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1-24 13:07:37| 人氣7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未來音樂什麼樣?*-文 / *李北辰*+ “烎”潮音發布夜如何用2小時消耗年輕人的荷爾蒙?-*砍柴網*

推薦 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相關圖片

                    *未來音樂什麼樣?*-文 / *李北辰*- 

對於年輕人來說,年末的冬天,顯得格外寒冷——忽如一夜,第一批90後已經健忘了,禿頂了,出家了,油膩了,離婚了,用上保溫杯了。大眾輿論場總是如此荒誕,前些年,他們還被認為是“垮掉的一代”,今年卻因“未老先衰”而被戲謔。 

與之相得益彰的是,很多人將2017年的年度漢字給予了“喪”,從葛優躺開始,到“我差不多是個廢人了”,再到佛系青年的“與世無爭”,2017年的輿論場,充斥著一股溫吞之氣。 

當然了,被媒體放大的網絡輿論,總是帶有巨大的蠱惑性。在我看來,這種刻意裝扮的“喪”,更多是一種頗具娛樂色彩的“群體性自嘲”。至少在經濟學者眼中,如今中國的年輕人非但不“喪”,反而是這個世界上最將個人奮鬥視作人生基座的群體——你知道,在討論未來中國經濟會不會好時,一個便捷卻又無力反駁的答案是:沒有哪個地方的年輕人(譬如歐美),像中國年輕人一樣不安於現狀,隨時等待更好機遇,擁有如此強勁的內驅力,中國經濟的未來怎麼會不好? 

某種意義上,他們之所以主動將負面情緒投射在網上,只是在尋找一種“情緒共鳴”,在同一群體彼此互相印證下,確保一種“每個人都和我一樣”的安全感 ——類似於高中時期,每個人都在抱怨自己的苦悶,卻在真實的行動邏輯中,努力維持著“喪”的反義詞:“烎”。 

很多人初次看到這個字,就被它頗具攻勢意涵的設計燃到。2009年,在一場重要的DOTA對決中,一支自稱“烎之隊”的隊伍,向當年一支知名DOTA戰隊發出了“開火”宣戰。慢慢地,“烎文化”從遊戲玩家的情緒宣洩,向網絡大眾群體蔓延——百度百科將其闡述為:原義為光明,現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鬥志昂揚,熱血沸騰。 

年末已至,不妨暫時揮別“喪文化”不真實的陰霾,接受一下“烎文化”的洗禮。騰訊視頻曾在11月份時透露,他們將邀請國內外先鋒音樂人與藝術家,打造以“烎”為主題的國內首個潮流音樂品牌,發布未來引領年輕潮流文化的音樂大秀和精神圖騰。12月26日,騰訊視頻官方發布了這場潮音活動的概念宣傳片。 

它可能令年輕人歡喜,讓老傢伙感到不適,但我更想說的是,透過概念宣傳片裡賽博格氣質的城市夜晚,在這場“音樂維密秀”來臨之前,人們有必要思考一個問題:當音樂被人工智能,影像科技,和各種新媒體藝術充分“賦能”,它的未來究竟是什麼樣? 

相關圖片

如上所述,從喪文化到“佛性”,更具大眾傳播屬性的自嘲文化,為奮鬥中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安全區”。但常識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基石,永遠不是那些“喪”氣,而是那些代表新事物的“烎”的東西:它們可能是最新誕生的科技,可能是一種新銳的觀念,也可能是一種被掩蓋多時的先鋒藝術。 

譬如在即將過去的2017年,嘻哈,電音,古風等個性化音樂漸次開花,與電競和二次元等分眾文化,構成了當今最重要的流行文化元素,你可以不喜歡它們,但卻永遠無法忽視它們——那麼問題來了:面對一項新技術,一個新觀念,一個新藝術形式等“烎文化”對舊秩序的衝擊,人們到底應該採取何種態度? 

在我看來,接受新事物,和守住舊秩序,是人類兩種最重要價值觀的直接碰撞。拿新科技來說,某位智者曾略帶嘲諷地為“科技”下過一個定義:所有你出生之後的新發明。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更是用“科技三定律”,直接諷刺了“成年人”的保守主義:

1,任何在我出生時已有的科技,都是世界秩序稀鬆平常的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將會是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物。

3,任何在我35歲之後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遭天譴的。 

事實上,文化觀念亦可套用上述定律:出生前的任何東西都是“土”的;青春時遇到的任何東西都是“經典”的;35 歲看到的任何東西都是“幼稚”甚至“反智”的……  想要深層次了解“舊秩序”與“新事物”之間高質量的碰撞,建議你看一下第一季《十三邀》許知遠VS羅振宇的對話,那是近年來我看過最好的訪談節目,許知遠和羅振宇是兩種觀念最傑出,坦誠,且令人尊敬的代表,他們有太多對立面:前者醉心於“給時代唱輓歌”,為“憂傷的年輕人”焦慮,後者拋棄存量思維,對新事物充滿孩子式的喜悅;前者待在“舒適區”,後者想把人生的“成本用足”;前者給人澆冷水,後者給人一盆火;前者讓你想到今天歐洲年輕人的凋敗,後者讓你想到今天中國年輕人的亢奮;前者舊式文人的形像很“頹”,後者目光自信的樣子很“烎”。 

坦率地講,“許知遠們”是這個時代無比重要的安全之錨,時代越是奔進,對舊秩序的拉拽和對新事物的警惕就越值得被珍視。但就像萬物進化始於某個基因的“不按常理出牌”,人類社會發展也以“偏離主流”為基礎——文明進步的動力,永遠是由那些很“烎”的東西提供燃料。就像科幻作家亞瑟·克拉克在《太空漫遊》中給人的最大啟示:人類這個物種,貫穿上百萬年進化始終的唯一優點,不是善良,不是利他,更不是忠誠,而是永不停歇的探索慾望。 

所以,如果說“烎”是一種態度和狀態,那麼當“烎”拆解為“開火”,就成為一種行動,關乎表達,創造與探索,也是每個人——哪怕是所謂佛系青年內心潛在的慾望:與其在舊秩序中終老,不如一起踏入時代的洪流,接受新事物。   

融合:人類創新之源  那麼下一個問題是:那些創新的事物,是如何誕生的?  在我看來,最好的答案是:“mix”,混搭。就像經濟學家熊彼特所言,創新就是新的組合,將兩樣原本不相關的事物混搭在一起。喬布斯也曾把創新概括為,擁有創造力的人總能看到世間萬物的聯繫,他們把這種聯繫整合形成新的東西——他自己就將工業藝術與手機聯繫起來,誕生了iPhone。 

相關圖片

其實不難發現,人類大部分創新,都是打破邊界,對已有事物重新融合,雞尾酒是一種混搭,電商是一種混搭,生物工程是一種混搭,就像此次參加騰訊“烎·2018潮音發布夜”的聲音藝術家HanLee所言:“跨界不是一種趨勢,它更像是人類為了進化出新事物而產生的本能的習性。”  音樂創新也是如此。 

你發現了嗎,很多文藝青年在少年時最愛糾結流派,像做數學題一樣拆解音樂,沉迷於:搖滾樂的準確定義是什麼?什麼才是真正的“純”爵士樂?待到音樂觀念成熟時才發現,音樂本身是一個沒有邊框,自由自在的東西,不存在什麼“純粹”,你聽到的任何音樂流派,都脫胎於之前的其他流派——就像所有生物都能追根溯源找到原始祖先一樣。 

認清這一點,就會知曉“烎·2018潮音發布夜”的意義所在。從官方發布的概念宣傳片,以及公佈的演出形式來看:音樂領域跨界創新的速度,比大多數人想像的要快。 

事實上,從科幻感十足的概念宣傳片即可窺探到,這場潮音發布夜有別於任何一場跨年和拼盤演唱會,是一次打破音樂形式舊秩序的“破壁實踐”:視覺影像,先鋒舞蹈,光繪藝術,新媒體科技,塗鴉藝術與電競文化,都將脫離既定領域,完成與不同音樂風格的交融,擊碎文化次元壁壘。 

譬如在已經公佈的演出陣容和形式上:華晨宇將與“機器人樂隊”展開合作。作為一支名副其實的“金屬樂隊”,Compressorhead(機器人樂隊)這支由五個人形機器人組建的樂隊風靡全球,TA們與華晨宇的合作,無疑也是透過音樂視角,完成了一次未來“人機關係”的探討: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與AI或許不是對立關係,而更近似於“共生”。 

相關圖片

除了人機合作,紅花會,周震南,馬伯騫,kohh和Higher Brothers等地下文化的強勢登場(沒聽說過是你的問題);曾以“身體紋身”驚艷美國達人秀舞台的視覺藝術家奧斯卡&加斯帕被列入與莫文蔚合作的陣容中;ALI MOMENI、Han Lee、Blake Shaw幾位擅於以新媒體實現創意腦洞的藝術家也將合力造就這一場“音樂界的維密秀” 。 

事實上,音樂從來都是每個時代最先鋒的語言,當不同領域的事物“破壁重組,彼此融合擴大了其審美邊界,未來音樂的樣貌,也就有了依稀可見的輪廓。 

未來音樂什麼樣?沒人會知道確定的答案,但也有一些可能的趨勢,譬如“音樂視覺化”。這裡的視覺並非如MV那般維度單調,而是如這場潮音發布夜所呈現的那樣,將其他領域(來自IT,生物,材料和美術等)的視覺要素,以最具美感的方式,疊加在音樂之上,在視覺感官上形成更豐富的體驗——要知道,人類是視覺動物,大腦80%的神經都是在處理視覺信息。我相信,像看秀一樣“看”音樂,或許是未來音樂在重要走向。 


其實每逢年末,各種音樂盛典紛至沓來,但多年以來,幾乎沒人去做一場並非“總結”性質,而是“展望”性質的音樂會。這種對潮流文化的洞察,也彰顯了騰訊視頻對青年文化動向的關注及洞察。 

當然,這場演出或許會令某些“成年人”感到不適,但我還是建議:在你反對任何新事物的時候,為了不是顯得那麼愚蠢,音量盡可能調小一點。未來已來,別再假裝視而不見。
 

相關圖片

     “烎”潮音發布夜如何用2小時消耗年輕人的荷爾蒙?-
*砍柴網*  

每到年底,衛視和視頻網站的跨年演唱會比拼就顯得格外熱鬧,其中各大平台對當紅明星的瘋搶和造勢,也成為了歲末跨年的重頭戲。 

目前,由於招商需求的存在,“明星個唱”和“拼盤演唱會”始終在衛視和視頻網站中通行,並成為主流。但這同時也導致了另一個行業困局,即各家平台跨年演唱會的形式基本雷同,區別就是哪家請的明星更多,基本沒有差異化可言。 

拼盤式演唱會並不新鮮,盤點當下的流行也並無新意,那麼未來呢?跨年不應該只是狂歡,還有對未來的展望。年末交替之間,如何展示屬於未來的潮流音樂趨勢,成為平台在“砸錢拼明星”氛圍中難得一見的清流,同時也賦予了演唱會更大的跨年意義。 

2018年12月26日,騰訊視頻官方發布了一支名為“烎”的音樂品牌宣傳片。這條帶著賽博朋克氣息的概念片,以鏡面投射萬物、萬物即為內心的視覺語言描述“烎”世界,頗具未來感和科技範。宣傳片放出後,引起了業內不少演出商與音樂人的討論。 

“看不懂”、“視覺衝擊很大”、“酷”,這是大部分網友的反映。騰訊視頻音樂中心總監鄧林海對數娛君表示,宣傳片第一波讓人“不明覺厲”傳播效果很不錯,潮音發布夜是奔著音樂“秀”去的,不盤點、不拼盤,而是用最酷的舞台效果和內容消耗掉年輕人全部的荷​​爾蒙。 

2018年,騰訊視頻將以“烎”字為題,打造國內首個潮流音樂品牌,將於1月13日舉辦的2018潮音發布夜則成為“烎”品牌的首場盛事。在發布夜上,騰訊視頻將把流行、嘻哈、二次元等各領域歌手和當代藝術家結合在一起,玩一個足夠酷的音樂秀。

沒有主持人串場,全程無語言;當代藝術與流行音樂深度結合,從開場至結束,整整燃燒2小時,這場國內規模最大的音樂秀會是什麼樣子?

數娛君了解到,烎·2018潮音發布夜為騰訊視頻和哇唧唧哇聯合出品,其中騰訊視頻為出品方,哇唧唧哇為製作方。發布夜以“開火”為口號,把當代藝術、時尚潮流、最新科技、青年亞文化融入音樂當中,將潛力巨大但尚未流行的音樂元素推至主流視野中。

“視覺影像、先鋒舞蹈、光繪藝術、新媒體科技、塗鴉藝術等,將與流行、搖滾、嘻哈、民謠、二次元和古風音樂融合在一起,進行創新表達,各個文化領域的元素都將在'烎'舞台上為賦予音樂全新的能量。”鄧林海對數娛君介紹。 

縱觀人類歷史,其實不難發現,新興事物往往都是脫胎於舊事物當中,融合即是創新的源泉。2017年,嘻哈、電音、古風等個性化音樂蓬勃發展,而科技、AI、電競、二次元等分眾文化也構成了當代流行文化的重要元素,這些埋藏在地下的多元化文化因子表達著每個人內心潛在的慾望,在這個信息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蠢蠢欲動,即將破土而出,進行融合創新。

比如,你見識過了華晨宇已挑戰極限的魔性高音,但如果他去挑戰AI呢?來自德國Compressorhead機器人樂隊將於13日首次全陣容來華,登上“烎”的舞台。作為一支名副其實的“重金屬”樂隊,Compressorhead的主唱擁有自己特色的搖滾高音,那麼華晨宇與機器人樂隊對話,到底是人的聲音震撼多,還是機器人數碼操控的震撼更大?AI與華晨宇用音樂進行對話,又將產生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和新的音樂潮流?

除了人機對話外,嘻哈樂與國風潮流的對話也將出現在舞台上。2017年,嘻哈文化開始在中國地上流行了起來,但主流觀眾對嘻哈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少數RAPPER身上。事實上嘻哈門類遠大於綜藝節目展現的冰山一角,13日,貝貝、Mai、畢冉、周震南、馬伯騫、KOHH和Higher Brothers等地下文化將強勢登場,展示亞洲嘻哈的能量。 

除了華晨宇的人機對話,亞洲嘻哈音樂人同台外, 以“身體紋身”驚艷美國達人秀舞台的視覺藝術家Oskar&Gasper,被列入了與莫文蔚合作的陣容中;在潮音發布夜登台的還有國內原創虛擬偶像荷茲,通過《明日之子》出道的荷茲,將通過增強現實、實時動捕和3D實時渲染等技術進行表演和交互。

目前中國的演唱會市場發展還較為初級,也沒有細分品類的演唱會發展起來。對於大部分視頻平台來說,在國內氛圍的影響下,一到年底都會做盤點、匯總、頒獎等盛典,但從傳播效果和商業價值上來說,這完全體現不出平台的特點和優勢。

早在2017年7月,騰訊視頻音樂就把“開火”的想法確定下來,1月13日舉辦的2018潮音發布夜將成為“烎”的首場音樂大“秀”。潮音發布夜以“秀”的形式代替傳統演唱會中的拼盤,全程無語言,將多元化的文化因子與音樂進行融合、碰撞,從而使演出市場變的有趣。

“像維密秀,它除了發布新產品,還產生了更大的影響力,維密秀這個IP也使維秘的品牌價值得以擴張。”鄧林海對數娛君表示,騰訊視頻想做的也是這樣一件事,辦一場音樂秀,年輕人當下喜歡什麼潮流文化,就讓這些文化和音樂對話。多種文化元素的融合讓音樂的表達更加立體,演出市場也變得更加有趣,最終碰撞出未來的流行趨勢。

“烎”也是騰訊視頻和哇唧唧哇找到的共同點。數娛君了解到,2017年由哇唧唧哇出品的《明日之子》其投入、產生已經超過了電視綜藝,成為網綜標誌性的節目,而《明日之子》的IP化開發也給騰訊視頻帶來了超越節目本身的商業價值。“潮音發布夜的思路也是一樣,我們做的是一個品牌,而不是拼盤演唱會那樣的一次性消費。”哇唧唧哇總裁龍丹妮表示。 

鄧林海向數娛君表示,騰訊視頻要把烎·2018潮音發布夜做成音樂界“維多利亞的秘密”,2018年只是“烎”品牌的開始,明年還將繼續。  TO B分擔節目成本  藝人費用比想像中的低?

數娛君注意到,雖然不標榜明星排場,但烎·2018潮音發布夜還是邀請到李宇春、莫文蔚、竇靖童、華晨宇、朴樹、王嘉爾、貝貝、Mai、畢冉、海爾兄弟HigherBrothers、周震南、馬伯騫、毛不易、KOHH、和樂器樂團、機器人樂隊Compressorhead、荷茲HeZ、X玖少年團、DJ-TSUNANO等樂壇標杆人物。 

眾多明星歌手加盟,“烎”潮音發布夜的陣容可以說不小,那麼投入成本是否也隨之水漲船高?鄧林海表示藝人費用上的投入比想像中的低,沒有影視劇明星要價那麼誇張,“烎”發布夜的主要成本都用在了舞台、視覺和導演團隊的創意上。

數娛君了解到,在演唱會硬體上的投入上,“烎”潮音發布夜的成本與藝人費用相當,這在國內演唱會中難得一見,而這其中還不包括非常“燒錢”的燈光、音響。“當我們確定要做一場好看的音樂大秀,節目思路反而變的簡單了,就是要酷、炫、有趣,在2-3小時內消耗到年輕人全部的荷​​爾蒙,硬體投入必然要花大價錢,其次就是節目內容方面。”鄧林海透露。

烎·2018潮音發布夜作為國內首個潮流音樂秀,年輕受眾群像明顯,而這一特性也受到了廣告商的青睞。目前的合作客戶主要有百事和百齡壇,而蘋果、香奈兒這樣的大品牌也很有可能進入。不管是百事、百齡壇還是蘋果和香奈兒,相信它們選擇“烎”這一全新的品牌,瞄準的是烎代表的年輕人和它所指向的未來潮流趨勢。 

目前,烎·2018潮音發布夜的現場票已於1月1日在大麥上架,但是騰訊視頻並沒有打算依賴於售票的方式回收成本。鄧林海對記者表示,騰訊視頻在2018年的目標是立好“烎”這個品牌,做好一個有影響力的音樂IP。“第一次嘛,公司也沒有說這個項目一定會賺錢,票價定的很便宜,成本這一塊主要由騰訊視頻和合作的廣告客戶一起分擔。” 

那麼怎樣才算立好“烎”這個品牌?數娛君認為可以從觀眾的喜愛程度、討論度及各方媒體評論等三個方面來評價。“烎”的概念宣傳片“不明覺厲”的傳播效果無疑是成功的,當然最重要的是發布夜結束後,能否留下一些被用戶討論、被業內認可以及被年輕人喜歡的東西。

2018年是“烎”品牌的第一年,各類先鋒文化因子都將在舞台上為音樂進行賦能。潮音發布夜沒有參考形式,沒有主持語言,藝術將盡情跳動,音樂無孔不入,科技奏出樂章,演唱會舞台將得到前所未有的升級。未來已來,“烎”前瞻性的理念對未來音樂潮流的影響可以預期。(來源:數娛夢工廠)  

相關圖片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