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6-18 06:55:44| 人氣7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北京疫情突然反撲,棄美歸國的他-謝曉亮博士-出馬了!※ +※抗體陽轉率100%!新冠疫情的最大剋星終於來了※

推薦 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北京疫情突然反撲,棄美歸國的他-謝曉亮博士-出馬了!※ 

                        -網易- 2020-06-17 03:33

6月,國內已進入了常態式防疫階段,沒想到這幾天北京又新增了病例,讓原本平靜的疫情防控,又緊張了起來!究竟我們能不能對抗新冠病毒?其實只要有這樣的中國人在,我們就一定不會太擔憂。

他是棄美歸國的一員科研猛將,全球唯一一個華人“四院院士”,他誓要給全球人民帶來福音,讓世界看到,沒有什麼中國病毒,中國人,正在製備出救命的抗體!“有了這個抗體,疫情重來,我們也不怕!”他的本事真的是太大,太大了,他,就是謝曉亮。

謝曉亮1962年他出生於北大朗潤園,父母都是北大化學系教師,一出生,他就與北大結下了緣。北大幼兒園、附中……他的少年時光幾乎都在北大度過。

自小,他就因驚人的理工才華,被稱為“北大才子”,7歲即可獨立製作木質槓桿,小學能做飛機模型、音響,中學竟然做出了電子儀器,這不禁讓人瞠目結舌,而他接下來的發展,更是像開了掛一般,讓人驚羨不已!

1980年,毫無意外,他以高分入讀北大化學系,可這些北大本專業的課程,根本滿足不了他的“胃口”,於是他又投入到了物理、數學系專業的學海中,面對普通學生3倍的學習量,他從未覺得苦,反而是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賣勁兒。

對於科研,他有著近乎瘋狂的喜愛,所以之後他又毫無懸念的,被世界一流大學入取,去往了更大的科研舞台,在前往美國大學前,他捨不得生他養他的燕園,臨走前,他特地去母校裡,“振興中華”的石碑前,立下心願:學成,必當回報祖國!

之後,遠渡重洋的他學習異常刻苦,不到3年,就已在國際上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他的同學都這麼評價他:“謝曉亮真是實驗室最勤快最聰明的人!”

這麼一個勤快聰明的大才子,美國可是求賢若渴啊!在他博士後還沒畢業時,美國最著名、最隱秘的國家實驗室,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就搶著來邀他。這是該實驗室成立30年來,第一次邀請中國大陸的科學家,而且,還給了他“實驗室、科研助手隨便挑”的最高待遇!

而他,的確就有這樣的超人價值,在美國國家實驗室裡,他不僅完成世界上多年無人突破的,室溫下單分子熒光成像,還首次報導了,單個酶分子(生物催化劑)不斷循環生化反應的動態過程,這兩個成績也成為迄今為止,實驗室裡被引用最多的論文成果。甚至國際上給出這樣評價:

這兩成果一出,一個嶄新的領域就被打開了!而在物理化學領域取得至高成績後的他,仍未滿足和止步,又一次踏入了全新的分子生物化學領域。因為看到單分子生物技術,在未來對人類會大有用處時,他並沒有因為,從未學過分子生物學而怯步,他再次以極大的興趣和專研精神,毅然從零學起,僅僅苦讀3年後,其作品在世界最頂級科研頂尖雜誌,《科學》和《自然》上同時發表,實在是令全世界學者難以置信,這竟是他分子生物學的“處女作” !

如此顯赫的成績,難怪竟然連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也專門去拜訪他,希望將他的技術,運用到肺結核的治療中,以拯救數以萬計非洲兒童的生命。正是這次與比爾蓋茨的見面,再次激發了他科研新的方向:能不能用自己的研究,去造福社會,拯救更多的人呢?

新的方向有了,他立馬火力全開,之後他所發明的無熒光,標記非線性拉曼成像技術,至今仍在腦外科腫瘤切除技術中被廣泛應用,他又繼續開發MALBAC技術,為單細胞測序,此項技術被應用到基礎研究和臨床醫療後,效果又是驚人的,僅憑這項技術他又拯救了,全球數百萬患者的生命!很快他又收到了哈佛大學的橄欖枝,1998年,他被哈佛大學聘為終身教授,這是改革開放以後,哈佛聘任的,第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

哈佛大學的韋德納圖書館旁邊有一個來自中國的精美石雕,一個背著石碑的石獸。它是1936年哈佛三百年校慶時,由時任北大文學院院長的胡適與其他哈佛的中國校友捐贈而來。碑文寫到:“我國為東方文化古國,近30年來,就學於哈佛,學成歸國服務國家社會者,先後達幾千人,可云極盛。”

不僅如此,他還一舉拿下,美國最重量級的生物醫學獎: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同樣,這也是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

說起獲獎,看看這幾年他的獎項:

可以說,幾乎包攬了美國各大科技獎項!獲獎無數的他,更是毫無懸念的,獲得了中美兩國科研屆的最高讚譽,一舉拿下: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四院院士!

要知道,目前全球也只有3個人,獲得過“四院院士”的殊榮,而他,就是這寶貴的全世界僅有的3人中,唯一一個中國面孔!這真的是令全世界華人都驕傲的一件事,可他最驕傲的事,不是取得的這些榮譽,而是他常掛嘴邊的那句話:“我沒給中國人丟臉。”

在他心裡最牽掛的事,不是這些殊榮富貴,而是當初燕園石碑上的那四個字,“振興中華”。

作為一名北大走出的中國人,他從2001年至今,用雙手不負當初的宏願,向國人完美地呈現了“振興中華”四個大字。在過去,一場在科研屆頗有盛名的全球學術會議,連續7屆在哈佛舉辦,而他看到我國,在該類學術會議上的空缺,毅然力排眾議,堅持要在中國北大舉辦第8屆會議。

2013年他與吉姆·安德森以及莊小威參加北大物理學院百年慶祝活動,當初招聘他到哈佛的化學與化學生物系主任吉姆·安德森(Jim Anderson)的父親保羅·A·安德森(Paul A. Anderson)曾於1925年被司徒雷登任命為燕京大學第一屆物理系主任,在燕園生活和工作了數年。

光有國際學術會議,沒有人才怎麼夠呢?他無時無刻都在關注,中國學生的科研教學情況,給人才更好的教學資源,他來回在北大和哈佛奔波,終於創辦了: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 )。

在軟件上,中心不斷吸引著,海內外優秀的青年學者,回北大任教,癌症專家張澤民教授、劍橋大學湯富酬教授等。而在硬件上,他一下子就看到了,國內缺少獨立的測序技術這一痛點,用盡所有人力物力,終於給北大復制了一台,在哈佛實驗室的測序儀,這些舉動,無疑是給北大學子們,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

除此之外,他更是使北大、中國基因醫學,走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他就運用MALBAC(全基因擴增)技術,在北醫三院,成功誕生了世界上第一例MALBAC試管嬰兒,隨後,還組建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極大推動我國基因組學發展。

有人問他,這20年來的奔波,到底是為了什麼?他幾乎毫不猶豫地說:“作為一名科學家,我最大的願望是為社會做貢獻,而我,只是想為國家和北大,做一些事情!”

兩年前,這位一直心系祖國的才子,終於帶著近30年的沉澱,捨棄在美國的一切,毅然回到北大任教,他說:“我啥都不要了,我就要全職回中國工作!”他要回家,要回到夢想最初萌芽的地方。

而他不僅個人回歸,還帶領著一大批海外先進學者歸來,更是指點多名學子發表高質量論文,為國家的可持續科研事業,強勢助力。在他的領導下,北大科研事業蒸蒸日上,而就在這時,新冠病毒洶洶來襲,而抗擊疫情他義不容辭,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時,他正在國外參加會議,然後馬上以最快速度返回北京。

面對未知的病毒,他鄭重接過重任,他要用自己所有的拼勁和衝勁,以及30餘年積累沉澱下來的智慧,來報效自己的祖國!早在大年初三,他就堅守在工作崗位上,誓要跟時間賽跑,走在死神前面製備出新冠“特效藥”。

目前全世界很多實驗室都在攻關疫苗,但由於疫苗給健康人注射,需要絕對安全,門檻高,研發週期長。他的團隊選擇了研發特效藥,利用他們擅長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在康復期病人血液中尋找中和抗體。他的目標就是要快速找到,並製備高純度中和抗體,作為藥物代替血漿給病人注射。

他與團隊不斷進行繁複的檢驗,夜以繼日地埋頭在實驗室中,最終僅用兩個多月就找到了一批,具有極高中和活性的優質抗體。

5月18日,國際著名科學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謝曉亮課題組與合作團隊的文章,公佈了其新型冠狀病毒強效藥研究的最新重要進展。

他們先是用“磁鐵”從血液中分離出,能與受體結合的記憶B細胞,再遴選出與病毒結合度高的抗體,更是從70多個康復病人的體內,篩選出300個富集度高的抗體蛋白。為了減少對人體的危害,他帶領團隊研發出的這些“中和抗體”,具備三個優點:

第一,對新冠病毒針對性強;

第二,可以用於短期預防,改造之後,效果延長至3個月;

第三,有了這個抗體,我們可以應對可能反撲的疫情!

也就是說:優質的中和抗體,能成為第一個狙擊新冠疫情的武器!

而近期剛剛完成的小鼠實驗,已證實了這些中和抗體的治療和預防功效。目前,臨床實驗正在積極推進中。他說:“目前,中國的新冠肺炎患者很少,所以我們的臨床試驗將在國外進行。如果證明是成功的,我們當然希望能造福整個世界……

因為人性高於一切。”他還補充說:正在研發的藥物,可能會在今年晚些時候應用,並及時應對可能再次爆發的新冠疫情。這就像是希望的燈塔,讓所有在疫情中掙扎的人們看到了曙光。

謝曉亮,就是這麼一個從北大出來,不斷錘煉自己,而揚名世界,最終又回饋給祖國的優秀科學家。而他最令人感動的,不僅是他的才華,更是他對祖國的忠誠。

他的本事那麼大,能力那麼強,美國人為了留住他,給了他所有的獎項,也給了他最好的待遇,然而仍然無法留住他的中國心。

是啊!科學沒有國界,可科學家有祖國,燕園養他二十載,他返祖國百年春。這樣一個用大半輩子潛心鑽研,只為祖國無私奉獻的民族脊梁,如今,正在用大愛和大智,為祖國的抗疫成功勞心勞力,如此赤子之心的中華奇才,我們沒有理由,不向他致敬,不為他點贊!

而只要我們祖國擁有這樣的棟樑,我們抗擊新冠疫情就必然會成功!

                ※抗體陽轉率100%!新冠疫情的最大剋星終於來了

                       新晚報 疫情疫苗接種   2020-06-18 06:12 

6月16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研製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盲態審核暨階段性揭盲會在北京、河南兩地同步舉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疫苗專班、科技部生物技術發展中心有關專家出席。

揭盲結果顯示:

疫苗接種後安全性好 

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 

不同程序、不同劑量接種後 

疫苗組接種者均產生高滴度抗體 

28天程序接種兩劑後 

中和抗體陽轉率達100% 

此次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的新冠滅活疫苗臨床試驗為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Ⅰ/Ⅱ期臨床研究。4月12日,該新冠滅活疫苗全球首家獲得臨床試驗批件,Ⅰ/Ⅱ期臨床試驗在河南省武陟縣同步啟動。 

在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主導下,臨床試驗現場克服了疫情帶來的重重困難,連續奮戰66天,全球首個獲得了新冠滅活疫苗2針接種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對不同年齡、不同程序、不同劑量、不同針次的研究結果,均有較為完整的呈現。 

這也是迄今為止時間最長、數據最全面、效果最理想的新冠疫苗臨床研究結果, 為我國疫情防控和緊急使用提供了科學、可評價的數據。

此次研究旨在評價新冠滅活疫苗在18-59歲健康受試者中,按照低、中、高劑量和0,14、0,21和0,28不同程序接種後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重點關注疫苗接種後的細胞免疫變化情況,探索了疫苗接種的免疫程序、免疫劑量、安全性、免疫原性及體內抗體水平的變化趨勢。截至目前,Ⅰ/Ⅱ期臨床研究受試者共1120人,已全部完成2針次接種。 

此次臨床試驗方案經過了周密設計,揭盲過程嚴格遵循科學性和嚴謹性,結果振奮人心,疫苗接種後安全、有效,接種疫苗組受試者均產生高滴度抗體,18-59歲組中劑量按照0,14天和0,21天程序接種兩劑後中和抗體陽轉率達97.6%,按照0,28天程序接種兩劑中和抗體陽轉率達100%。 

與此同時,中國生物積極推進Ⅲ期臨床的海外合作,與多個國家的企業及機構確定了合作意向。中國生物已率先建成了高生物安全等級生產車間,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符合生物安全和GMP標準、從數量上能夠滿足緊急接種需求的新冠疫苗生產車間。 

疫情防控形勢仍然複雜嚴峻,通過疫苗預防和控制新冠疫情迫在眉睫。此次揭盲的安全性、有效性數據,極大增強了我們贏得疫情防控阻擊戰最終勝利的信心,同時也為實現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提供有力支撐,作出中國貢獻。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