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08 01:28:08| 人氣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愛在巴黎日落時」(Before Sunset)觀後

「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1995年上映時,在當時算是很轟動的一部浪漫愛情文藝片。由於對話繁多,很多喜愛該片的觀眾是看兩次以上的,以求記得片中男女主角的所有對話細節。其實片中的劇情就很像現在常說的一夜情,男主角是美國人,名叫Jesse;女主角是法國人,名叫Celine,Jesse在歐洲旅行中邂逅了Celine,從而發展出一段短暫卻深刻的微妙情愫。直到黎明來臨後不得不分離,還互相約定六個月後在維也納車站碰面,這點,成了續集「愛在巴黎日落時」劇情延續的引子。

前片在1995年上映時,應該沒有計畫拍攝相關續集,否則也不會隔了九年後才開拍。難得的是當時的男女主角,Ethan Hawke與Julie Delpy,在真實世界的九年歲月過後,再度攜手演出片中同樣的角色,使得本片像是真實事件的續篇般,給予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

六個月後雙方究竟有沒有遵守約定同赴維也納,這成了穿梭全片的主題之一。沒有赴約的一方希望對方也沒有去,以減輕罪惡感;專程赴約的一方希望若對方真的爽約的話,盡量不讓對方知道自己確實去了,以免對方自責,或恐怕對方笑說太認真了云云。這種心態的描寫,直到後半段仍時時隱約出現。畢竟雙方都從學校畢業了,得跟大多數人一樣有自己的工作。工作的內容象徵個性與觀感,這常是好久不見的雙方的必備話題,但也是誤會產生的來源。從工作,談到感情,談到婚姻家庭,就像久未見的朋友般,對對方充滿好奇,但又深怕不小心搓到對方的痛處。

從Jesse新書發表會結束遇見Celine開始,到預定啟程赴機場搭機為止,編劇又建構了一個有限的時間區塊,他們倆必須珍惜這短暫幾小時的區塊,好好地把累積九年所有的話都表達完畢,這種有限時間的壓迫感,在前片中幻化成悽美愛情的主要元素;在本片中,同樣也成為男女主角必須馬不停蹄地說話又說話,好似即將入土再也見不到面一般的說著。初見面之後的一段時間內,雙方因為都不清楚對方狀況,都語帶保留地互相探問,以免無心傷害到彼此僅存九年日漸淡化的信任;待相談漸深,心防慢慢化解,終於提到感情生活,先是Celine描述感情生活的空白,之前交往的對象都與他人結婚去了,導致Celine的心中再也不存在浪漫愛情的幻想。從外表看來,Jesse有個四歲的小孩子,應該有個美滿的家庭,其實不然。Jesse的小孩Henry,竟成為他唯一寄掛的人,家庭生活的美滿,只是要讓Henry在看似正常的家庭中成長罷了。這讓Celine很是驚訝,也告訴我們,很多名人的背後,其實並不是眾人想像地那麼美好。但,Celine對此,似乎是無能為力。因為她已忘卻愛情,專心事業,觀眾也許暗自盼望Celine能趁機接納Jesse,但實情往往不會如此。

Jesse的司機雖沒有露面,卻是可愛的甘草角色。不但被喚來亨利四號碼頭接Jesse赴機場,又不得不順應Jesse因捨不得離開而不斷改變的心意,只好在Celine公寓樓下默默地等著,我看著心中有點發笑。片尾有些開放式結局的意味兒,Jesse仍舊未赴機場,寧可珍惜與Celine相處的每個時刻,用聽覺珍惜Celine所唱給他的歌曲,用視覺珍惜Celine所跳的舞,不忍離去。在九年的分離中,由於未留通訊方式,完全無法聯絡。再度相遇,說甚麼也不能再度輕易放過,人生能有多少個九年可以浪費呢?

浪漫是毫無保留地延續著,在夢都巴黎的景物中,凡事不知不覺都浪漫了起來。導演維持了前片一貫的攝影與敘事手法,讓前後風格一致。不過也因為這樣的一致性,讓觀者有些缺乏新鮮感。短暫的相遇不能決定甚麼,結局只好以暗示收場,留給觀眾想像思考的空間。如果你在1995年看過「愛在黎明破曉時」,相信會跟我一樣迫不及待地想欣賞「愛在巴黎日落時」,劇情應該不會讓你失望。

台長: 祖魯
人氣(8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