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9-04 16:23:38| 人氣1,1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共寄望台灣有個董建華、何厚鏵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這一年,連戰尚未富裕起來。他的「富可敵國」在李登輝時代耕耘,在陳水扁時代開花,在馬英九時代結果

蔣經國時代官員操守 柯文哲肯定
* 聯合晚報╱記者蕭照平╱即時報導 2014.09.02

無黨籍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今天在臉書發文,肯定蔣經國時代政府官員操守及政商關係的嚴格規範,他認為應成為台灣的政治典範。

 柯文哲表示,他不久前參加一場基層座談,有位民眾向他握手致意並要他加油。柯文哲還說,這位民眾特別跟他說:「2010年,我支持郝龍斌。2012年,我投給馬英九。但是,這次我不會投給連勝文。」柯文哲好奇詢問原因,民眾說:「兩位蔣總統對台灣的貢獻有多大,也不過父子兩代為官。難道他們自認比蔣總統偉大嗎?民主政治不應該是家族政治,更不能是權貴世襲政治。」

 柯文哲說,這段話讓他思考很久也有很深的感觸,他認為過去一年多,從25萬白衫軍,到太陽花學運50萬人上街頭,台灣人民的社會參與和政治智慧,其實遠高於政治人物的想像,已經不是任何政黨可以動員或掌控。

 柯文哲表示,歷史和人民對兩蔣時代會有越來越清楚的評價,他並說現在的年輕人也許不清楚,但他認為,蔣經國時代對政府官員操守及政商關係的嚴格規範,應成為台灣政治的典範,值得所有執政者學習。


交流… 少林寺沒說的事
* 聯合報╱丘智賢/軍事研究者(台北市)2014.09.01

報載中國少林寺將在台灣成立文化中心,釋永信稱自己必須「以商養道」,事實上中國現在「以黨領道」,宗教直接歸於中共統制管理,許多在台灣不可思議之事,今日都在中國寺廟內發生。

 少林寺震古鑠今,文化當然值得瞭解深究,但是近年以來,少林寺與住持釋永信頻頻登上中國媒體的,卻總是世俗爭議,包括少林寺打算商業上市,中國爭議頗大的英文名師李陽準備拜其為師,在全球教授中文等等,這樣一位住持,能不能代表少林精神,確實有疑義。

 釋永信不是中國掀起波濤的唯一宗教人士,原因無他,中共現行體制之下,所有寺廟都歸黨和政府領導的佛教協會主管,如釋永信便在黨意下榮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現在中國各地寺廟所見的僧人,都有如考公務員一般必須應考上崗。住持最重視的,是跟政府領導、名商大賈間的政商關係。各地被文化大革命破壞殆盡而又重建的寺廟裡,大雄寶殿等題額看來看去都是幾位協會會長題字,院落裡掛個服從政府宗教政策的條幅,也就不足為怪;近來雲南甚至有政府命令寺廟多收票款爭議,令人嘆為觀止。

 在此風氣影響之下,中國寺廟沒有了本有的虔誠純淨,入寺必收門票,要登上浙江普陀山,光是上島就要接近一千元新臺幣,每個寺廟都要另行收費,如要安太歲、求吉符等更是天文數字。進香之旅所費不貲,有心朝拜者還多受各種寺廟促銷影響,求購高香點焚。

 少林寺準備來台的相關報導,反映出台灣對中共體制的陌生,情報欠缺,令人憂心,諸多中國人民到了台灣,發現寺廟扶貧濟弱,虔誠單純的氣氛讓他們流連駐足,到底是誰該輸入親炙佛教文化傳統,其實不言可喻。


面對北京箝制,香港的民主路怎麼走?
* 聯合報╱社論 2014.09.03

中共人大發表的「政改方案」,對特首選舉悍然畫下多道紅線,否決了港人極力爭取的「真普選」;此舉,不僅撕裂了香港和北京的信任關係,也將把香港推向新一波動盪。對香港人而言,這誠然是一大挫折,但要如何在挫折中繼續向爭取民主推進,恐怕須放長眼光、冷靜思考,不要被一時憤怒和憂慮淹沒。

 這次中共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決議,連平日態度溫和的香港人士都感到失望,主要原因是北京不僅寸步不讓,更強硬緊縮了鳥籠政治的尺寸,讓港人覺得北京是刻意打壓,使「一國兩制」的承諾倒退。

 香港泛民主派人士感到最不安的,是幾項箝制:第一、中共人大明確規定特首人選須由「提名委員會」產生,排除了政黨提名等其他途徑;第二、規定提名委員會僅能提二至三名人選,且均須獲一千兩百人提名委員的「過半支持」,這項規定使民主派人士入圍的機率大大降低;第三、人大表明,立法會若無法就其宣布之原則制訂出具體辦法,香港特首選舉便繼續沿用舊制由「選舉委員會」推選,而無法實施港人普選。

 綜合觀察,一般港人和學生最氣憤的是上述箝制的第一點,即中共雖同意普選,卻拒絕用更開放的方式接受各界提名,提名對象僅限「愛國愛港」人士,這是刺激港人參與「占中」行動的主因。進一步看,實際上更困擾香港泛民派人士的卻是第二及第三點,這不僅使他們陷入一個「名進實退」的處境,更挑撥了他們和一般香港市民間的矛盾。

 所謂「名進實退」,現行特首選舉辦法只要獲得推選委員會「八分之一」委員的同意,即可成為候選人;泛民陣營目前雖屬少數,仍有機會推出自己的候選人。然而,北京將門檻一舉提高至「二分之一」,極可能使民主黨派完全失去參選的機會。亦即,名義上,香港市民雖得到了普選的機會;但就香港的政治而言,民主陣營卻可能因門檻抬高而失去競逐的機會,這是實質的政治打擊。

 為此,在七十名立法會成員中,已有廿五名泛民派議員發出聯合聲明,稱全力支持「占中」行動,並將在立法會投票否決人大的方案,封殺不合理的特首選舉辦法。然而,如果新的辦法不通過,意味香港的特選仍將維持昔日的「小圈圈選舉」,無法進行公民「普選」。如此一來,泛民派可能被對手扣上「阻撓普選」的罪名,甚至以「占中」指控他們「不顧香港的安定繁榮」,離間香港市民對他們的認同。這點,泛民派必須仔細衡酌、技巧因應,才不致使香港好不容易獲致的民主成果化為烏有。

 中共這次的鐵腕,一是對香港的民主派及它所謂境外勢力的介入不放心,二是擔心「香港模式」對該國內地造成示範與衝擊,三是要顯示北京不受「占中」行動威脅。民主派人士的解讀是,中共其實根本無意讓香港實施普選,才會訂出如此高的門檻,要讓民主派知難而退。但無論如何,目前的情勢,對泛民派確實是一個兩難的局面:硬衝的話,可能損及香港安定;退讓的話,則可能使自己失去立足之地,因此必須謹慎評估拿捏。

 目前看來,「占中」行動已經箭在弦上,不能不發。尤其香港年輕的一代,難以容忍這種民主寸進如此艱難的處境,勢必不受節制。但對於政界、法界乃至其他領域的問政者而言,恐不能將全部希望皆寄於街頭路線,而必須維持體制路線或議會路線的平行並進。

 這次不少香港人取法台灣「三月學運」的經驗,高舉「公民不服從」之標語向北京示威;事實上,兩者相提並論是一種不對稱的思維。三月學運面對的是一個相對柔軟的民主政權,且只是訴求單一議題;然而,香港面對的民主議題要巨大許多,站在其對立面的北京是比一黨獨大時代的國民黨政權還要強悍,更毫無民主法治經驗可談。這點時空及主客觀形勢上的差異,香港民主派必須靠著更長時間的經營來扭轉,不可能一廂情願。

 在中共人大宣布香港政改方案之日,澳門特首崔世安在小圈圈選舉中以九成六的得票率成功連任;一海之隔,港澳兩樣情。香港對民主鍥而不捨的追求,令世人動容,但這不是一蹴可幾之路,需要日久天長的部署、積累、對話與抗爭;畢竟,台灣走了卅年的民主道路,也不過如此。

台長: 台北光點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