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7-05 18:57:34| 人氣1,46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10大古蹟文物─第2名佩特拉玫瑰城】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世界10大古蹟文物─第2名佩特拉玫瑰城】

世界排名前10大的古蹟,是那個時代的人的技能和手工的代表作。今天成令我們驚訝地看到這些奇蹟,在如此偏遠的時代沒有偉大工程是如何作出的現代的技術。

佩特拉的另一個名字是玫瑰城,因外面是雕刻石頭的色的緣故。在312 BCE阿拉伯納巴泰人的首都成立,這是喬丹的象徵。坐落在傑貝爾AL-Madhbah的形成亞拉巴(旺地阿拉巴)的東側山間盆地坡,大峽谷從死海運行亞喀巴灣。

佩特拉於2007年評躋身世界新七大奇蹟,是喬丹的訪問量最大的旅遊景點。


佩特拉(希臘語:Πέτρα,阿拉伯語:البتراء)是約旦的一座古城,位於安曼南250公里處,隱藏在阿拉伯谷東側的一條狹窄的峽谷內。佩特拉一詞源於希臘文「岩石」(petrus)。

很可能《舊約全書》中稱的「西拉」(意義也是岩石)。阿拉伯傳統認摩西出埃及後「點石出水」的地方,就是佩特拉。但也有學者認《舊約》中的塞拉只是指石頭,而不是一個城市的名字。Josephus死海古卷中,佩特拉就是被稱Rekem」。

佩特拉通常被認是納巴特王國的首都。北通大馬士革,南經亞喀巴灣可到印度洋和紅海,西面是加薩,東面的沙漠背後是波斯灣。

佩特拉到底是什時候建造的無定論。根據其中陵墓半埃及半希臘的樣式估計,佩特拉始建於西元前6世紀之後,很可能是埃及托勒密王朝時期,即前3世紀到前2世紀。前2世紀末,隨著埃及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帝國的衰落,納巴特王國開始興盛。西元106年,納巴特王國被羅馬帝國軍隊攻陷,淪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3世紀時,可能是由於薩珊波斯帝國的崛起和紅海海上貿易的興盛,作陸路交通要塞的佩特拉漸漸衰落,7世紀被阿拉伯軍隊征服時,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11世紀時十字軍東征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國統治該地一個多世紀。13世紀末埃及蘇丹拜巴爾一世到過此地。1812年瑞士人J.L.伯爾克哈特是第一個證實佩特拉倖存下來的的歐洲人。


佩特拉因其赤褐色砂岩高山的色彩聞名。這裡的岩石呈褐色、紅色、淡藍、橘紅、黃色、紫色和綠色等。各種不同色岩石的曲岩層形成了岩石表面的螺旋形和波浪形的色曲線。

佩特拉古城幾乎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周圍懸崖壁環繞,入口是一條長約1.5公里的狹窄峽穀通道,名「蛇道」。峽穀最寬處約7米,最窄處僅2米。2004年一家倫敦的建築公司正在此設計一條造價二百萬英鎊的遊客過道。

古城核心是一個大廣場,廣場正面是鑿在陡岩上的宏偉的卡茲尼神殿。入口有羅馬柱,殿內有聖母像和壁畫。另有一座能容納兩千多人的羅馬式的露天劇場,舞臺和觀眾席都是從岩石中雕鑿出來。城中還有許多寺院、住宅、浴室、墓窟等,大多鑿山而建。


佩特拉現有300多名居民,一部分仍然住在洞窟裡。

1985126佩特拉列入聯合國科文組織的世界遺名錄。

1989年電影《聖戰奇兵》中印第安那·瓊斯到此地尋找聖杯,使佩特拉蜚聲遠播。

20055月,秘魯的馬丘比丘成了佩特拉的姐妹城市。兩個城市都在所屬文明中有著中心地位,並因此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2009年電影《變形金剛:復仇之戰》中六位至尊金剛的墓即在此地。


約旦的珍寶- 佩特拉 Petra的歷史故事

緣起&創建

最早掌控這片區域的是西元前1200年的Edomites以東人。因著地理位置的優勢,當時以東人掌控由南邊阿拉伯到北邊大馬士革(利亞),以及埃及到巴比倫(伊拉克)的貿易路線。西元前600年,來自阿拉伯西部的遊牧民族Nabateans也遷移到這片區域,從事物品交易並在附近山頭搭帳篷生活。後來以東人因國勢衰落遷往北部後,Nabateans逐漸地佔據這裏,並且掌握當時的貿易路線。

剛開始Nabateans 過著傳統的遊牧生活,但是隨著財富不斷的累積,Nabateans於西元前200年起逐漸轉都市居民,並于西元前100年左右在岩石區裏建造城市,取名Raqmu 並設Nabatean 王國的首都。擅長經商腦筋靈活的Nabateans,讓這裏成當時最大的貿易中心,控制阿拉伯與大馬士革間的通商之路,同時也是海上絲路的轉運站,貨品(香料,乳香,沒藥,等)從這裏再轉運到印度或中國。在King Aretas III ( 86–62 B.C.)統治下,Nabatean 領土一度擴大到北至大馬士革,西至西奈半島,南至阿拉伯半島。在佩特拉的全盛時期, 城內居民高達30.000人。

Nabatean 最讓考古學家驚歎的,除了從山岩中鑿出美麗的建築外,還有他們傑出的水利工程。Nabatean 將城外山泉水利用一系列的水管水道引進城裏,設計出具有防水功能的地下蓄水池,讓城裏的居民一年四季都有充足的水源。甚至可以將水源賣給來這裏交易的駱駝商隊,從中獲利累積財富。此外,這片區域常常會因下雨造成山洪淹水,Nabatean 設計出水,將洪水巧妙地引導到出水道,解決往年因下雨造成的山洪災難。


改朝換代 &衰敗

隨著財富和貿易掌控權的增長,Nabatean 王國數次成鄰國侵略的目標。相較於其他國家選擇軍事對抗,Nabatean 統治者更傾向金錢外交與鄰國維持友好關係,得以維持王朝的獨立。直到後來羅馬帝國興起,Nabatean 最後一任國王 Rabbel II 與羅馬協議,只要在他生前羅馬不用武力侵略,在他死後Nabatean王國將入羅馬帝國,成其中一省。

西元106Nabateans 和平入在羅馬帝國下,之後古城也改名 Petra  (來自希臘文,意思石頭)入羅馬後,城內一部分的建設依照羅馬設計元素改建,擴大羅馬劇場的規模,市中心舖設石頭路等,同時也增建了許多建築與雕像,因此在佩特拉裏可以看到羅馬建築遺跡。

在羅馬的統治下,Petra持續繁榮了一百多年。不過隨著羅馬將貿易中心轉移到位在利亞的Palmyra 帕爾米拉 (古時的絲綢之路末端),再加上航海貿易興起,物品由紅海直抵羅馬略過古城。Petra 不再是最大的貿易樞紐,從此經濟與勢力逐漸衰退。

西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君士坦丁堡,各城市向信仰基督的帝王宣示忠誠的最好方式就是興建基督會。佩特拉雖然大部都是異徒,也開始建造堂。在第四世紀時,Nabatean 國王的墳墓 (Urn Tomb & Al-Deir) 還被當作堂使用。

西元363年,一場大地震摧佩特拉一半的建物,大部分的人有系統的遷出。據導遊說大部分 Nabateans 遷移到現在的伊拉克了。留下來的人無力修復所有的建物,只能使用未損壞的區域。西元551年,再一次的大地震讓佩特拉的建築和供水系統幾乎全,原本進駐在佩特拉的主率領徒們離開。從此,佩特拉就成廢墟被世人遺忘。


重現

數百年來,只有居住在此區域的貝都因人知道“The Lost City 失落的城市存在,他們也刻意守密不想被外界知道。直到1812 年,瑞士探險家 Jean Loius Burckhardt 喬裝成穆斯林聖者進入這裏,佩特拉才重新被外界認識。

19世紀時,不斷湧入的考古學家,旅遊家,詩人和藝術家讓佩特拉成西方歐洲的焦點。知名的英國畫家David Roberts 進入佩特拉手繪了許多圖畫,展示出佩特拉還未被修復前的景象。1929年就進駐的英國考古團隊一直到現在還再進行開工程。

目前佩特拉只開
出整個古城的15%,剩下的85%還淹埋在砂土石塊下。隨著考古團隊持續的持續掘與究,讓佩特拉每隔幾十年就會出現重大發現。1992掘出基督Mosaic堂,2003發現了Treasury 下方的古墓,重新定義Treasury King Areta III 的墳墓,相信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將來我們可以瞭解更多古城的過去與原貌。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