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7-12 14:57:51| 人氣1,4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用華嚴經的角度看世界】

推薦 1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用華嚴經的角度看世界】  

西方極樂世界是法藏比丘在華藏世界二百一十億佛剎微塵數國土中,選擇出來的清淨國土。他要把眾生度到那邊去。所以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在接引眾生前往。在那裡只要風吹樹稍,法音就流宣,眾生就得度,但必須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因為極樂無苦,因此那裡不必戒律。他不像娑婆世界眾生剛強難化,眾生動則犯戒。所以沒有痛苦。

因此念阿彌陀佛或念觀世音菩薩.念到一心不亂,就能到那裡。  事實在法義上,阿彌陀佛是表直心,觀音 表慈悲.大勢至表智慧。這就告訴我們修行人必須具備無量的智慧與無盡的慈悲.才能與阿彌陀佛或觀音 菩薩相應,它們就會來接應你。如果不具足雖然能帶業往生,但要經無量阿僧劫才能見佛聞法。由此可知智慧與慈悲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橋樑。 

如果對阿彌陀佛所示現的是什麼,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狀況?它與娑婆世界有何不同?能夠了解,就能知道娑婆世界的苦,進而把苦因用道滅除,極樂世界就當下現前,那個狀況就是阿彌陀佛.智慧現前就是勢至菩薩來接你.悲愍利益眾生就是觀音 菩薩,因此要到極樂世界,是我們內心法身的成就,不是外面有佛菩薩來的。 

如果我們沒有感受到娑婆苦的存在,花錢可以買快樂,而台灣錢淹額頭,怎麼會苦呢,所以我們講苦是無病呻吟。因此對娑婆世界不了解,對極樂世界更不了解,只有莫明其妙的概念而已。一般人講的極樂世界都有成住壞空。根本不知道為何要望往生極樂,花開見佛悟無生.也不知道為何要回歸娑婆度眾生。由於一無所知,所以你會一直在超度,度來度去.從極樂世界的人也度到娑婆來。 

極樂世界是要見佛聞法悟無生的地方,它不是很貧寂的。必須在娑婆修行十善,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進而行37道品,經八正道的行持,12因緣法乃至菩薩行利益眾生,極樂世界就建立了。 

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參學五十三位善知識,當生即成佛。這就告訴我們只要依正法行持不退轉,當下就是極樂世界。   

除了到達極樂世界,我們還要一再提升自己。華嚴經壽量品告訴我們︰  「經」爾時心王菩薩摩訶薩,於眾會中告諸菩薩言: 

佛子.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 

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剎為一日一夜。 

極樂世界一劫.於袈裟幢世界金剛堅佛剎為一日一夜。 

袈裟幢世界一劫.於不退轉音聲輪世界善勝光明蓮華開敷佛剎為一日一夜。 

不退轉音聲輪世界一劫,於離垢世界法幢佛剎為一日一夜。 

離垢世界一劫,於善燈世界師子佛剎為一日一夜。 

善燈世界一劫,於妙光明世界光明藏佛剎為一日一夜。 

妙光明世界一劫,於難超過世界法光明蓮華開敷佛剎為一日一夜。 

難超過世界一劫,於莊嚴慧世界一切神通光明佛剎為一日一夜。 

莊嚴慧世界一劫,於鏡光明世界月智佛剎為一日一夜。 

佛子.如是次第,乃至過百萬阿僧祇世界,最後世界一劫,於勝蓮華世界賢勝佛剎為一日一夜.普賢菩薩,及諸同行大菩薩等,充滿其中。   

由此可知娑婆世界是修行的根本,極樂世界只是過程,華藏莊嚴世界有二百一十億餘佛國土,個個皆殊勝無比。所以只要提升我們的法身慧命,何懼極樂世界不能到達。如果不修行有無極樂都與我們無緣。

《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語:महावैपुल्यबुद्धावतंसकसूत्र mahā-vaipulya-buddhâvataṃsaka-sūtra),元代又稱《雜華經》,是大乘佛教修學最重要的經典之一,被大乘諸宗奉為「諸經之王」、「諸經中寶」。據稱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在禪定中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菩薩顯現無盡法界時所宣講,被認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觀的介紹。

此經以因果緣起理實法界為宗,說菩薩以菩提心為因而修諸行,頓入佛地的因果,顯示心性含攝無量、緣起無盡、時空行願等相涉相入、無礙無盡的理境,及佛果地遼闊無礙、莊嚴無比的勝境。 此經之舊譯(六十卷本)有寶王如來性起品,亦即新譯(八十卷本)之如來出現品,揭櫫了華嚴宗的性起思想;性起二字的詮釋,是華嚴學界的重要議題。

作為大乘佛教的基本經典,《華嚴經》有著豐富的佛學思想,對於印度佛教、中國佛教 以及日本、韓國等地的佛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隋唐時代更是以之為主要典據成立了華嚴宗,並傳入日、韓等國。

關於《華嚴經》的宗趣與經義,古來同樣有不同的理解。南朝齊代曇衍認為此經以無礙法界為宗趣,隋代靈裕則認為此經是以甚深法界為宗趣;也有人說此經是以緣起為宗趣,有人說此經是以唯識為宗趣,還有人說此經是以海印三昧為宗趣;唐代敏、印等二師說此經是以因果為宗趣,隋代慧遠說此經是以華嚴三昧為宗趣,隋代摩笈多說此經是以觀行為宗趣,北魏‧慧光則以為此經是以因果理實為宗趣。

唐代創立宗派的法藏以及澄觀都依據慧光的解釋加以充實,以因果、緣起、理實法界為宗趣來解釋此經,這成為後來華嚴宗的共同見解。具體言之,《華嚴經》主要發揮輾轉一心、深入法界、無盡緣起的理論與普賢行願的實 踐相一致的大乘瑜伽思想。

唐代翻譯的八十卷本,主要講菩薩的「十信」、「十住」、「十 行」、「十迴向」、「十地」等法門行相和修行的感果差別,以及依此修行實踐證得廣大無量功德等,最後宣說諸菩薩依教證入清淨法界、頌揚佛的功德海相等。其中心內容是從「法性本淨」的觀點出發,進一步闡明法界諸法等同一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無盡緣起等論。

在修行實踐上依據「三界唯心」的教義,強調解脫的關鍵是在心(阿賴耶識)上用功, 指出依十地而輾轉增勝的普賢願行,最終能入佛地境界即清淨法界。從整體而言,《華嚴經》的十方成佛的思想、菩薩修行的階位以及「三界唯心」的思想對於中國佛教影響甚為深遠, 尤其是它所渲染的「華嚴藏莊嚴世界海」更是幾千年來佛教信眾所嚮往、信仰的對象。

「不識寶玉,不得其用;不知此 德,安能仰求?」《華嚴經》可以說是大乘佛教中一部極其重要的經典, 經中所開展的是有關成佛的殊勝功德與莊嚴境界,以菩薩極地的文殊大 智、普賢行海,來彰顯毘盧遮那如來的圓滿果德;以萬行因華,來嚴飾無 上的佛果,從五趣的業報,別教一乘的修證,以及十方菩薩的福德智慧等 一切因華,匯集成普賢的願海,首先以普賢三昧,顯現出離言絕思的毘盧 遮那果海;換句話說,就是以毘盧遮那的威神之力,以放光代表說法來彰 顯出從一開始凡夫行者的修行,終至等覺妙覺圓滿行位的成佛境界。

因 此,毘盧遮那與華藏世界海,可說是代表了華嚴法門的特色。以圓滿的、 清淨光明遍照的法身佛與神聖莊嚴的佛土,作為學佛者仰望的理想,然後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成就不可思議 的佛功德。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華嚴經》的內容又可用境、行、果三字來概括:「境」指毗盧遮那佛所居重重無盡的華藏世界;「行」,以善財童子為例,說明修華嚴者要為獲取菩提而努力修證;「果」指菩薩修行者根據努力程度而達到的「十地」位次。 

《入法界品》記載了善財童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後,為得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從莊嚴幢沙羅林出發次第南逰,參訪了五十三位善知識的故事。這五十三位善知識是:

1)德雲比丘;2)海雲比丘;3)善住比丘;4)彌伽長者;5)解脫長者;6)海幢比丘;7)休舍優婆夷;8)毘目瞿沙仙人;9)勝熱婆羅門;10)慈行童女;11)善見比丘;12)自在主童子;13)具足優婆夷;14)明智居士;15)寶髻長者;16)普眼長者;17)無厭足王;18)大光王;19)不動優婆夷;20)遍行外道;21)鬻香長者;22)婆施羅船師;23)無上勝長者;24)獅子頻申比丘尼;25)婆須蜜多女;26)鞞瑟胝羅居士;27)觀自在菩薩;28)正趣菩薩;29)大天神;30)安住地神;31)婆珊婆演底夜神;32)普德凈光夜神;33)喜目觀察眾生夜神;34)普救眾生妙德夜神;35)寂靜音海夜神;36)守護一切城夜神;37)開敷一切樹華夜神;38)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39)妙德圓滿夜神;40)瞿波釋種女;41)摩耶佛母;42)天主光天女;43)遍友童子師;44)善知眾藝菩薩字智童子;45)賢勝優婆夷;46)堅固解脫長者;47)妙月長者;48)無勝軍長者;49)最寂靜婆羅門;50)德生童子;51)彌勒菩薩摩訶薩;52)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53)普賢菩薩摩訶薩。 

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後,善財童子終於修行圓滿,「得普賢菩薩諸行願海,與普賢等,與諸佛等,一身充滿一切世界剎等,行等,正覺等,神通等,法輪等,辯才等,言辭等,音聲等,力無畏等,佛所住等,大慈悲等,不可思議解脫自在悉皆同等。」 

華嚴三昧

甚深禪定名稱,明一真法界、無盡緣起之理,修六度四攝、莊嚴佛果之行,只有普賢菩薩大行,可入正覺華嚴三昧。六十華嚴三十七曰:「普賢菩薩正受三昧,其三昧名佛華嚴。」若得華嚴三昧,可謂已經成佛,《無量壽經》詩句為證:「得佛華嚴三昧,宣暢一切經典。」凈影在《無量壽經疏》中說:「如華嚴說,彼一三昧統攝法界,一切佛法悉入其中。」

《華嚴經》第十二品賢首菩薩偈曰:「嚴凈不可思議剎,供養一切諸如來;放大光明無有邊,度脫眾生亦無限;智慧自在不思議,說法言辭無有礙;施戒忍進及禪定,智慧方便神通等;如是一切皆自在,以佛華嚴三昧力。」

華嚴字母

華嚴字母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全部有42個字母,為善財童子參訪第44位善知識時傳授的字智法門。相傳為古代僧人為學習梵語而產生用漢字標註的梵語字母表。不空譯有《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觀門》。

相傳為古代僧人為學習梵語而產生用漢字標註的梵語字母表。華嚴字母亦可藉助於此參考古漢語的讀音。

台長: 幻羽
人氣(1,470) | 回應(0)| 推薦 (1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經律禪傳聞 |
此分類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廣論》
此分類上一篇:*禪宗語錄* +*禪宗公案*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