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27 07:45:45| 人氣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扁政府對族群問題-不應只通過多元族群平等決議文就了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熟之本台文章言論者 尤其先前兩篇有關族群的文章
可以發現筆者對於族群議題的關心與研究
號稱本土政權 倡導台灣正名 提倡台灣本土意識抬頭的泛綠陣營
執政了4年多了 難道任何政策的提出都是為了訴求選票嗎?
1.閩南語與客家語與各原住民語言的文字化:
我必須大聲疾呼的就是 族群和文化意識不是光說不練的政治訴求
有關族群的議題 業已成為台灣社會與文化熱門的爭議問題
族群意識 本土意識 不外乎本源於自我認同 即來自於對自己的文化認識與了解
談及文化 任何人都無法否認一個事實 那就是語言與文字問題
閩南語與客家語的文字化 實在刻不容緩
不管是用拼音文字 或是 利用漢字改良變體 或是 獨立創造文字符號
這些都是可以實現的 也不是非常難的事情
泛綠政府如此強調族群文化議題 自然這樣的問題必須著手開始做
而不是選舉時 才提出族群議題來訴求認同
筆者不願意說是為了選票 因為 訴求認同自己的族群與文化本來就是正當的事
所以談論族群議題並不是為了選票 平常就該討論這個問題

談及閩南語與客家語的文字化 擁有國家一切資源的政府
當然有能力可以完成這樣的事 中國都有能力將繁體字變成簡體字
法國人都能以拼音文字創造今天的越南語 香港人都自創廣東語文字了
這幾個簡單的例子都顯示 以政府的力量可以完成這樣的工作
甚且 在台灣 日本時代乃至於清朝時期 基督教與天主教會在各地
都還有為閩南語與客家語的鄉親 編訂一些拼音文字
甚至以閩南語與客家語的拼音文字翻譯聖經 以方便傳教
中央研究院的歷史與語言研究所不也是為了相關的議題研究而成立的嗎
一種語言 一個民族 一個社群的生存 沒有文字是很難傳承的
在談論族群議題時 不應該單單只有訴求族群的認同
認同倆個字就變成了空洞的詞語 毫無意義 也變得抽象

現在國小的母語教學 有多少套母語教學方式 將來我們能期待
我們的下一代 如何能和別人溝通
例如某甲學校以甲種拼音方式教導小朋友
某乙學校以乙種拼音方式教導小朋友 將來畢業於甲乙兩個學校的人如何溝通起
甚且各個國小現在母語教學使用的拼音系統 不禁令人憂心 這樣教 真的會說嗎
有些拼音教學出現了非常嚴重的誤差 整個語音根本無法完全正確發出
再說 光看閩南語的流行歌 歌詞 年輕人真的看得懂嗎 會唱嗎

大家看過閩南與字典吧 筆者閩南語非常流利 但每次翻閩南語字典
總不免有一團霧水的感覺 因為每個版本同樣一個音都不同的字寫法
這叫非以閩南語為母語的人 如何學習起

再者 文字化必須可慮 文字和語音之間的關係
以閩南語來說 有非常多的詞彙是漢語北京話所沒有的
尤其閩南語有非常多的濁音字 發音特別 更是與北京話相差甚遠
例如正義的義 標準的念法 必須有濁音的 G和K之間的發音方式
我門也經常見到很多媒體的閩南語播音記者 誤唸成 JIN-YI 這是錯誤的念法
像這樣的因 就無法以拼音文字表現
甚且台灣通行的漳州腔閩南語和泉州腔閩南語也由所差別
例如 要去哪裡的 去字 漳州腔唸 KI 泉州腔唸 KER(ㄜ和一之間的音)
坐車的 坐字 漳州腔唸 ZEI 泉州腔唸 ZER
擲筊的 筊字 漳州腔唸 BU-EI 泉州腔唸 BE(ㄜ的音)
飛起來的 飛字 漳州腔唸 BU-EI 泉州腔唸 BE(ㄜ的音)

還有諸多漢字自發音是閩南語所沒有的
例如宋楚瑜的 瑜字 ㄩ的音為閩南語所沒有的 所以唸法有許多種
通常遇到ㄩ的音 都會加上ㄖ當子音以方便念
或將母音轉化為 一的音來發或ㄨ的音來發
變成 ㄖㄨˊ的音 或 一ˊ的音
島嶼的 嶼字 有人唸ㄙㄨˊ 有人唸 ㄙㄨˋ
總之北京畫的ㄩ音 在閩南語沒有固定唸法 有必要統整唸法
在編列字典或文字化過程 這個都有必要做

既然中國都可以訂出一套漢語拼音系統 將ㄒ拼成X 將ㄑ拼成Q 將ㄓ拼成ZH
將ㄘ拼成C 那閩南語與客家與當然也可以以人為的方式訂立拼音方式

PS有關台灣閩南語族群 漳州泉州之分布
可參見本台文章---雜論台灣族群文化與族群政治

2.平埔族定名問題:
最近平埔族正名聯盟 在立法院要求比照原住民委員會與客家委員會
成立平埔族委員會一事 涉及層面相當廣
究竟要隸屬於原住民委員會 還是 在文化建設委員會 或是 獨立成立平埔族委員會
涉及幾個問題---
第一-平埔族正名聯盟要求於中央行政院下獨立成立平埔族委員會
持的理由是比照客家委員會 因為客家人在台灣同樣被規類為漢人
在不要求戶政身分認定的前提下 成立客委會 客家人不能比照原住民享有任何
身分上的認定 和國家資源的優惠 例如客家人考試不因此而加分
客家人身分證 戶口名簿不註記客家人

第二-因為平埔族認定標準 在目前來說有諸多爭議 所以如果就以推廣平埔族
語言文化為目的來說 也不以身分要求國家福利資源
似乎獨立創設一個委員會 就像客委會
有令人聯想政治操作之嫌
因為其他的部會 文建會 及全國文化總會都可以成立相關的部門

第三-平埔族的認定目前尚無明確的定案 原因在於當初清朝的漢人移民來台時
清政府認定了 平地原住民為熟番 也就是平埔族 而山地原住民為生番
日本人則將熟番改為平埔族稱之 生番稱為高砂族
清朝時期定義的熟番為配合漢化的原住民 生番則反之
平埔族只是一個通稱(就像現在的原住民有12個族群一樣)
平埔族其實有10多個族群(依據日本學者研究為9個
但就像日本學者將塞德克族歸類為泰雅族一樣 事實上比日本學者的分類更多
據考據大約有11-12個族群 八里的十三行博物館則記載有9個族 最大的差異在於西拉雅族有多個分支 且這些分支族群有自己的語言存在)

日本政府當初採自由登記的方式 戶口名簿可以自行登記為生番或熟番的哪個族群
但問題是以番字 稱呼這些族群 很多人不願意後代子孫被歧視 或
身分地位招致不同眼光看待 並不願意登記自己為 原住民身分

國民黨政權延續這樣的作法 改以山地同胞稱山胞
1954年又分為 平地山胞 山地山胞
但國民黨政權認為 平地原住民 所謂的平埔族各族群漢化已深
而不再認定為原住民 因此並未將平埔族各族定位為原住民
隨後原住民族群意識運動的興起 原住民開始享有種種社會福利

事實上以日本人統治台灣初期的統計 原住民人數
含平埔族和高砂族共有200多萬人 以人口自然增加率來計算
正好等於現在台灣人口2300多萬扣除1945年後來台的外省人300多萬
(含外省第二代第三代) 這個原因很簡單
當初 清朝實施海禁政策 只開放福建沿海男子來台撫番開墾
所以來的人以閩南人居多 大都與台灣平地原住民混血
因此閩南人大部分都有平埔族血統 因為爭奪平埔族人土地而起的殺戮行為
也成了閩南人普遍的民間信仰 飲水思源 所以拜地基主 和 中元普渡
客家人也有少部分在明末時期就來台定居 同樣的有這些事情發生
所以這個民俗習慣 客家人也有的 指示海禁政策後 台灣的閩南人開始大增
所以以閩南人來說 比客家人更高比例是有平埔族血統的
因為客家人的民族性較閩南人強 大部分客家人只和客家人通婚
(詳見新聞台文章---雜論台灣族群文化與族群政治)
因為客家人明末時來台的人數甚至比閩南人多 只是因清朝的海禁而開始
人口比例逐漸少於閩南人
第四-平埔族想定名為原住民 但必須考慮一點 是否將來還有必要稱呼閩南人
因為幾乎所有的閩南人都是有著平埔族的血統 只是因為語言關係
而失去對平埔族的認同感 而認為自己屬於漢人的閩南人
這兩者之間是乎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也許台灣可以考慮使用 平埔-閩南的稱謂


以上種種 說明 平埔族的認定有其困難性 但平埔族的語言與文化
需要更多的資源保護 而平埔族人爭取正名活動 也將勢必成為越來越熱門的話題
民進黨政府不是只通過一個多元族群決議文就了事了
應該思考族群文化背後 必須著手進行的工作
認同需要有根 沒有自己的文字 就沒有自己的文化
也就談不上有可以認同的基礎

PS.有關原住民歷史可參見本台兩篇文章---
原住民需自醒自助才有他人的相助 與
2004˙E起舞動-全國原住民兒童母語歌謠才藝競賽-兼論族群政策
PS.有關族群政治可參見本台文章---
簡論台灣族群與語言
----------------------------------------------------------
2005/1/28增修 針對文建會花了1億多元成立的 台灣大百科全書 內容令人失望 心有所感 隨筆紀錄
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http://taipedia.cca.gov.tw/taipedia/open.htm
個人在此網站留言如下:

花這麼多錢 無異是要將台灣主體性建立
而設置此站 但本土化不是掛在嘴邊的口號
閩南語 客家語 原住民語言的文字化
不管是學習廣東話 利用既有的漢字改良或是創字
或是像越南語 印尼文等等利用人為創造的文字系統
都是艱難的工程 這樣的工程沒有政府出面做是不可能完成的
台灣各個族群的語言 有些已經面臨延續中斷的危機
身為70年次的我 體會更深 和我的同學幾乎無法利用母語交談
尤其在都會區 像台北 利用母語與年輕人交談更是天方夜譚
大家應該很清楚 語言是任何文化存續的指標 還有 工具
最重要的就是工具這項功能 沒有母語
怎對下一代解釋 像一些民間習俗 或 俚語
舉個簡單的例子 利用國語(北京話)很難理解
像陳部長說的LP 這個詞彙 不同的語言
對於相同的辭彙有不同的情境
更不用說 像閩南語(抱歉筆者母語為閩南語)有諸多的優美俚語
描寫的形容詞非常生動且具體
相信客語原住民語也有許多類似的狀況
搶孤 那個孤字 真的是媒體用的這個"孤"字嗎
坊間有非常多的 客語 閩語 還有原住民語的研究專書
每本書 各有各的拼音系統 或是文字
筆者的閩語 不管說完美 至少算非常流利
念報紙可以全用閩語發音
但 像某些閩南與字典裡的 閩南語字 並不統一
且有些更不可能看得懂
教育下一代母語 沒有文字
難到能期待我門的下一代會使用母語嗎

非常遺憾的 這裡 並沒有語言的專門索引
更無法提供大家論壇的機會
其實光閩南語 台灣通行的就有主要的兩個腔調
以彰化為分界 彰化以北大部分為泉州腔
彰化以南為漳州腔 而台灣較強勢的也是漳州腔
(坐車的坐 漳州腔講 ㄗㄟ 泉州腔講 ㄗㄜㄦ
來去哪裡的去字 漳州腔講 ㄎㄧ 泉州腔講 ㄎ-ㄜㄦ
要什麼東西的要 漳州腔講 ㄅㄇ-ㄟ 泉州腔講 ㄅㄇ-ㄜㄦ
簡單來說 泉州腔沒有ㄟ的音 全部以ㄜㄦ代替)
因為佔閩語人口的比例較高 連包粽子的習俗
都可以以泉州 漳州不同而分為北部粽 南部粽

客家語 更多了 台灣至少有五種腔調(梅縣 四線 饒平 詔安 海豐) 其中四線 海風為比較強勢的兩個腔調 每個習俗也不同
語言是很有趣的東西
應該提供足夠的空間可以讓大家來討論吧


台長: ㄚ振
人氣(5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