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4-30 18:08:52| 人氣5,2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象棋的起源與象棋的發展】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相关图片

復古立體中國象棋折疊棋盤兵馬俑

【中國象棋的起源與象棋的發展】 

象棋是中國大陸、臺灣、越南、琉球地區所流行的傳統的2人對弈棋類遊戲。與國際象棋及圍棋並列世界三大棋類之一。類似的有朝鮮將棋、日本將棋。中國大陸稱“Chess”國際象棋,以此作區別,又稱中國象棋,主要流行於全球華人、越南人及琉球人社區。是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

印度笈多王朝的恰圖蘭卡是所有象棋的祖先。根據出古文物與文獻,恰圖蘭卡的棋盤來自西元前五、六世紀的八條盤碁,在庫思老一世時發展成波斯象棋。波斯象棋傳入中國成寶應象棋。最後中國人在宋代改造成中國象棋。德國國際象棋歷史學家Peter Banaschak指出,唐代宰相牛僧孺的《玄怪錄》內沒有的寶應象棋是中國象棋的正來源。

民間相傳象棋是始創於韓信。韓信被呂后(呂雉)監禁,本欲著作兵法,但被禁止,於是取紙筆發明了一種紙上談兵的遊戲與獄卒玩,棋盤中以鴻溝界(楚河漢界),韓信被殺死之後,獄卒退隱,並把此種遊戲定名象棋。但此說無據,韓信被殺死時甚至未發明紙。

在中國能確認屬於象棋類遊戲的棋類是唐代寶應象棋。唐代至宋朝時逐漸演變現在的中國象棋。明朝方以智《通雅》: “象棋始于唐,周武之《象經》,非今之象戲也。

有說法稱有一幅唐宋之間、主題棋琴書畫的蘇州織錦,棋盤圖是八乘八的黑白棋盤,認是唐朝的象棋棋盤,是將宋錦誤會是宋代生的織錦。該圖案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由生宋錦的蘇州織錦廠新設計的七彩重錦琴棋書畫錦,棋盤圖是取自國際象棋,並非唐宋古物圖案。

宣稱唐代武則天夢見與大羅天女下寶應象棋的說法,則以訛傳訛,根據《唐國史補》、宋元話本小說《梁公九諫》中〈第六諫〉、《狄仁傑傳》、《天中記》、《淵鑒類函》,武則天是夢見下雙陸棋。

北宋的象棋有大象戲與小象戲。據朝鮮李圭景說法《象圖法》記載小象戲沒有象,而有弩這兵種,其他則是將、士、車、馬、炮、卒(另一方寫成步)。

之後象棋更平民化,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愛下象棋,下象棋者更成一種職業。北宋末至南宋時,已成現在象棋的形式,將帥待在九宮底,棋子有用陶瓷或銅質,後者稱象棋錢,花錢的一種,有圖有文,錢文寫將、士、象、馬、炮、車、卒,並無帥、仕、相、炮、㐷、異體字區分,下棋時可能是一方執字面,一方執圖面;若兩面全字的棋錢可能以塗朱砂等方式從色上區分。陳元靚《事林廣記》中,記載了最早的兩局完整的象棋棋譜和最古老的排局二龍出海勢

據劉國斌考證古書與古棋具,棋盤寫有楚河漢界是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之間才開始有。

象棋歷史久遠,趣味濃厚,深受人們愛好。那中國象棋是什時候出現的?中國象棋的起源是什?象棋的發展歷程又是樣的?象棋是帶有天文性質的占卜術,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遊戲。

“中國象棋”的图片搜索结果 

象棋的起源:

關於象棋源於何時的問題,由於史書記載不詳細,而且其中混雜了許多神話和傳說,所以學術界至今難以形成一個統一的意見。

起源一 黃帝時期

《廣象戲格·序》: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

起源二 神農氏時期

《佛祖歷代通載》:神農以日月星辰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士、卒加炮代之機矣。

起源三 舜時期

傳說舜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叫象,象人懶惰,好玩。舜把他禁居起來,又恐他寂寞,所以他製作棋局,使他有所娛樂。因其名象,故稱象棋。

起源四 周武王時期

《五雜組》:象戲,相傳周武伐紂時作,即不然,亦戰國兵家者之流,蓋彼時重車戰也。

起源五 春秋時期

象棋的,是象徵的意思,而與動物象無關。象棋可能是模仿春秋兵制而生的。象棋各子的名稱正好與春秋時期的兵制,即將、帥、車、馬、士、兵、卒等相吻合。不過,象棋也可能是因棋子是由象牙製成而得名。

起源六 戰國時期

象棋一詞最早出現于戰國時期。《楚辭·招魂》: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營並進,道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意思是說,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當於骰子。(即蔽)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比賽的方法是分曹並進。(指必須兩人或兩組對局聯賽),相互進攻,逼迫對方于死路;最後是贏者”(指成倍)取勝利。擊敗了敵兵(春秋時兵制,以5),而發出了勝利的歡呼。

《潛確居類書》:雍門周謂孟嘗君:足下燕居,則象棋,亦戰國之事也。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爭之象棋勢也。

起源七 楚漢之爭

象棋的棋盤的中間寫著楚河漢界,因此許多人都認這種說法比較可信。 也有人認是韓信發明的。《淵深海闊象棋譜序》:又聞象棋始于韓信,朱子雲博局紅也。

相关图片 

象棋的發展:

一、六博——象棋的萌芽時期

我國最古老的棋戲是六博和圍棋,並稱博弈。六博的出現比圍棋略早,《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曾跟進公下了三天六博棋角勝負,至春秋時代博弈已並行於世。

二、象戲——象棋的雛形時期

三國時期,象棋的形制不斷地變化,並已和印度有了傳播關係;至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朝代,武帝(西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經》,王褒寫《象戲·序》,庚信寫《象戲經賦》,標誌著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

隋唐時期,象棋活動穩步開展;唐代中期,象戲進一步向現制象棋靠近。唐代,象棋在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有將、馬、車、卒”4個兵種,由黑白相間的64個方格組成。後來又參照我國的圍棋,把64個方格變90個點。這種象戲被稱寶應象棋,至今日本還將它作為象棋的代稱。

三、宋代象棋——象棋的發展和定型時期

宋代,中國象棋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藥的發明增加了之外,還增加了。宋代是象棋廣泛流行,形制大變革的時代。

明代,可能為了下棋和記憶的方便,才將一方面的改為

明清時期,象棋有了很大的發展,並湧現出了不少象棋名手和論述象棋的專著。

清代是中國象棋發展的全盛時期,名家輩出,名譜眾多。有關象棋著作有《梅花泉》、《韜元機略》、《心武殘篇》、《竹香齋象戲譜》、《百變象棋譜》等。

相关图片 

象棋著名的四大排局七星聚會、野馬操田、千里獨行和蚯蚓降龍也都是在清代完成的。這四個排局各具特色,但都是圍繞車、馬、炮、兵相互配合而展開,這些排局迄今為止仍然是公認的難度最高,最為複雜的。可以說清代是古代象棋發展理論和技術戰術水準達到巔峰的歷史階段。

<1>棋盤

棋子活動的場所,叫作棋盤。在方形的平面上,由九條平行的豎線和十條平行的橫線相交組成,共有九十個交叉點,棋子就擺在交叉點上。中間部分,也就是棋盤的第五,第六兩橫線之間未畫豎線的空白地帶稱為河界。兩端的中間,也就是兩端第四條到第六條豎線之間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線構成字方格的地方,叫作九宮”(它恰好有九個交叉點)。整個棋盤以河界分為相等的兩部分。

<2>棋子

紅棋子:帥一個,車、馬、炮、相、仕各兩個,兵五個。

黑棋子:將一個,車、馬、炮、象、士各兩個,卒五個。

<3>棋子的價值

在對弈時,雙方都要進行不可避免的兌子【帥()是唯一不可兌換的棋子,下列子的價值如下,以車9分為例,帥()除外。

——9分戰鬥力最強大的棋子,是作戰主力的第一位。車的價值最大,用分值來算是9分。開局階段應儘量出車,三步不出車,必定要輸棋

——4.5分是遠距離作戰兵種,機動性和突擊性較強,開局時炮顯的比馬靈活。分值為4.5分。炮應遠懾,不可虛發,殘局炮歸家。

——4分曲線型的活動,具有面的控制力,屬於中距離的作戰兵種。分值為4分。

()、仕()——2分保衛將帥的防禦性兵種,在一定情況下起助攻的作用。撐起仰角士,不怕馬來攻,象儘量往中間連環,陣容工整。

()

1.未過河兵(只能向前)——1

2.已過河兵(可以向前及左右移動)——2

3.到底線的兵(由於只能左右移動)——1

4.中兵尤為重要,是中路的屏障,三、七兵對活馬起重要作用,記住兵能制馬的棋諺。

()將帥的價值及其運用原則:是全局的中心,勝負的標誌。除在殘局階段,一般沒有實戰能力,在全局中應以為原則。

<4>殘局

殘局承繼了開局和中局,走到了棋局的尾聲。通常雙方各剩下兩隻強子〈車、馬、炮〉時,就可說是進入了殘局階段。

經過在中局雙方的吃子,使棋盤上的棋子減少了,雖然還有很多變化,但比起中局要平穩一些。

殘局一般可分為兩種:定式殘局《就是有譜可依的,例如單馬勝單士單車不勝馬雙仕單缺相等》,和實戰殘局〈就是無譜可從的〉,例如馬炮雙兵仕相全對雙炮雙卒士象全

<5>棋譜

棋譜是一盤棋局發展的流程紀錄,多是古今中外的對局,或者是某人排擬的棋局。目前這些棋譜都會刊輯成書供人閱讀。由古至今,出現過不少的象棋棋譜。不過比較出名的,多數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棋譜,例如《橘中秘》和《梅花譜》等等,而且大多是手抄,很少有刻印的版本,到了近數十年才大量出版成書。

另外很多象棋大師、著者都撰寫過很多棋譜研究不同的開局、中局、殘局。胡榮華著的《反宮馬專集》和楊官璘著的《弈林精華》、《弈林新編》便是好例子。

“中國象棋”的图片搜索结果 

象棋的常用殺法技巧

記住象棋口訣:馬走日,象飛田,車走直路,炮翻山,老將不離後花園。卒子過河不復還。

一、象棋譜式

  將軍不離九宮內,士止相隨不出官。

  象飛四方營四角,馬行一步一尖沖。

  炮須隔子打一子,車行直路任西東。

  唯卒只能行一步,過河橫進退無蹤。

二、宜用心機

  象棋易學最難精,妙著神機自巧生。

  得勢舍車方有益,失先棄子必無成。

  他強己弱須兼守,彼弱吾強可橫行。

  更熟此書胸臆內,管教到處有芳名

三、中炮局

  起炮在中宮,觀棋氣象雄。

  馬常守中卒,士上將防空。

  象要車相附,卒宜左右攻。

  居將炮車敵,馬出渡河容。

四、士相局勢

  炮向士角安,車行兩路前。

  過河車炮上,炮在後為先。

  集車拿士相,仍教炮向前。

  敵人輕不守,捉將不為難。

五、飛炮局勢

  炮車邊塞上,臨陣勢如飛。

  虛隙井圖像,沖前敵勢危。

  絕敵尋先子,無語自沉吟。

  車將車破敵,變化少人知。

六、象局勢

  象局勢能安,行車出兩邊。

  車先河上立,馬在後遮攔。

  炮急常行動,上士必相圓。

  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行。

  勢成方動炮,攻敵兩河邊。

  勸君依此訣,捉將有何難。

七、破車勢

  一車在中營,鴛鴦馬上攻。

  一車河上立,中卒向前沖。

  引車塞象眼,炮在後相從。

八、勝宜得先

  得子得先名得勝,得子失先卻是輸。

  車前馬後須相應,進退應須要付車。

“中國象棋”的图片搜索结果 

注意事項

《棋經論》 夫弈棋者,要專心、絕慮,靜算待敵,坦然無喜怒掛懷。大抵一局之中,千變萬化。如車前馬後,發炮逐卒;如電掣雷,炮鋪卒行,逼近士、象,如狼奔虎躍。順手炮,先要活車;列手炮,補士要牢;士角炮,急使車沖;當關炮,橫車將路;破象局,中心進卒;解馬局,車炮先行;巡河車,趕子有功;歸心炮,破象得法;轆轤炮,抵敵最妙;重疊車,兌子最宜。馬飛過角,車便巡河。未得路莫離本位,已得勢便可爭先。鴛鴦馬,內顧保塞;騎河炮,河岸攔車,禁子得力;兩肋車,助卒過河;正補士,等他車路;背立將,忌炮來攻。我勢弱勿輕進;彼勢強棄便攻。棄子須要得先;捉子莫教輸手。急趕將有後著可行;慢入悻無內子宜動。士象全或可求和;士象虧兌他車卒。算隱著,要成殺局,使急著,恐悻不完。得先時,切忌著忙;輸棋時,還叫定心。子力猛,局中尋勝;子力寬,即便求和。學者詳察于斯言,可為國手矣。

自古以來,無數棋手鑽研棋法,尋找必勝之法。到二十一世紀初,依然沒有報告指出有任何棋手未嘗一敗。但在博弈論中,可以通過數學歸納法可以證明如下定理(策梅洛定理):任何能在有限步內結束的二人棋類遊戲,都必定存在著一方有必不敗之法。也就是說,中國象棋是部分解構的已解遊戲。

 

與對弈相關的成語、俚語和歇後語

1.觀棋不語真君子,舉棋不悔大丈夫:希望觀眾不要出言指導,棋手不要悔棋。

2.會下的當車,不會下的當兵:形容有識人之明者,方能找到人才。

3.鬥棋勿哄,後果自負:說明觀眾出言指導,如果一方因此輸棋,則該觀眾必會遭到報復。

4.馬入中宮,非死即傷:形容處境危險。閩南話中亦有類似歇後語,若馬踩入宮,沒死嘛帶傷。

5.過河卒子,有進無退:形容已無退路,騎虎難下。

6.只會吃卒,不會喊將:比喻捨本逐末。

7.卒子過河可橫行:比喻事物雖小,卻有大作用。中國大陸則有小卒過河頂大車卒子過河當車使的說法。

8.黑卒講作紅帥:比喻顛倒是非。

9.事急馬行田:比喻事態緊急,便宜行事,不照正常規矩。

10.馬前塞卒子,蹩腳:指物品的品質不良,或人的才能低劣。

11.楚河漢界:比喻壁壘分明。

12.王不見王:原本指飛將規則,後指不分高下的兩人,互不相容,不願相見。

13.放馬後炮:比喻事後諸葛。

14.飛象過河:比喻急功近利,不按常規。

15.將軍抽車:比喻借由攻擊對方要害以謀取重要利益。

16.棄車保帥:比喻放棄重要利益以保全大局。

17.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18.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中國象棋”的图片搜索结果

相关图片

相关图片

相关图片

“中國象棋”的图片搜索结果
 
“中國象棋”的图片搜索结果

台長: 幻羽
人氣(5,204) | 回應(0)|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何處無江湖? |
此分類下一篇:「台灣香蕉」─旗山的生命樂章
此分類上一篇:滬尾天光:在淡水看見台灣史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