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7-28 08:02:57| 人氣8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末日為何被想象成一個美麗的事件】-BBC-+【如何應對世界末日,重建文明?】

推薦 1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世界末日為何被想象成一個美麗的事件】

                                             -BBC-2020年7月27日

                                               BBC Culture英文原文

《最後生還者》可能是一款殭屍恐怖生存遊戲,講述世界末日後一對情侶在美國,到處都是食人生物。但其中最難忘的時刻並不是勇敢地逃離殭屍群,也不是與敵對的人類倖存者發生槍戰。相反,這部始於2013年的暢銷遊戲,也是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子遊戲,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它「安靜的故事節奏」,其中一個場景尤為突出。

艾莉和喬爾是遊戲的主角,他們為了治癒已經毀滅了地球60%的大瘟疫,經歷了危及生命的艱苦跋涉,頭髮已經花白。他們爬進一個廢棄的公共汽車站,發現了一隻正在吃相思樹葉的野生長頸鹿。遠處,長頸鹿群在曾經市中心的棒球場漫步,大自然在沒有人類的情況下重塑空間。原聲吉他旋律響起。艾莉和喬爾停下來撫摸這只動物,眺望著面目全非的世界。這是殘酷但美麗的一刻:人類已瀕臨滅絶,但大自然仍在繼續。 

在漫長的七年後,期待已久的續集《最後生還者2》於本周五在Playstation 4上發佈,這樣的主題已經開始在流行文化中傳播開來。《猿人爭霸戰:猩兇崛起》(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無聲絶境》(A Quiet Place)、《蒙上你的眼》(Bird Box)、《湮滅》(Annihilation)和《還留下什麼》(What Still Remains)等電影和電視節目通過拍攝自然的鏡頭反映了人類滅絶,想象倖存者在被野生動物佔領的地區生存。

像馬凌雲的小說《遣散費》,將故事建立在空曠的、瘟疫大流行後的城市中。這些城市如今長滿了苔蘚,物種繁茂。就連《復仇者聯盟4: 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也曾考慮過人類滅絶會給世界生態系統帶來怎樣的好處: 美國隊長告訴黑寡婦,滅霸消滅了地球上一半的人口,一個好處是鯨魚現在又能在哈德遜河游泳了。 

世界末日電影過去常常展示的是陰燃的大地,到處都是灰濛濛的煙霧和焦黑的天空。而現在,它們發生在充滿生機的綠色空間,野生物種繁衍生息,而人類卻在苦苦掙扎。這是為什麼呢?  馬克·迪格比(Mark Digby)有一個理論。迪格比是亞歷克斯·加蘭(Alex Garland)執導的《湮滅》(Annihilation)的藝術設計師。

這部2018年上映的精彩科幻驚悚片由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主演。她在片中飾演一名科學家,正在調查一種神秘的、正在變異的,威脅到整個地球的自然環境。迪格比認為流行文化中的這種視覺趨勢表現了我們對氣候變化的恐懼。

他解釋道:「我認為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人類的傲慢已經得到了遏制,意識到有比自己能力更強大的力量: 即自然和科學。」「人們擔心不再能控制環境。這是將我們犯的錯誤視覺化,在呈現後果。」 

2019年Netflix科幻電影《少女救地球》(IO: last on Earth)的編劇之一查爾斯·斯帕諾(Charles Spano)對此表示贊同:「在過去的十年裏,確實有一批電影在探索這種美學理念,討論自然和世界末日的關係。」

少女救地球》講述的是一個年輕女孩獨自在一個分崩離析的星球上的故事。在這部電影中,大自然在沒有人類的情況下「重生」:在人類離開地球到別的星球上定居後,動物和植物尋找和適應新的生存方式,重新繁榮。電影的結尾是一個未名的廢棄城市中心,原來的混凝土結構周圍,自然已經顯示蓬勃生機。

「人們在拍電影,無論是小眾藝術電影還是《復仇者聯盟》,都在關注這個世界,關注這種不可否認、迫在眉睫的毀滅。我認為這是我們的故事,也是這個視覺概念的來源——為什麼自然和美好越來越成為世界末日故事的一部分。」 

這本書引發了這一切

斯帕諾是《最後生還者》的「超級粉絲」,他和遊戲創造者尼爾·德魯克曼(Neil Druckmann)的靈感來源相同:2008年出版的一本書《沒有我們的世界》(The World Without Us),作者是記者艾倫·韋斯曼(Alan Weisman)。

「一位編輯讓我寫一篇文章——如果眨眼間人類消失會發生什麼的,」韋斯曼告訴BBC文化頻道。在他看來,「這個世界就像一塊空地,蟑螂在空地上竄來竄去」,很快就變成這樣: 如果沒有人控制城市、核電站、森林等等,大自然會做出怎樣的反應。

題目太大了,不適合寫一篇文章,後來變成了一本書,講述了世界上的一些地方,比如切爾諾貝利,那裏沒有人類,就會被自然佔領,我們可以從中推斷出什麼。」 

電腦遊戲《最後生還者2》講述了兩個人在世界末日後艱難生存的故事。圖像來源,SONY 

很多來自《沒有我們的世界》的研究都融進了《最後生還者》、《少女救地球》和其他「自然滅亡」的流行文化。在韋斯曼的書中,他發現如果沒有人類的干預,房屋將被霉菌、幼苗和小生物從內到外蠶食,木材遭到侵蝕。如果沒有人工操作的抽水裝置,幾天內地下水將湧入紐約地鐵系統,淹沒街道。樹根向上伸展,最終衝破柏油路,道路破裂,形成奇怪、不平的地貌。生鏽的汽車將成為野生物種的溫牀。動物將從路面裂縫和破碎的窗戶中蹦出,整個城市的面貌都會改變。 

所有這些視覺場景都出現在《最後生還者》中。正如2013年德魯克曼在一部紀錄片中所說:「《沒有我們的世界》詳細描述了我們每天做多少事來控制大自然,一旦停止這樣做,大自然會多快收回那片空間。」「很快到處都長出了植物,一旦有了植物,混凝土就很容易破碎。這就產生了"美妙的概念藝術」,正如遊戲首席設計師雅各布·明可夫(Jacob Minkoff)所說的,動物們在動物園裏關了20多年,最終逃了出來,佔領這片土地,所有的想法都源於韋斯曼的研究。 

韋斯曼覺得諷刺,他的作品似乎成了許多末日啟示小說的基礎。他笑著說:「我從來沒有把人類消失的世界看作是啟示錄,地球不會被毀滅,而是會被恢復。」奇怪的是,在我打電話採訪之前,他還沒聽說過《最後生還者》,也沒聽說過受他啟發的電影或流行文化作品,「我不用社交媒體上!幾天后他又回復郵件說,他在網上看了一段《最後生還者》的剪輯,認為這是"非常有創意的作品」。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最後生還者2》最終出版。這部由HBO電視劇改編的遊戲作品,與電視劇《切爾諾貝利》導演克雷格·馬新(Craig Mazin)以及其他電影和流行文化作品都有相似的審美情趣。清楚的是,這些作品正在重塑世界末日後的想象基礎。根據媒體報道,在疫情封鎖期間,大自然悄悄回到我們的公共空間,在舊金山金門大橋上看到了郊狼,在巴塞羅那著名的蘭布拉斯大道(Las Ramblas)上看到了野豬。 

韋斯曼說,「美麗末日」敘事的興起可能會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並成為激勵我們這一代人應對氣候變化的有用工具。他解釋說:「我希望這些電影和視頻遊戲能在人們心中播下種子。」這意味著遊戲玩家可能會「在遊戲中學習一些有意義的東西」。

這些故事把人類的滅絶與翠綠的畫面並列在一起,其寓意是,唯一阻止世界繁榮的是產生碳污染的居民——就是人類。觀看電影和玩電子遊戲的人可能會無意識地接受這種道德,改變我們對環境的態度,認清我們在保護環境的責任。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故事可以被視為深刻的悲劇:他們警告說,對人類最壞的事情,對我們稱之為家園的地方可能是最好的事情。

地球資源豐富但沒什麼人類,不管你覺得這個概念令人崩潰,還是感到奇怪的舒心,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無法控制氣候危機,因而焦慮加劇,它就會在流行文化中變得更加突出。換句話說,我們還沒有看到《最後生還者》的最後一幕。

如果整個世界都是你的,你將如何安排後災難時代的生活?(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如何應對世界末日,重建文明?】

                                劉易斯•達特內爾 (Lewis Dartnell) 

                                                           BBC Future英文原文

讓我們做一個思想實驗  

一次猛烈的病毒災害侵襲了人類。它以驚人的速度穿梭于城市稠密、國際班機來來往往的摩登世界。幾周後,這場災難便擊垮了我們。文明崩塌,大部分人相繼死去。但是,你活了下來。你的身體是如此羸弱,然而憑借身體內部的免疫系統,你熬過了這場席捲全世界的病災,在自己冰冷的家中清醒過來。家裏已經沒有電,水龍頭裏流不出水,也沒有燃氣讓熱水壺和爐子運轉起來。你是倖存者,將繼續生存在後災難時代的荒蕪之境。 

從書籍《萊伯維茨的讚歌》(Canticle for Leibowitz)和《末日危途》(The Road),到最近上市的電腦遊戲《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以及電影《我是傳奇》(I Am Legend)和《瘋狂的麥克斯》(Mad Max)裏,我們都能夠看到類似的故事。在這些故事的敘述中,主人公基本上都身穿異常緊繃的皮衣,是穿越荒野的孤獨英雄。

那麼這些場景的真實程度如何?  如果你真的從一場奪走了大部分人類生命的全球災難中倖存下來,你能夠做什麼?為了生存下來,為了讓人類再一次繁榮,什麼才是你最需要掌握的關鍵知識?可是在這個問題上,孤獨英雄的形像就不再繼續耀眼了。人越多越安全;這是當然,首先,倖存者們需要攜手努力,才能夠安渡歷史的洪流,建造新世界;人類本質上是社會性動物,需要協作。所以,雖然世界崩塌之後人們不免要經歷一段時期的動蕩,但是人們不久後就會再一次建立起自己的社區,安頓下來。 

問題是,接下來呢……?你首當其衝需要考慮的事情是什麼?你們的社區需要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恢復什麼樣的能力?接下來,這篇文章就將為你介紹一個可操作的復興人類大事記。

像紐約這樣的大城市可能不是後災難時代最理想的居所。(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最初幾天 

一旦人們停止監測和維持電站運營,電網很快就會停止運轉。但是,你可以去建築工地附近找找太陽能電池板或者便攜式發電機,這樣就能暫時為倖存者們提供電力了。 

一旦自動備用發電機中的燃料燃燒殆盡,服務器就會停止工作,互聯網也跟著消失。所以,別指望你還能用維基百科查資料。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手機就將變成一塊無用的磚頭。手機的指南針使用的是內置磁強計,所以你仍能用它來找路,而你最後一次下載下來的地圖也能幫你用GPS(全球定位系統)導航。 

人類世界崩塌之後,GPS衛星系統還會繼續工作數周,然而大約六個月後,定位的凖確度會降低,直至其完全失效。災後,你的精力應首先放在儲備瓶裝水和罐頭食品,以及收集像樣的戶外衣物上。 

最初幾周 

在最初幾周,你可能會遇到零星的倖存者。你需要找到一個自己能信任,能依賴,能互相保護的小團隊,這將極大地提升尋找補給和其他必需品的效率。但在此之前,對待陌生人,你要謹慎小心。 

現在,你求生存的城市環境已經開始變得越來越糟了。成排的屍體數也數不清,腐爛的味道讓空氣愈加逼仄,還引得饑腸轆轆的寵物狗一隻只撲上去。話說回來,現代城市只不過是一個人工製造的泡泡,支持城市運轉的是背後建造它的文明。 

城市不供電,電梯不工作,沒有照明系統,天然水源被污染,地上滿是礫石和混凝土,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會發現,去鄉村生活更容易些。災難之後,住在傳統的農舍裏,用壁爐取暖做飯,這樣的生活要比住在用高科技打造的現代公寓裏舒適的多。你可以一邊學習為自己親手製作物品,一邊時不時地返回搖搖欲墜的城市裏,尋找有用之物,補充生活用品。

鄉村生活將被證明更舒適。(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最初數月 

你的主要擔心將集中在如何保證安全飲用水的補給,避免水傳疾病的感染,因為這是千百年以來人類災禍的根源。將水燒開能有力地殺死病原體(pathogens),但該方法將消耗不少燃料。你也可以去戶外野營用品店尋找淨化片劑,但是,你遲早需要用點基礎化學知識,來確保送進嘴裏的水不會要了自己的命。 

廚房用清潔漂白劑可以用來進行化學消毒,甚至游泳池內用的氯(次氯酸鈉和次氯酸鈣,sodium hypochlorite and calcium hypochlorite)也可以殺死細菌,起到消毒效果,但你需要將其稀釋到不會毒死自己的程度。  在你學會如何製作氯之前,你也可以使用一種低科技含量方法來做水消毒:日光消毒法(solar disinfection)。

這是WHO(世界衛生組織)向世界上的各個發展中國家普遍傳授的方法,只需將待消毒的水裝入塑料瓶,將它放置於強烈的陽光下暴曬一兩天。太陽發出的紫外線會直接穿過瓶子,將瓶中的病原體殺死。 

勤洗手也是阻止疾病傳播的有效方法。通過水解動物脂肪或植物油,以及將鹼(alkalis)煮沸,可製作肥皂。鹼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化學物質之一,人們從自然環境中就可以提取鹼。用木頭燃燒後的灰燼做水過濾即可得到鉀鹼(Potash,即碳酸鉀potassium carbonate),或者通過燃燒海藻或其他耐鹽的海岸植物,如加蓬子(samphire)、羊棲菜(saltwort),也可得到純鹼(soda ash)。幾個世紀以來,收集海藻製作純鹼在蘇格蘭及愛爾蘭的大西洋沿岸都是體量巨大的產業。

最初幾年 

如果你不啟動自己的農業生產,那麼罐頭食品吃完後,你將面臨饑荒。種蔬菜和水果的方法比較直接,但是,如今又有多少人會種主要糧食作物,比如小麥、大米和玉米? 

穀物實際上是草類植物;它們的生長速度很快,能夠長出有營養的穀粒,但是,人類不像牛有四個胃,人體在生理上缺乏直接消化草類的優勢。所以,我們需要利用智力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發明技術以協助我們的身體吸收營養。我們需要碾磨麥粒,得到麵粉,接著借助烤爐及爐火的神奇力量,將麵粉烤成麵包,使麵包釋放出人體可吸收的營養。這樣,風車和水輪的磨石就成了人類臼齒的技術延伸,用來烤麵包和煮大米的鍋就像是人類的外部消化系統。

首要問題則是,你如何才能有效培育糧食作物,要知道,食物過剩是任何文明發展的根本。如果一個人生產的糧食足以填飽另外十個人的肚子,那麼這另外十個人就不必禁錮在農地裏,而是可以成為其他技能領域的專家,這樣社會生產能力就會越來越強。你可以找尋耕地用的工具,比如犁耙,同時,你也可以利用簡易鍛鐵爐,將一些鐵器鍛造成你需要的工具。但最為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常年保持土地的肥力,這可是曾經一直困擾著中世紀農民的難題。

沒有現代人工化肥,你需要借助動物肥料和可循環豆科植物——豌豆、扁豆、三葉草、紫花苜蓿--的力量,為種植了糧食作物的土地補充硝酸鹽(nitrates)。將骨頭溶解於酸可產生磷酸鹽(phosphates),將碾碎的白堊(chalk)和石灰石撒在土地上可抑制土地酸度上升。 

電力供給不會持續很久。(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最初的幾十年 

隨著社區的自給自足能力越來越強,不再需要到處搜尋,那麼你就需要學習傳統技術,比如打鐵,以及其他鍛造金屬工具技能,同時你還需要讓機器和引擎轉動起來。文明的進步需要依靠機械力量的提升,比如水輪、風車、蒸汽機、渦輪機和內燃機,人類需要借用機械力來減輕艱苦勞動的重壓。 

對於一個能夠繁衍發展的文明,燃料不可或缺。19世紀以前,人們還沒有開始開採煤炭和原油,那時的人們,會通過木頭幹蒸餾法,即在密閉容器內炙烤木頭,收集木頭轉化為木炭的過程中釋放的蒸汽,來提取重要的化學品——酸、酒精、溶劑、焦油。你甚至可以利用高溫分解木頭的過程中釋放出的氣體來發動汽車引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共有超過一百萬氣動力車--以木頭為燃料的汽車——駛過歐洲的條條大路。 

如果沒有原油(我們的文明已經榨幹了所有易開採石油),你也可以利用甲醇(木醇,通過幹蒸餾從木頭中提取)和鹼液(從烤白堊或石灰石中提取生石灰,使之與碳酸鈉反應)自煉動物脂肪和植物油,製造出使機器重新運轉起來的生物柴油(biodiesel)。 

在化學工業發展初期,其他易提取物質也有多種用途。比如,通過穀物發酵提取乙醇,接著通過蒸餾提取濃縮酒精,即可得到功能多樣的溶劑和有效消毒劑。木炭的用途不僅在於為鍛造金屬和製造磚頭或玻璃提供高溫環境,它同時也是一種利用石礦熔煉金屬時不可或缺的化學還原劑。

如果我們從頭開始重建社會,那麼這個社會將是什麼樣的?(圖片來源: iStock) 

最初的幾個世紀 

長期以來,重建後災難社會及重新發展知識和能力的唯一方法就是,理解自然世界的運轉規律,將對自然的理解融入實用技術發明的相應原則。自信地確保每件事情按計劃發展的最佳方法是科學方法;在設計嚴謹的實驗或者自然現象觀察過程中時,嚴格檢驗自己的理論——科學方法本身即是一項發明,一台生產知識的機器。 

為了有效探索世界,你需要工具;同時,有一樣物質是人類的科學發展歷史無論如何不可沒有的——該物質抗壓強度大,化學性不活潑,完全透明。這件奇蹟般的物質當然就是:玻璃。 

你需要玻璃來製作試管以了解各種法學反應,需要玻璃製作溫度計和氣壓計以了解氣溫和氣壓(製造蒸汽機和內燃機的重要前提)。玻璃甚至能夠控制光;可製作成顯微鏡和望遠鏡的鏡頭。你只需要三樣原料即可製作出玻璃:二氧化硅,碳酸鈉和石灰,可通過沙子,海藻,白堊或石灰石提取。如果你想像魯濱遜·克魯索(Robinson Crusoe)那樣努力,那麼你也可以在一片海灘上,從零開始,自製玻璃。 

所以,利用科學工具,以及理性和不斷探求的思維模式,你有理由期待你的後災難社會將從崩塌中快速恢復力量,避免另一個黑暗時代的帶來。也許這要花上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但是一種新形式的文明將能夠從末日中崛起。每個人都可以猜想,這個新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憑借一點點人類的創造力,我們有潛力將災後的人類社會重建得與今日社會同等複雜高妙,我們甚至可能建造出比今日社會更棒的世界。 

*劉易斯•達特內爾教授是威斯敏斯特大學研究員及作家。本篇深度報道受其新書《知識:如何從零開始重建我們的世界》(The Knowledge: How to Rebuild Our World from Scratch)啟發。*

如果我們從頭開始重建社會,那麼這個社會將是什麼樣的?(圖片來源: iStock)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