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5-31 18:07:59| 人氣7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科學家解釋幾億年前大規模生命滅絕原因+北極出現臭氧洞的原因+半數高山冰川會在2050年前融化 全球變暖速度比預期要快※

推薦 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科學家們解釋幾億年前大規模生命滅絕的原因※

                            科技- 2020年05月31日17:00

英國研究者解釋了發生在3.59億年前泥盆紀生命滅絕的原因。研究者們的文章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網站上。

科學家們稱,紫外線可能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生命滅絕的原因。由於全球變暖引起的臭氧層消耗,對與大多數泥盆紀生命體來說輻射是致命的。

研究者們在格陵蘭島東部和玻利維亞的安第斯山脈發現了可能是泥盆紀時期的植物化石樣本。 

在氫氟酸中溶化化石時科學家們成功地分離出古代植物的孢子。這些孢子與平常的形狀不同,尤其是它們的刺的形狀。 

研究者們認為,孢子的錯誤形狀是由於紫外線破壞了它們DNA的結果。還在許多孢子樣本中發現了色素,這種色素是作為紫外線輻射水平增加時的保護機製而出現的。 

輻射對於陸地和潛水中的動植物具有破壞性。某些植物成功存活,但是一些森林生態系統被破壞。四足動物和盾皮魚綱滅絕,鯊魚和硬骨魚替代了盾皮魚綱,它們成功存活並在現在生態系統中保持著魚類的主導地位。 

科學家們強調說,在地球急劇變暖時臭氧層自然地被破壞掉,因此“不可避免地做出結論”,必須意識到類似的滅絕情況可能再次發生。

                     ※俄科學家解釋北極出現臭氧洞的原因

                          科技-2020年05月0615:12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5月6日電俄科學院計算數學研究所主任研究員葉甫根尼∙沃洛金對衛星通訊社稱,北極臭氧層嚴重變薄的原因與俄羅斯暖冬的原因相吻合。

此前,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納利斯表示,北極上空的一個巨大臭氧洞已關閉。

沃洛金表示:“這樣的洞總是與大氣層異常有關。同時,這種異常是全球性的。 其過程為在所有海拔的溫帶緯度上吹起更強的西風。在地球表面,它帶來了更溫暖的大西洋空氣,並且在平流層中,它阻止了溫暖空氣流入北極。來自熱帶的空氣不會滲入北極,而是會冷卻,因此存在臭氧層被破壞的條件。”

他還指出,臭氧層嚴重變薄和俄羅斯的極端暖冬是同一過程的體現:強勁而持續的大西洋氣流。 

沃洛金表示:“2011年是同樣的情況:暖冬和大洞。該規則幾乎總是有效。如果俄羅斯有異常暖冬,則很可能意味著有形成臭氧空洞的趨勢。這裡很難說明哪個是原因哪個是結果。”

該學者指出,臭氧層受破壞降低了人類、其他有機體和植物對紫外線的防護。 

沃洛金補充稱:“近40年內,北極地區僅在1995-1996年、1996-1997年、2004-2005年、2010-2011年、2015-2016年冬季觀測到臭氧層受嚴重破壞。”

該專家認為,由於全球氣候變化,北極地區異常臭氧空洞的發生將略有增加。 

應當指出,《蒙特利爾議定書》國際協議有助於維持臭氧層。它於大約30年前開始生效,從那時起,消耗臭氧層化合物的排放量已大幅減少。但在過去30年中,對臭氧“有害”的顆粒數量減少了10-20%,因為它們能夠在大氣中存在很長時間。

       ※半數高山冰川會在2050年前融化 全球變暖速度比預期要快

到2050年之前,在阿爾卑斯上的冰川會很快融化,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它們的體積將減少一半左右。在《冰凍圈》雜誌(The Cryosphere)上發表的文章中稱,最壞的情況是,到21世紀末,阿爾卑斯山上90%的冰川會消失。

與氣候變化有關的冰川的消融會對歐洲中部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顯著影響。 由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哈里•澤科拉里領導的科學家小組對4000個阿爾卑斯冰川中的每一個在未來發展中會遇到的情形都做了詳細評估。

即使在歐洲氣候變暖程度最小的情況下,到2100年前,冰川的體積也會減少37立方千米,這比它現在的體積的三分之一還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將在未來幾年達到峰值,然後再因人們採取措施而迅速減少。

在氣候變暖情況最為嚴重時,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會進一步增加。這樣一來,阿爾卑斯山的冰川就會完全消失。只有在高海拔地區會剩下一些冰川點,不過它們的體積也不會超過現在阿爾卑斯上冰川體積的5-10%。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電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報告指出,近5年氣候變遷的跡象更顯著,2015年到2019年將成為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 

報告稱,溫室氣體濃度刷新記錄,濃度增加20%,平均氣溫比前工業化時代上升了近1.1攝氏度。專家強調說,到2019年年底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可能超過410ppm,即每一百萬個乾燥空氣分子中,有410個溫室氣體分子。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說:“ 氣候變遷的後果和影響正在上升,並且沒有放緩。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我們擔心,南極和格陵蘭冰川消融將導致海平面上升。我們看到,今年巴哈馬和莫桑比克,海平面上升和熱帶風暴導致人道主義災難和經濟損失

2014至2019年海平面每年上升5毫米,2007年至2016年平均每年上升4毫米。氣候變遷的另一後果是2015年至2019年爆發的全球空氣熱浪。每一次熱浪都刷新氣溫記錄。

全球變暖速度比預期要快

根據最新氣候模型,地球大氣溫度到2100年會增加7攝氏度,比此前預估高出1.5攝氏度。 

國際耦合模式比較計劃(CMIP)專家分析各國氣候學家提供的最新數據後得出上述結論。數據顯示,目前採取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沒有效果。如果地球大氣溫度仍以現在的速度增加,可能很快就會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比如永久凍土融化,將導致進一步變暖。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的報告,如果全球溫室氣體年排放量不減少,到2100年,永凍層表層可能會融化1/3到99%。如果永凍層融化,土壤會釋放出溫室氣體,相當於反射太陽光的某種鏡子的積雪會融化,從而導致大氣溫度升得更高。 

CMIP計劃已經進入第六階段。在每個新階段,專家都會改進氣候建模算法,將全球各地的測量結果錄入數據庫。該計劃利用超算進行精確計算,而建模則依賴於科學家對氣候變化及各種影響因素的認識逐年加深。 

法國科研團隊在本國建模時首次得出上述結論,之後其他國家的氣候學家也各自獨立得出相同結果,即如果地球繼續以現在的速度變暖,與19世紀末開始記錄大氣觀測結果的時候相比,氣溫將增加7攝氏度。

台長: 幻羽
人氣(770) | 回應(0)| 推薦 (9)|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宇宙系列 |
此分類下一篇:***地球人種***
此分類上一篇:※ 宇 宙 ※+※發現最古老的恆星,幾乎與宇宙同齡!※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