這樣嗎?
看到蘋果成功的三個「動」,我開始想:這可以運用在職場上嗎?換一個方式問:上班族可以藉由觸動、激動,和感動,來功成名就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回答的是:你上一次在公司被觸動、因而激動、感動,是什麼時候?當然我說的不是被氣到激動。話說回來,被氣到激動還算好事。很多上班族,對公司和自己所做的事已經毫無情緒。既不喜歡,也不討厭。既不高興,也不難過。開會不發言、下班不談公事。上班似乎變成呼吸,是不得不做,但做時毫無意識的事。
 
從老闆的角度來看,要觸動員工,讓他們激動、感動,最簡單的方法是……加薪!
沒錯,不用多說,就是這麼簡單。但大環境不景氣,這很難做到。縱使真能加薪,三個月後員工又會習以為常。
 
要長期地激勵員工,得靠「願景」。但願景太抽象,而且很多公司願景都一樣。豐田的願景是「與人、社會、環境達成和諧」,Aveda的願景是「連結美麗、環境,與幸福」。賣車的跟賣化妝品的似乎在追求同樣的境界,這讓員工如何了解?怎麼追尋?
 
順水推舟的微小善行
我花了好幾天想如何不用太具體的錢,或太抽象的理念,來觸動員工。最後在一輛計程車上得到靈感。
一天早上,我拿著四包垃圾袋要送到垃圾場。我叫了一輛小黃,運將的後車廂放不下,就叫我放後座。我猶豫,他笑著說:「沒關係,我待會擦一下就好了。」開到垃圾場,我下車詢問可以丟的地方,垃圾場的人遙指遠方。我一路往後走,運將便一路倒車跟著我。走到定點,運將下車,幫我把那四包垃圾丟到定點。開車回家時,他在紅綠燈處買了兩串玉蘭花,說:「你一串,我一串,這樣我們都沒有臭味了。」
 
就這樣,原本一件瑣碎不悅的家事,變成一天感動的來源。他可以拒絕我上車,他沒有。他不需要倒車,他倒了。他不需要下車幫我,他幫了。他更不需要買玉蘭花,但他買了。四個轉念,他讓我感動。這位運將沒有iPhone,很可能也沒有願景,他沒有想要「與人、社會、環境達成和諧」,但藉由幾件順水推舟的微小善行,他創造了感動。
 
偷菜與偷心
那麼上班族能這樣嗎?好像很悲觀。在公司,老闆或同事常令我們「感冒」,很少令我們「感動」。聽到公司的內幕,我們的反應常是「唉!」,很少是「哇!」。老闆對我們早已忘記他在公司年度報告中承諾的照顧,我們對老闆也早已忘記了在面試時所宣示的奉獻。開會、出差、上樓、下樓。我們忙著「移動」,沒時間經營「感動」。我們忙著在開心農場「偷菜」,沒時間在同事之間「偷心」。
 
我不是說我們要為老闆或同事赴湯蹈火、犧牲奉獻。天知道我自己絕不幹那種事。我只是說一些順水推舟的微小善行,比如說準時赴約、迅速回電、把答應要給別人的資料e-mail過去、把罵人的情緒話收回來。就這樣而已。如果在做到這樣的同時,還能加一滴滴的善意,比如說赴約時帶一份禮、回電時讚美對方的聲音、e過去的資料整理得一目瞭然、罵人前先承認自己的罪行,那就是感動了。
 
縱使這些都做不到。那至少可以不官僚、不僵化,不為難別人,不沒事找碴。有權力的人不製造騷動,就已經會讓很多員工感激涕零了!
 
你一串,我一串
我這樣跟朋友說:「讓我們把感動帶回企業中!」他們笑我天真:「商業的本質是競爭,感動是沒有效率的競爭方式。帶兵打仗,你要等他們被感動才衝鋒嗎?」我知道他講得沒錯。事實上,連蘋果公司的賈伯斯,也是以脾氣暴躁出名的。
 
但我仍忍不住幻想一家人性的公司,一個溫柔的商業環境。在那裡,我們努力賺錢,沾滿銅臭味,但下班時老闆會走過來,給我一朵玉蘭花,然後說:「你一串,我一串。這樣,我們都沒有臭味了。」
 

台長: 讀.冊.人
人氣(10,013) | 回應(7)| 推薦 (9)|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人生:人間書房 |
此分類下一篇:迎新送舊:找路,請問天堂怎麼走?
此分類上一篇:立冬閱讀: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讀.冊.人
所謂「一日一生」,就是指珍惜每天的「緣」,感恩度過每一天。一步一步,專注於人生的道路,如果累了,就換個方式走。

若以人生來比喻的話,「動」是生,「靜」是死的世界。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當脫掉草鞋的那一刻,今天的自己即已告終。然後為了明天的重生而認真反省,這是一種複習。反省今天為什麼會碰上壞事,並努力不要讓同樣的事再發生…。

這麼一來,便能獲得新生、重新出發。今天的自己,今天就結束,明天將誕生一個全新的自己。一日就是一生。不要為了今天的失敗而感到洩氣沮喪,因為明天又是一個新的人生。

一日就是一生。
今天的煩惱,留在今天,明天又是一個新的人生。
2009-11-20 12:33:12
あほう
是啊﹏
每天都是一段新的人生。
2009-11-20 14:02:19
此情可待
閱讀人生
人生閱讀
2009-11-21 22:08:20
平凡
真的是讀冊人,寫的文章就是不一樣,有如讀詩一般,讓我感嘆不如。
2009-11-21 22:41:00
(悄悄話)
2009-11-21 23:41:08
楊風
好美的圖
好棒的書
細賞
2009-11-24 14:56:01
一片汪洋
廣博啊,向你學習.問好.圖很棒,詩意.
2009-11-29 23:48:56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