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04 07:52:27| 人氣1,2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全球化及歷史與設計的關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拱頂49設計公司為日產汽車「Infinity」車系所設計的廣告,這是最早使用「向量剪影圖像」做裝飾的廣告案例之一
* 麥特‧馬杜斯 2009/07/02

【前言】

本書作者在全球最流行趨勢導向的產業裡工作了超過20年,他所帶領的「孩之寶」(Hasbro)設計團隊打響許多兒童及青少年市場品牌,近年該公司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則是和電影《變形金剛》合作開發的機器人玩具。在設計圈內,由於馬杜斯常被各界問到關於設計的未來趨勢或以此議題應邀發表演說,使他在美國設計界享有「趨勢獵人」的美譽。


● 全球化及歷史與設計的關係

當設計師在努力創造「新玩意」時,我們面對的變數卻多到讓「發明」這件事令人感到空前挫折。當創造更多更多看起來像是新東西的壓力排山倒海向我們而來,我們不能不把另一個因素考慮進去,那就是「全球化」這整件事(或你要叫它四海一家也好),總之現在幾乎所有的事都是立即傳遍全球。想像一下以前沒有電視和網路的日子是怎麼樣的吧。藝術運動以前根本就很少跨出一個國家的國界。

我常常喜歡拿設計和自然歷史兩者來互相比較。比方說,文化表現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某一種史前文化有它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自然歷史相關博物館會在他們的館藏中收錄設計和工藝品不是沒有原因的。為什麼我們今天會遺忘設計中的人性元素、設計的生物學、人類的世界裡是什麼影響了設計,還有讓設計持續發展或最終滅絕的條件是什麼?

假如,做為現代的創作者,我們考慮未來人類創造力的可能性,從原始人到過去六百年的文化繁盛時期,還有過去這150年來設計周期的成長以至於最近的加速發展,我們能肯定地說未來我們還有繼續創造的空間嗎?我想誰也說不上來。但未來學家也可能是錯的。只消帶進一些具破壞性的東西,可能是一則有新聞價值的悲劇,或者是引進某種不為人知的新科技,不管是什麼,它一定都會改變我們思考的方式。

我們現在這個全球多元主義幾乎隨時可能因為任何原因改變,但最近出現了一些重大改變的特徵,遠超過一些建築上令人熱血澎湃的設計。這是不是一件好事還很難說,但我自己做為一個設計師,則深深為那些更遠大的好點子可能帶來的影響力而著迷,當然這些看起來不錯的想法也曾經搞得一塌糊塗。而繼續深究下去並不能幫助我們找到答案。

當人類文化融入當代世界時,文化均質化也愈來愈可能成為現實。有人也許會想,什麼東西該丟掉,什麼東西該流傳給下一代,什麼是我們真正能掌握的,對那些我們控制不了的事我們是否能泰然處之?文化成長深受設計影響,而設計又反過來被文化成長影響,所以任何設計師的創作,都會受這兩者之一影響。但我忍不住好奇,在這個文化被快速消費的時代,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們是不是正冒著失去那些其實具有保存價值事物的風險?身為創意人,我們是否有責任要比其他人更清楚我們從文化中擷取了什麼樣有影響力的元素,還有我們應該引進什麼元素到當代文化裡?設計是否威脅到進步的發展?或者它本身就是威脅?

歷史上有許多文化被淘汰,有許多語言消亡、有許多工藝品佚失。當然也有些文化根本沒有留下他們曾經存在的紀錄,所以文化可能消失的這個概念並非不為人知,而且連歷時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文化都可能消失。那麼想想今日……我們這種「用過就丟」的癖好,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對思考模式汰舊換新的速度像我們這麼快的。

在我們試圖重新定義未來的文化發展時,也需要更小心及更注意我們的責任。拿莫西根部落(Mohicans,美洲印第安部落)的例子來說,這群人被遺忘在時間的長河裡,幾乎沒有人了解他們的部落文化。但是透過《最後的莫西根人》(The Last of Mohicans)這部偉大且歷久不衰的小說情境,詹姆士‧菲尼莫‧庫柏(James Fenimore Cooper)也從一個小說家變成我們的歷史學家。即使「成為史料」並不是這本書的初衷,但今天庫柏的幻想已經變成我們認定的事實,還有我們對過去的信仰,然後,還要再加上大眾媒體不朽的迷思及改編電影上映後(即《大地英豪》)不可抹滅的影響。

二十世紀對庫柏這本名著的詮釋大概就是,讓全美的學童都「知道」莫西根人,不管是透過小說,或是藉由拜訪康乃狄克州的莫西根金神賭場和原住民保留區。正是因為我們對人類文化的真相不負責任,才會坐視這件事情發生,而對此我只能說,我們真的很可恥。如果你認為莫西根人的事情不值得這麼傷神,那讓我們快轉到一千多年後,再問問你自己,「未來的世界將怎麼看待我們這一代,並相信那就是事實?」

(本文轉載自麥特‧馬杜斯新書《設計未來》,鄭詠澤譯,原點出版)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