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1-14 08:00:00| 人氣6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只是醫院,也不只是農夫2-農夫的不信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各國農民與當地農民直接對話.jpg




這有機酵素可是高附加價值的黑金呀!.jpg


農夫會議的重頭戲是各國報告他們在執行CREAMClimate Resilient Eco-friendly Agriculture Mainstreaming,因應氣候變遷,改變傳統的農場經營方式,以促進永續農業發展」)計畫的成果。巴基斯坦明愛會創設了三十個農夫學校,舉辦牛奶比賽、協助煙害防制(不是針對抽菸,而是他們烹煮的灰燼所造成的呼吸道傷害)。蒙古更困難,一年只有三個月可耕種,所以要如何利用日光提高產能。當然還有如何耕種、製作有機肥等經驗分享。水資源不足,始終是大問題,所以每一滴水都要省。而「水患」又是各國最嚴重也普遍的問題,面對大自然的反撲,人類無解,只能在救災與重建中,重新學習與環境共存。至於有機栽種,其實在亞洲是很新的概念,人民不懂,多數政府也缺乏認識,甚至不重視!亞洲明愛會比利時代表喬伊Joeri很直接地說:「就他所知,有些亞洲國家的農夫自殺,因為根本活不下去。雖然推動有機農業是對的,但是單價偏高、又賣不掉,農民生活還是很苦。農業要與生活連接,怎麼活下去才是農民最關心的。」

 



耆老說:農夫生產食物,沒有農夫的話,人們吃什麼?.jpg

 

台灣是物產豐饒的福爾摩沙,在日本殖民時期以「農業台灣、工業日本」為發展方向,光復後政府「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農業在糧食、勞力、資金及市場等方面為台灣經濟的起飛作出相當的貢獻,農業在GDP中所佔比例從1950年代超過30﹪,降到2007年為1.45﹪。農業就業人口比例也從超過50﹪降至5.4﹪,農產貿易逆差達70億美元。換句話說,台灣人現在所吃的大多不是台灣生產的,農業的角色逐漸失去其重要性,加入WTO之後,農業更形衰萎,是三大產業(農業、工業、服務業)唯一平均所得減少的產業。年輕人不喜務農,農村人口又趨於老化,三個農夫的年紀總和超過200歲,政府甚至獎勵休耕,似乎對於農業也不重視。這幾年農民走上街頭,不是沒有原因的。

有個數據更弔詭,依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統計資料,世界各主要國家之農業勞動力所占比重,先進國家均不超過5%,台灣目前約為5.9%,農業就業結構比重持續下降,使台灣越來越接近先進國家結構比例,達已開發國家之水準。

天呀!我搞糊塗了。減少農業就業人口是邁向已開發國家水準的指標,那我們在這裡開這個會作什麼?若世界各國都朝已開發國家的方向發展,農民愈來愈少,那麼糧食那裡來?我還發現,多數農民對於商人、政府官員和學者存在著相當的「不信任感」,認為他們是壓迫者。在泰國,70%的農夫,20%公務員,10%商人,但在銷與售的惡性循環中,被犧牲的永遠是廣大農民的權益,農夫變成農奴。生產食物的人理應受到尊重,但是農夫的既定社會形象卻是比較負面、低階的,農民為了脫離貧窮,想盡辦法培養自己的孩子讀書,然而當小孩真的讀到了農業博士,他們回來指導農夫種田,卻連簡單的食物都不會種,讀農的人不務農,空口說白話,專家不懂時會找更多的專家而不是農夫,然後他們教農民灑農藥用化肥,結果還是農民要自己承擔。而農民沒有能力講話,只能怒吼:「金錢不是上帝,食物才是上帝!當農夫變少,請問誰來生產糧食?」

台長: 亞特蘭提斯的追夢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