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9-06 15:37:40| 人氣8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隋唐演義》長篇歷史演義小說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隋唐演义》長篇歷史演義小說」的圖片搜尋結果

隋唐演義全集在線閱讀


《隋唐演義》是清代長篇歷史演義小說,全書共一百回,六十六萬五千字,初刻於康熙年間。《隋唐演義》一書是根據明代的《隋唐兩朝志傳》、《隋煬帝艷史》、《隋史遺文》、《大唐秦王詞話》等書及民間傳說改寫而成,起自隋文帝起兵伐南朝陳寫起,煬帝主政後,暴亂荒淫,「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煙塵」,最後由秦王李世民一統江山,迄於安史之亂後唐玄宗還都而卒,前後一百七十餘年。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隋唐演義》前六十回中,將近三分之一直接抄自《隋史遺文》,章目、賦詩,都無二致。


隋唐兩代的故事,在宋元期間就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但作為長篇講史小說卻始於明代。到了清初,長篇歷史演義大量湧現,所涉及的內容上自遠古,下至明朝,幾乎構成了一個完整、細密的歷史系列。《隋唐演義》就是該歷史系列的一個環節,在它問世之前,羅貫中曾經編纂了《隋唐志傳》。到了明朝中期,林瀚作了改訂,稱為《隋唐兩朝志傳》,褚人獲以此書為主,又參考了明刊本《大唐秦王詞話》《隋史遺文》《隋煬帝艷史》以及唐宋傳奇、戲曲、民間傳說等材料,如《海山記》《迷樓記》《開河記》《開元天寶遺事》《太真外傳》等。作者廣採博收,精心編撰,將眾多的人物、繁雜的事件、悠長的歷史熔於一爐,形成了這部有機的藝術整體《隋唐演義》。

楊堅得天下,為隋文帝,獨孤氏為皇后,楊勇為太子,楊廣為晉王。其時文臣有李德林、高颎,武臣有楊素、李淵、賀若弼、韓擒虎,君臣合力,勵精圖治。而陳主偏安江南,溺於酒色,不理朝政。楊廣請領兵伐之。楊廣因有異志,故有此奏。廣俘陳後主,聞其愛妃張麗華美,欲取之。李淵進言,張被高颎殺,楊廣懷恨。南北統一,楊廣陰結楊素、宮人內豎,內外進讒,隋帝宣詔廢楊勇,立廣為太子。獨孤後薨,隋主忽日夢洪水成災,又見城上有樹結果,疑心殺李渾之子洪。李靖聞此事,激起圖王之志。後得龍宮贈書,兵法愈精。楊廣謀取東宮後,又潛治蜀王秀,李淵諫,廣令張衡傳布謠言:“桃李子有天下”。隋主果然又斬李渾全家,复疑李密,一時李姓紛紛辭官。李淵被旨令為太原通判。廣又領人扮強人欲於途中殺李淵,後被秦瓊所救。借居永福寺,得子李世民,又招婿柴嗣昌。

秦瓊途中貧病交加,賣馬當鐧,遇至友王伯當,結識英雄單雄信、李密,得道士魏徵救治。後因於皂角林誤傷人命,發配幽州。解途中識張公瑾、白顯道、尉遲南、尉遲北兄弟。而幽州總管羅藝,乃瓊之姑父,瓊得與姑母、表弟羅成相聚。後因羅藝薦,於山東大行台來總管處任旗牌官。秦瓊公差至少華山,因王伯當結識強人齊國遠、李如珪,同往長安觀燈,於永福寺遇執修報恩祠的柴嗣昌,相約赴越公府,見李靖夫婦及虯髯公。後與柴嗣昌、王伯當觀燈,打死強搶民女的宇文公子,而同離長安。

隋文帝患疾,楊廣入宮問疾,調戲宣華夫人,文帝知曉。廣懼,殺父自立為帝。當日蒸淫陳妃。未幾楊素死,煬帝更無顧忌,造顯仁宮,廣選美女,廣集奇珍,天下騷動。程咬金、尤俊達於長葉林劫了皇槓,押官誤認為是靖山大王陳達、牛金,齊州刺史遣秦瓊、樊虎捉拿。時值瓊母六十壽辰,單雄信邀各路英雄為之賀壽,程咬金、尤俊達亦至,咬金酒後供盜狀,瓊當面焚捕批,後嗣昌以岳丈報恩銀賠了皇槓,遂了此公案。 

隋煬帝於內宮奢侈淫樂,又令開廣陵河,作廣陵遊,而天下已洶洶然:翟讓聚義瓦崗,朱燦占城父,高開道據北平,竇建德佔高雞泊,楊玄感起關中。煬帝起用老臣楊義臣,敗竇建德,滅張金稱,然遭忌而休,竇建德又趁機而起。楊玄感戰敗,李密被擒,王伯當救之。後定雪兒為妻,投了瓦崗寨。秦瓊徵高麗,累建奇功,救宇文述,然述因其殺子之仇,欲害秦瓊,逼得秦瓊與羅士信、程咬金、尤俊達等投了瓦崗寨。至此,瓦崗聲勢大震,瓦崗軍破金堤關,直抵滎陽,張須陀帶兵征剿,李密設計破之,張須陀戰亡。李密聲威大震,遂殺翟讓自立,齊國遠、李如珪等與杜如晦投奔柴嗣昌。

時李淵於長安立代王侑為天子。後楊侑傳位李淵於太原,國號唐,李淵立建成為太子,世民為秦王。而楊廣尚在揚州觀賞瓊花,荒淫無度,被部屬宇文化及所逼自縊。竇建德率軍攻李密,聞宇文化及弒君自尊,遂聯合楊義臣,欲討化及。為除後患,先徵羅藝,因竇之女線娘與羅藝之子羅成,戰地私訂終身而罷戰。後李世民派李靖率軍與竇建德、楊義臣十萬大軍共討宇文化及。殺化及後義臣辭官。秦王徵王世充,被李密部程咬金、秦叔寶所獲,監之,獄官徐義扶之女惠英,夢黃龍纏身,告其父,義扶知是真命主。秦瓊、魏徵、徐世績等見秦王英明,乘李密出外,入獄探望接納。惠英設計私釋秦王,後嫁秦王,為惠妃。秦王接秦母、張氏、秦怀玉入唐以報恩,程母隨秦母也入唐。李密討王世充,大敗,密等奔唐,秦瓊、徐世績在外未從,程咬金因母已入唐,乃投李世民。世民知其忠直,隆禮赦過。李密被秦王羞辱,與王伯當背唐,為唐兵所殺。秦瓊後亦歸唐,惟單雄信有殺兄之仇而投王世充。秦王得李密之眾,實力大增。武德七年,天下統一。

李淵年高,身體不爽,英、齊二王,懼秦王權重,托張、尹二妃行間,遂生玄武門之變,二王被誅,秦王即位東宮,改元貞觀。太宗登極,天下平定,貞觀九年盡放宮女。一日,太宗有病,魏徵致書崔判官,太宗魂至冥府,判官改其生死簿,又增壽一紀,回陽身體健旺。後選武媚娘為才人,甚寵。後太子承乾殺魏王謀反,被廢為庶人,立晉王為太子。太宗有疾,晉王入侍,通武才人。外傳女主武代有天下,遂出武才人為尼,武才人歸家與侄武三思通,於感業寺又通馮小寶。貞觀二十三年,太宗崩,太子即位,號高宗,迎武才人歸,立為後。政皆由武后出。高宗崩,中宗立,立韋氏為後。天后日與三思、小寶等淫樂。中宗諫,天后怒,廢中宗,立豫王,為睿宗。政權天后獨攬,睿宗不得聞,後改國號為周。又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

一日,太后與武三思閒遊,周圍一片凋零景象,甚是掃興,遂移檄花神,由碩貞作法,令萬花開放。唯槿樹不開,逐野外作籬障。朝臣皆諂佞,獨狄仁傑諫太后自省。周興、來俊臣等欲陷害狄仁傑、安金藏等,太后素知仁杰忠正,不允;安金藏則剖腹鳴屈。徐敬業舉義旗,駱賓王為討武曌檄,太后懼廬陵王響應,令三思探之,三思乘機與韋後通。張柬之等與中宗謀,殺張昌宗兄弟及諸武,唯三思於中宗宮中得免。中宗復位,置武太后於上陽官。太后崩,三思與韋後謀,殺張柬之等。自此,韋後獨攬大權,中宗受節制。韋後穢亂宮廷,欲廢太子。太子殺武三思,後死於亂軍。韋後鴆中宗,立溫王,臨朝聽政。後李隆基誅韋後,相王正位,改號景雲,李隆基立為太子。又天象垂警,睿宗傳位太子,為玄宗。

玄宗即位日久,怠於政事,寵妃廢後,賜太子、鄂王、光王同日死。後奪壽王妃楊玉環,專寵,一時楊家皆得高爵。玄宗寵信奸佞李林甫、楊國忠,朝野皆喑。平盧節度使安祿山,偽裝忠心。貴妃收其為兒,作洗兒戲,後與之通。然安祿山野心勃勃,於天寶間與史思明作亂,逼得玄宗傳位太子,自駕西蜀。後肅宗平亂,收復京都。上皇歸,居興慶官,日夜思念楊貴妃,有鴻都道士能致亡靈來會,遂神遊覓芳魂。貴妃言七月七日長生殿事,以釵鈿托道士帶歸,道人復奏,上皇厚贈道士。未幾,上皇與肅宗相繼而崩,代宗立,後又傳十三帝。

歷史興亡

由於題材來源的複雜性,《隋唐演義》體現的歷史觀也比較複雜,褚人獲在總結隋唐兩代興亡教訓時繼承了傳統史學的道德理性精神。第三回開篇有這樣一段議論:“從來國家吉凶禍福,雖係天命,多因人事。既有定數,必有預兆。於此若能恐懼修省,便可轉災為祥。所謂妖由人興,亦由人滅。若但心懷猜忌,欲遏亂萌,好行誅殺,因而奸佞乘機,設謀害人,此非但不足以弭災,且適足以釀禍。”這可以說是作者的歷史觀的總體表述。他一方面承認“天命”的存在,但同時也肯定了“人事”的重要性,而且認為“國家吉凶禍福,雖係天命,多因人事”。第二十九回,作者有意增加了一段袁紫煙觀天象的情節,袁紫煙在回答隋煬帝所問的帝星搖動問題時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此乃天意,恐非人力能除。惟願陛下慎修明德,或者其禍自消。”她認為君主修德就可以挽回“天心”,但遺憾的是,“任你天心顯示,草木預兆”,隋煬帝本人卻“只做不見不聞”,為隋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第八十八回,作者這樣寫道:“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所賴為君者,能覺察於先,急為翦除,庶不致滋蔓難圖。更須朝中大臣,實心為國,燭姦去惡,防奸於未然,弭患於將來,方保無虞。若天子既誤認奸惡為忠良,亂賊在肘腋之間而不知,始則養癰,繼則縱虎。朝中大臣,又詢私背公,其初則朋比作姦,其後復又彼此猜忌。那亂賊尚未至於作亂,卻以私怨,先說他必作亂,反弄出許多方法,去激起變端,以實己之言,以快己之意。但能致亂,不能定亂,徒為大言,欺君誤國,以致玩敵輕進之人,不審事勢,遽議用兵。於是舊兵不足,思得新兵,召募之事,紛紛而起,豈不可嘆可恨!”這比較清楚地揭示了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歸根結底,主要原因還是由於唐玄宗自己的怠政和用人不察,過分沉迷於個人的情感,於是“馳了朝綱”,對楊國忠、安祿山的種種不軌行為坐視不管,最終重蹈隋煬帝之覆轍。

國家的興亡,“雖係天命,多因人事”,冥冥中雖然有一個定數存在,但只要統治者“能恐懼修省,便可轉災為祥”,這可以說是作者歷史觀的核心內容。總的來說,作者從理性的角度思考國家興亡時是肯定“人事”的,尤其在對隋煬帝、唐玄宗的具體分析方面帶有較濃的理性成份。但傳統的道德理性觀念無法解決一切問題,因此在遇到一些具體問題時作者又不得不搬出非理性的“天命”、“天數”。如竇建德是作為一個正面英雄形象來塑造,在小說中作者突出了他的品德,也強化了他得民心的一面。竇建德兵敗被擒,他治下的百姓哀痛不已,他們說:“夏王治國,節用愛人,保護赤子,時沐恩澤。今彼一旦失國,我儕小民,如喪考妣。”就連鄭國的百姓也為他感到惋惜:“那個夏王,聞他在樂壽極愛惜百姓,為人清正,比我們的鄭王好十萬倍。那皇后更加賢明,勤勞治國。今不意為了鄭王,把一個江山弄失了,豈不可惜。”這樣一個英雄為什麼會落得這樣一個悲劇下場?作者無法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就只好將一切都歸於神秘的“命”和“數”。第五十八回,作者藉徐懋功之口作了這樣的解釋:“竇建德外有良臣,內有賢助,齊家治國,頗稱善全。無奈天命攸歸,一朝擒滅,命也數也,人何尤焉!”

作者在談到隋時多強調“人事”,但一關涉到唐就會奢談“天命”。如在小說中曾一再預示李氏當興,第二回隋文帝的洪水淹城之夢早就為全書奠定了基調;“真命天子”李世民則處處受到“天”的垂愛,每到危難之時就會有神靈出來救護,而其他英雄無論如何賢能,在這個“真命天子”面前則注定要以失敗告終。然而即使李世民也不能違背“天命”。在他晚年,天象預示有“女主昌”,而民間也流傳“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秘記”,為此李世民殺掉了小名叫“五娘”的功臣李君羨,但他所作的一切都無濟於事。武氏“代有天下”,這是“天之所命”,因此人力無法改變這一現實。尤其是李世民明知“才人姓武有礙”,但卻因私情不忍與之分手,這就是人的弱點,在“天命”面前人顯得是如此的渺小、無助。武氏篡位是天命,而玄宗因痴迷楊妃而失國更是前世注定之事,這一切都是人力所無法改變的。由此可見,《隋唐演義》的歷史觀是比較矛盾的,它搖擺於“天命”與“人事”之間,但總體來看又是向天命觀傾斜。

封建倫理

《隋唐演義》塑造了一些維護封建倫理關係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有時作者還對倫理關係表達自己的看法,宣揚對封建倫理的遵守。

褚人獲在小說中主要塑造了以秦瓊為核心的一班忠臣義士典範。第四回,秦瓊父親北齊領軍大將秦彝為君死節,作者讚譽“苦戰陣雲昏,輕生報國恩”,秦瓊祖父北齊武衛大將軍秦旭亦為君盡忠,作者亦稱“血戰將軍志不灰”。秦瓊幼時,即因聽母教誨,得到“賽專諸”的稱號,後齊郡欲得秦瓊為捕盜都頭,在母命下,秦瓊才同意。第九回,秦瓊滯留潞州日久,其幾個通家好友不時“饋送些甘供之費,又兼省問秦老伯母”。第十一回,單雄信叮嚀秦瓊求榮不在朱門,悄送秦瓊數百金。第十二回,秦瓊因皂角林事被捕,單雄信多方營救,後秦瓊被罰充軍幽州,單雄信又附信彼處朋友張公瑾代為周全。第十五回,秦瓊自幽州返回,秦瓊母命秦瓊拜妻子:“你不要拜我,拜你的媳婦。你三載在外,若不是媳婦孩兒能盡孝道,我死也久矣,也不得與你相會了。”秦瓊拜謝時,張氏說“侍姑乃婦道之當然,何勞丈夫拜謝?”夫妻對拜四拜。第二十二回,秦瓊把母親壽辰的時間曾告訴王伯當,邀伯當到時相聚,伯當不僅自己去拜壽,還邀上單雄信,單雄信又發下令牌,通知同路朋友。第三十七回,因聞徐懋功述說羅士信為一英豪,儘管羅士信年齡小秦瓊很多,秦瓊卻與羅士信結為兄弟,羅士信對秦瓊母亦稱母親,對秦瓊妻張氏稱嫂嫂,張氏待之也如親叔一般。後在四十四回中,因宇文述誣陷秦瓊為楊玄感逆黨,秦瓊母妻亦要被拘提,差官來到秦瓊鷹揚府,羅士信道“下官與秦都尉,是異姓兄弟,他臨行把母妻託與我,我豈有令他出來受人凌辱之禮?”直至自己也被計入陷車,後打破枷鎖,救出秦瓊母妻,又去報仇。第三十九回,竇建德反後勢益大漲,準備邀請單雄信同事,作者讚他們之間的兄弟之情“莫教骨肉成吳越,猶念天涯好弟兄”。在第四十三回中,眾位英雄到了瓦崗之後,為圖大業,以信義定了次序。

除此外,作者又獨樹一幟的塑造了幾個遵守倫理的女性形象。第一回,忠於陳主的涼郡夫人冼氏,在陳為隋破後,起兵保全四境,後得陳主詔書,諭以國亡,使之歸隋,冼夫人北面拜謝後歸隋。第四十九回,竇線娘與羅士信戰場相見,互生情愫,在馬上私定了姻緣,但卻還要楊義臣的媒妁之言,以獲得竇建德同意,後儘管聖旨欲為兩人賜婚,竇線娘還是在父親同意的前提下才來到宮廷。第五十六回中,花木蘭因父年邁,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第六十回,因可汗求婚,木蘭不敢有違,遂自刎,自刎前交待其妹代其為竇線娘傳遞書信,花又蘭果然遵守木蘭言語,最後與竇線娘同嫁羅士信。

雖然作者在小說中表現了對封建倫理的遵從和宣揚,但是《隋唐演義》中還有很多違背封建倫理的內容,而這些封建倫理的違背者主要是帝王將相,這些人在遵守倫理規範尤其是家庭倫理規範方面,沒有起到萬民表率的作用。在第一回中,“南朝劉裕,篡晉稱宋,蕭道成篡宋稱齊,蕭衍篡齊稱梁,陳霸先篡梁稱陳。”一個“篡”字打開了帝王將相不守封建倫常的序幕。小說中,楊堅儘管也是篡週得權,但因為隋成了一統局面,作者用了宿命論的觀點來弱化其篡權的事實,“生堅時,母親呂氏,夢蒼龍據腹而生,生得目如曙星,手有奇文,儼成王字”,後有一天“頭出雙角,滿身隱起鱗甲,宛如龍形”。楊堅之子楊廣,面對獨孤後的溺愛以及他出生時的異兆,也有了不甘人下之心:“我與太子一樣弟兄,他卻是個皇帝,我卻是個臣子……除非設一計策,謀奪了東宮,方遂我一生快樂”,於是陽為孝謹,陰布腹心,又謀統兵權,結交外臣,招納奇謀密計之士,以為羽翼,作者對楊廣的作法這樣做了評論:“直教豆向釜中泣,寧論豆箕一體生”。第二回中,楊廣在字文述的幫助下,獲得獨孤後的憐愛,聯合了楊素,奪得太子之位。但楊廣至此還不算,又恐隋主第三子蜀王秀為患,密囑楊素尋楊秀過端譖之。在第十九回中,楊堅病重,楊廣看到父妃宣華夫人舉止風流,態度嫻雅,把平時妝飾的一段不好奢侈、不近女色的光景全都拋去,欲淫父妃,在楊堅知道楊廣所作所為後,欲廢楊廣。楊廣召集自己的一班佞臣,弒父奪位,並在新喪之時,與父妃宣華夫人,肆意交歡——一個典型的人面獸心、衣冠禽獸形象。在楊廣面前無所謂倫理,無所謂綱常,所有的僅僅是自己的慾望。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楊廣肆意妄為。

不僅僅隋煬帝楊廣荒淫無道,李唐的子孫在此方面也不遜於他。六十四回,李淵之子李建成、李元吉趁李淵身體不爽、宮中靜養之際,與父妃張、尹二妃飲酒作樂,一個活脫脫的楊廣在世,作者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萬惡果然淫是首,從教手足自相殘。”他們在發現李世民以宮門掛帶的方式給予警告時,首先想到的不是愧疚、自責,而是誣陷李世民以自脫,後李元吉借與尉遲敬德比武之機,試圖槊殺世民。六十六回中,作者對李建成、李元吉嫉妒李世民功高的做法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人生最難事以家為國,父子群雄振起一時,使謀定計,張兵挺刃,傳呼斬斫,不知廢了多少謀畫,擔了無數驚惶,命中該是他任受,隨你四方振動,諸醜跳梁,不久終歸於殄滅。至於內廷諸事,諒無他變,斷不去運籌處理,可知這節事,總是命緣天巧,氣數使然。”但這也僅僅是作者的看法,並不能影響早幾百年的李建成、李元吉行為。二人為除掉李世民,私自結納妃嬪以通消息,值平陽公主會葬,宗戚大臣護送的時機,又欲鴆殺李世民,恰巧為飛鳴而過的乳燕遺穢而救,此計又不成,二人一方面阻止父親李淵遣李世民於洛陽建行台,又極力收買、分散李世民身邊文臣武將,以圖孤立李世民,並招引亡命之徒。秦王面對“骨肉相殘,古今大惡”,誠知禍已臨近,但“意欲俟其先發,然後以義討之,庶罪不在我”,也早就有了骨肉相殘的想法,只不過為了尋求道義上的支持。兄弟間如此殘忍,帝王將相一直鼓吹的倫理道德只是為了讓百姓遵守,於己則大可不必。最終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與其部將殺死李建成、李元吉。

李世民的後代也繼承了其父違反倫理的基因,其子魏王李泰,恃己“有才能,有寵於帝,潛有奪位之意”,於是折節下士,密結朋黨。太子承乾知覺後,為維護己位,在侯君集蠱惑下,準備謀反,結果被唐太宗廢為庶人。在七十回中,“仁孝”的晉王李治被立為太子,值唐太宗因色欲太深害病入侍之際,見到父妃武才人,驚訝於武媚娘美色,意欲私之,因未得其便,但兩人已眉目送情,後得武氏為李治盛水之際,二人交通感情,李治為表情意,並送九龍羊脂玉鉤於她。面對李治無君無父之行,作者在七十一回中說:“情癡婪欲,對景改形,原是極易為的事;若論儲君,畢竟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從幼師傅涵養起來,自然悉尊法則。不意邪痴之念一舉,那點姦淫,如痴如醉,專在五倫中喪心病狂做將起來;反與民間愚魯,火樹銀台,桑間濮上,尤為更甚。”

唐高宗李治即位不久,即吩咐武媚娘束髮,納入宮中,封為昭儀,為固寵奪位,武氏殺己女,誣皇后所為,最終皇后廢,武氏被立為後。自此,武氏日夜荒淫,僭亂朝政,與高宗同殿問事,不守婦道為甚。唐高宗因色患病,武氏日盼其早早歸天,不僅繼續與高宗淫亂,並且阻止御醫診治。對武氏的荒淫行為,作者說:“諺云飽暖思淫欲,是說尋常婦人;若是帝后,為天下母儀,自然端莊沉靜,無有邪淫的。”高宗亡故後,武氏更加淫亂,這招致兒子中宗李顯的諫奏,她惱羞成怒,廢中宗為廬陵王。不僅武氏,唐中宗妻韋後也不是忠貞烈婦,她不僅玩弄中宗,又通武三思,且又謀廢太子,以致太子李重俊先發製人,起兵殺武三思,但最終自身亦死於亂軍中。在此亂中,安樂公主駙馬武崇訓被誅,唐中宗命武延秀為駙馬,延秀為崇訓弟,作者論及此不論行為道:“以嫂妻叔,倫常掃地矣!”韋後在私情暴露後,為使自己可以千秋萬歲,鴆殺了中宗。

對於宮闈間不守倫理,作者嘆道:“從來宮闈之亂,多見於春秋時,然要皆未有如唐朝武韋之甚者。有了一個武后,卻又有韋後繼之。”李唐皇室的違反倫理行為到此還沒有結束,唐睿宗即位後,太平公主畏忌太子英明,謀廢太子李隆基,等到睿宗禪位於玄宗李隆基,太平公主又欲暗進毒,以謀弒殺李隆基,結果為李隆基搶占先機,太平公主被賜死,睿宗聽到此消息,嘆息還宮。唐玄宗即位伊始,勵精圖治,後好女色,為得傾國之色,博一生之大樂,強奪兒子壽王妃楊玉環,封為貴妃,楊妃亦是“風流水性,她也不以貌取人,只是愛少年,喜壯士”,與安祿山勾搭成姦,玄宗又與楊妃姊妹虢國夫人相狎。唐肅宗妃張後也甚不賢,離間唐玄宗與唐肅宗的父子感情。


帝王將相這些違反封建倫理的行為,不管是隋朝還是唐代,不管是亡國之君還是中興之主,不管是王侯將相還是宮廷嬪妃,他們都在權與色的爭奪中置封建倫理於不顧。此時什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什麼以孝治天下、萬民楷模,一切皆是虛偽的面紗,一切都是用於民而己除外的愚民工具。作者在宣揚封建倫理的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揭開了這層面紗,這種對封建倫理的矛盾表現,不僅讓人們看到了帝王將相內部弱肉強食、互相殘殺的血腥畫面,同時充分展現了褚人獲對待封建倫理的困惑心態。

思想局限

從今人的眼光來看,《隋唐演義》思想上的局限有兩點:首先,它不僅以大量篇幅直接進行封建倫理道德的說教,而且正面塑造了以愚忠求寵的王義、姜亭亭夫婦的形象。如小說花費大量的筆墨寫王義夫婦怎樣用頭髮做成“青絲帳”以謝“隆恩”,博得隋煬帝一笑。作者對這對愚夫愚婦的“品行”津津樂道,讚賞不已。又如,作者譴責了隋煬帝的暴政,卻又不厭其煩地渲染朱貴兒等人以“殉節”報答昏君的故事。這表明,在作者的心目中,“忠君”是至高無上的道德準則,即使這“君”如狼似虎。其次,作品在總體結構上以朱貴兒、隋煬帝與唐明皇、楊貴妃的“兩世姻緣”為副線,以欣賞的態度寫了這兩對情人的“愛情”,這也是書中的糟粕。封建帝王固然可以作為文藝作品的愛情主人公來描寫,但隋煬帝、唐明皇之於朱貴兒、楊貴妃,與其說是“愛”,毋寧說是對沒有任何人身自由的女性的玩弄,與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男女之間的愛情並不相干。  

英雄形象

《隋唐演義》塑造了一幫救世英雄的光輝形象,他們出身各不相同,所處境況也不一樣,但大都才兼文武、矢志忠義,正是由於他們的存在,真命英主才能扭轉乾坤,百姓才能脫離水火。 隋唐英雄大多形象雄偉奇異,引人注目,秦瓊是“身長一丈,腰大十圍,河目海口,燕頷虎頭”,柴嗣昌“ 秦瓊(叔寶) 秦瓊(叔寶) 眉飄偃月,目炯署星。鼻若膽懸,齒如貝列。神爽朗,冰心玉骨;氣軒昂,虎步龍行”,單雄信“身高一仗,貌若靈官”,程咬金則“雙眉剔豎,兩目晶瑩。疙瘩臉橫生怪肉,邋遢嘴露出獠牙。腮邊卷結淡紅須,耳後蓬鬆長短髮”,徐懋功“容貌魁偉,意氣軒昂”,王伯當“身長膀闊,腰大十圍,眉清目秀,虯髮長髯”,尉遲恭“身長九尺,膀闊二停,滿部鬍鬚,面如鐵色,目若朗星”,一幅幅詭奇的面容,一個個英勇的形象,他們的這種形象,非常的有利於表現他們超凡的武力與神勇,同時也可以反映出這些英雄人格的壯偉和高潔。

隋唐英雄不僅形象瑰偉,更重要的是,他們之所以成其為英雄,是因為他們超群的武功,像秦瓊不僅“使得槍射得箭,還有一樣獨腳武藝:他祖傳有兩條流金熟銅鐧,稱來可有一百三十斤。他舞得來,初時兩條怪蟒翻波,後來一片雪花墜地,是數一數二的”,這兩條鐧救唐公,為秦瓊成為唐朝開國功臣打下基礎,戰高麗,讓他能征善戰之美名天下遠揚。柴嗣昌一把劍舞起似白雪一團,程咬金的宣化斧威震天下,羅士信一杆槍神出鬼沒,尉遲恭的一條鞭無人能敵……每個英雄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招,這是他們成其為英雄的招牌。

在小說中的隋唐英雄,他們不僅武藝高超,更有過人的膽量和智謀。如第三十八回,王伯當知悉李密因從楊玄感造反被捕後,隻身一人來到李密要經過的酒店,設計營救,巧遇孫安祖,酒灌解差,終救得李密;第四十一回,秦瓊作為來護兒徵高麗的先鋒,智謀過人,暗渡遼河,兵入平壤,殺了高麗一員大將乙支文禮,因功職升鷹揚;第五十八回中,徐懋功面對十萬夏國雄兵,施計謀僅用三千人,便嚇得夏國兵心膽俱裂;第五十九回,柴紹夫妻假裝勇安公主,賺開洛陽城門,生擒王世充,其他人如李密也是足智多謀、單雄信膽智過人、賈潤甫思慮週全、李靖多有謀略等等。

除此外,他們的英雄氣概也著實讓人驚嘆,這種英雄氣概是不畏生死、不懼艱險的英雄主義精神,如第四十一回,因秦瓊曾殺宇文述之子宇文惠及,徵高麗時為字文述認出,宇文述施陰謀欲殺秦瓊,但因秦瓊力大一直未得手,在宇文述講明原因後,秦瓊道:“我當日為民除害,你今日為子報仇,我便還你這顆頭罷;只可惜親恩未報,高麗未平。去去,隨你砍去。”大義凜然的英雄氣勢,讓人嘆服;第五十八回,秦瓊歸唐後,聞聽唐帝述說尉遲恭的英勇,先是咬牙怒目,塗壞尉遲恭的畫像,後立下軍令狀,只願領兵三千,剿滅尉遲恭;第五十八回,唐軍與夏兵對陣,秦王看到鄭代王琬騎了一匹大宛國進貢的青驄馬,流露了喜愛的態度,尉遲恭二話沒說,單身進入夏兵陣中,取了代王琬,搶得青驄馬;第六十回,單雄信在行刑前,因與秦瓊結為兒女親
除了後顧之憂,儘管馬上面對死亡,依然哈哈大笑:“吾去了,你們快動手”,面對死亡,毫不畏懼。


隋唐英雄的形象,還有一點不同於其他歷史演義小說的特點,那就是他們的文人性,他們 羅成 羅成 大都可以吟詩作對,特別是秦瓊。小說第四回說他最懶讀書,只好輪槍弄棒,廝打使拳,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後來卻變成了文人式的人物,落難潞州時,他曾做這樣一首歌:“旅舍荒涼雨又風,蒼天著意困英雄。欲知未了生平事,盡在一生長嘆中。”在東嶽廟,見火工拿米回家為母親煮粥,引起了他的思家之念,便又作了一首“滿江紅”詞:“兕虎祛馳,甚來由,天涯循轍?白雲裡,凝眸盼望,征衣滴血。溝洫豈容魚泳躍,鼠狐安識鵬程翼,問天心何事阻歸期,情嗚咽。七尺軀,空生傑;三尺劍,光生篋。說甚擎天捧日名留冊,霜亳點染老青山。滿腔熱血何時瀉,恐等閒白了少年頭,誰知得?”在羅公處,秦瓊還曾做一首思鄉詩:“一日離家一日深,猶如孤鳥宿寒林。縱然此地風光好,還有思鄉一片心。 ”無論文筆,無論內容,如作者不提示,這決不像一個只好舞槍弄棒之人所作 其他人如柴嗣昌曾做對聯:“寶塔凌雲一目江天這般清靜,金燈代月十方世界何等虛明”,詞氣開闊,引人稱讚;還有單雄信,秦瓊在他家養傷時,值雪日,二人在書房擁爐賞雪,這種雅興,一般也只文人有得。

隋唐演義英雄栩栩如生形象的組成,不僅是外在的容貌、武藝、智謀以及文人性上的光輝形象,還在於他們內在形象的崇高,這裡的內在形象主要表現在“義”上,書裡面的“義”可以分為忠義、俠義、孝義、義氣等四個方面。

“忠義”,這裡主要指忠誠,事君以忠。第五十三回,李密被王世充戰敗後,無計可施,只得降唐,李密所屬眾將均服從李密決定,王伯當也不例外,儘管其家眷還在瓦崗,王伯當用這樣的話語來表現自己的忠義:“昔與明公共誓生死同隨,安肯今日相棄?便分身原野,義所甘心;何況家室哉!”第五十四回,李密降唐又反唐後,逃走時路過熊耳山,中了唐軍埋伏,在唐軍箭如飛蝗的情形下,王伯當苦不能第,只好拼命抱住李密,以己身遮護李密,忠義之心,讓人嘆服;第五十五回,李密降唐沒有知會徐懋功和秦瓊,徐懋功和秦瓊知悉後,並沒有埋怨,依然忠於李密,尤其是秦瓊,此時其母已被秦王賺入長安,秦瓊作為一個大孝之人,在這時並沒有立即奔赴長安降唐見母,在忠孝難以兩全的面前,依然選擇了“忠”;尉遲恭也是這樣一個人,劉武周被唐兵大敗北竄後,秦王派人欲說降他 尉遲敬德定要在劉武周下落明確後再作決定,得知劉武周被殺後,他安葬好劉武周才得降唐。

《隋唐演義》中的“忠義”,不僅僅是對於主公,也包括對國家的忠誠。在第九十回,安史之亂爆發後,唐將高仙芝、封常清與叛軍血戰潼關,相持不下,監軍宦官邊令誠趁機向唐玄宗進讒言,玄宗聽信後竟密敕軍中斬此二將。封常清臨死前仍直言:“敗軍之將,死罪奚逃;但朝議俱以祿山之眾為不難殄戮,非確論也。臣死之後,願勿輕視此賊,宜專任良將,多練精兵以圖之。”二人就刑之時,部下士卒皆大呼稱冤枉,其聲震動天地。安祿山起兵之初,常山太守顏杲卿詐降,設計殺死安祿山部將李欽湊,擒拿高邈、何千年,傳檄河北諸郡舉義。後顏杲卿力戰被擒,拒不投降,與長史袁履謙一同在洛陽被害。

第九十四回中,張巡與許遠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死守睢陽,他派部將南霽雲殺出重圍,去臨淮借糧並請兵救援。當南霽雲冒死來到臨淮,臨淮主帥賀蘭進明擔心出兵後主城被譙郡許叔冀偷襲,又見張巡、許遠兩人屢克賊兵,戰功卓著,心裡很嫉妒他們,既不發兵救援,也不借給糧米。南霽雲再三請求,賀蘭進明就是不肯,還趁機勸說南霽雲投靠自己,不要再跟著張巡受苦,並設宴招待他。南霽雲大哭道:“僕來時,睢陽城中已不食月餘矣,今即欲獨食,安能下嚥!大夫坐擁強兵,並無分災救患之意,豈忠臣義士之所為乎?”因發狠自咬下一指,以示進明道:“僕已不能達主將之意,請留此指以示信,歸報主將與同死耳!”一時指血有如泉湧,座客俱為之揮涕。


“俠義”,主要是表現在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第五回,秦瓊、樊建威自長安解軍掛號出來,在臨潼山遇到宇文述派出暗殺李淵的人馬正與李淵廝殺,秦瓊看到情形,直殺過去,幫助李淵擺脫了困境;第十八回,秦瓊、柴嗣昌等一幫人在觀燈時,聞聽宇文惠及強搶王婉兒,頓時惡氣填胸,雙眸爆火,遇到宇文惠及,他們打殺了這個惡棍;第三十三回,秦瓊在赴督催河工的任上,聞知有人偷百姓的孩子,央計為百姓除害,最終抓到偷小孩的賊子。

“孝義”,小說中隋唐英雄的孝義主要表現在了秦瓊和程咬金的身上。第四回,秦瓊因有勇仗義,聽母親訓誨,所以得到了“賽專諸”的稱號,齊州刺史尋秦瓊擔任捕盜都頭,秦瓊也是在母親的同意下才決定擔任,秦叔寶無論是落難潞州還是在辜負羅公處,母親的安危總是放在心頭;程咬金更是一個至孝之人,第五十四回中,得知母親為秦王賺入長安,全不顧自己曾在老君堂幾乎殺死秦王,與秦王結下大仇的事實,為見母親不惜亡軀。

“義氣”,是隋唐英雄表現的重點,這種義氣主要表現在隋唐英雄不分貴賤、不論親疏,他們團結互助,有難同當、有福共享。第九回,秦瓊落難潞州,賣馬得銀在酒店遇王伯當,王伯當肥馬輕裝,秦瓊衣衫襤褸,伯當見到秦瓊,不僅急解己衣裹定秦瓊身軀,並為秦叔寶的落難而痛苦;第十回,秦叔寶在東嶽廟養傷時狼狽不堪,恰逢單雄信為亡兄打醮,單雄信見得秦瓊,急忙雙手捧住秦瓊,全不顧其污穢,秦瓊擔心己體污觸他,單雄信傷心得流下眼淚,並表示寧願以己身帶秦瓊受難,秦瓊在潞州時,秦瓊的幾個好友賈潤甫、樊建威等見秦瓊在外日久,秦瓊母有病,便饋送些甘供之費,同時省問秦瓊母;第十三回,秦瓊充軍幽州,張公瑾、尉遲兄弟盡全力周全秦瓊;第二十三回,秦瓊得知程咬金即自己一直追捕的響馬時,馬上拿出批捕焚燒掉,全不顧自己安危,義氣之名天下遠播;特別是在六十回,王世充敗後,單雄信已被抓,為搭救單雄信,徐懋功、程咬金、秦瓊等在秦 處,甘願以三家家口保單雄信,因宣武陵單雄信追殺秦王為秦王忌恨,秦王李世民始終不允,秦瓊甚至願以己身代死,秦王終不允,為了除單雄信後顧之憂,秦瓊刑場與單雄信結為兒女親家。

因為“義”的存在,隋唐英雄的形象又增添了幾許的內涵。隋唐英雄的這種光輝形象,有繼承其他歷史演義小說寫法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在表現作者的道德追求,以及人們的價值欣賞。

藝術手法

《隋唐演義》幾乎沒有一個貫穿全書的人物,卻組織巧妙,不見斷痕,從這個意義上講,褚人獲稱得上是一位有才能的作家。有些論著認為此書結構鬆散、藝術平庸,這顯然是一種苛責。其實書中有些東西足以引為今天的借鑒,在藝術上也有可取之處,具有其本身的寫作特色。

結構

《隋唐演義》有它結構的特殊性。作者對大量有關材料的取捨、安排,顯示出組織構造之功。三組人物,兩朝史事,橫以素材,縱以史脈,以秦叔寶穿插其間,讀來饒有興味。清代梁紹壬在他的《兩般秋雨庵隨筆》中說:《隋唐演義》“复緯之以本紀、列傳而成者,可謂無一字無來歷矣。”這是很有見地的評語。從某種意義上說,《隋唐演義》貫穿的東西是歷史,而不是人物。史為經,人物事件為緯,這就是《隋唐演義》的結構方法。這樣的結構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使一般讀者從小說去認識歷史,起到了普及歷史知識的作用。許多文化知識較少的讀者正是從戲曲、評書以及演義小說去認識和熟悉中國歷史,這是一般歷史演義小說所以受到普遍歡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善於鑑別思考的細心讀者從《隋唐演義》中可以看得出其結構特點,三組人物猶如三個團塊,作品結構基本上是嚴整的。 

人物

《隋唐演義》中的人物刻畫有許多成功處。特別是作者筆下所謂的“草澤英雄”,如秦叔寶、單雄信、程咬金、羅成等等,都寫得非常生動,就連著墨不多的尉遲敬德,也寫得虎虎有生氣。如寫秦叔寶“當鐧賣馬”的幾個回目,尤其精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曲折再三,跌宕有致。使讀者跟著作者的一枝筆行進。這幾回中,不僅秦瓊神態畢肖,就是單雄信乃至陪襯人物王小二夫婦也活靈活現。秦瓊的捉襟見肘、死愛面子,單雄信的任俠好義、耿直淳厚,王小二的圓滑機變、世故炎涼,均被作者一枝妙筆活畫出來。而王小二夫妻一刁鑽,一善柔,形成 秦瓊賣馬 秦瓊賣馬 了強烈對比,亦相映成趣。“ 當鐧賣馬 ”極饒戲劇性,層層鋪墊,常是出人尋常意料之外,卻又在人情事理之中,將人物性格和內心活動揭示得非常充分。因此,後世戲曲多將它搬上舞台。

第八回秦叔寶初與單雄信見面時有一段文字:叔寶隔溪一望,見雄信身高一丈,貌若靈官,戴萬字頂皂莢巾金,穿寒羅細褶,粉底皂鞋。叔寶自家看著身上,不像模樣得緊,躲在大樹背後解淨手,抖下衣袖,揩了面上淚痕。雄信過橋,只去看馬,不去問人。……待到雄信看罷了馬,才與秦叔寶相見:“馬是你賣的嗎?”單員外只道是販馬的漢子,不以禮貌相待,只把你我相稱。叔寶卻認賣馬,不認販馬,答道:“小可也不是販馬的人,自己的腳力,窮途貨於寶莊。”雄信道:“也不管你買來的自騎的,竟說價罷了。”這段文字,乾淨利落,人物聲貌,俱在眼底。單雄信的外貌特徵是通過秦叔寶“隔溪一望”而展現的,而秦叔寶的窘態則是“自家看著身上,不像模樣得緊”,是通過“主觀鏡頭”顯示出來的。“躲在大樹背後解淨手,抖下衣袖,揩了面上淚痕”一段更是惟妙惟肖,從中可以略見作者描寫人物的功力。

作者還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優良傳統,特別是受到《水滸傳》《三國演義》等書的影響,例如有意識地運用所謂“特犯不犯”、“同而不同處有辨”以及“傳神摹影”、白描等藝術手段。同是逼上瓦崗的“草澤英雄”,由於出身、遭際、性情各不相同,各有各的個性。比如同是魯莽的火暴性子,程咬金和尉遲恭同中有異;同是任俠好義的剛強漢子,秦叔寶與徐懋功、單雄信與竇建德也各不相同。這相同與不同之中,充分顯示出中國傳統藝術手法豐富的表現力。作者通過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增強作品藝術感染力的寫法也是值得注意的。像寫秦瓊對母親的孝順,是那樣細膩、生動。三年未曾歸家,又念及老母臥病在床,及待進了家門,聽妻子說母親剛吃了藥睡去,秦瓊便“躡足潛踪,進老母臥房來,……叔寶伏在床邊,見老母鼻息中止有一線遊氣,摸摸膀臂身軀,像枯柴一般。叔寶自知手重,只得住手,摸椅子在床邊上叩首。”

此外,作者也頗注意到人物描寫中的性格化語言,即是所謂“一樣人,便還他一樣說話”。如第二十一回寫程咬金和尤俊達兩人劫了三千兩官銀之後,程咬金沖著押解差官叫道:“你卻不要走,我不殺你,我不是無名的好漢,通一個姓名與你去,我叫程咬金,平生再不欺人。我一個相厚的朋友,叫尤俊達,是我二人取了這三千兩銀子,你去罷。”這只能是程咬金的聲口,他坦率得可愛,殊不知為此卻招惹了大麻煩,官府到處緝拿陳達、牛金(系差官誤聽),累得眾英雄只得千方百計去通融官府。當眾英雄尚不知是誰劫了官銀,聚在一起議論時,程咬金憋不住就要說出來,尤俊達急得一面向程咬金丟眼色,一邊在桌子下面捏程咬金的大腿,程咬金全不理會,叫將起來道:“尤大哥,你不要捏我,就捏我也少不得要說出來。”於是他便和盤端出。程咬金性格的憨直,叫人忍俊不禁。又如秦叔寶與尉遲恭對陣,勝負難解,尉遲恭則提議用兵器擊石以決勝負,出語亦令人噴笑。這都是作者賦予人物以個性化的語言來突現人物性格。


敘事

首先,《隋唐演義》故事性強,引人入勝。演義小說受說書人講史和話本小說影響,很注意情節 紅拂女 紅拂女 的曲折有趣,因為這樣可以引起讀者的興趣,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例如書中插入紅拂女私奔李靖、李太白醉草答番書、秦國楨與達奚女、花木蘭替父從軍等故事,增加了故事性。這些故事都來源於唐宋傳奇、話本、戲曲和傳說,有些是讀者熟知的,但到了作者手中,經過一番改造加工,又別具一番魅力。如第八回寫秦國楨與達奚女的遭遇,迤邐道來,一波三折,文字流暢而有奇趣,十分動人。作者的藝術手段是較高明的,挦摭前人作品,採為己用,但又不是照搬過來,而是進行服從於新的藝術整體的再創造。

又如書中敘宮中閱《廣陵圖》,麻叔謀開河食小兒,狄去邪入地穴,皇甫君擊大鼠,殿腳女挽龍舟,煬帝泛舟北海遇陳後主,宮中楊梅、玉李開花以及西苑十六院名號,美人名姓等等,都有所本,卻又都經作者加工製作而後納入作品中。又如所謂“啖肉為誓”一事,在《隋唐嘉話》中,是由徐懋功提議的,《隋唐演義》中則改為由秦叔寶來提議(參閱第六十回),並且由原來的語焉不詳,敷演出有聲有色的一篇文字來。再如《隋唐嘉話》有云:“隋文帝夢洪水沒城,意惡之,乃移都大興。術者云:洪水,即唐高祖之名也。”《隋唐演義》卻據此鋪排出李姓遭罹,李淵長行等一系列情節。作者採擷融會其他材料的功夫大率如此。


其次,是語言的通俗曉暢、生動自然,這主要是指描寫“草澤英雄”們的篇章。魯迅先生所說的“文筆浮艷”的弊病主要是指那些描寫宮廷生活的回目。前面列舉人物描寫中個性化語言的例子,也可用來說明作者善用通俗生動語言。例如秦瓊與賈潤甫一道去買馬的片段:“兩個攜手到後槽,只見青驄、赤兔、烏騅、黃驃、白驥斑的五花虯,長的一丈烏,嘶的,跳的,伏的,滾的,吃草的,咬蚤的,錦雲似一片。”馬的色彩、動態,寥寥數語,展示如畫,顯示出作者俱有很嫻熟的駕馭語言的能力。

最後,是作者對隋唐兩朝宮廷生活的描述,書中比較真實地揭露了封建帝王與整個封建統治集團窮奢極欲、荒淫無恥的罪惡行徑,襯托出“草澤英雄”們揭竿而起是事所必然。其中有些描寫比較生動,展現出一幕幕宮幃爭權奪寵、彼此傾軋乃至斧聲燭影、血雨橫流的活劇,中間又雜以唱歌侑觴、逐笑尋歡的場面,活畫出昏君佞臣醜惡的靈魂和嘴臉。對今天的讀者,也還有直觀認識封建王權統治的作用。 

不足

毋庸諱言,《隋唐演義》還存在著許多缺點。如矛盾衝突不夠集中,有些人物性格很模糊;描寫雖細膩生動,但有的地方不免瑣屑冗長;文筆通俗流暢,然而也有些章節徒有表面浮艷,不夠本色;大幅鋪染與細節描寫尚不夠均勻諧調等等,使作品減色不少。作者花費不少筆墨寫矮臣王義、姜婷婷夫妻愚忠求寵,最後雙雙為煬帝殉死,還有朱貴兒、袁寶兒、梁夫人等一味愚忠忘我,儘管寫得淒婉動人,卻都是不足取的。至於說插入一些迷信、神怪的描寫,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第三十二回“狄去邪入虎穴,皇甫君擊大鼠”,作者將隋煬帝寫成是前世鼠精,並藉皇甫君的口罵道:“你這畜生,我令你暫脫皮毛,為國之主,蒼生何罪,遭你茶毒;骸骨何辜,遭你發掘;荒淫肆虐,一至於此!我今把你擊死,以洩人鬼之憤。”於是喝令武士狠擊鼠頭。這分明表達了人民對暴君昏主凶殘無道和時政黑暗的強烈義憤,恰恰是著意之處,並非閒筆。但是書中在每回開頭,都有一段忠孝節義、封建倫理的說教;在全書結尾時,又捏出一段所謂神仙點明,說楊貴妃、唐明皇乃是隋煬帝、朱貴兒轉生,來結此再世之緣等等,這完全是神道迷信、因果輪迴之謬說。作者以此來解釋歷史,更是荒唐。凡此數例,純屬糟粕,應該捨棄。  


後世影響

與隋唐題材小說相比,褚人獲的創作體現出了比較明顯的主體色彩。作者對國家興亡這一重大問題有十分濃厚的興趣,小說以“再世因緣”為線索,將隋煬帝、唐玄宗兩代興衰的歷史聯繫起來,體現了作者對國家興亡這個敏感問題的宏觀思考。在對歷史進行反思時,作者又將自己的感情融入了作品,表現出了一個特殊時期文人對“亡國”的獨特體會,使作品帶上了鮮明的感情色彩。此外,作者所寫的是一部文人眼中的歷史,褚人獲按自己的趣味和理解重構了這段歷史。因此,無論的取材標準、敘事角度和方式都和以往的作品有了較大的差異,無論是人物形象,還是感情態度,都帶上了明顯的文人色彩,這為歷史演義小說創作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在中國小說史上,《隋唐演義》是一部特點比較鮮明的作品。從隋唐題材小說自身發展的角度看,它是隋唐題材小說的集大成之作。褚人獲借鑒、甚至抄襲了前人的已有成果,但又“奪胎換骨”,成功地超越了前人。從小說刊行後讀者的接受效果來看,不僅被它藉用的幾部作品從此銷聲匿跡,後來者也大多望而卻步,儘管隋唐題材的小說仍在不斷出現,但像《說唐全傳》之類的作品大多都回歸了“說書”體老路。從整個小說史的角度看,《隋唐演義》儘管還不能與《三國演義》《水滸傳》這樣的名著相抗衡,但它在《三國》《水滸》之外開創了歷史題材小說創作的另一種模式,因此別具一格,這對後世的小說創作又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隋唐演義》2013年嚴屹寬、張翰主演電視劇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