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15 00:53:54| 人氣7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彭淮南總統府專題報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

■ 物價部分

由於貨幣政策效果發揮所需時間較長,有時間落後,所以,央行擬定政策時,主要著眼於未來物價。又消費者物價中,比重高達5.6%的蔬菜水果價格極易受天候影響而大幅波動,因此,央行通常監控的物價,是剔除新鮮蔬果魚介及能源之核心消費者物價。

在央行貨幣政策操作下,過去幾年均能達成低且穩定的通膨率。

與其他國家比較,台灣通膨率維持在低且穩定之水準,此可用通膨率的平均數及標準差來衡量;87至95年台灣之通膨率平均僅0.79%,通膨率波動幅度之標準差則僅0.95%。

物價與產出是由總需求與總供給決定,影響供需的因素很多,貨幣政策只是其中因素之一,物價穩定尚須各種政策搭配。

需求面的衝擊:包括消費、投資、出口之變動及銀行體系存放款變化等,對於這一類需求面衝擊,央行比較能夠採取適當政策因應,不致於產生目標衝突。例如,若民間支出太多,造成景氣過熱,則央行可採緊縮措施,抑制通貨膨脹,但不會影響正常經濟活動。

供給面之衝擊:包括國際原物料、能源價格上漲等,使得經濟成長下降、物價上升。如果央行採取緊縮措施,則固然可控制通貨膨脹,但會付出經濟成長進一步下降的昂貴代價。對於這一類供給面衝擊,央行在實施政策時,就面臨政策目標取捨問題,必須仔細權衡,這也構成貨幣政策限制。

■ 匯率部分

台灣是小型而高度開放經濟體,以95年為例,國內生產毛額僅為美國的2.8%;而進出口占國內生產毛額比重我國達117.1%,美國僅為22.3%。95年我國經濟成長率為4.68%,其中77.6%或3.63個百分點為來自外需貢獻,外需是我國經濟成長主要動力。

如果匯率過度波動,勢將影響對外貿易,進而影響我國經濟穩定與成長。因此,新台幣匯率動態穩定相當重要。

就89年底至96年7月31日,主要幣別匯率平均波動幅度觀察,新台幣匯率波動幅度最小,平均僅3.08%,顯示新台幣匯率走勢相對穩定。

另外,新台幣匯率亦具有彈性,反映基本經濟情勢。當台灣物價上漲時,新台幣匯率呈升值走勢;產出走高時,亦呈升值走勢。

89年初以來,各月新台幣實質有效匯率指數與過去36個月移動平均數相當接近,表示新台幣匯率維持動態穩定。

■ 中央銀行面臨挑戰

金融全球化使得金融市場密切整合,全球外匯市場一天交易額即高達1.9兆美元,一個星期之交易總額,即相當於一整年全球商品與勞務貿易之總額,可見金融交易規模,遠超過實質交易所需。金融全球化也使得全球金融市場之間反應與調整非常迅速,如果一地市場情勢改變,就會立即傳導至全球各地,使得國際資金移動速度與規模皆相當驚人。

這些情況對中央銀行形成很大之挑戰:在資本管制已大幅放寬的情況下,如果中央銀行想維持匯率穩定,則須避免國內外利率差距擴大引起資本鉅額移動,因而往往被迫跟隨主要國家調整利率,失去了貨幣政策之自主性;而如果中央銀行追求貨幣政策之自主性,則若國內外利率差距產生變化,容易產生國際資本移動,影響了匯率穩定,以台灣小型且高度開放經濟之特質,就會影響國內經濟金融之穩定。

這就形成了有名之「三者不可得兼」(Impossible Trinity):匯率穩定、資本自由移動與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自主性三者無法同時達成。由於台灣資本已可自由移動,如何根據經濟金融情勢,在匯率穩定與貨幣政策自主性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是中央銀行面臨的挑戰。

除此之外,中央銀行也面臨第二個挑戰。台灣多年來由於儲蓄超過投資,而產生鉅額超額儲蓄,86至95年間,台灣超額儲蓄高達5.46兆元,使得銀行體系資金十分寬裕,央行不斷以公開市場操作、金融機構存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吸收過剩的流動性達5.3兆元,以控制貨幣數量成長於目標區內,從而維持物價穩定。但台灣超額儲蓄根本問題並不會因央行貨幣政策而消失;所以如何促進國內投資,可能是大家要共同思考之問題。

(本文摘自央行總裁彭淮南「中央銀行的功能」專題報告)

【2007/08/14 經濟日報】

台長: 台北光點
人氣(7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台灣百寶箱 |
此分類下一篇:財長何志欽 調侃自己沒品味不讀書
此分類上一篇:青年國是會議兩日 年輕人受益良多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