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17 20:26:37| 人氣7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問題》華爾街日報示警 中國經濟前景不樂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10.4%,增長速度明顯放緩。華爾街日報華文版指出,這顯示中國人民幣升值的惡果正在顯現,中國經濟未來前景極不樂觀。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17)日公布上半年經濟統計數據,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國內生產總值(GDP)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兩項數字的變化。根據統計,中國上半年GDP增長率為10.4%,較2007年上半年12.2%的成長率低,也低於2007年全年11.9%的經濟成長率。

其中,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更下滑至10.1%,不僅比第一季回落0.5 個百分點,更比去年同期低了2.5個百分點。

今年上半年中國CPI為7.9%。其中,6月份CPI較去年同期增長7.1%,較5月下降0.6個百分點,這也是中國CPI於4月份達到8.5%的近年新高後,連續第二個月回落。

不過,若與2007年上半年3.2%的數字相比,上半年CPI 仍高出許多,而且從上半年的數字來看,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年初設定4.8%的通膨目標幾乎可以肯定無法達成。

對於中國上半年經濟出現成長率明顯放緩、通貨膨脹依舊居高不下,華爾街日報指出,鑑於中國人民銀行仍未能拿出勇氣和魄力,迅速果斷終止人民幣升值步伐,同時大幅提高利率。因此,在國際游資不斷衝擊下,中國經濟未來前景極不樂觀。

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將在經濟增長大幅放緩、通貨膨脹日益嚴重的泥沼中愈陷愈深」。

另一方面,以6月份CPI數字來看,中國已經是連續第19個月處於實際負利率環境爭中,顯示中國當前通貨膨脹與負利率問題仍十分嚴重。

6月份CPI增速與中國扣除利息稅後3.93%的基準利率相比,中國負利率水準高達317個基本點。


■ 中國近年減少200萬電信用戶 小靈通用戶為主
* 記者 陳祈儒 報導

中國北京郵電大學院長呂廷杰今(17)日上午表示,由於中國的三家主要電信運營商重組,且中國移動大力推動低端用戶市場因此強力壓縮到小靈通市場。由於2007年底,電信業者已知道將進行重組、減緩小靈通推動,加上中國移動大降資費,把推動低端用戶列為發展重點,使得中國市場的電信用戶減少了約200萬戶,這些減少的部份幾乎都是低資費的小靈通的用戶。

呂廷杰今日在我國出席兩岸智慧城市發展與商機研討會時,作了上述的表示。他指出,2006年中國市場的固定電話(市話)為3.68億戶、移動電話(行動電話)為4.61億戶;2007年固定電話為3.65億戶、移動電話為5.47億戶,因此固定電話中減少了200萬用戶,幾乎是小靈通的用戶。(小靈通在中國被定義為固定電話的一環)

對於台灣系業者的影響上,目前推出PHS手機的有英華達(3367)、啟碁(6285),其中英華達在中國的小靈通手機的市佔率為第一,自然要受到影響。惟英華達仍有GSM、3G手機的開發,未來取代PHS手機成為必要的轉型。

英華達目前的手機年產量約800~900萬支,其中500~600萬支為自有品牌、300萬支為代工,大部份是PHS手機,在大陸的市佔率約3成。


■ 人民幣若升10% 粵出口損2,300億
* 記者李育真/綜合報導

中國人民幣升值持續衝擊對外出口。中國廣東省外經貿廳統計,人民幣升值嚴重影響廣東外貿出口,倘若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達到10%,廣東貿易出口損失將達人民幣524億元(約新台幣 2,300億元)。

珠江晚報表示,廣東省外經貿廳近日公布「人民幣匯率上升對我省外貿出口的影響」研究報告,指出「當人民幣每升值1%,紡織行業利潤將下降2%到6%,人民幣再升值3%,可能抵銷紡織行業平均利潤」。

據海關總署初步統計顯示,上半年廣東省進出口總值3,245.1億美元,僅增長13.3%,與去年同期22.7%的增速相比下降9.4%。海關廣東分署的數據,今年1至5月廣東加工出口貿易額為1,011.87億美元,成長13.9%,成長速度較去年同期下降5.7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出口額為432.6億美元,增長13.8%,增長速度更比去年同期大幅衰退25.9個百分點。

報告指出,匯率變動頻繁,成本難以控制,通過漲價轉嫁成本的空間越來越小,直接造成出口下降,企業不想出口、也不敢出口。若按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0%,一般貿易出口增長15%測算,今年廣東省一般貿易出口將損失人民幣524.5億元。


■ 中國東莞招資 台商不耐 30年來首見負成長
* 特派記者賴錦宏/東莞報導

東莞吸引外資遇到30年來最嚴重的倒退,東莞市長李毓全前天憂心忡忡地表示,上半年東莞合同利用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出現3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他宣稱:「外企業對產業調整升級有誤解! 」

李毓全在市府全體會議上表示,上半年東莞市引資規模和經濟增長,都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合同利用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出現30年來首次的負增長,和去年相比,合同簽訂數減少了57宗,負增長幅度為13%至14%。

李毓全說:「今年的外經貿工作形勢格外嚴峻,到了年底這個負增長的數字恐怕會更多」,他表示了對此形勢的擔心。稍早,他也在不同場合直言東莞目前吸引外資形勢相當嚴峻。他說,東莞出現了新增外資項目減少、企業非正常關閉和對外轉移增多的現象。1至5月份,全市關、停、轉移的外資企業一共405家,比去年上升36.4%,全市新簽、增資外資企業項目數量,則分別減少了54宗和148宗。

面對外資離開東莞、吸引外資減少,李毓全把它歸罪於「很多外資企業對東莞產業調整升級的誤讀」,李毓全表示,一些外資企業對東莞的前景沒有信心,認為東莞沒有轉型的能力,因此擔驚受怕,影響了外商投資信心。

「他們認為東莞沒地、沒人、沒電,要搬廠了,有的甚至還說,東莞吃飽了,趕我們走了。但並非如此」,李毓全說,政府強制企業搬遷了沒有?沒有! 工廠不搬不行?沒有! 經貿局對企業打壓了沒?沒有!他強調,有了招商引資,才有「調整」的底氣,有了招商引資,才能保證東莞的經濟。

他坦承,東莞的產業調整後騰出來的部分完全靠民營企業來補有難度,畢竟目前民企占比例不大。他要求各鎮村採登門拜訪的方式,對每個外資企業登門一次,了解需求和意見,把工作做細,一起度過目前「困難時期」。

面對嚴峻形勢,東莞外經貿局表示,東莞將招商目光重點投向台灣,想吸引台灣資訊產業進駐。同時,建好松山湖、虎門港、生態園、長安濱海新區等四個新園區,按東莞市政府的規劃,未來生產總值將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等於再造一個東莞。

幾位台商昨天表示「東莞外資逃離、外貿創新低,一點都不意外! 」並指出,李毓全把這些責任歸因於外資對東莞產業升級政策的誤讀,似乎找錯方向。

東莞各級官員如何正確認識、正確執行東莞產業升級調整的政策,才是問題關鍵。「並不是把傳統產業趕光,就是升級了」。

台商表示,東莞人大通過「把三高產業和低勞動力素質勞工移出」的法案,強調要把目前1200萬人口減少成600萬人;加上今年開始實施的新勞動法,引起不斷的罷工、勞資糾紛;中國把東莞市當作「升級轉型」的23個試點示範城市,各級公務員都「雷厲執行」相關政策,如環保、勞動及保障等,這是外資受壓的重要原因。

對於東莞在招國際外資出現嚴重困難,又回過頭來找台商,台商說,東莞現在設的門檻很高,一心只希望世界500強進駐,所謂松山湖、生態園、長安濱海新區和虎門港,也只希望台灣高科技產業進駐。但這一點也不實際,因為這裡沒有台灣資訊科技產業需要的人才。「連像樣的大學也沒,更沒有清大、交大和海外歸國學者,何況,還缺電、缺工。」

【2008/07/18 經濟日報】

台長: 台北光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