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5-03 17:46:30| 人氣4,629|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情人間:一份關懷,福爾摩沙滿溫暖

關懷兒童:關於《兒童福利聯盟》

兒童福利聯盟
有鑑於民國62年公布施行的兒童福利法已不適於現今的社會,79年底關心兒童的各界人士、 相關團體,共同組成「兒童福利聯盟」,著手進行修法工作。歷經三個月二十一次會議於80年3月提出「兒童福利聯盟兒童福利法修正案」,送交審議。在進行修法的過程中,各方均認為應成立一永久性組織,以長期致力於兒童福 利工作的推展:「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於80年12月誕生。

兒童福利聯盟
是一公益性的組織,非以營利為目標。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兒童福利工作的推展,除持續法令政策的修訂與倡導之外,亦因應社會變遷與問題,開展了許多新興的直接服務方案,包括收出養服務、失蹤兒童協尋服務、棄兒保護服務、托育諮詢服務等,兒盟秉持為兒童謀取最佳福利的宗旨,由專業的社工人員一方面為特殊際遇兒童提供相關保護工作,同時也為一般性家庭建構完整的支持網絡。

86年12月,兒盟為了擴展宣導兒福理念、提供服務給南部地區民眾,在高雄成立了南區辦事處。87年中區辦事處成立了,同時和內政部兒童局共同設置「全國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期望能夠結合政府各部門和民間團體的力量,建立完整的全民情報網,共同解決兒童少年失蹤的問題。93年6月,台中市政府委託成立了向晴家庭福利服務中心,從事單親兒童輔導及家庭服務工作。94年底陸續成立苗栗、新竹、屏東和基隆等多個工作站,從事高風險家庭預防性服務,早一步預防悲劇的發生。95年4月承辦台北市政府公辦民營葫蘆及星雲兩所托兒所,正式跨足第一線的兒童托育服務。

從3個工作人員,到至今台灣頭到台灣尾都有我們的工作據點,兒福聯盟成立十多年以來始終堅持「給孩子一個更好的世界」的成立初衷,致力讓每個孩子都能獲得愛、關懷和瞭解。

使命與目標
‧推動兒童福利服務政策與法規之修訂。
‧宣導兒童福利理念。
‧提供兒童福利服務。
‧發展兒童福利服務研究。
‧整合兒童福利服務網路。
‧建立兒童福利研究資料庫。

小太陽志工簡介:
小太陽志工是以一年為一期的志願服務團隊,我們在台北、台中、高雄三個地區都有小太陽志願服務組織的分佈,服務內容依照各地區型態的不同也有所調整,各地區服務的內容如下:

一、 台北地區
1.行政服務:
支援本會行政庶務的處理,協助消化基金會日漸繁瑣之行政工作,如:電腦建檔、資料key-in、收據與資料的寄發、接聽電話與諮詢服務。
2. 接送服務:
協助本會社工員將所服務的案主(小朋友)接送至本會進行團體或諮商,以維護小朋友人身之安全;並藉由與小朋友的直接接觸中,建立彼此間的互動關係。
3. 活動宣導:
義賣活動、宣導活動、社區親子活動…等之舉辦。
4.兒童專線:
利用週一至週五下午16:30~19:30,由志工接聽來自全台灣的12歲以下小朋友的來電0800-003-123,傾訴日常生活中的煩惱、分享生活體驗,引導小朋友面對問題並一起討論解決的方法。
5.課業輔導
協助本會所服務案主進行一對一課後輔導服務,與給予情感支持及陪伴。
6. 課業輔導:
協助本會兒童保育圖書室、玩具圖書室及遊戲室之圖書建檔、玩具清潔消毒。
7.臨托服務:
協助本會舉辦親子活動時提供臨托服務。

台北地區
地址:103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43號6樓
電話:(02)2550-5959
傳真:(02)2550-0505

二、台中地區
行政服務:
主要服務內容為支援行政庶務的處理,例如:服務台值班、接聽電話、器材製作、資料鍵入電腦、信件裝封。
活動宣導:
主要服務內容為協助本會之假日活動,例如:擺攤活動、喘息活動。
輔導服務:
主要服務內容為家服組案家課業輔導、案家人接送至接受輔導處或就醫。

【台中地區】
地址:台中市403西區自由路一段98-1號2樓
電話: (04)2226-5905
 
 
關懷兒童:愛分享《兒童福利聯盟》

捐款方式:
關懷兒童是全世界共同的期望,兒福聯盟自民國八十一年成立來,承蒙社會大眾的支持與鼓勵。我們將持續在追求兒童福祉的道路上努力,也更需要您的熱情加入!

M型社會中,突來的悲劇更容易使弱勢家庭陷入困境,孩子往往成為最無辜的受害者。但,孩子的成長不能等待!請您協助我們每個月至少能幫助1,300個家庭、2,000個孩子邁開步伐,健康快樂地長大。

兒盟提供經濟困難、單親、隔代教養、失依、(瀕臨)受虐……等弱勢家庭的孩子:
全面的生活照顧─三餐及生活費用補助、幼兒托育安親班費用補助、家庭訪視及家務指導……等。完整的學習機會─學雜費補助、參考書及文具提供、才藝學習及補習班學費補助、課後輔導……等。妥善的健康保障─就醫及健保費補助、健康食品及營養品補給、兒童諮商輔導及活動……等。

現在只要每月捐款500元(或以上)為期一年,就能幫助孩子:
1個月的課後托育費用
2個月的三餐基本費用
6個月的學雜費用
10個月的健保費用

劃撥捐款方法如下:
帳號:15688659 (一般捐款)
帳號:18413672 (弱勢家庭兒童脫困基金專款專用)
戶名: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每一筆劃撥捐款,本會需支付給郵局25元的行政費用, 建議您多索取「年度捐款證明」,以節省行政支出,謝謝! (若有任何問題,請您來電(02)2550-5959#1行政組洽詢)

親自前來捐款方法如下:
兒童福利聯盟--台北總會
103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43號7樓

電話 :(02) 2550-5959
傳真 :(02) 2550-5755

兒童福利聯盟--中區辦事處
403台中市西區自由路一段98-1號2樓
電話 : (04)2226-5905
傳真 : (04)2220-2312

兒童福利聯盟--南區辦事處
802高雄市苓雅區光華一路129號10樓
電話 : (07)330-1163
傳真 : (07)335-7471

銀行自動轉帳方法如下 :
請來電((02)25505959#1行政組)索取【銀行自動轉帳授權書三聯單】,或自行下載銀行自動轉帳授權書,以複寫方式填寫三份,並簽名蓋章後郵寄至本會。目前限台北富邦銀行、郵政儲金匯業局、世華銀行、彰化銀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等存戶。

《兒童福利聯盟》網址如下:
http://www.children.org.tw/about.php
 
 
愛無國界:關於《世界展望會》

民國38年,造成無數生靈塗炭的二次大戰雖然已經結束,但是卻為中國留下了無數孤苦無依的婦女與孤兒。來自美國的旅行佈道家鮑伯‧皮爾斯博士,經過廈門一所孤兒院時, 發現門口有一位哭泣的小女孩小玉。當時,他掏出身上所有的錢,懇請院方收養 這位可憐的小女孩,並且回到美國匯集更多的捐款,來幫助戰爭中不幸的人們。

民國39年,韓戰爆發。鮑伯‧皮爾斯博士來到韓國,親眼看見許多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孤兒寡婦,於是,他開始呼籲美國的基督徒奉獻時間和金錢,幫助活在 戰火中的苦難生靈,並且禱告說:「願讓上帝心碎的事,也讓我心碎。」;在這時,他並成立超教派的國際性基督教社會服務機構——世界展望會。

今天,全球超過100個國家有世界展望會的工作,世界展望會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非官方基督教兒童關顧機構。每年有超過4,500萬人,包括患病、無家可歸、飢餓及精 精神上需要扶助的人,透過本會各項服務得到幫助。台灣世界展望會創立於民國53年,多年來,照顧貧困弱勢的足跡,由國內偏遠山區、濱海、離島等貧苦角落,擴大至關懷現代化大都會所衍生的社會問題,並帶動國人愛心,幫助海外76個國家;而台灣世界展望會的服務工作,也由一開始借助海外捐款,一躍而為國人愛心自助型態。自民國79年起,在國內進行「飢餓三十」、「愛的麵包」、「資助兒童計畫」等人道救援及發展重建工作,除了救助國內外身處天災、戰禍和落後地區中兒童及其家庭的需要,幫助他們的生命,有一改變的契機;更獲得國內及國際間廣大的迴響及肯定。

世界展望會在台灣的四個重要時期:
篳路藍縷的50年代─
負責資助孤兒和痳瘋病人。因當時為受助國,經援主要來自國外。
開疆闢土的60年代──
擴大服務事工,在山地成立10個計畫區(現已更名為”中心”),資助1,000名原住民兒童。
穩定發展的70年代─
資助的兒童關懷中心(當時稱”計畫區”)已遍及全國各山地鄉,且具「社區發展 」的規模,為擴充服務,乃增設各類專案,以期加強服務品質。同時協助一些 機構,如孤兒院、醫院等成功自立;又回應衣索匹亞大飢荒,運用「愛的麵包 」籌款救援,並強調「給他魚,不如教他捕魚」的服務理念。
愛心廣傳的80年代──
走向自立,台灣小孩轉為國人資助,並且台灣人民成為外國小孩的資助人。服 務範圍也隨之擴大,從鄉村地區居民到貧窮且需要幫助的都市居民,亦涵蓋了 街頭遊童、受虐兒童、雛妓和吸毒者等。另外,更擴大服務範圍,兼顧國內外 災荒緊急救工作及社區發展服務的募款,讓國人的愛普及全球。

世界展望會相信,每一個兒童,都是上帝眼中最珍愛的寶貝,都擁有最豐盛的生命!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健康成長,擁有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可以快樂上學去 …

世界展望會的成立,就是開始於這樣的信念和行動, 1950年,一 位美籍宣教士鮑伯.皮爾斯,因為看見全世界處在戰火、貧窮中的兒童,他的心為孩子們而心碎,他向上帝禱告:「願上帝心碎的事,也讓我心碎!」

如今,世界展望會在全球約 100 個國家中都有兒童服務工作的據點,每一年有超過 1 億人,包括無家可歸、飢餓、患病和心靈受創的兒童和人群受到幫助,是全球最大的兒童關顧機構之一。

台灣世界展望會設立於 1964 年,多年來照顧國內貧困弱勢的足跡,由偏遠山區、離島、濱海地區,擴大至現代化大都會所衍生的社會問題,並帶動國人愛心投入關懷全球貧童與人道救援的行列,台灣愛心擴及全球 70 餘個國家。
 
愛無國界:愛分享《世界展望會》

捐款方法如下:
下述捐款方式除 ATM自動轉帳及銀行電匯之手續費需由捐款人自行負擔外,其他均由台灣世界展望會以「展望之友」捐款支付。

便利商店條碼捐款方法如下:
申請後需 3-5個工作天可收到條碼捐款單。定期捐款者在月初5號前寄發 ,單次捐款者 於收到授權書或來電 02-21751995申請後,立刻寄出條碼捐款單,請於捐款期限前持單至各大型便利商店即可完成捐款,手續費11.4元 /筆。
下載條碼捐款授權書 PDF檔 WORD檔

郵政劃撥方法如下:
劃撥時請 用正楷填寫捐款人姓名 /寄件地址/聯絡電話。
劃撥單 左側空白處請填寫捐款項目,以及需本會配合之處,例如:收據開立抬頭。
劃撥完成請保留存根聯,至收到本會收據。
若需要收據採用年底合併開立方式,請在劃撥單左側空白處註明,將在報稅前收到收據。
若多人劃撥,可以填寫一張劃撥單,請在劃撥單左側空白處註明捐款項目、捐款人編號 (第一次捐款者免填)以及收據開立姓名/金額即可。

劃撥帳戶:台灣世界展望會
帳號:01022760
以資助兒童為主資助兒童計劃、愛的麵包、原住民社區發展、國內投資豐盛生命工程( 助學關懷、兒童保護、家庭服務、社區發展)國外發展型事工…等。

帳號:15752467
緊急救援為主-國內、外緊急救援、飢餓三十、國內急難家庭、蘇丹飢荒…等請於通訊欄位註記捐款項目即可。
捐款 $1000 以下-手續費 15 元 / 筆,
捐款 $1000 (含) 以上-手續費 20 元 /筆。

收據:
開立方式分成以下二種~
年度收據:
隔年 1月底至3月底左右,陸續寄出(包含收據及捐款明細)。
建議可選擇此種收據開立方式,可節省人力、物力。
每次開立:
每次收到捐款後即會寄出捐款收據。
劃撥捐款工作天約 2~3週、其他捐款方式約1週內會收到收據。年度將不會再寄發總收據。

收據抬頭要求更正:
請務必退回原收據,並寫上正確之收據抬頭→待本會接獲後方可更正、補發。
PS:郵資、受助國之旅、相見歡、義賣品:會開立證明,但不能做抵稅用途。

《世界展望會》網址如下:
http://www.worldvision.org.tw/donate.html

 
 
仁心醫者:關於《台灣路竹會》

台灣路竹會
勇敢果決的面對問題、誠實不誇的做事態度。 熱情誠懇的關懷別人、正直廉潔的處世原則。

組織宗旨:
1995年12月17日,「台灣路竹會」 起始於牙醫師劉啟群發起,是一個非宗教、非營利的社團組織。 是以組成醫療服務團,透過義診、宣導健康衛教觀念等方式,在國內外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提供醫療援助,實現人道關懷的非宗教性、非營利性之民間社團。
2006年,獲得第十六屆醫療奉獻獎(團體獎)。
2006年,在美國成立分會,希望朝向成為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INGO)邁進。結合美國的優秀醫界與公益界人才,加強發揮緊急醫療的功能,以及人道關懷與救援的層面。
2007年,美國分會並在2007年年底獲得州與聯邦的免稅機構批核。
2008年,路竹會美國分會正式于北美地區運作 。

國際合作
2003年,路竹會目前是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以台灣名義加入 與聯合國具有諮詢地位CONGO INGOs( The Conferenc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Consult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United Nations)的國內非政府組織,並具有投票權。成立美國分會期望也可以加入聯合國系統的非政府組織, 因此,路竹會有充分的國際合作經驗,期待能與國際性組織合作,參與健康、醫療等國際組織計畫。

2007年10月,路竹會 與 日本PWJ( Peace Winds Japan ) 共同創立全球性聯盟, 路竹會長 劉啟群 將與 PWJ 執行長 大西健丞 先生共同簽署聯盟備忘錄。 這是台灣的非政府組織( NGO )走出國際的創舉,以期在救濟貧困與人道救援發揮全球性的力量,並在國際論壇及機構擴大影響力。 雙方結盟可以 擴大服務的深度與廣度 , 深入服務的觸角與地區, 充分結合教育、醫療、照顧、等資源,讓照顧層面更周延。

服務地區
1995年,路竹會初期以服務國內偏遠山區的醫療為主,足跡遍布全台各部落及九二一地震災區。
1998年,下半年開始,基於醫療無國界以及人道關懷的理念,路竹會開始籌畫到國外幫助急需醫療的第三世界國家。

1999年,應外交部之邀,馬其頓科索夫難民營義診成為路竹會海外義診的開端。
2000 年, 路竹會正式將服務延伸至第三世界國家,陸續前往非洲賴比瑞亞、史瓦濟蘭,亞洲印度、克什米爾、斯里蘭卡、印尼地震災區、菲律賓、及南美玻利維亞、巴拉圭、祕魯、亞馬遜河流域,中美洲的海地、多明尼加。

2004年底,南亞海嘯緊急救援、也前往蒙古、中亞、諾魯、馬達加斯加及其他亞、非、美洲有需要的國家探勘。
2004 年, 邀國內學者前衛生署長涂醒哲、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等多位專家,到非洲迦納及奈及利亞學術講學 。
2004 年 與中華至善協會、台灣路竹會、知風草文教協會、伊甸社福基金會、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等國內援外團體組織『台灣援外組織聯誼會』首創聯合服務行動,以結合更多的力量,陸續服務越南、多明尼加、柬埔寨等國家,期待結合各團體的專長,增加服務的深度與廣度。

2006 年 ,援助東非索馬利蘭(Somaliland)醫療訓練,外科手術醫療示範團除了在醫院學術與臨床交流外,也進一步評估由牙醫師常 駐當地訓練的實施計畫。並且派遣護理師在索馬利蘭常駐一年,在國家衛生醫院(Hargeisa Group Hospital ) 、伊坦雅旦婦產醫院(Edna Adan Maternity Hospital )協助培訓護理人員。

2007 年 ,國外義診延伸觸角,除了東非索馬利蘭的義診也前往蒙古國烏蘭巴托 6月持續援助蒙古、8月援助海地、多明尼加、10月援助菲律賓、12月前往印度佛教聖地菩提迦耶義診。
2008 年, 國外義診服務非洲史瓦濟蘭,路竹會義診也以電子病歷掛號、看診、檢驗、拿藥,全面e 化 。 北美台灣人醫師會南加州分會會長賴寅雄醫師、林福田醫師和台灣路竹會會長劉啟群醫師晤面,居中協調兩會進行大型海外義診合作計畫,促成北美台灣人醫師會和台灣路竹會在今年八月首度合作,前往尼加拉瓜進行外交義診工作。

組織行政
創會會長為劉啟群醫師,目前會址位於台北縣新店市,行政組織除了理事、監事,還包括:行政管理部、國際事務部、國內事務部、人力資源部、醫療資源部、社會資源部、專案企畫部、媒體編輯部。目前擁有8000千多人次的志工伙伴。 每次義診包括六大人員分類為專科醫師、牙醫師、藥師、檢驗師、護理人員、義工。 經過不斷努力,新辦公室終於成立,在2008年迎接新的挑戰。

組織緣起
1995年12月17日,劉啟群醫師號召全國各地有志服務於偏遠部落的醫界人士與義工,組成醫療服務團,參與路竹會者全係志願服務人員,即使遠赴海外參加義診,成員不僅須自行負責向所屬工作單位請假,且須自行負擔旅費。

1950年代,台灣從國際間得到許多援助,今天台灣站起來了,擁有各種傲人的實力,應該輪到我們回饋社會的時候了。我們希望每個團體盡己之力,不分種族、膚色、性別或國籍,為世界各地飢餓、貧病、戰火中、流離失所者盡一份力。為他們在希望中重建生命,就像是五十年前的台灣,接受許多歐美傳教士及援外團體的協助一樣。也讓台灣的NGOs能在國際上發揮更大的實力,提供更寬廣的服務。也讓世界各國家知道,台灣也是有意願與有實力與能力輸出愛心的國家。

2000年,路竹會出版印刷路竹會刊,隨著數位e 化,建置全球資訊網、發行荒地之愛電子報、部落格、電子會訊、分享義診經驗與理念。
2008年,路竹會更邁向前,將看診系統病歷電子化,一改以往手寫病歷與開處方箋的模式,全部以電腦連線,一貫作業,是路竹會新的蛻變。

學術研究
2006年,派遣學者前往 醫療學者團十人,前往非洲迦納、烏干達及肯亞三國的大學、醫學院,交流愛滋病防治經驗、指導疾病感染控制技術、交流牙醫臨床技術。
2007年,路竹會與行政院青輔會合作舉辦「台灣青年國際參與行動計畫 」,前往東非索馬利蘭展開 「亮出您的美麗牙齒大行動」 Love Teeth Action at primary schools of Somaliland of Africa 。

時至今日,路竹會服務重心固然仍為組成有如「行動醫院」的醫療服務團,為國內原住民部落及急需醫療援助的第三世界國家提供義診與急難救助活動;但另外亦擴及於從事醫療相關社會調查與學術研究、建置相關資料庫、建立偏遠地區學生的急救技術等,及與國內醫學大學合作,資助具醫師執照之研究生隨團到海外服務及收集研究題材進而與當地大學建立學術交流與研究計畫,同時也訓練當地醫師並贈送醫療器材 。

未來願景
義診的存在,就表示醫療資源分配尚不均,只要有需要,路竹會將持續前往國內外服務。從醫學角度而言,我們知道義診只是杯水車薪,也很難達到積極面的醫療效果,甚至只是滿足我們義診的虛榮心;然而在還需要醫療資源的地方,我們仍想盡一份微薄的心力。我們都期望公共醫療能早日深入各個角落;讓世人能公平享有醫療資源,才是路竹會樂見的最終目標。

台灣路竹會網站如下:
http://www.taiwanroot.org/
 
 
仁心仁術:商周專題《百大良醫》

好醫師很多,但許多人想找到好醫師卻十分無助。
以口耳相傳方式,或單憑著記憶中螢光幕前出現過的名醫印象在求診,不但不讓人放心,我們也很難分辨名醫與好醫師的差別在哪裡?

你知道嗎?在我們調查的十一個科別中,全台灣區域醫院以上的主治醫師級以上醫師,就超過四千七百位。 然而一般人能夠掌握的醫療資訊極少,「我,找對了嗎?」這個問題,可能經常困擾著你、我。為此,《商業周刊》團隊花了六個月,試圖畫出一份台灣好醫師地圖。

這並不容易,因為這是國內有史以來首度進行的調查工作,就連政府機構、醫療院所或學術單位,或礙於非客觀中立,或因執行難度過高等原因,都未能順利推動。而這項破天荒的調查工作,目的有兩個:期望能滿足國人對醫界資訊透明化的需求;此外,也希望藉此樹立好醫師榜樣。

調查工作剛起步,我們就碰上兩個難題,究竟,好醫師的標準是什麼?又,誰足以來論定誰是好醫師?我們參考國外報告——美國醫療調查專業機構Castle Connolly Medical,已連續七年出版的《America’s Top Doctors》,以及日本講談社出版的《名醫推薦的名醫與醫院》,並參酌國內多位學者專家意見後,得到重要觀點:

能進入醫界擔任醫師,都是最菁英的一群人。如果,有位醫師能得到他醫界同儕的高度推薦,那他必然是個極度受到肯定的好醫師。於是,我們確定「專家推薦專家」的調查定調,透過三重管道請全台灣區域醫院以上的院長與醫師們告訴我們:「若您親友罹患相關疾病,您會願意優先推薦親友求診的醫師是哪幾位?」

多數人認為此調查非常不容易得到忙碌的醫界參與,但結果是,不僅有超過三十個國內專科醫學會的醫師們共襄盛舉,更大的突破是國內二十一家醫學中心的院長全數回卷。總計,四百七十九位醫師的參與。

許多家醫學中心相當重視此次的調查,例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不僅為此成立專案小組,由各專科部主任與護理部主管組成評審團,互評後才得出推薦名單;部分醫院如馬偕醫院,並核對病人寫給醫師的感謝函,期望透過病人滿意度調查,以提供該院最符合病人需要的好醫師名單。

擁有卓越的醫術! 
獲得醫界專家優先推薦求診
在調查的十一個科別中,有超過四千七百位、區域醫院以上的主治醫師(編按:住院醫師、總醫師至少五年資歷才升主治醫師)級以上醫師,是這次的遴選門檻。經過三重管道、近五百位醫師的專業推薦下,終於產生「好醫師推薦榜」,有六百六十七位醫師入榜(見自第一百六十六頁起)。這其中,獲得最高度推薦的好醫師有一百三十一位,他們獲選為這次的「超推薦百大好醫師」。四千七百分之一百三十一,入榜率低於三%。

這一百三十一位醫師分布在十一個科別,年紀最大的是七十六歲的耕莘醫院顧問醫師林瑞祥,專長糖尿病治療;年紀最輕的是三十一歲的亞東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邱彥霖。

從他們的經歷來看,多是在醫術上有高度成就的。例如高雄榮總許秉毅醫師,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為導致台灣胃癌發生主因,發明胃息肉內視鏡橡皮圈結紮術;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劉清泉醫師,在民國八十七年腸病毒流行時,帶領成大團隊,首先分離出腸病毒七十一型;台北榮總陳博明醫師,二十三年來領導榮總腫瘤內科完成血液幹細胞移植八百八十六例;三軍總醫院蔡建松醫師,首創國內以機器手臂輔助進行「開心」手術。

懂得以病人為中心! 
五項特質反映好醫師最高標準
不只醫術,從回卷上的推薦原因,我們可以發現,「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理念,是這群醫師被同儕高度推薦的最重要原因。誠如每位進入台大醫院的住院醫師都必須宣讀的「日內瓦宣言」中所指:「病人的健康應為我的首要顧念。」然而,在功利掛帥的社會、高壓而忙碌的生活,這些價值剩下多少?

前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曾說過,在他眼中,好醫師的標準是:「病人過世後,家屬還會打電話向你道謝。」用心出發、兼具醫術,許多好醫師「以病人為中心」的態度,可以反映在以下五項好醫師的特質:
一、擁有正確價值觀。
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即指出,醫師所面對的,常是一個人最重大的生命課題,這個職業特性,使得醫師的工作必須時時都謹慎,一點都不能鬆懈。 這一次在「超推薦百大好醫師」榜上的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黃瑞仁,在雲林地區建立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三年多來完成心導管檢查及治療二千五百多例,「開心」手術二百六十二例,造福了中部許多的患者。 他,對每個細節如履薄冰……

他說到當他還只是個住院醫師時,一段難忘的回憶:當時,黃瑞仁被分配照顧一位病人,固定每天早晚各巡房一次,一天早上,他巡房時,病人告訴他晚上睡不著,而且一直冒汗,但查看病歷記錄:沒發燒,血壓也正常,只是心跳比前一天稍快些。黃瑞仁告訴主治醫師這情況,主治醫師要他繼續注意病人的情況,有問題再來通知。但他就是覺得不對勁,因此,那天早上,他再去看了這位病人兩次,第一次去看的時侯,病人出現輕微發燒,再一次去,血壓掉了下來,這位病人因病情加重而轉入加護病房。但是,主治醫師卻直到隔天才出現。

黃瑞仁常將這個故事告訴他的學生。他說,當醫學生時,一直期許自己要成為有能力的醫師,但這個事件給他很深的啟發,光是能力還不夠,更要能隨時掌握細節,如履薄冰才行。

二、良好的溝通技巧。
這指的是,醫師問診時,是否能發自內心傾聽病人敘述,且能否清楚解釋病情。 她,從傾聽和陪伴開始…… 我們發現,在「超推薦百大好醫師」榜上的醫師,有些即便求診患者很多,仍非常仔細給病患更多聆聽與照顧。《商業周刊》的一位同仁,看到本次在榜上的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許瓊心的名字,立刻眼泛淚光,他說:「我女兒出生時只有七百克,若不是許醫師陪伴我們,我和太太不可能走得過那段辛苦的時間。她門診雖然那麼忙,但她那時每天很晚時都還會來看我的女兒,給我太太打氣。」許瓊心醫師長期致力於早產兒預防與照顧,應該還有許多小朋友的父母跟這位爸爸一樣,對她心懷感激。

然而,即使給予病人足夠的問診時間還不夠,好醫師更追求問診品質的提升。「要把病人的話都聽進去,病人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有意義的,」被許多醫師高度推薦的長庚醫院林口分院胸腔科主任郭漢彬說。

每個向郭漢彬求診的病人,從問診、看X光片、檢查鼻子到聽肺部呼吸等,全套程序無一遺漏,雖然病人很多,每位病人得到的時間也不短,郭漢彬卻神奇的多半能準時結束門診。原來,是因他常能將病人說不出口的問題主動提出,因此能省去不少醫病之間互相猜測的時間。

甚至,好醫師溝通的對象,往往包括病人的家屬。台北榮總醫院院長李良雄舉親身例子指出,當他決定為病人進行手術前,一定要求集合病人所有重要家屬到齊,解釋為何要執行這項手術、成功機率多大、可能副作用是什麼。「往往,溝通的時間,還比我待在手術房的時間要長。」因為,這位病人可能是家族支柱,他們有瞭解來龍去脈的權利與義務。

三、與時俱進的技術。
為了給病患最好的治療,好醫師應不斷吸收新的醫學知識,而非以一套方法行醫多年。舉例來說,目前,光是針對乳癌的治療方式即多達五十二種,醫師的治療方式,不該再停留於只是將乳房切除。我們發現上榜的醫師,對於新知識、新技術,都非常的開放而投入,不因已經成功而自滿。

他,秉持工匠般精神……
你能想像,已經擁有亞洲人工心臟移植首例紀錄,主持「開心」手術多達萬餘次的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竟然還努力不倦去參加考試。去年七月,魏崢受朋友之邀參加大陸醫師執照考試,這項考試分成兩階段:操作考試與筆試,當中,操作考試是要應試醫師實際練聽診、聽腹水、插氣管、插尿管等技術,這些,都是再基本不過的手術。

魏崢指出,「我只是希望藉此告訴年輕的醫師,不要當個開得『一口』好刀的醫師,不需要絕頂聰明,但是要勤快,在掌握國際上最新技術的同時,還得要像做工藝一般,不停的練習到熟練為止。」

四、清楚醫學和自己的限度。
林芳郁指出,好醫師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畢竟不是上帝,因此才能更謙虛,且願意反省自己極限所在,而將病人轉介給比自己更適合的醫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經常做的一件事情:提醒同事,除了自己的醫院和院內的同事外,全台灣的醫師,甚至全世界的醫師,都是可以借重來幫助病人的資源。

在葛文德(Atul Gawande)醫師的著作《開刀房裡的沉思》書中也有這麼一段省思:我曾以為行醫最難的是技術的學習,其實不然。最難的也不是在慘遭挫敗,工作負擔太大,累得不成人形。我發現當一個醫生最難的其實是自知之明:知道哪些是自己能力做得到的,哪些則是做不到的。

在美國醫界有這麼一個說法:「最危險的醫師是很慈祥的握著病人的手,卻一再的為他做錯誤決定的人。」 他,謙虛面對自己的極限……
照護對象幾乎都是癌末病患的長庚醫院基隆分院腫瘤科主任王正旭,對此感受尤深。年輕時的他,聽到病人抱著一絲希望問道:「我能活多久?」「醫師,這藥有五○%的存活率吧?」他會有情緒,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憤怒,但二十四年的腫瘤科醫師生涯,王正旭已有截然不同的體會。王正旭指出,治療癌症病人,不可能在一個醫師手上完成,因此,任何醫師都不應該單打獨鬥,而是投入整個癌症中心的資源。

五、團隊作戰力。
由於醫學知識一日千里,加上疾病的複雜度增加,跨科別整合醫療已是現代醫療趨勢,我們發現,好醫師通常也是與同僚能夠高度協同作戰,能做主角也能做配角,能放下自我的醫師。 他們,放下自我、獻身團隊力量……
比如台大醫院器官移植小組、台北榮總腦中風治療小組與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團隊,經常必須面臨搶救時間緊急、醫療牽涉團隊甚廣等問題,如何在短時間內挽回生命,端視團隊內每位醫師的團隊作戰能力(見第一百四十頁)。台北榮總前神經血管科主任、現任主治醫師的胡漢華說:「現在如果要我獨自面對一位病人,我會覺得非常不自在,因為我不知道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好醫師也有他們能力、心力的限制,他們需要團隊,他們也需要病人理解。當你找到好醫師,你知道該如何協助他們,問對問題、溝通到重點,讓他們的醫術得到更大的發揮嗎?

好醫師加上好病人,才會是最佳醫療戰力的團隊。
(以上本文內容摘自商業週刊專題)
 

台長: 讀.冊.人

讀.冊.人
溫馨的五月,企盼更多的朋友可以盡己之所能,用行動分享愛,相信有愛的康乃馨月會更溫暖,期待關懷滿寶島。
2008-05-03 18:26:49
讀.冊.人
台灣路竹會,
一群奉獻心力的仁心醫者,令人尊敬。
能進入醫界擔任醫師,都是最菁英的一群人。可惜的是好醫師很多,但許多人想找到好醫師卻十分無助。

好醫師也有他們能力、心力的限制,他們需要團隊,他們也需要病人理解。好醫師加上好病人,才會是最佳醫療戰力的團隊。
2008-05-03 22:15:58
瑪友友
上週五下午,特去新店拜訪了劉醫師--路竹會會長,本來只想拜訪半小時的,卻一聊聊了近二小時。

2005年,成龍曾透過路竹會,將五萬盒熟米飯送到南亞海嘯的災區斯里蘭卡。四十天後,斯里蘭卡寄給成龍一張感謝信與照片。而當時糾著成龍不放的姚姓新聞局長正牽拖著前任林姓新聞局長,互相推諉著,台灣愛心捐予南亞海嘯的善款,到底如何處置。

多虧了路竹會,將愛薪善行送到沒有路的地方,默默行善行義,我很感念劉醫師的仁心。
2008-05-06 00:38:07
愛 是光明使者
[願世人 友松柏而長青]:

願世人
皆得挺起思維
非蟻族爬虫俯望..........
願世人
跨出傳統[防腐醬式思維]
清醒心眼 超過國族種性
願世人
友松柏以長青 皆非腐落凋零物
傲霜雪以獨醒 守默大地以岸然!
願世人
就滿世牆草風搖
友柏群山 醒而不倒!
折斷 也是臥躺千年!
願世人
莫犬儒蚤跳 嗜血貪腥
惜餐風飲露 眠月皎宿
願世人
乃一非根植於腐儒歷史泥途上
擁宇宙星空浩瀚以同遊之蒼柏!
不可以人身色相觀其之拔挺
不可以名利窄眼窺其之有無!
願世人
寧孤星虛懸 醒觀宇宙
不媚世濁流 車水馬龍.............................
2008-06-16 08:52:48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