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9-25 13:10:37| 人氣1,0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清朝覆滅後皇室怎麼樣了※ -歷史-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清朝覆滅後皇室怎麼樣了 -歷史-   

辛亥革命爆發後清廷任命袁世凱為欽差大臣,鎮壓革命而革命黨承諾袁世凱當民國總統如果他能說服清帝退位。袁世凱就站在這樣一個中間的位置,他即可以幫助清朝滅掉革命黨也可以幫助革命黨滅掉清朝。最終他選擇站在革命黨這一邊於是勸說隆裕太后讓宣統皇帝退位。協議就是:若清朝政府把統治權交給民國,則可以享受優待條件。說白了就是一場政治交易。 
   

「袁世凱」的圖片搜尋結果-袁世凱

優待條件有以下內容:1. 大清皇帝退位後,尊號不變,民國政府以待外國君主禮儀相待。 2. 每年補給四百萬元給清室。3. 大清皇帝可暫居紫禁城,日後移居頤和園。4. 大清皇帝宗廟陵寢民國政府永遠保護。 5. 光緒皇帝陵寢照常修理,民國政府出錢。6. 宮女太監等可繼續使用但不可以再招新的閹人。7. 大清皇帝私產由民國政府特別保護。8. 原紫禁城禁衛軍歸屬民國編制但俸餉如舊。

所以1911到1924年這一段時間,簡稱遜清時期。溥儀還是皇帝,只不過是紫禁城內的皇帝。這也就意味著,在北京紫禁城中仍留有清室小朝廷,廢帝溥儀依然保持著帝王氣派。不過,溥儀的好景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這種小皇帝的生活因為一個人而改變。

在這裡不得不提一個張勳復辟,1917年,張勳率辮子軍入京,愛國將領馮玉祥參加討伐張勳復辟的戰鬥,導致這場清廷參加的鬧劇在僅僅12天後就宣告失敗。收復北京城後,馮玉祥極力主張剷除禍根,驅逐溥儀出宮。但當時他只是一個旅長,人微言輕,沒能實現這一願望。     

反觀北洋政府的反應,溥儀復辟失敗後,國民/北洋政府就像違反商業合同一樣,取消了少量的責任和義務。而並沒有追究任何刑事責任,這是很可笑的。更可笑的是,1922年12月,溥儀結婚時,民國的大批軍警為其放哨布崗,恭敬護衛。有頭臉的軍閥,如黎元洪、張作霖、吳佩孚等都贈送了厚禮。這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馮玉祥」的圖片搜尋結果-馮玉祥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在去前線的途中突然回師北京,發動北京政 變。他取得北京後,就決心驅逐溥儀出宮。在徵得攝政內閣的同意後,便於11月4日召集北京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壁到他的總司令部。馮玉祥說:「驅逐溥儀出宮的事,要馬上辦理,你們可同攝政內閣商量。」最終修改了《清室優待條件》如下:     

今因大清皇帝欲貫徹五族共和之精神,不願違反民國之各種制度仍存於今日,特將清室優待條件修正: 
第一條 大清宣統帝從即日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與中華民國國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一切之權利; 
第二條 自本條件修正後,民國政府每年補助清室家用五十萬元,並特支出二百萬元開辦北京貧民工廠,儘先收容旗籍貧民; 
第三條 清室應按照原優待條件第三條,即日移出宮禁,以後得自由選擇住居,但民國政府仍負保護責任; 
第四條 清室之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民國酌設衛兵妥為保護; 
第五條 清室私產歸清室完全享有,民國政府當為特別保護,其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 

這五項優待條件與原來的八項優待條件相比,大大縮水。紹英看完頓覺天旋地轉、兩腿發軟,險些跌倒,幸虧被人及時上前扶助,才免於摔倒。被逼無奈的紹英回宮向溥儀報告,溥儀和臣僚們七嘴八舌商量一番,決定仍有紹英出去交涉,要求延緩出宮。但鹿鍾麟聽後十分堅決地表態:今日必須出宮。

雙方交涉到第四次時,鹿鍾麟以開炮相威脅,並帶著幾名士兵闖到了大殿,直接走到溥儀的跟前,將兩枚手榴彈放在桌子上,然後指著五項修改條件對溥儀說:「請溥儀先生簽字吧!」 

眾臣僚望著桌子上的手榴彈和鹿鍾麟布滿殺氣的臉,沒有人敢再吭聲,溥儀更是驚恐萬狀,連忙讓人找來筆墨 ,顫抖著手在公文上籤了字。接近中午又有幾名王公舊臣來到溥儀的住處,當他們聽說溥儀已在公文上簽字畫押時,頓時椎胸頓足,痛不欲生。攝政王載灃當場摘下自己的頂戴花翎扔在地上,聲淚俱下地喊了一聲:「完了,大清完了!」

-溥儀 婉容  


下午三時,溥儀率領皇后婉容、淑妃文繡等,分別坐著國民軍早已備好的五輛汽車,在衛兵的護送下,向北海北邊的醇親王府——溥儀父親的住宅奔去。當汽車經過神武門時,溥儀留下了悲傷的眼淚。他隱約感到,也許這是自己一生最後一次穿越神武門了。一旦離開了這裡,他的人生安全及家產私財都將無法保證不出意外。其他一切,如祖宗陵寢的守護等,都將隨著自己被迫遷出紫禁城這個象徵著權威的皇家禁地而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亂子。但是,現在看來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另一個是說鹿鍾麟看見宮內桌上放有一個翡翠西瓜,隨機脫下軍帽扣在瓜上。到臨走時,侍衛連花帶帽一起捧到鹿鍾麟的面前說:「司令忘記戴帽子了。」鹿鍾麟回答道:「很熱,我暫不戴,你先拿著吧。」這個衛士心領神會,將翡翠西瓜和長官的軍帽一同帶了出去。 

這樣,溥儀就徹底的從一個「貴族」變為了國民,11月5日,鹿鍾麟、張壁奉命,率領20名精明強幹的部屬,乘汽車赴故宮。逼迫溥儀搬出紫禁城,為了嚇唬溥儀,鹿張兩人宣稱若在三小時內不搬出,景山的炮兵就會炮轟北京城。無奈之下,溥儀只能妥協。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宮內有太監470餘人、宮女100餘人,得知紫禁城不能再住了,局勢一片混亂。  

當溥儀被趕出宮時,馮玉祥頗為得意,認為這是北京政變中為革命做的第一件大好事。但隨著社會各界的反對和醜聞的傳出,不免越來越覺得尷尬。而當時大多數頭腦冷靜的人,則持根本的否定態度,認為在這國亂如麻、兵禍未解之時,馮玉祥做了如此魯莽之舉,無疑是避重就輕。而溥儀的小朝廷,自不比李自成盤踞北京的三兩個月,一旦被逐,就會煙消雲散。此時的溥儀仍然有他一定的影響,如果處置不當,必會招來無窮的隱患——這個意想不到的結局,很快就得到了應驗。



走投無路的溥儀,接受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好意」。在日本公使館公使芳澤謙吉的幫助下,先是從醇親王府逃到了到日本公使館,又在日本人的安排下,逃到了天津日租界的張園。既然日本方面輕而易舉地得到了溥儀,就不能讓他隨隨便便從手掌中溜走。儘管溥儀產生價值的時刻還沒有到來,但日本人懂得長遠的投資的必要性。隨著時間推移,溥儀逐漸被日本人有預謀的收買和拉攏。溥儀對此有所察覺,也曾思考過對策,但苦於無路可行,也只好任日本人擺布了。

另外,溥儀出逃後,清朝皇陵的守護工作也就放鬆了,孫殿英等人趁機盜取清東陵珍寶無數,還把雕刻精美、選料精良的地面建築破壞嚴重。事後,段祺瑞即致電馮玉祥,說馮在北京的一切做法,他都以為很對,唯有驅逐溥儀之舉,覺得有些欠妥。馮接電後,立即親自擬一電稿答覆說:「此次班師回京,可說未辦一事,只有驅逐溥儀,才真是對得住國家對得住人民,可告天下後世而無愧。」

總體來說,馮玉祥將溥儀逐出宮去,與1924年的「北京政變」密切相關,同時也是馮玉祥一貫痛恨封建帝制,決心「以全力行其素志、徹底將最後一個封建帝王拉下馬的」直接結果。

(一)歷史源淵:辛亥革命勝利,清帝退位獲優待  清末民初南京臨時政府與清政府議和代表商定的有關清帝退位的條件。經過南北議和代表的磋商,南京臨時政府方面於1912年2月9日向清政府致送有關清帝退位優待條件的修正案。12日隆裕太后代表清廷認可了這一條件,並於次日公布,宣布清帝退位。

(二)驅帝出宮:馮玉祥政變成功,徹底廢除帝制  1924年9月17日,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被任命為「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出古北口迎戰奉系軍閥的軍隊。1924年10月22日午夜,馮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從城北的安定門進城。部隊不費一槍一彈,包圍了總統府,迫使直系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戰並解除吳佩孚職務,監禁總統曹錕。   北京政變勝利後,馮玉祥立即採取斷然措施,要將清帝溥儀驅逐出宮,並提請攝政內閣討論。   

當天,馮玉祥就令北京警備總司令鹿鍾麟和警察總監張璧執行,將宮內太  監470餘人、宮女百餘人分別給資遣散,又用汽車5輛,送溥儀及清室「後  妃」移居什剎海「醇王府」。

(三)事件意義:革命更徹底,徹底打破封建思想枷鎖  1912年的清室優待條件,是當時南方革命黨在自身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同清朝皇室進行妥協的產物,清帝皇帝尊號的保留與民國共和制的本身相悖,為了解決這一法律矛盾,對清帝以外國君主之禮對待,這在事實上讓民國初年的紫禁城成了超出國家主權的特例,它的存在是辛亥革命對舊社會改革不徹底性的一個表現。   

直到1924年修正清室優待條例以後,溥儀才從事實上成為法律上的一個普通公民,文秀的離婚訴訟也是以此為基礎,而且對於清除人們頭腦中的封建意識和保護歷史珍貴文物也有重要意義。

(四)歷史影響:改觀革命形勢,促進民族、民權運動興起 

其一,造成了有利於革命的客觀形勢。北京政變導致曹錕、吳佩孚政權的垮台,直系在北方的勢力受到沉重打擊,這種形勢不僅有利於北方革命的發展,也有利於南方革命勢力的鞏固。   

其二,客觀上促進了民族、民權運動的興起,為爭取國民會議的召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北京政變以後,直系政權垮台,馮玉祥電邀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共商國是。孫中山行前發表《北上宣言》,沿途廣為宣傳,使召開國民會議和廢除不平等條約的群眾性運動蓬勃展開。

其三,對以後的工人運動和北伐戰爭起了積極作用。北京政變後,馮玉祥改組成立了中華民國國民軍,從軍閥中分化出來的國民軍,紀律較嚴,政治上傾向革命。所有這些為工人運動由「二七」慘案以來的低潮走向以「五卅運動」為標誌的高潮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在北伐戰爭中,馮玉祥在五原誓師,平定陝西,南下河南,在戰略上策應了北伐軍。

「那些愛新覺羅家族的皇室都去哪了?」的圖片搜尋結果

清朝滅亡後,那些愛新覺羅家族的皇室都去哪了?

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 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清朝滅亡後,原來作為滿清皇室的愛新覺羅家族去哪了呢?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1967年),清朝宣統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個皇帝,因此也稱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繼續住在紫禁城的皇宮中,直到1924年被新上任的京畿衛戍總司令鹿鍾麟帶兵趕出了紫禁城。此後,溥儀移居天津生活了數年,後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東北成立了偽滿洲國


1945年日本戰敗後,偽滿洲國覆滅,溥儀成為了戰犯。1959年,溥儀獲得特赦出獄。之後,溥儀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園擔任園丁及賣門票的工作
1964年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資料專員。1967年10月17日病逝,終年61歲。

愛新覺羅· 載灃 (1883年—1951年),溥儀的生父,清朝醇親王,於宣統年間擔任攝政王。載灃為人謹慎,性情溫和。清朝滅亡後,他長期賦閒在家,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1951年2月3日,載灃因患風寒病逝,終年68歲。

愛新覺羅·載洵(1885年—1949年),溥儀的六叔,清末海軍大臣。清朝滅亡後,載洵在北京、天津閒居。日本侵華期間,載洵堅持大義,拒絕到偽滿州國任職,1949年病逝於天津。

愛新覺羅·載濤 (1887年—1970年),溥儀的七叔,清末軍諮大臣。日本侵華期間,拒絕到偽滿洲國任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載濤擔任了砲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1970年9月2日去世,享年83歲。

愛新覺羅·溥杰(1907年—1994年),溥儀的同母弟弟。清朝滅亡後,跟隨溥儀前往東北,並在偽滿洲國任軍職。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溥杰與哥哥溥儀一同出逃時被抓獲,成為戰犯。1960年11月獲得特赦。此後歷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94年2月28日病逝於北京,享年87歲。

愛新覺羅· 載澤 (1868年—1929年),康熙皇帝六世孫,清末度支部大臣兼鹽政大臣。清朝滅亡後,一直積極謀劃復辟活動。1929年,這位曾經顯赫一時的晚清宗室大臣在窮困潦倒中鬱鬱而終。

愛新覺羅·溥儁 (1885年—1942年),道光皇帝曾孫。“ 戊戌變法 ”失敗後,慈禧太后立溥儁為“大阿哥”(皇儲),並想讓溥儁取代光緒成為皇帝。後來溥儁的父親端郡王載漪獲罪,溥儁受牽連被廢除“大阿哥”名號。清朝滅亡後,溥儁和很多愛新覺羅子孫一樣,繼續過著揮霍無度的生活,沒過幾年就把家產都敗光了。晚年一直借住在親戚家中,並遭冷眼相待。1942年鬱鬱而終。

愛新覺羅·溥儒(1896年—1963年),又名溥心畬,道光皇帝曾孫,我國著名書畫家,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清朝滅亡後,溥儒專事繪畫,並因畫技精湛而聞名。1949年後,溥儒移居台灣。1963年11月因患鼻咽癌在台北病逝,終年68歲。

愛新覺羅·毓崇(1903年—1965年),乾隆皇帝六世孫,幼年時曾在溥儀身邊做伴讀。後來一直在溥儀身邊當差。偽滿洲國覆滅後,毓崇流離失所,在長春靠撿破爛為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家中當傳達員。1958年被聘為北海公園畫舫齋工作人員。1965年11月13日病逝。

清朝覆滅後,貌美的皇室格格都嫁給了誰?清王朝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從此開闢了一片新的天地,可是呢,這樣的情況有人歡喜有人憂,全國人民基本上都在歡呼,可是那些曾經的王朝遺民,卻都覺得非常的痛苦,因為他們從小都是養尊處優長大的,失去了朝廷的保護,自己基本上不知道何去何從。而清朝晚期的皇室格格,他們基本上每天都只是繡花和彈琴而已,也沒有什麼謀生的手段,甚至後來嫁人都成為了他們很難的一個問題。   

其實呢,這些清朝的格格,他們後來的歸宿基本上也都是嫁給了平常人。因為那個時候他們的生存處境非常的艱難,甚至有些人紛紛改姓了,他們就只能夠委曲求全嫁給了一些他們平時覺得不可能跨越階級的人。比如說溥儀的妹妹愛新覺羅韞樂。     

而現在的很多明星,他們也都是這些清朝格格的後代,比如說歌壇天后那英,他的姓氏其實呢,本來應該是葉赫那拉氏,後來因為時代變遷他們的姓氏就改成了那!     

除了嫁給平民的那些格格之外,還有一些另類,比如說末代皇后婉容的妹妹王婉彤。他當時長得非常的好看,被稱之為滿清第一美女,比婉容還要美上三分。可是他卻喜歡溥儀,一直等到了溥儀從蘇聯釋放回國,所以說一輩子為了溥儀就一直沒有嫁人,即使自己長得非常的好看,也精通各種各樣的才藝,但是拒絕了各種各樣的才子,孤寡一生。
   


相關圖片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