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7-07 23:10:15| 人氣1,1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禪宗三境 +人生的三層境界:有境,空境,悟境~:~

推薦 1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禪宗三境 ~:~

                                                                                                            -江南文社-

禪師將參悟的境界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境界是「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是指苦苦尋求禪的本體而不得的情形。

第二境界是「空山無人,水流花開」,是指已經破除法執我執,似悟道而尚未悟道的情形。

第三境界是「萬古長空,一朝風月」,是指在瞬間得到永恆,無拘無束。

蘇東坡有三首七絕可用來註明「參禪前」、「參禪時」與「參禪悟道後」的心得。

參禪前的境界是: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參禪時的心得是: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歸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參禪悟道以後的心境則是: 

                                                         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宋代青原惟信禪師說得更直白,他說道:「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執迷於世俗外物的境界;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是對世俗的否定,對佛法的執著;

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卻是他徹底地了悟了佛法的空性,放下了對佛法的執著,即否定之否定的境界,這才是真正的解脫,領悟了佛法的真義。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的幾句話,與青原惟信禪師的三境界之說恰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獨」字道盡了求索者的艱辛;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對奮鬥者的真實寫照;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沒有經過前兩個境界,就不能達到第三境界的返璞歸真。

禪者經此三關,雖能開悟,但並非修證,悟是解,修屬證,故禪者由悟起修,由修而證。

禪思禪悟 

佛光禪師有一次見到克契禪僧,問道:「你自從來此學禪,好像歲月匆匆,已有十二個秋冬,你怎麼從不向我問道呢?」

克契禪僧答道:「老禪師每日很忙,學僧實在不敢打擾。」

時光迅速,一過又是三年。一天,佛光禪師在路上又遇到克契禪僧,再問道:「你參禪修道上,有什麼問題嗎?怎麼不來問我呢?」

克契禪僧回答道:「老禪師很忙,學僧不敢隨便和您講話!」

又過了一年,克契學僧經過佛光禪師禪房外面,禪師再對克契禪僧道:「你過來,今天有空,請到我的禪室談談禪道。」

克契禪僧趕快合掌作禮道:「老禪師很忙,我怎敢隨便浪費您老的時間呢?」

佛光禪師知道克契禪僧過份謙虛,不敢直下承擔,再怎樣參禪,也是不能開悟。

佛光禪師知道不採取主動不可,所以又一次遇到克契禪僧的時候,問道:「學道坐禪,要不斷參究,你為何老是不來問我呢?」

克契禪僧仍然說道:「老禪師,您很忙,學僧不便打擾!」

佛光禪師當下大聲喝道:「忙!忙!為誰在忙呢?我也可以為你忙呀!」克契禪僧聽後,立刻有所悟。

禪思禪悟:有的人太顧念自己,不顧念別人,一點兒小事,再三地煩人,有的人太顧念別人,不肯為己,最後失去好多機會。

               

                ~:~人生的三層境界:有境,空境,悟境~:~

                            -布衣天涯-   來源:今天頭條

眾所周知的原因,最近國人絕大部分都閉門謝客,不敢外出,於是倒有閒情思考平時無暇他顧的問題,昨晚有朋友突然問:人活著為了什麼? 

這個問題已有很多人問過了,有史以來,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曾經為此迷茫過,例如近代大家梁啟超先生就曾專門寫了一篇闡述這個問題,《人生的目的何在》,文章劈頭就問:嗚呼!可憐!世人爾許忙!忙個甚麼?所為何來? 

而梁任公文末終究沒有給出答案,只是讓讀者自己去思考。「汝若問我人生目的究竟何在,我且不必說出來,待汝痛痛切切徹底參詳透了,方有商量。」   

關於人生途中的三層境界,大抵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層,有境。 

把快樂建立在外在物質上,把名利物質追求作為人生的目標和驅動力。此時,沉迷物慾,樂此不疲。 

第二層,空境。 

洞悉物質世界的無常,肉身毀滅,萬事皆空。此時,表現出悲觀厭世,缺乏動力。 

第三層,悟境。而悟境又分有三悟:

一悟,所有紛繁複雜的人類活動,最終目標都是追求快樂。

二悟,由於外事外物不牢靠,對於快樂的追求就由向外轉為向內。最後發現人活的其實只是一個心!

三悟,把這顆心守好,就是獲得快樂的唯一法門。人生從此變得超級簡單!

之前,心是物質的僕人,跟著物質世界沉浮,不得安寧;悟以後,物質世界是心的臣子,為心任意驅使,也是心的修煉場所。

世間大部分人都處在一,二層境界之間,不是終日碌碌,執於功名利祿,酒色財氣;就是怨天尤人,悲觀厭世。

只有到了悟境三,這時候既不執著於物質,又不脫離物質,非空非有,似空非空,才能得到快樂,在這個世間逍遙自在!  

        

台長: 幻羽
人氣(1,180) | 回應(0)| 推薦 (1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塵弦禪音 |
此分類下一篇:** 道 **
此分類上一篇:【大道至簡,活在當下】 來源:*人生指南*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