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08 09:35:02| 人氣1,5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貧富懸殊 消費力懸殊 中國社會進行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中國的北京師範大學裡,住著兩位經濟學家,一位是老牌經濟學家吳敬璉,一位是曾有「京城四少」之稱的李曉西。兩人共同點,是都曾在中國國務院內任職
* 記者李春/攝影

貧富懸殊 中國富豪榜背後的真相
* 中央社╱台北7日電 2009.11.07

金融雜誌「富比世」(Forbes)日前公布「2009年度中國富豪榜」,分析人士說,榜單背後「貧富兩極化」的現象值得注意。

據「富比世」統計,在世界經濟飽受金融危機重創的這一年中,中國排名前40名富豪的資產總額反而倍增,由520億美元增至1060億美元。

值得深究的是,這樣的富豪排行榜對中國社會有何意義?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採訪時說,在中國這個龐大的公有制以外,私有制、私人的財富每年都在增加,這說明中國社會已出現變化。

他表示,這些走向市場的私人資本,獲取財富的方式已與西方國家基本相同,都是依照市場經濟的手段和方法來累積財富。

但是過去這一年,中國的富豪與西方國家的富豪在累積財富的走勢上出現了反差(明顯差異)。

仲大軍說,有些中國富豪累積財富的速度快,主要有三個因素:技術、新興領域和企業制度(例如大股東控制整個企業的股權)。

也有一些人士認為,絕大部分中國富豪並不是透過勤勞致富或資本經營而成為富豪,而是透過「發現」國有資產的價值,並用低廉的價格買進國有資產,一夕之間獲得暴利。

仲大軍認為,中國富豪致富的管道很多,其中包括巧取豪奪。但是在目前公布的中國富豪榜內,這種情況並不多見。這些富豪多半是獨占了企業資本和股份。

中國在短短30年內從一個居民收入最平均的國家之一,發展為全世界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當前中國「貧富懸殊」現象非常嚴重,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關鍵因素是人數最多的中國工人成為弱勢群體,得不到任何保護。

仲大軍強調,中國工人沒有自己的組織,工會不能發揮作用。工人沒有罷工和談判的權力,這已成為「中國特色」。在這種情況下,工人工資根本無法提高,因此只能產生出無數富豪明星,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同時,中國稅收制度不健全,高收入群體缺乏合理的「限高」措施,而基礎階層缺乏必要的「兜底」條款,同樣也是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

所謂的「兜底」條款,是指將目前並未包括、因故無法包括或現在還預期不到的各種狀況,用籠統涵蓋方式加以概括規定,謀求最大範圍的法律保障。中國勞工法規多採列舉及被動立法,弱勢勞工較難獲得法律保障。

仲大軍說,中國的貧富差距不論從靜態來看、還是從動態來看,都已經突破了合理的限度,對中國的穩定已經構成威脅。

他又說,工薪(勞工)階層本來收入就很低,還要繳納所得稅,高收入者要繳的稅卻很少。但是最關鍵的問題是工人要維護自己的「要價權」,他們的權力太薄弱,工人基本人權必須得到強化。

他表示,中國政府如果不能消除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有可能使社會處於大規模動盪的邊緣。


李曉西:別過度解讀中國消費力
* 聯合報╱香港特派員李春 2009.11.08

中國的消費力不僅在中國,在國際間都是焦點議題,既影響到明年中南海宏觀調控決策,也影響到中國發展模式的評估。中國國務院研究室宏觀司前司長、北師大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院長李曉西認為,不能過度解讀「提高中國消費力」,中國在全球新的均衡中,政策調整必須要適度。

● 中國消費力 相對偏低

眼下中外學界討論國際經濟不平衡之時,展望明年中國經濟走勢,中國消費力偏低,成為反思議題之一。李曉西同意,不論與發展中國家或與已開發國家類似發展階段時的水平相比,目前中國在世界上,是消費力最低的國家之一,而且這種相對偏低格局越來越嚴重。

經濟學界普遍認為,消費增長有助於家庭和個人更大程度地享受經濟增長的成果,有助於減少經濟增長的波動性,有助於減少國際間的貿易爭端,因此提高消費力,成了各方共識。

● 過度的解讀 有三問題

但李曉西指出,國內外有一種過度解讀中國提高消費力必要性的傾向,表現有二:一是把中國消費力偏低,解釋成國際經濟危機原因之一,認為正是中國的低消費、高儲蓄,與美國的高消費和低儲蓄,導致世界經濟不平衡,為國際經濟危機埋下隱患;二是認為高儲蓄、高投資和低消費,是中國經濟卅年的主導模式,這個模式是錯誤的,不能持續。

他認為,過度解讀會帶來三點後果:否定中國出口的合理性,否定中國發展模式,誇大消費政策的主觀任意性。

李曉西提出過度解讀中國消費力無法立足的三大依據。首先,美國出現金融危機,不是中國高儲蓄造成,也不是美國高消費造成,中美經濟多年的快速發展與相互依賴,是世界經濟十幾年高速發展協調與合作的典範,不能因這些投機者的問題自我否定。

● 經濟轉型期 儲蓄合理

其次,消費力的高低,有內在的因素制約。在經濟增長不同階段,消費模式有所差異。工業化加速時期,需要有較高投資率,相應出現滯後型消費模式;工業化實現後,需要提高消費力以拉動經濟,此時超前型消費模式應運而生。在中國工業化與城市化中期,在經濟轉軌條件下,適當高儲蓄與投資是合理的。

其三,對經濟轉軌國家來講,消費力相對低,也是必然。養老看病、子女保障、為大件消費品的儲蓄,這些考慮,都影響著消費力,都需要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與完善。

李曉西提出,應區分高消費與高投資中,合理與不合理情況;要反對不合理的高儲蓄和高投資,不反對客觀形成的合理高儲蓄和高投資;要認同有經濟支持的高消費,反對金融投機刺激起來的高消費,高出口的合理與不合理,也應區別開來。

那麼,中國合理的消費力應是多少?李曉西認為,消費力由諸多因素決定,它是消費者行為、包括政府與企業消費行為的結果,需要市場充分均衡時才能判斷;合理的消費力不僅是短期考慮,更要從中長期考慮。


離開國務院 反而更紅
* 聯合報╱記者李春 2009.11.08

中國的北京師範大學院裡,住著兩位經濟學家,一位是老牌經濟學家吳敬璉,一位是曾有「京城四少」之稱的李曉西。兩人共同點,是都曾在「南書房行走」(中國國務院智囊)。

當年的「京城四少」,指說的是北京城中四位有作為的青年經濟學家,另外三位是清華的魏傑、北大的劉偉,以及晉身貨幣政策委員會的樊鋼。

自離開中南海決策研究部門後,李曉西作為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研究課題負責人,率領一個團隊,一直跟蹤分析中國宏觀經濟走勢;以重要智囊身分,不斷提出決策分析。現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諸種反思,是李曉西最關注的議題之一。

李曉西當年離開國務院,令經濟界很多人吃驚,因為他擔任國務院研究室宏觀司司長,算是總理身邊吃重的人,仕途看好,但他居然跳回學術界。

回歸學術界的李曉西,反而更紅,不時提出高見,成為決策參考;其中一個成就,是他組織的團隊,長年跟蹤中國經濟的發展,即時作出總結歸納,成為中國經濟的「把脈」好手。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啟示
* 吳惠林 非凡新聞周刊 2009/11/06

今年諾貝爾獎得主的揭曉曾引起極大的爭議,最饒富意義的和平獎頒給尚無實際貢獻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無疑是爭議最大的,而經濟學獎得主的宣布,也引發不小的騷動,甚至出現噓聲。

由於經濟學獎並非諾貝爾欽定的,而是一九六八年瑞典中央銀行慶祝成立三百周年出資,以「紀念諾貝爾」為名納入獎項,儘管完全依照原先的五項條件,但自頒發以來一直受質疑,尤其諾貝爾家族更是堅決反對。

經濟學被納入獎項中,乃因其在社會學科中被認為最嚴謹,可用數學模式,更可作計量實證,較合乎「科學」。儘管爭議不休,但經濟學獎既已成立,不太可能再取消,只不過其他學門或類別想循經濟學獎加入諾貝爾獎行列,應該門都沒有了!不過,或可循今年的方式偷渡呢!

今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者有兩位,一位是經濟學領域,另一位卻是道地的政治學者。雖然過往不乏政治經濟學者或並非正統的經濟學者得獎,但他們都是先在經濟領域,再走向非經濟領域者,今年可說破天荒。更有意思的是,這一位還是女性,更是頭一位女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對此,經濟學界甚有異聲,著有《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暢銷書的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維特(Steven D. Levitt)就嘲諷說,把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歐斯壯(E. Ostrom)這位政治學者,不啻是把該獎更名為「諾貝爾社會科學獎」,他的圈子難以認同。不過,或許將經濟學獎更名為「社會科學獎」正是名副其實,畢竟經濟學本來就是探究「人的行為」,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其面向當然涵括各個生活層面。

歐斯壯專研偏遠落後地區「共有財」(common property)的管理,發現不必由中央專管,也不必民營,居民就可以管理得很好。這種實地觀察和研究,很符合經濟學以實際社會為對象並提升人的生活福祉之本質,而其結論也證實「人是可以共同和諧擁有並妥善管理共有事物」,亦即人具利他心、善心、互信,並能自我節制。

不過,為何都在偏遠地區或未開發落後地區才有這種和諧、妥善共管共有物的現象呢?所謂先進或文明或已開發地區的人卻是爭吵、爭鬥不已呢?我們不禁要問:所謂的「現代科技文明」,究竟是進步或退步、甚至沉淪呢?在天災人禍愈見頻繁且強大的此時,是很值得現代文明人深思的。其實,美國賓州「阿米希教徒」(Amish)社區的生活方式就是如此的呢!可是它好像是滄海中一粟。

在金融海嘯肆虐、H1N1流感侵襲的此刻,頒給歐斯壯諾貝爾獎,的確有深意。因為歐斯壯的研究,正是揭示現代文明人自私自利已至極致,爭權奪利、互相爭鬥、算計,終而耗用寶貴天然資源(也就是共有物),而如今天災人禍愈演愈烈,絕非偶然的。

希望歐斯壯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能讓現代文明人好好思量,並早日尋回失落的誠信、利他這些倫理道德,也早日讓經濟學回到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世界!


禁令是空文 萬里長城人為嚴重破壞
* 中央社╱台北7日電 2009.11.07

曾經是安全屏障的萬里長城,如今也無法保護自己的安全。中國內蒙古一採礦業者無視文物部門禁令,5次被勒令停工都不聽繼續大肆開挖,呼和浩特市北部大青山內的秦漢長城飽受人為的破壞。

破壞長城的是呼和浩特市科考礦業公司,他們派出探礦工程隊在這段長城上及附近挖掘金礦,嚴重破壞約100公尺的長城牆體。

內蒙古文化廳文物處處長王大方向人民日報反映,業者口頭表示立即停工,並積極配合文物部門調查,但幾天後再查核時,不但不停工,反而繼續在長城上架起鑽井鑽探,業者根本將停止侵害通知書、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等禁令視為無物。

報導介紹,這段秦漢長城是秦始皇所修長城的一部分,為漢代所沿用,都是內部夯土、外部條石壘砌的牆體,絕大部分是頂寬4至6公尺、底寬6至8公尺、高2至3公尺的構造,是中國歷史最古老和使用年限最長的長城之一,是中國文物保護單位。

這在內蒙古也不是頭一遭。2007年一段明代長城也被非法採礦業者開挖;2006年當局為繁榮地方建設而新修一條公路,文物局儘管明令不許破壞長城,但業者硬生生地將長城「推倒」20多公尺,把它壓在路基下面;包頭市一段近百公尺的趙長城遺址,2006年被推平準備蓋廠房。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