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5-07 15:03:42| 人氣7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冠肺炎--封不封城 對非洲基層來說竟也像死路一條?】-《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黃杰-

推薦 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冠肺炎--封不封城 對非洲基層來說竟也像死路一條?

        《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黃杰 2020-05-07 08:00

當貧窮遇上瘟疫 非洲的抗疫悲歌

由於非洲國家積極借鑑中國的抗疫經驗,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較遲抵達非洲,確診病例也相對低,但情況仍不容樂觀。非洲各國仿效武漢封城期間,採用不少粗暴手段,也有不顧及貧窮人家所需之處。 

非洲在瘟疫來臨以前已存在不少積弊已久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也隨着疫情變本加厲地爆發。加上全球陷入經濟衰退,貧窮、失業、居住環境擁擠和工作地下化等問題,成為非洲抗疫的重大難關,使本來就艱辛的抗疫一仗雪上加霜。綜合重重因素,疫情對非洲的影響毋庸置疑,非洲極有可能因此陷入經濟衰退,使其發展之路更為崎嶇。

相比起美國等一眾西方國家浪費整個2月份、怠慢防疫工作,以致新冠肺炎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當非洲大陸的埃及於2月14日發現首名感染者時,非洲聯盟旗下的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Africa CDC)迅速召開了首次緊急會議,為疫情即將在非洲爆發作好準備。 

當時,歐美的疫情仍未正式擴散開來,所以,非洲如此高度重視防疫工作的態度,讓人不得不承認他們的領導層在借鑑中國經驗之時確實有先見之明。他們參考的正正就是中國武漢和當時水深火熱的韓國抗疫方法。 

5月4日,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民眾帶着一具屍體上街示威。(朮美聯社)

該中心主任Dr. John Nkengasong表示,疫情最初出現時,非洲大陸上僅有兩個國家的實驗室有篩檢新冠病毒基因組合的技術,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後,現在已經有大約43至48個國家有獨立篩檢的能力。這些都是非洲配合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而未雨綢繆的成果。現時非洲最大的挑戰是,讓各級政府醫療單位皆有獨立篩檢的能力,並不需要依賴中央機構的資源。 

Dr. Nkengasong說,該中心將在短期內透過位於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非洲聯盟總部政治中心,向整個大陸分發第二輪的救援物資,其中包括近百萬套的篩檢工具、20萬件防護衣、20萬個口罩、500個呼吸器、1,800個體溫探測器等。其中用於抽取病毒RNA序列的工具將會由阿比—馬雲基金會發送至整個大陸。 

此外,該中心亦已成立緊急回應中心,處理非洲大陸上跟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緊急事務。可見,在疫情當前,整個大陸不僅火速回應,更動用了罕見的多邊合作機制,第一時間做到「整個大陸抗疫一盤棋」,頗有昔日泛非主義風範,跟美國宣布暫停資助世衞此等單邊主義的手段形成鮮明對比。

可以說是因為防疫工作開始得夠早,並且病源追蹤做得較足,非洲迄今(截至5月3日)只有約42,770宗確診病例,疫情較嚴重(以死亡人數依序)的國家包括阿爾及利亞、埃及、摩洛哥和南非,確診病例在4,200至6,400之間。這個疫情的規模相比今日許多「震中」雖然不大,但增長速度也算迅速:由一個多月前的約6,000宗個案上升至5月3日的約42,770宗,蔓延速度顯著加快,確診病例增長逾六倍。

然而,對於這樣的數字,Dr. Nkengasong強調,全賴非洲各國準備充足的防疫措施。但是,非洲畢竟是一整個大陸,而不是一個國家,因此各地情況有異,要採取不一樣的防疫措施。  仿效武漢抗疫模式  早在疫情爆發初期,不少非洲國家已經仿效武漢抗疫模式,並且果斷採取封城措施,才使到疫情控制相對較佳。曾經或如今仍然處於封城的非洲國家包括:南非、肯尼亞、尼日利亞、津巴布韋、突尼西亞、盧旺達、馬里、莫桑比克。 

南非「正義與和解機構」高級項目主管、政策分析師Patrick Hajayandi表示,果斷封城是由於害怕城市中的人逃往較偏遠的農村地區,那裏沒有健全的醫療體系;滅貧組織ONE的非洲主席Edwin Ikhuoria則表示,封城令是為了防止病毒向非洲眾多的貧民窟擴散,如南非著名的Alexandra貧民窟和肯尼亞的Kibera貧民窟,都是居住條件擁擠的地方,甚難防疫。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前一小時漢口火車站外,武警站崗畫面。(資料圖片/美聯社)  

當中以南非的封城令最為全面,其全國措施已經接近武漢封城的狀態。早在3月18日病例尚不過百時已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3月27日突然宣布封城的時候,大部份南非國民都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南非的電視台初期就不斷重提「武漢經驗」和「韓國經驗」,讓市民對疫情的嚴重性有所警覺,繼而有重要的社會名人和商家出來支持封城的決定。有另一個說法是,疾聲厲色的封城政策助本來處於弱勢的總統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建立了強人形象,就如剛過去的韓國國會選舉,透過防疫成績暫時掩蓋了國內許多問題。

3月27日凌晨,南非正式實施為期21天的全國戒嚴(其後再延長兩個星期)。從新聞中可以看到,拉馬福薩一身戎裝,嚴肅地向跟前的軍隊發號施令,稱這是南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危機時刻,士兵們要不辱使命,堅守崗位,盡力防疫。 

那一晚是南非自種族隔離時代以來的首次國家戒嚴,自不免會喚起很多人不好的回憶,但是,那晚的新聞節目中多次提及的卻是中國和韓國的抗疫經驗,而且完全沒有提及西方的經驗。3月30日的總統公開信中,拉馬福薩又再一次提到武漢經驗的重要性,指出國家要有武漢封城般巨大的決心,才能贏得這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爭。 

3月28日,南非軍人在首都約翰內斯堡東部一家男子旅舍前駐守,以確保當地人士遵守「封城令」。(資料圖片/美聯社)

封城期間手段粗暴  但是,要在一個飽受貧窮煎熬的國度實施武漢式封城的效率絕非易事。以下述說的雖然只是南非一國的經驗,但在非洲卻有普遍性的意義,每一個實施隔離政策的非洲國家都遇上了相同的困難。對習慣了「中國式封城」社會秩序的華人來說,封城只是意味着待在家裏,短暫(也合理地)失去了活動的自由而已。但對貧窮肆虐的非洲人民而言,根本就沒有靜靜待在家中生活的奢侈,而他們一到街上就會被武警驅趕乃至毆打,網上就流傳不少南非市民面對警察暴力的短片。在尼日利亞,戒嚴時遭警察毆打至死的人比因患新冠肺炎而死的人要多。 

雖然,總統已經多番勸勉軍警盡量克制,但是軍警們似乎沒有收到指令。在南非最大城市約翰內斯堡,軍警為了強制人們保持社交距離,竟然發射橡膠子彈。在另一個衝突現場中,他們出動了水炮車發射水炮。只是封城了三天,就已經有四宗試圖謀殺警察的事件。南非國防部長Nosiviwe Mapisa-Nqakula在媒體上強調,南非仍然是一個憲政民主的社會。但是,警察局長Bheki Cele卻表示,如果違反戒嚴令,將會被監禁六個月或罰款。可見,在南非實施全面性隔離政策,確實有其過火之處。 

為什麼在非洲實施隔離如此艱難呢?舉例來說,在全國封城消息發布以後,就有40名開普敦Khayelitsha棚戶區的居民在市政廳台階抗議,要求政府在封禁措施落實前提供飲用水。生活在富裕地區的人民哪會想到,街道上的一個水龍頭足以供應500名居民日常飲用水?沒有了出門的自由,就等於沒有食水,根本無法生活下去。此外,許多貧民窟居民的家中並沒有冰箱,根本不可能一次出門搜購多天的糧食作儲備。所以,軍警在這一邊驅趕市民,人群卻在另一邊湧回街上。唯一慶幸的是,這些貧民窟至今並未發現一宗病例,否則,難免爆發社區感染。

 

4月30日南非約翰內斯堡的婦女帶着孩子排隊領取地區組織分發的蔬菜。(美聯社)

軍警在街道上巡邏,對這些貧窮的基層來說,是很具體的生活尊嚴問題。在約翰內斯堡北郊貧民窟Diepsloot生活的一名農場花工和一位從馬拉維來南非打工的夥伴一起居住,屋內除了一張雙人床之外,便是牆角放着的一個小煤油爐,整間屋子連落腳之地都沒有。如果遵循戒嚴令,就意味着兩個陌生男子要在一張床上躺21天!很多家庭也是一家七、八人睡在一個房間,早上更要輪流走出來換衣服。在這些狹窄的屋子裏,每人享有的空間也不足一臂,於是,大家只能往街上跑,哪怕是為了呼吸一口新鮮空氣。 

然而,這不會是南非獨有的封城現象,遠在西非海岸尼日利亞最大港口及城市拉各斯(Lagos)也是一樣,住在貧民窟中的Debby Ogunsola反問記者:「到底政府要我們從哪裏獲得自來水洗手?」 

Debby所住的城寨有20戶共用一個洗手間,而且沒有水電供應,唯一的食水是方圓50米外共享的一個水龍頭。「如果我不能外出,哪裏可以取得生活所需?更別說不能工作,我根本沒有錢了。」相信她面對的問題,同樣也是無數在戒嚴城市的貧民窟居民面對的問題。在非洲,防疫和貧窮可謂對無數人帶來雙重打擊。

然而,遠離城市和貧民窟的戒嚴生活,也不代表就此好過。在約翰內斯堡東南邊300公里的KwaZulu Natal鎮上,年輕人Sizwe Kerkes Miya本來在學校擔任生活技能教育的導師,學校被封鎖就意味着他要和南非百分之三十的失業大軍一樣,過着有一天沒一天的日子。雖然他所在的地方沒有軍警驅趕,只是間中有警察巡邏,但是,戒嚴使當地大部份的商店和街道上的小販都得休息,彼此過着沒有明天的日子。按國際勞工組織統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的地下產業勞動軍佔66%,封城就等於直接斷了他們的米糧,使他們無法度日,而且,在南非和整個非洲也是如此。

當貧窮遇上瘟疫 非洲的抗疫悲歌 

Sizwe表示,不只是大小商店的商家和小販們,甚至連提供接送的計程車司機也無法為生。大部份人都對明天感到非常焦慮和不安。縱使他認為戒嚴看似是必需的,但大部份人根本無法承受戒嚴帶來的經濟打擊。現在,他只能依靠父親的存款度日。因此,南非最大的「全國金屬行業工人工會」在3月25日發表聲明,批評政府並未充分考慮工人的利益,「南非政府、銀行和富人們會受到這個國際流行病的傷害,但工人階級受到的傷害最大……更是岌岌可危的經濟形勢的犧牲者。」

在南非,被視為非必要的商業活動都已暫停,協助防止疫情擴散。(資料圖片/美聯社)

在約翰內斯堡東北100公里的Emalahleni小鎮上,Nthabiseng Sikompilo Hlongwa是當地教育局的職員,她表示小鎮較為平靜,沒有看到警察因戒嚴而粗暴對待民眾,但是疫情最可怕的地方既非病毒本身或是粗暴打擊,而是其後的經濟損傷。「最令人不安的是沒有人知道戒嚴何時會結束……感覺就像是我們因為沒有犯下的罪而被監禁。」她說,最煩惱的問題就是金錢。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就等於是直接失業,南非的失業率已經達到百分之三十的臨界點,很容易造成社會動盪。 

縱使政府要求僱主繼續支薪給受疫情影響的員工,並發放食物券供窮人使用,但是,政府推出的短期措施亦難以紓緩因疫情帶來的問題。因為第三世界的銀行不像美元霸權中心的美國那樣,可以隨便印鈔刺激經濟,政府一旦印鈔,南非盾便會大幅貶價。在此次疫情的衝擊下,南非幣一度從1港元兌2南非幣貶值至2.5。這代表了很多依靠進口商品的小型商人已經因為這次疫情而面臨負債,使本來已經衰退的經濟更雪上加霜。此次疫情引爆了南非長期積累的社會問題,從警察執法到基層民生、從工作地下化到匯率不穩定,都透過這場疫情全面引發了。 

然而,南非的例子僅僅是非洲面對疫情之下,被迫停止經濟活動而引發積累已久的社會問題的冰山一角。在非洲,每一處因為全球經濟需求側至供給側的大斷鏈而受影響的國家、每一個需要封城的貧民窟和小鎮,都面臨着相類似的衝擊。可以說,在最好的預算之中,即使非洲因為及時反應而躲過了疫情的一劫,還是逃不過其後的經濟寒冬的影響。此次世紀大瘟疫對於非洲來說,不但是公共衞生的一場硬仗,更血洗了此前累積多年的發展成果。

此次世紀大瘟疫對於非洲來說,不但是公共衞生的一場硬仗,更血洗了此前累積多年的發展成果。(資料圖片/美聯社)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4月中旬出版的《區域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世界經濟將會萎縮3%,比2008年的金融海嘯還要嚴重。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會萎縮1.6%,經歷近年前所未見的經濟衰退,其中以南非和尼日利亞最為嚴重,分別萎縮5.8%和3.4%。雖然國際上的其他經濟數據遠比非洲為差,如歐洲地區萎縮7.5%,但是,嚴峻的國際環境下,受災的往往就是最沒有保障的第三世界國家:該報告還指出,已經有900億美元的投資資金從發展中經濟體流回第一世界,使本來艱難的發展之路更為崎嶇。 

就算是非洲最發達的南非,也面對各種難題。總統拉馬福薩被視為弱勢政府,無法挽回經濟步向衰落的現實。國內有超過1,000萬人失業,土地改革遙遙無期,一間又一間經營不善的公營企業迫使政府一次又一次注資紓困(bailout),市民連最基本的電力供應也沒有。 

信貸評級機構穆迪3月27日更將南非的債券貶為「垃圾」(junk)等級。在重重的社會問題下,如何克服此次全球性重大危機,將會是南非這個國家面對的重大考驗和發展轉捩點。縱使拉馬福薩因抗疫一仗稍有成績而提振民望,但是經濟現實卻令這個種族分化的社會承受煎熬。 

駐南非的中國學者蔣暉在微信公眾號「保馬」(Pour Marx)上連載的《南非疫情日記》中提到,在後種族隔離的社會中,南非實際上就是「一制兩國」:一個國家制度下,包含了以白人為主的富裕國度和主要是黑人的貧窮國度。這導致社會的嚴重分化,以及工人階級的利益長期被執政者漠視。此次疫情使原本的社會不公平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變成這個階級社會無法修補的裂痕。南非的貧民窟如是,整個非洲內部的不平等也如是。

南非總統馬福薩曾在上電視示範戴口罩鬧笑話。(資料圖片) 

至於非洲大陸上另一個經濟巨人尼日利亞,同樣深受疫情影響。尼日利亞以石油出口為主要收入,國際油價走低對該國經濟打擊甚重,如今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之間的油價戰更令其難以招架。幾年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將尼日利亞追捧為經濟發展的一個模範榜樣,可是疫情讓這個非洲巨人陷入一貧如洗境地,只能賠錢賣油來確保國內的資金流。 

這兩個國家的案例都表明,非洲過往的發展是何其脆弱,總是在國際危機前首先充當受害者,相反,佔據金融霸主地位的一眾西方國家卻可以獨善其身,以巨量印鈔的方式捱過一次次的經濟危機,並將泡沫轉嫁給第三世界的窮國。 

因為非洲聯盟的果斷措施,以及非洲的特殊地理位置,疫情似乎不會在非洲大規模爆發,而非洲亦有足夠的能力應付外來的輸入病例,並且已經開始着手預防社區感染。正如世界衞生組織非洲地區辦公室主任Matshidiso Rebecca Moeti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已經積極訓練各國政府如何推動防疫措施,為社區衞生打下重要的基礎。相比起歐美諸國的怠慢態度,非洲可謂未雨綢繆。因為疫情造成的經濟餘震,最終還是會波及整個非洲。

4月25日尼日利亞拉各斯一對母子領取尼日利亞紅十字會分發的食物。(資料圖片/美聯社) 

貧窮比疫情更可怕 

約翰內斯堡大學教授Alex Broadbent對英國媒體《Spiked》表示,現時採取的封城措施對弱勢社群帶來重大威脅,最終死於飢餓的人或會超越新冠肺炎。百分之三十的失業率或會繼續上升,依賴政府救濟金的1,700萬人也是岌岌可危。 

他指出,非洲正在面臨要麵包還是要防疫的兩難抉擇,並不能只是仿效歐洲、美國或是中國,畢竟非洲面對的就是非洲自身的問題和條件。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非洲的人口年齡分布:非洲年齡中位數是19.2歲,只有6%的人是65歲以上。因此,非洲的新冠肺炎死亡率不會如發達國家那樣高。

非洲正在面臨要麵包還是要防疫的兩難抉擇。(資料圖片/法新社) 

然而,營養不良卻是影響非洲大多數人口的難題。2008年的經濟危機導致接近十億人口營養不良,這次的重大公共衞生危機只會加劇此現象。因此,非洲面臨着非常艱難的抉擇,到底公共政策要以哪個目標為中心。 

其實非洲最終的選擇似乎已有定案,多國都選擇中國式封城措施,而其後的經濟危機只有在未來一年才會慢慢現形。這個艱難的抉擇可以說就是非洲的抗疫悲歌,不管走哪一條道路都沒有完美的答案。可以說,除了新冠病毒這個隱形的敵人,貧窮才是非洲最大的敵人,也可能是未來幾十年都無法擺脫的魔咒。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