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7-08 18:09:22| 人氣1,2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雨后柳姿〉*幻羽*題於午后+晚唐花間派詞人─浪漫的*溫庭筠*

推薦 1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雨后柳姿〉
 

                  閒愁繞

                  夏雨過后萬里靑

                  柳枝隨風曼姿逸

                  唧唧燕燕鶯鶯啼

                  *幻羽*題於午后



題了這首“雨后柳姿”,勾起晚唐的
花間派詞人“溫庭筠”。那麼就來與之一聚如何啊QQ 



               溫庭筠《楊柳枝》10

 

                       楊柳枝(1) 

          織錦機邊鶯語頻,停梭垂淚憶征人。

          塞門三月猶蕭索,縱有楊柳未覺春。

 

                       楊柳枝(2) 

          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孫歸意切,不同芳草綠萋萋。

 

                       楊柳枝(3) 

          金縷毿毿碧瓦溝,六宮眉黛惹香愁。

        晚來更帶龍池雨,半拂欄幹半入樓。

 

                       楊柳枝(4)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長行莫圍棋。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楊柳枝(5) 

          兩兩色似金,嫋枝啼露動芳音。

          春來幸自長如線,可惜牽纏蕩子心。

 

                       楊柳枝(6) 

          南內牆東禦路旁,須知春色柳絲長。

          杏花未肯無情思,何事行人最斷腸。

 

                        楊柳枝(7) 

          一尺深紅蒙曲塵,天生舊物不如新。

          合歡桃核終堪恨,裏許元來別有人。

 

                       楊柳枝(8) 

          蘇小門前柳萬條,毿毿金線拂平橋。

          黃鶯不語東風起,深閉朱門伴舞腰。

 

                        楊柳枝(9) 

           宜春苑外最長條,閑嫋春風伴舞腰。

           正是玉人腸斷處,一渠春水赤欄橋。

 

                        楊柳枝(10) 

            禦柳如絲映九重,鳳凰窗映繡芙蓉。

            景陽樓畔千條路,一面新妝待曉風。


 

溫庭筠(812年-870年),男,又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世稱溫助、溫方城。唐著名詩人、花間派詞人。精通音律,詞風濃綺麗。當時與李商隱、段成式文筆齊名,號稱「三十六體」。

生年不詳。溫庭筠的先世溫博官至宰相,但是到了溫庭筠的時候,其家世已衰微。弟弟溫庭皓。

溫庭筠早年喪父,人收養。自幼好學,長於詩詞,喜譏刺權貴,多觸諱忌。由於形貌奇醜,因號「溫鐘馗」。唐考試律賦,八韻一篇,溫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叉八韻即告完稿,故時人亦稱「溫八叉」。令狐曾央求溫庭筠代寫二十首《菩薩蠻》詞,溫庭筠卻將此事傳了開來,令狐不滿。溫庭筠生性傲慢,喜譏諷權貴,最後得罪了令狐。他在政治上遭受到統治者的種種壓迫,鬱鬱不得志,屢試進士不第,官僅至國子監助

溫庭筠與段成式兩家頗睦,互通詩文,輯《漢上題襟集》,溫庭筠遂將女兒嫁給了段成式之子段安節。兒子溫憲亦有才。

在日常生活方面,《舊唐書文苑傳》說他「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絃吹之音,之詞」,說明瞭他行無檢幅,常出入於歌樓妓院;亦因此,溫庭筠的詞風華麗濃,而其詞的題材內容,主要是以描寫美人的苦悶情、追求誠的愛情主。

溫庭筠的詞表達細膩,造語新,善於描繪具體鮮明的形象,細密婉約,情意悠遠,主要描寫女性的生活與心理,文字華,工於雕琢,詞藻富香澤濃烈的脂粉氣和富貴氣。名作有《夢江南》。

溫庭筠的作品特色,《北夢瑣言》言他「才思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時人稱「溫八叉」。溫庭筠詩風上承唐朝詩歌傳統,下五代文人詞風氣之先。

溫庭筠是作詞人的地位很高。溫庭筠著有《握蘭》、《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現存的《花間集》收集了66闋他的詞作、列篇首。溫庭筠詞風婉麗、情致含蘊、辭藻濃,今存310餘首,後世詞人如馮延巳、周邦、吳文英等多受他影響。



看過電視劇《後宮甄嬛傳》的朋友,很少不被姚貝娜所演唱的曲〈菩薩蠻〉所吸引,歌曲動聽外,詞境綺情麗,帶有濃郁的閨怨氣息,曲是現代人譜的,歌詞則早在一千年前即已寫就,如果是個唐宋詞的偏好者,那,肯定會知道,歌詞是出自唐末詞家「花間派」老祖宗溫庭筠之手。

溫庭筠被後世文史學家公認第一個致力於「倚聲詞」的詩人。所謂倚聲填詞,就是拿坊間遍傳的流行曲調,依著節拍韻腳,重新填上可以輕鬆傳唱的歌詞(即曲子詞),由於溫庭筠填就的詞風「溫軟」而「香豔」,猶如「男子作閨音」而被冠上「花間派」創始鼻祖的稱號。

「花間派」起因於流行歌曲,而「靡靡之音」的雅俗共鳴,正是取得大眾文化領導地位的捷徑。就因為溫庭筠所形塑的文字含有強烈地情欲性和具象式感官風格,逐漸匯集成一股新的文風,自他之後,舉凡作詞人題材涉及女性生活日常,詞帶妝容嬌媚,內容偏屬豔情、離緒、溫婉、閨怨者,多半歸併「花間」行列,這就是「花間詞」的濫觴。

「花間詞」之所以應運而生,某種程度是唐末、五代部分讀書人刻意將女性陰柔離怨的題材直接注入到民間流行歌曲內,再逐步轉化和提升為更具細膩的文學創作形式,這種文體變化兼具著「詩」過度到「詞」的橋樑角色。在整體表現上,藉由華麗詞藻去鋪排意象,在洗練文字下著重音韻的講究;在創作體制上,以五十八字內的小令為主,且不設題目,並依附在詞調名稱底下。

溫庭筠花間「豔」詞寫得出「色」,好似米其林大廚,端出來的菜餚必定「色香味」俱全,多種口感食客不宜囫圇吞棗,需慢慢地咀嚼才能嘗出真正的鮮美。眾所周知,好廚師是經過淬鍊的,溫庭筠擅寫「閨情」同樣其來有自,他除了有顆溫潤細緻的文筆之心外,幾乎與他生性風流,喜好尋花問柳,經常流連歌樓妓館的人生經驗有關。

閱覽五代後蜀暢銷書《花間集》,總編輯趙崇祚共蒐錄溫庭筠作品計六十六首,從書本編排順序上,開篇置頂的就是溫庭筠依詞調〈菩薩蠻〉所填寫的十四闋詞作,其中最為世人熟知的首闋〈其一〉「小山重疊金明滅」,即為《後宮甄嬛傳》所選用的插曲版本。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就字面看來,詞意講述一個物質不缺的女人慵懶地起床後,做著梳妝打扮的例行瑣務,動作之下微微地帶著點欲言又止的「揪心戲」,但是不是揪心,字面沒有交代,只能任由讀者自行意會。

值得注意的是,這闋詞在「詞史」上定位為「香豔詞」的巔峰代表,仔細探究溫庭筠落筆一個動作銜接一個動作是帶著劇情的,畫面、氣味、聲音極其豐富,遣詞用句看似四平八穩,幾個相對華麗的詞藻,也多是古代常用的生活化語詞,多數讀者憑一句「鬢雲欲度香腮雪」來滿足「香豔」的感受,但似乎又嫌單薄了些,事實上,這句不過是「小山重疊金明滅」的延續性動作。


一提到考試,自然而然就會想起作弊這件事。而科場舞弊,古已有之。史上最牛的一位槍手,曾在一場考試中幫助8個人完成試卷,人送外號救數人這位才華橫溢的天才槍手就是我們花間詞派的鼻祖,與他的好友李商隱並稱溫李的大才子——溫庭筠是也!

他出生時,這個曾一時風光無兩的貴族家庭早已沒落。然而書香門第的底子存,所以他自幼敏而好學,飽讀詩書。少時便頗有才名,工於小賦,尤擅寫應試文章。

當時考試要求寫賦,每賦八韻。任出一個題目,溫庭筠每交叉一次雙手,便能轉換一韻,如是八次,一篇文采斐然的賦便應運而生了。故而又有溫八叉之名。

古往今來,滿腹經綸之大才層出不窮。才高八斗的曹子建,七步成詩人津津樂道,卻也不過僅此一次而已。如飛卿這般,次次皆能如此,其功力之深厚,讓人擊節歎賞。

不僅如此,他還精通音律,善鼓琴吹笛,有弦即彈,有孔即吹。如此天才,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妥妥的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西元839年,溫庭筠第一次應,在京兆府試中名列第二,卻因捲進一宮廷災禍而無緣參加接下來的禮部任命官員的考試。當時,因楊賢妃陷害,莊恪太子李永暴斃,左右數十人遇害。萬幸的是,最終溫庭筠倖免於難。劫後餘生,他只得悻悻離開長安,去各處遊歷。

身如不系舟,經年仍悠悠。近十年過去,西元848年,溫庭筠再一次回到了長安。從此開始了長達八年屢敗屢戰卻又屢戰屢敗的考試生涯。期間,他多次攪擾科場,幫人答題,自己卻屢試不第。

宣宗九年,溫庭筠參加了人生中的第N次科考。主持考試的禮部侍沈洵對溫庭筠的槍手之名早有耳聞,考試時特地把他的坐席擺在自己的面前,並與其他考生隔出一段距離。

就在這種情況下,溫庭筠不僅提前半場交卷,還神不知鬼不覺地幫了8個人。後被出當年考題洩露,不少官員被革職,考生成績也被取消,牽連甚廣。至此,溫庭筠的考試之路算是徹底結束了,這種失意就如冬天裏的一盆冷水當頭潑下,從頭涼到,從外涼到內。

恰逢此時,唐宣宗喜唱《菩薩蠻》詞,要求大臣們創作。宰相令狐無此才能,請溫庭筠代作,且事先講好不將此事抖出去。溫庭筠文不加點,一揮而就十四首《菩薩蠻》詞送進了宮裏。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雪。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
。雙雙金鷓鴣。

                                          ——《菩薩蠻》

單看字句,全詞側華麗,綺靡無格。然而,細細體味,卻慢慢覺出詞中蒼涼寂寞的情感。沒有具體描寫,只是由這種華美的氛圍渲染出來。一片金色,冷下去,冷下去,其中是何等一個寂寞傷心人,不言自明。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其實都不過是詩人情感的轉嫁。到極致,濃到無言,骨子裏的那種寂寞才能更加刻骨。

               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

                    相見牡丹時,暫來還別離。

                    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

                    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

文人的傲氣不允許溫庭筠欺瞞別人,於是他轉頭就把這件事弄得人盡皆知,從此便與令狐結下了梁子。

如此無視權貴,耿直狷介,又如何左右逢源於官場這口大染缸?我們一生都在學著把自己套進各種固有的範本,卻唯獨忘了最初的自己,已經離了十萬八千里。

後來某次溫庭筠與微服出行的宣宗相遇在一家旅館,當時天色昏暗,溫庭筠並未認出宣宗,言語上狠狠得罪了皇帝一把。回宮後,皇帝便一紙詔書將溫庭筠貶到隨州做縣尉。

於是,百感交集的溫庭筠踏上了去往隨州的征程。途經商山,有感於自己的身世浮沉,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離家在外,羈旅愁苦;半世流離,憂思難忘。全詩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歐陽修曾仿照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寫了一句鳥聲茅店雨,野色板橋春。卻終未能出其右。

到任不久,溫庭筠便投奔了襄陽節度使徐商,度過了一段在他生命中可謂是最快樂的時光。工作之余,與好友們交遊酬唱,流連于秦樓楚館,花街柳巷,寫下了一系列閨閣之詞,好生逍遙自在。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望江南》

這期間,發生了一件讓溫庭筠比較難過的事情,那就是好友李商隱的離世。世間冷雨雖多,總有蜉之交傘下共聚。

他們在牛李黨爭的風雨中互相砥礪前行,如今繁花落盡君辭去,世間又少了一個能堪他共歡喜的知心人。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裏事

            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夢江南》

好景不長,曾幾何時,徐商調離襄陽。之後溫庭筠也離開了此地,在經過揚州時,因夜間醉臥街頭而遭兵丁毒打,連牙齒都被打折。對於一個讀書人來說,這件事讓他面掃地不說,還落得個聲名狼藉,簡直就是人生中的奇恥大辱。

回到長安,溫庭筠在徐商的幫助下出任國子監助,于次年主持的國子監考試中,公然向當時的科制度宣戰。他以文判等,將得分最高的三十篇詩文,張榜公佈,接受監督。深得民心的同時卻觸怒了當時的達官顯貴,因而被貶方城尉。不久便病死在了任上。

至此,溫庭筠失意潦倒,窮困窘迫的一生就這結束了。

他的好友紀唐夫說他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不願意向權貴勢力低頭妥協,卻又汲汲於官場,在仕途經濟裏摸爬滾打,弄得渾身是傷。即便如此,又樣呢?至少,他這一生沒有成任何人,只是做了他自己!

多年後,他的一票粉絲全是大腕級人物——李煜、歐陽修、柳永、陸游、李照、晏幾道……而有骨的《花間詞》,成了人人奉若至寶的經典。

溫庭筠若泉下有知,也當欣慰矣!早歲顏媸遭人譏,紅塵聚散幾依依。總廟堂夢難成,竟將白髮唱黃雞。

溫庭筠這一生恃才傲物,與世不入,且斟一壺酒,藉以慰風塵。

                    〈清平樂〉溫庭筠


                       洛陽愁
,楊柳花飄雪。

                終日行人恣攀折,橋下水流嗚咽。

                  上馬爭勸離觴,南浦鶯聲斷腸。

                  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千行。


 

台長: 幻羽
人氣(1,228) | 回應(0)| 推薦 (1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塵弦禪音 |
此分類下一篇:禪茶一味:活在當下+《七碗茶》詩
此分類上一篇:─蘇東坡的詩心─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