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25 16:44:09| 人氣2,7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蔡岳勳 于小惠 想打造高雄成好萊塢 傅佩榮:中國國學基礎待提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高雄港
* 趙佳美《非凡新聞周刊》2009年171期 2009/07/23

蔡岳勳、于小惠這對銀色夫妻,老公演而優則導,更鼓勵妻子投入編劇;他以《流星花園》獲得金鐘獎最佳導演,她因《名揚四海》獲金鐘獎最佳編劇。夫妻倆更堅持信念、以拚命態度,打造《白色巨塔》《痞子英雄》等精緻戲劇,不但造成收視熱潮與話題,更一步步往打造高雄港都影城的夢想邁進。

● 從F4 到痞子,台風推手有影城大夢

「在高雄拍《痞子英雄》時,我從仔仔在戲中的家看出去,碼頭邊好舒服、好寬闊,我覺得這裡很適合蓋影城!可以打開頂蓋天然打光、自動步道把人送到各區,可以是台灣第一個水底攝影棚,遊客直接從海路坐船進來,海上還要停著餐船, 未來不止影視產業,觀光效益也會很驚人。」

● 刺激震撼,《痞》劇掀熱潮

「造夢者」是許多人對影劇工作者的暱稱,而導演蔡岳勳的「夢中夢」卻是台灣最巨大的。他對記者細細勾勒心中的遠大藍圖時,太太于小惠正張著美麗大眼望著他,邊微笑點頭。

看過《痞》劇裡趙又廷在捷運車頂的追逐、速食店巨大爆炸場景的人都知道,蔡導可不是「隨便說說」,而是「說到做到」的人,而身為蔡岳勳的妻子、編劇、合作夥伴和細節執行者,于小惠心裡清楚,要圓夢,需要很多很多的汗水和努力,因為一路以來,兩個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終於有一部台劇有美國影集的水準了」「《痞》劇是近年來最刺激、場景最震撼的戲劇」,這些都是網友對剛下檔的《痞》劇評語,該劇結局時創下公視節目的收視歷史新高四. 三三%,也打敗了王建民在大聯盟上場時的轉播收視率,該劇上檔期間, 讓全台陷入一片《痞》劇熱潮。當其他國產劇被觀眾邊看邊罵或不看也不罵,甚至眾多偶像劇編劇猛抄韓劇, 但場景和情節細膩度卻都「差很大」時,蔡岳勳與于小惠這對戲劇圈「拚命夫妻檔」的存在,就格外突出。

● 跳脫公式,拍片高成本

他們總是把自己逼到極限,別人拍偶像劇有簡單公式,他們卻不願重複過去做過的,從多年前紅遍亞洲的台灣偶像劇《流星花園》、得獎無數的《名揚四海》、刻畫人性的《戰神》,到談醫界權力鬥爭沉重的《白色巨塔》,他們的成長軌跡歷歷在目,也總能造成話題,「以前我用比較人文的包裝去做娛樂,這次反過來,我用娛樂的包裝吸引大家來看藏在裡頭的東西,是商業的手法沒錯。」

《痞》劇在兩個多月前,於高雄文藻外語學院公開放映預告片時,爆滿的學生觀眾就不時隨著動作爆破場面發出驚歎,幽默橋段也引爆哄堂笑聲,這種新手法的代價並不便宜,該劇平均一集製作成本約四百萬元, 二十集總花費約八千五百萬元,創下台灣戲劇史的最高製作成本紀錄。

● 細膩造夢,愈苦愈互瞭

去年如火如荼拍《痞子英雄》時,是兩夫妻最辛苦,但也是成長最多的時候。像拍複雜艱鉅的《白色巨塔》末期,蔡岳勳壓力大到必須天天喝酒,甚至連于小惠都要崩潰了。拍完《白》劇,他們休息了兩年,卻決定共同成立公司,戲劇從上游到下游統統包了,「我常說,前一個十年這樣過來,下一個十年究竟會變成怎樣?」于小惠苦笑說,愈苦,她對蔡岳勳的了解愈多,愈了解卻愈能支持,《痞》劇就是這樣誕生的。

為了讓蔡岳勳盡情地拍,于小惠就得獨自面對外界壓力,包括要處理大小瑣事、到處協調拜託,還要忍受那些赤裸裸的質疑與冷嘲熱諷。「有些老製片會說,你老公要的場景在夢裡啦!還有工作人員在片場指著我鼻子罵;但就是走過來了。」

夢想偉大,執行面卻細膩,像拍《白》劇時,蔡岳勳組的勘景組,到他們成立公司後仍繼續存在, 「很多人會好奇我拍出來的戲,畫質為什麼這麼好,其實就是我找到的景和光線等每個細節,不是機器的問題。」

蔡岳勳補充,也幸好在高雄市政府的協助下,讓他可以在《痞》劇中完成許多不可能的場景,讓他的夢愈做愈大。如今高雄因這齣戲再創旅遊熱潮,無論新光碼頭、中央公園,甚至痞子的家……,都變成熱門景點,目前預計有十五部戲都已鎖定要在高雄拍攝。此時,蔡岳勳要把高雄打造成「台灣好萊塢」的計畫,也看來不那麼遙不可及。

● 學習經營,造星創產值

夫妻倆的遠景不僅是影城而已, 當初為了《痞》劇選角,他們做了一個「織夢學園」的計畫,發現要能創造明星,才能創造產值,「你看F4對整個環境創造多少產值, 我們從前端做起、造就明星,後端就由經紀部包裝,教他們表演等演藝圈事宜,再來幫他們宣傳跟媒體接軌。」《痞子英雄》捧紅了趙又廷,也使仔仔的演技讓人刮目相看。

目前,他們已在幫趙又廷打造下一部戲的角色,有一整個計畫。最重要的是蔡岳勳有教戲功力,「我是演員, 很明白藝人要什麼,若他們只是做不到,我不會生氣,我知道方法、情境、擅長說故事,把劇本說清楚,找到核心, 就希望他們能靠自己的感覺進入那世界,根據演員個性作調整,讓他們去發揮潛質。」

蔡岳勳的計畫很遠大,他認為自己做影視產業不只為了賺錢,它不但可培養藝人,還帶動觀光與就業機會。他希望能順著計畫一直下去,終能像韓國或好萊塢的發展軌跡一樣,走出台灣戲劇的大未來。


設計融入環境 簡單才是不簡單
* 聯合報╱記者陳若齡/台北報導 2009.07.25

當許多新銳設計師追求讓人眼睛一亮的特殊性,深澤直人卻說要融入環境、尋求人們潛意識共同的「原型」;當別人想成為主角,運用很多花樣來妝點作品時,深澤直人卻說,把作品收整得乾淨俐落,也很美好。

這就是日本當代設計大師深澤直人,他的特色是沒有特色,但他的簡單,很不「簡單」。

喜歡台灣味的深澤直人昨晚再度受邀來台,於學學文創進行演講,暢談何謂「融入生活的設計」,點出源自日常生活、符合需要的設計才是最好的設計,也為年輕設計師提出不要太過主觀等實用建議。

● 追求潛意識原型

喜歡探究人的「潛意識」及「無意識」的深澤直人指出,他的設計追求的便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謂的「原型」(Archetype),也就是人們內心深層對某件事物的共同感知或意識,而且他期望做到「用視覺也能觸摸」,因為視覺通常是有意識的,但觸摸是無意識的,其作品要在視覺上也滿足無意識的需求。

「許多人看我的設計,都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我的設計正是源自於大多數人每天所看到的東西或是無意識做出的行為」。

如他為au設計inforbar手機時,外型源自一顆長方形的糖果,放入嘴裡融成四角圓圓的形狀,視覺就讓人很舒服;為B&B設計沙發時,他也從人們對沙發最基本需求出發,「想要手靠著很舒服」、「可以平穩放杯咖啡」、「有時可以多人一起坐」,短短2小時就完成設計圖。

深澤直人追求不刻意、無意識的設計,但對於細節的處理非常在意,尤其講究設計品的角落和邊緣完整性,他以日常都會使用到的水龍頭、馬桶為例,「即便結合很多高科技,其本質仍是馬桶,需求是不變」,把收邊等細節處理好,無須太多花稍演出,就是完美的作品。

● 環境決定了設計

近年許多設計風潮講求簡潔俐落、禪風等簡單的設計,很多人也將「簡單」視為深澤直人的風格,但他說「簡單不是一種風格而已」,他的簡單是要尋求與環境融合,是一種有機的設計。因此他說「與其說我做設計,不如說是作品在環境中自己成形」、「環境決定了設計」,在設計中融入環境與生活概念,他也提醒後進設計師「設計時,要留意你和其他任何人在此狀態下,都要是最舒服的」。

想親近大師的新作,不妨於今年十月十六日至明年一月三十一日到日本東京Midtown的「21_21Design Sight」,屆時將展出深澤直人的系列新品。


台灣學者傅佩榮:中國要在國學基礎上提升
* 中央社╱台北25日電 2009.07.25

因在中國央視「百家講壇」欄目主講「孟子的智慧」而為中國人民所熟悉的傅佩榮告訴中新社,「國學讓我知道,要從真誠出發,讓自己的生命內外一致,要注意與他人溝通,同時要遵守社會規範。我是在學了國學以後,才懂得如何『做人』。」

傅佩榮說,如果問什麼是國學,答案很簡單,國學就是儒家、道家。這兩派思想最能代表中國國學的特色,最值得我們學習,其它的都是儒道學說的延伸、發揮和應用。

「國學不能離開人生。」傅佩榮認為,現代人在為人處世上應該將儒、道兩家的世界觀結合起來運用。「儒家要你奮鬥、挑戰,而道家要你看得開,要你活得自在。」  

他說,1個人要活得好、活得快樂,首先得瞭解自己。傅佩榮建議,每晚用10分鐘時間,把自己當天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做一番反省。1個月後,會發現自己加深了對自己的瞭解。

傅佩榮並表示,「中國要從『強大』到『偉大』,勢必要在國學的基礎上,成就自己的目標。我希望大家把我當成一座橋,因我的講解而對國學產生興趣,自己去讀傳統文化的原典,獲得自己的判斷,滋養自己的生命。」  

籍貫上海的傅佩榮,1950年出生在台灣1個平民家庭。早期師從新儒家領軍人物方東美,後赴耶魯大學學習宗教哲學。1999年開始深入解讀國學,2004年把儒學典籍解讀出來。至今已出版著作90餘部,在世界各地發表專題演講2千餘場。


文化差異大 趙小蘭談東西有別
*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24日專電 2009/07/25

美國布希政府時期的勞工部長趙小蘭昨天在華府對亞裔青年演說時,以她親身經驗,描述東西文化的差異。由於描述生動,在全場笑聲不斷之餘,也頗發人醒思。

趙小蘭說,東方人是以家庭為單位,美國人則以個人為單位。華人家庭,如果有一個人要到店裡買東西,會問其他家庭成員需要什麼,以便一起買回來;美國人家庭則是各去各的,各買各的,一天可以去好幾趟。

華人人到餐館,大家各點幾道菜放在餐桌中央,大家分享。即使到西餐廳,各點各的,有時也會互相分享;美國人則各點各的,各吃各的。

趙小蘭說,她的先生,參議員麥康奈(Mitch McConnell),到現在還是不能理解,為什麼到餐館不各自點自己喜歡吃的,而要彼此分享。

華人比較會察言觀色,並預期別人會說什麼,或想要什麼;美國人則直來直往,話講出來就是想說服別人。美國人不會預期你要什麼。你如果要什麼,就必須講出來,否則他不會花心思去想。

華人對不懂的事情,往往不好意思問;美國人則不懂就問,且別人有問,他會很有耐性地解答。

華人認為插話不禮貌;美國人則隨時插話,而且也預期別人會隨時插話。如果你不插話,他會以為你沒話說。你不能想等他說完再說,因為這樣你會永遠沒有機會。

東方人如有不同意見,往往拐彎抹角,不好意思直接講出來;西方人不同意對方意見,會很自然地說出來,即使對長官也一樣,同時也準備好與對方辯論。

東方人對自己犯了錯,往往非常在意;西方人則不覺得犯錯有什麼了不得。他們往往會把它忘掉,接著繼續前進。

東方人往往會指出小孩的弱點,並要求他們設法補強;西方人則不會指出小孩的弱點,反而會說:你好棒!你做得很好!繼續加油!

華人單打獨鬥能力強;美國人則強調集體合作(team work)。

美國是一個高度信任別人的社會。很多人根本不看信用卡帳單明細,因為他們認為信用卡公司不會騙人。百貨公司也不會懷疑顧客有什麼不良動機退貨。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