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7-27 16:03:44| 人氣6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與中國冷戰,美國準備好了嗎☆☆-紐約時報-BRET STEPHENS-

推薦 1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與中國冷戰,美國準備好了嗎☆☆

            -紐約時報-BRET STEPHENS- 2020年7月27日

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在被美國指控是間諜活動中心後,中國駐休斯敦領事館於上週五被迫關閉之前,究竟焚毀了哪些文件。我們可能也永遠不會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美國海軍“好人理查德號”(Bonhomme Richard)本月發生災難性大火,這艘大型兩棲攻擊艦當時正在圣迭戈港口進行改造,以兼具小型航空母艦的功能。

我們應該知道的是,這兩把火其實是一把。我們正在加速與中國的衝突,但卻可能並未做好交戰的準備。

在領事館關閉之前,美國政府高層官員發表了許多挑釁性講話,綜合起來相當於宣布向中國發起冷戰。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賴恩(Robert O'Brien)把中國領導人描繪成頑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談到了中國發揮“邪惡外國影響”的行為。司法部長比爾·巴爾(Bill Barr)指責中國進行“經濟閃電戰”。國務卿邁克·龐皮歐(Mike Pompeo)暗示,自由世界可能需要一個新北約,其目標是北京而不是莫斯科。

7月12日,圣迭戈附近的美國海軍“好人理查德號”發生火災。 US NAVY

鑑於消息來源是特朗普團隊,而此時正值大選年,人們很容易就會認為這些演說警告是犬儒、虛偽、政治化的——因此是錯誤的。當我們的波特蘭也有打手隊的時候,為什麼抱怨香港沒有公民自由?為什麼要指責中國破壞全球準則,畢竟這從一開始就是特朗普的野心?當我們從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那裡得知,特朗普對習近平充滿溢美之詞,並為自己的連任競選尋求他的幫助後,為什麼還要將這位中國國家主席定性為約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的意識形態直系後代?

在特朗普需要他的國內外政敵來挽救他萎靡不振的連任競選的當下,為什麼要這樣?

可這些問題的難點在於——不管對特朗普的批評有多準確——掩蓋了一個拜登政府也需要面對的兩個嚴峻事實。第一個事實是,在習近平治下,中國國內變得更加壓抑,對國外則變得更加咄咄逼人,而且在這兩方面比毛澤東死後的任何時代都更加無恥。

這不是北京對特朗普做出惡劣回應的問題(正如早期奧巴馬政府錯誤以為的那樣,與俄羅斯的糟糕關係是莫斯科對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做出惡劣回應的問題)。中國一些最大的數字盜竊事件可以追溯到奧巴馬時代——包括2015年美國政府人事管理辦公室(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被黑客攻擊,讓北京獲得了近2200萬現任或前任美國政府僱員及其家人的安全背景調查檔案。中國對南海大部分海域無理和非法的主張早在特朗普之前就已經存在了,也會在特朗普離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繼續加劇。

現在突出的問題是北京變得多麼無所顧忌。雷的講話裡有這樣一個細節:“現在已經到了FBI大約每10小時就會啟動一項新的關於中國反間諜案件調查的程度,”他說。在其中一個案件中,科學家譚鴻晉(音)承認自己一個人就從俄克拉荷馬州一家能源公司竊取了價值約10億美元的商業機密。

把這個數字乘以幾百(如果不是幾千)倍,你所得到的結果,可能是自德國在二戰期間掠奪歐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外國財產盜竊。不管人們怎麼評價特朗普政府,它在中國問題上沒有撒謊。

但這就引出了第二個無可迴避的事實。美國對東亞的影響力正在減弱。特朗普決定讓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這本是美國對抗中國在該地區經濟主導地位的唯一最佳限製手段——事後看來可能是他最嚴重的一個政策錯誤。他曾試圖敲打韓國和日本,讓他們為美軍基地支付更多軍費:這種小氣政治只會讓人對美國作為盟友的可靠性產生懷疑。

此外還有美國海軍的每況愈下,“好人理查德號”大火就是一個縮影(它本身就是困擾軍隊的一系列腐敗、領導力、超支和瀆職醜聞中的最新一起)。特朗普上任之初制定了宏偉計劃,要將海軍的艦艇數量從目前的300艘增加到355艘。五角大樓基本已經承認沒有希望實現這一目標。與此同時,並沒有遍布全球的中國海軍有335艘艦艇,15年內數量增加了55%。

如果美國和中國因為某些南海環礁爭端開戰,我們有信心獲勝嗎?

等(老天保佑)拜登成為總統,他無需要求內閣成員對北京發表猛烈抨擊。但正如喬治·凱南(George Kennan)談到另一個政權時所寫,他必須做好準備,在中國“出現侵犯和平與穩定世界利益的跡象時,用勢不可擋的反擊力量對抗他們”。

南海爭端指南中國海周邊的幾個國家因為對於該海域的部分島嶼的主權歸屬、海域劃分和相關海洋權利的聲索產生重疊從而發生的衝突。涉及該爭端的國家及地區有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汶萊、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和越南。 

南中國海領土爭端包括南沙群島(見南沙群島主權爭議)、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的主權糾紛、北部灣海上邊界問題以及其他地區的爭議。後來有關位於印尼和馬來西亞附近的納土納群島的主權歸屬問題也被歸類進該爭端範圍中。各個國家出於自身利益,希望控制自己所主張擁有主權的島嶼的實際控制權,其中包括島嶼附近的專屬經濟區和捕撈地帶。由於懷疑南中國海的油氣蘊藏十分豐富,當事國也紛紛加入爭奪行列。其他一些爭奪該地區主權的理由有重要的航運通道,戰略控制等。

*Bret L. Stephens自2017年4月起擔任《紐約時報》觀點與評論版面的專欄作家。他於2013年在《華爾街日報》工作時獲普利策評論獎,此前還曾擔任《耶路撒冷郵報》主編。*

               周邊國家對南中國海的海權聲索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