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7-19 21:44:48| 人氣1,1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王建民效應與大老闆們的「小生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昨日紐約洋基隊游擊手基特(右)在8局完成雙殺後,興奮地舉臂慶賀,白襪隊安德森只能在一旁看著隊友出局(法新社)


最近關心國內棒球的人開始討論起所謂的「王建民效應」,意思是說看到王建民的表現,許多國內棒球好手紛紛想旅外挑戰更高境界的職業棒球。

其實留在中華職棒並沒什麼不好,畢竟不是每位喜愛棒球的球迷都能天天坐飛機去美國或日本看棒球。在台灣看我們的職棒也是有「強中自有強中手」的景象,而且在現場看到自己支持的球星或球隊打得好,哪兒管敵隊是誰,精彩就好了。何況並不是每位球迷的水準都是「世界級」,是謂「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嘛!雖然由於工作關係,我不太可能偷溜去觀賞職棒,但是我仍然會看一看中華職棒進度。像去年郭泰源領軍的誠泰隊拿下上半季冠軍,高興之餘,我就加入了誠泰會員。對我的棒球經驗雖然沒什麼幫助,但我覺得挺好的,並不會因此對其他隊伍感覺有差。

可是假設中華職棒真的有隱隱被少數球迷所遺忘的話,我也有些話要說。

一、早在台灣兩大聯盟重新合併後,就有球評說:中華職棒各球團母公司沒把球隊真的視為培育頂尖選手的搖籃,反而,看一看他們所投入的「預算」與美日韓等國的職棒比較後,就知道,中華職棒在各大企業的體系下,只是一門「小生意」罷了,與運動產業的定義無關。還好La New熊早已開始大力投資球隊訓練和提高球員待遇。不過儘管La New熊的戰績已大幅提昇,其他球團仍「不忍」多投資自己的球隊,似乎有「不見黃河不掉淚」的心態。

二、有人批評:為什麼陳金鋒、王建民、曹錦輝以及其他旅外小選手在奧運期間,與中華隊隊友相聚時所表現出來對「紮實熱身運動」的重視沒有感染到其他人?這是良性互動嗎?還是說「美國是美國,台灣是台灣」?認為把資金投在球員訓練上很沒必要,或許這就和大老闆半調子的運動修養有關。

三、當國外球星比賽時,很少刻意在賽中向球迷打招呼,也不會特意對記者鏡頭耍寶扮鬼臉,他們的唯一任務就是「專注」在球賽上。王建民當然是其中的冷靜派的代表,但是許多國內球星的修養,似乎除了陳金鋒風格已感染到La New熊球員外,各隊球員的專注力似乎依然如故。

四、簽賭的可能性到現在還潛伏著。這是最令球迷心驚膽顫的事。稍看過報紙的人都知道,體育記者有報導職棒簽賭之可能性其實還沒有「從制度上」完全根絕。奇怪~奇怪~,中華職棒又不是立法院,難道國內職棒生態會比我們的國會還複雜?或許這其中有既得利益者不為外人所知。

可能還有更要緊的問題我不知道,其實職棒賽事像辦廟會般地熱鬧以及球員在賽事上偶爾與球迷融成一團也不是核心問題,因為小女子關切的是如果各球團不把職棒當成「重點產業」來經營,仍執意將之視為「小生意」,那相信以後中華職棒這門生意會更差,更多有潛力的年輕選手非「逃」到國外發展不可。那時中華職棒就是國際二流選手的「薈萃」之所,當然幾年後,旅外若果真形成了一種風潮,那就不是什麼政要聞人喊幾句「孤臣無力可回天」就能扭轉乾坤的事了。

台長: 台北光點
人氣(1,13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事blog |
此分類下一篇:施明德帶領的是哪一種革命?
此分類上一篇:請辭無濟於事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