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9-30 21:30:46| 人氣5,375|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積電不去美國了─張忠謀:投資的首選是台灣※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積電不去美國了─張忠謀:投資的首選是台灣※ 

20170930 17:18 中天新聞/李孟昌、洪浚緯、中時電子報/杜宇喬

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宣布3奈米新廠不設在美國,而是落台南科學園區,3奈米製程預計在2022年量,到時候也會在AI5G應用上大展身手,但其實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很擔心台灣缺水缺電問題,就連專家也說,如果政府沒辦法解決五缺問題,台積電還是有可能出走。

台積電積極拓展事業版圖,張忠謀沒有食言,最新3奈米廠拍板定案留在台灣,落台南科學園區。台積電透露,3奈米製程會在2022年量,到時候AI5G都能派上用場,更會創造群聚效應。其實台積電早在南科布局,有8吋和12吋晶圓廠,以及超過5千億投資的5奈米廠也在興建中。

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宣布3奈米新廠不設在美國,而是落台南科學園區,3奈米製程預計在2022年量,到時候也會在AI5G應用上大展身手,但其實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很擔心台灣缺水缺電問題,就連專家也說,如果政府沒辦法解決五缺問題,台積電還是有可能出走。

台積電積極拓展事業版圖,張忠謀沒有食言,最新3奈米廠拍板定案留在台灣,落台南科學園區。台積電透露,3奈米製程會在2022年量,到時候AI5G都能派上用場,更會創造群聚效應。其實台積電早在南科布局,有8吋和12吋晶圓廠,以及超過5千億投資的5奈米廠也在興建中。



深入報導-蘋果日報-台積電3奈米落
南科-德承諾解決水電土地問題(黃信維/台北報導--更新:新增賴書)

受到各界關注的台積電3奈米製程新廠廠址,今終於確定落台南科學園區。綠委陳曼麗質詢時詢問行政院長賴德是否知道此事,或有什想法?賴德表示,感謝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支持,把最重要的3奈米製程新廠設立在台灣,對行政院這一波要推動台灣經濟發展,鼓勵企業投資台灣,有很大的幫助,「我非常非常感謝(張忠謀)」。

德表示,前幾天華邦電也到高雄,宣布加碼投資台灣,希望這兩家台灣指標性的公司,對台灣的支持,能一起帶動其他的企業,勇於投資台灣,讓台灣能越來越好。

隨後,綠委姚文智質詢時詢問,他要問問賴德的心情,對於台積電新廠設在台南科學園區的想法。賴德表示,他身行政院長,最重要就是經濟,最近該親自主持經濟發展會議會,盼企業加速台灣發展、加碼投資台灣,像是前幾天華邦電投資南科高雄園區,張忠謀今天的宣布,更是讓推動台灣經濟發展,打了劑心針,這是很大的肯定,特別感謝張忠謀、國發會主委陳美玲、南科管理局。

姚文智續問,台電要設立新廠,但是關於土地及用電等問題,是否已經解決?賴德表示,之前的國發會、行政院、台南市、國科會等部門,大家都花了很多功夫,他很感謝台積電有根留台灣的心,看到這指標性的公司,做出的決定,他的是心存感謝,也對各方能感謝,希望未來能盡我們的心力,台灣也會越來越好。

德會後受訪時表示,後續台積電所關心的水、電、土地的問題,行政院一定會來全力解決,不用擔心。賴德指出,行政院前院長林全、時任行政院秘書長的陳美玲、科技部陳良基、南科管理局,都已經努力了很久,幫忙解決水電土地的問題。賴德指出,基礎需求解決後,也讓張忠謀充分了解,所以台積電宣佈投資台灣地點設在台南,大家衷心感謝,這也是非常好的結果。

科技部長陳良基會後表示,政府將水、電、用地的整備資料提供台積電,並向張忠謀建議即早宣布,以便政府成立專案小組緊進度。陳良基指出,包括華邦電落南科高雄園區,科技業需要群聚效應,對於台積電來說,三奈米廠可與台南廠結合,比開設新廠所需成本,大是打了七、八折,科技部也將10年選址計畫。

間也在書貼文表示,他在立法院跟台灣社會宣示,重要的會議、經濟發展會議,會親自主持,近日也剛主持完加速投資台灣會議,當時他懇請台灣的企業能加碼投資台灣,所以不管是日前華邦電投資南科的高雄園區,或是台積電決定也要在台灣投資,無異是給行政院團隊在推動經濟發展,打了一劑心針。賴德呼籲,希望各方能響應,台灣是我們大家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出一心力,盡我們最大的力量,台灣一定會越來越好。

德重申,先前在立法院的施政報告中也宣示,振興台灣經濟,行政院將有六項具體措施。第一,政府帶頭加薪;第二,優化賦稅制度;第三,號召投資臺灣;第四,推動法規鬆;第五,加速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六,持續推動「五加二」業創新計畫。特別是企業界關切的五缺問題,如土地供給、水電穩定供應等,政府一定會積極解決,持續打造友善投資環境而努力。 

積電29日宣布不去美國了,確定擬投資興建的3奈米先進製程新廠,擇定於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台南園區,全台灣注入了一股心針,也台南市未來業經濟發展帶來新契機;行政院長賴德對於台積電投資案,在擔任台南市長時曾於副市長純左離職記者會公開透漏消息。

德說,南科台積電要再投資五千億,要把最進步的科技放在台南這個廠,台積電在台南市的員工大有一萬人左右,但是他們一年公司的錢大42%,差不多七百億新台幣,跟鴻海郭台銘全球所的錢沒差多少,但是他這一次未來要將最進步的科技放在台南,對台南來說這是一大利多,但是要經過環評環差,也是副市長帶隊去說明,而且已經通過了!!德記者會還提到曾經問純左:有沒有在網站上公布這些成績?」他說沒有!這就是純左醫師的作風。

純左因親自協助南科到環保署做環評,也對於環評的方式提出看法;純左指出,台灣現階段環評制度,需經過經濟部、環保署、內政部都委會、地政處等評估,凡都市重大建設、工業區投資開發、觀光等重大投資案,都必須經過上列單位評估,政府應簡化環評程序,活絡工業與觀光投資。

而且每個單位評估的時間至少要12年,如果順利至少一個環評案,也得要78年的時間,不僅曠日費時,而且在整個投資案上,需評估土地投資變動的成本、
業結構成本,歷經這種種繁瑣的程序,與各項成本變動因素的改變,除了讓投資主卻步,更會直接影響社會成長的步。

純左並表示,台南市從一開始爭取廠商投資的過程、環評環差、用水、用電問題,全部都親自參與過非常了解,所以將可以無縫接軌台南市政,並能協助解決賴德院長關心的包括用水、用電、土地的問題,讓台南成高科技的業聚落中心。


張忠謀博士(英語:Morris Chang, Ph.D.1931710日-),半導體企業家,現台積電董事長。生於浙江省鄞縣,於上海及香港成長,並赴美國求學,持有美國國籍。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並取得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博士,曾任工業技術究院院長及麻省理工學院董事,也是台積電創辦人,曾獲IEEE榮譽章,並被浙江工商大學浙商博物館列入浙商名人堂,有「半導體父」之稱。

張忠謀1931年出生於浙江寧波,父親張蔚觀是鄞縣的財政處長,1932年遷居南京,1937年遷居廣州,抗日戰爭爆發,廣州遭日軍轟炸,遷居香港。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香港。1943年遷居重慶,進入重慶南開中學就讀。1945年抗戰勝利,遷居上海,進入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就讀。1948年國共內戰,隨著家人到香港,1949年赴美國波士頓就讀哈佛大學,次年轉學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1952年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東區學系學士及碩士學位,同年與第一任妻子結婚。

1955年進入希凡尼亞公司半導體部門工作,正式進入半導體業。1958年到德州儀器事業部工作,最高職位是擔任全球副總裁。1964年獲得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學位。1972年,升任德州儀器集團副總裁及半導體集團總經理。1983年因理念與德州儀器董事會不合而離開德州儀器,改入通用儀器公司擔任總裁。

1985年應孫運璿之邀,至臺灣擔任工業技術究院院長,因緣際會籌辦飛利浦與工院合資成立的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有限公司。
曾是麻省理工學院董事會成員和全國機械科學院院士,並擔任紐約證券交易所、斯坦福大學顧問。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有限公司(英語: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通稱台積電、台積、Taiwan SemiconductorTSMC,與旗下公司合稱時則稱做台積電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晶圓專工半導體製造廠,其總部位於臺灣新竹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主要廠區位於新竹、臺中、臺南等地區的科學園區。2016年,台積電在美國《財富》雜誌評選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行榜中名列第403名。

台積電的創立,起始於1986年由臺灣的工業技術究院(工院)與荷蘭的飛利浦電子公司簽約合資成立半導體製造公司,由當時工院院長張忠謀帶著一群以出身工主的工程師一同籌辦,而工院的半導體技術則主要來自1970年代中期,由中華民國經濟部出資1000萬美元的RCA技術移轉計劃。台積電成立後,張忠謀遂出任董事長迄今。台積電於1994年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1997年台積電到美國發行美國存託憑證(ADR),並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以TSM代號開始掛牌交易。

20057月,張忠謀辭去執行長職務,交由蔡力行接任。張忠謀仍然擔任董事長。20096月,蔡力行因「假PMD(績效考核制度)之名,實裁員」之決策,引起員工反彈,並被外界認台積電不誠信,衝擊台積電形象,蔡力行遭張忠謀撤換,轉任新事業組織總經理,張忠謀回任執行長。

20131112,張忠謀再次卸下執行長一職,但仍然擔任董事長,由劉德音及魏哲家總經理共同執行長。20096月,台積電成立新事業組織,並由蔡力行擔任其總經理,並於201181日切割成兩家子公司台積固態照明和台積太陽能,並由蔡力行擔任首屆董事長。由於20141月蔡力行轉任中華電信董事長,由資深副總經理資訊長左大川兼任,近期規劃上市,太陽能由趙應誠擔任總經理,LED固態照明則由陳家湘掌舵,兩位都曾任台積電中國區總經理。台積電全球員工總數約43,000人。

201519台積電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把持有之子公司台積固態照明公司全數股8.25 億元售予晶元光電,換算每股售出價格1.46 元,交易完成後,晶電將持有台積固態照明94% 股權,台積電則完全退出該公司,往後營運將由晶電及固態照明現有團隊主導,原總經理陳家湘轉任至台積太陽能繼續擔任總經理,並於2015629日更名合至晶元光電。

2015825另一間子公司台積太陽能股有公司,因業務發展已不具長期經濟效益,將於八月底結束工廠營運。將持續提供所有有客戶的品保固,並於太陽能工廠結束營運後,邀聘所有廠內約365名同仁至台積公司任職。台積太陽能廠結束營運生之虧損將於2015年第三季認列完畢。台積電預估對每股獲利(EPS)影響NT$0.07。庫存的太陽能模組將裝置於台積公司的辦公大樓與晶圓廠房。

2015年底台積電月能達189萬片8吋約當晶圓,是全球最大邏輯IC能的半導體廠。

2016年台積電在中國大陸的首座 12 吋晶圓廠正式在南京宣布動工,計畫2018年投

2016919台積電市首度超越美國電子巨擘萬國商用機器公司(IBM)。

2017320台積電市首度超越美國晶片巨擘 英特爾 (Intel)

2017929,台積電宣布未來3nm製程晶圓廠,將落台灣南部科學園區。預計最快2022年將量

台積電的全球總部位於新竹科學園區晶圓十二廠內。客戶服務與業務代表的據點包括臺灣新竹、臺中、臺南、日本橫濱、印度邦加羅爾、南韓首爾、荷蘭阿姆斯特丹、美國聖荷西及橙郡、德州奧斯汀,以及麻州波士頓等地。

台積電透過遍及全球的營運據點服務全世界半導體市場。台積電立基臺灣,目前擁有三座最先進的十二吋晶圓廠(十二廠、十四廠和十五廠)、四座八吋晶圓廠(三廠、五廠、六廠和八廠)以及一座六吋晶圓廠(二廠)。公司總部、晶圓二廠、三廠、五廠、八廠(前世大積體電路)和晶圓十二廠等各廠皆位於新竹科學園區,而晶圓六廠以及十四廠則位於臺南科學園區,另一座12吋廠位於臺中科學園區的晶圓十五廠,七廠(前德碁半導體)則學習中心與運動場。此外,台積電亦有來自其轉投資子公司美國華盛頓州溫哥華市WaferTech公司、在中國大陸上海的台積電中國股有限公司,以及新加坡與NXP合資的SSMC公司充沛的能支援。

積公司董事會原有九位董事成員,由於蔡力行董事轉任中華電信董事長,故目前董事人數八人。在高科技、商務及管理等領域具有傑出專業背景與富經驗的董事所組成。其中彼得邦菲(Peter Leahy Bonfield)爵士(前英國電信公司執行長)、施振榮(宏碁集團董事長)、湯馬斯延吉布斯(Thomas J. Engibous)(前美國德州儀器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總執行長)、鄒至莊(普林斯頓大學授)以及陳國慈(前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法務長,中華民國行政院政務顧問及臺北市政府市政顧問)五位獨立董事。

台積電致力於維持最高標準之公司治理,其董事會分別於2002年及2003年成立審計委員會及薪酬委員會。2008年,台積電榮獲The Asset Magazine頒發「最佳公司治理AAA」、Corporate Governance Asia雜誌頒發臺灣「公司治理表揚」,以及被FinanceAsia雜誌評等臺灣公司治理第一名之公司。

台積電因優渥的工作待遇,被外界冠以「幸福企業」之稱號,然而一些曾在台積電工作的員工認台積電一樣有壓員工的問題,不如外界所言一般。

台積電文基金會於1998年成立,現任董事長台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先生。台積電文基金會的主要經營方向人才培育、社區營造、藝文推廣以及台積志工,期望透過致力於參與各項育文化及社會公益活動,以回饋社會。

轉投資事業與子公司

1.晶圓品及設計:創意電子(Global Unichip;臺證所:3443

2.彩色濾光膜製造:采鈺科技(VisEra

3.晶圓級封裝:精材科技(XinTec;臺證所:3374

4.晶圓代工:世界先進積體電路(VIS;櫃買中心:5347)、晶圓科技(WaferTech)、 SSMC

晶圓代工或晶圓專工(Foundry),半導體業的一種營運模式,專門從事半導體晶圓製造生,接受其他無廠半導體公司委託製造,而不自己從事設計的公司。1987年,世界第一家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出現後,從此改變了半導體業生態。

有些擁有晶圓廠的半導體公司,如英特爾等,會因能或成本等因素,也會將部份產品委由晶圓代工公司生製造;反之,專門從事半導體電路設計而不從事生且無半導體廠房的公司稱無廠半導體公司。無廠半導體公司依賴晶圓代工公司生產產品,因此能、技術都受限於晶圓代工公司,但優點是不必自己負擔興建、營運晶圓廠的龐大成本。隨著晶片製程微縮、晶圓尺寸成長,建設一間晶圓廠動輒百億美金的經費,往往不是一般中小型公司所能負擔得起;而透過此模式與晶圓代工廠合作,IC設計公司就不必負擔高階製程高額的發與興建費用,晶圓代工廠能專注於製造,開出的能也可售予多個用戶,將市場波動、能供需失衡的風險減到最小。


台積電中科十五廠

中科基地是台積電第三座,也是位於中臺灣的新廠區。坐落大度山腰邊,西側緊鄰如森林般綠意盎然的臺中都會公園及臺中球場,東側可俯瞰繁華的大臺中夜景,從高鐵上可直接看見本基地。期盼在得天獨厚的氣候及自然環境的新基地上,能呈現出台積電永續、人文、關懷的價觀。

高差達18公尺的基地坡度及大肚山的微型氣候,是本次設計的兩大挑戰。有別於沿用過往以平面向上伸展的建築設計,本案嘗試以更有層次變化的立體交疊動線,提出更有效率的設計方案,將建築室內外空間,以三度空間綠化手法,呈現永續的精神。所有建築立面以綠意串聯,將建築龐大量體融入地景,企圖使整體廠區四周複層綠帶所包圍。

201788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董事會核准新台幣9555408萬元資本預算案,將用以建廠與擴

台積電指出,董事會今天核准的資本預算並非全數用以擴,當中將有1599840萬元是用以興建廠房。只是相關建廠細節,台積電並不公開,僅表示這筆建廠預算並不是用以興建3奈米新廠。

台積電指出,另有7955568萬元預算,將用以擴充及升級先進製程設備、擴充先進封裝製程能、升級特殊製程能、轉換邏輯製程特殊製程能,及今年第4發資本預算與經常性資本預算。

台積電今年持續積極擴大投資,資本支出將達100億美元規模,拉高10奈米製程能將是主要重點;台積電第310奈米製程出貨便可顯著放量,占營收比重將達1成,今年10奈米製程比重也將達1成水準。此外,台積電也將加速7奈米製程技術發,並展開對5奈米製程發。

台積電3奈米選定南科─業群聚是關鍵--2017/9/29

儘管台灣投資面臨五缺困境,台積電3奈米製程新廠確定落台南,等於是台灣經濟成長有了基本盤。學者29日一致認同,台積電新廠留台將化台灣科技業發展,對經濟更具加分效果。台積電3奈米製程新廠確定落南科台南園區,成全球首家公開宣布投資3奈米的半導體廠,3奈米製程技術預計2022年量,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地位預料將更加穩固。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主任吳大任說,台積電3奈米製程新廠落
台南主要是基於兩大考量。首先,台積電最主要客戶是IC設計廠,而很多新崛起的IC設計廠集中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大陸;雖然美國積極招商,但台積電新廠若選在美國,可能會與客戶有段距離。

其次,台積電在台南本來就有8吋晶圓廠,熟悉台南的環境,加上台積電新廠留台,勢必面臨較大的考驗是能源供給的問題。相對新竹以北的電力供應吃緊,中南部有台灣最大電廠的台中火力發電廠及核三廠支援,電力供需情況會比較好,這兩大因素促使台積電選擇新廠落
台南。

GDP公式GDP=C+I+G+X-M)來看,C
民間消費、民間投資、G政府支出、X進口、M出口,而台灣經濟多年來仰賴出口表現,但出口很大一部分與國際景氣具高度相關,當全球經濟不振,外需欠佳時,台灣出口表現也不會太理想。如今台積電新廠確定留在台灣,且單台積電一家企業的投資規模就高達了新台幣數千億元,更遑論其他國內外企業的後續投資,若就台灣一年GDP規模約17兆元來看,等於台灣未來經濟表現穩固了基本盤。

台灣經濟
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台積電3奈米製程新廠確定留台、華邦電投入超過3000億元在高雄設晶圓廠,科技大廠近期紛紛用行動給予政府肯定,也對政府後續施政注入了心針。

孫明德說,台積電新廠留在台灣,對台灣經濟具加分效益,因
從初期的投資、機器設備的採購,到後續的人員用、品出口等都每個環節都可對經濟做出貢獻,更重要的是,因台積電的發展,協助了台灣設備供應鏈的發展。他認,對機器設備廠來說,能被納入成台積電供應鏈,就跟成蘋果認證的供應鏈廠商一樣,顯示台廠具有跟國際企業一較高下的實力,如上銀、家登等都是因打入台積電供應鏈,實力獲得肯定。

另外,業內人士
調,台積電是全球晶圓代工龍頭,是半導體業指標企業,當台積電願意留在台灣投資,不只帶動國際設備廠到台投資,也會帶動國內封測、IC設計等業發展,同時,還可吸引外國企業來台投資,有助化台灣做全球科技生重地,就如台灣過去面板業的發展,吸引國際玻璃基板廠如美商康寧、日本旭硝子等到台灣投資。

台積電3奈米新廠確定落南科台南園區,台灣半導體業群聚、上下游供應鏈完整,是台積電3奈米選擇留在台灣的關鍵,預料將有利台灣對半導體業掀起進一步磁吸效應。

台積電3奈米投資案,不僅投資金額高達新台幣5000億元,且台積電位居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廠,國內視
是台灣之光,3奈米又是台積電目前規劃的最先進製程技術,頗具指標意義。尤其,鴻海決定赴美國大舉投資,且近期產業界熱烈討論台灣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的五缺問題,台積電3奈米落腳何處?備受各界高度關注。

台積電先前雖未完全否定美國設廠可能性,表示將持續評估美國設廠,不過,台積電也一直強調3奈米投資以台灣為優先的原則。因此,台積電最後的決定,並不令人太意外。台灣半導體產業在經過多年發展後,產業上下游結構完整,國內外公認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一大競爭優勢,也是台積電3奈米投資選擇留在台灣的一大關鍵。

台積電台灣廠區雖然分別座落於竹科、中科與南科三地,不過,台灣交通便捷,具一日生活圈優勢,工程師可彈性調度支援。台積電過去南科廠曾因地震,生產嚴重受創,所幸在中科與竹科人員緊急支援下,南科廠快速恢復生產,這也是台積電3奈米投資選擇台灣的關鍵。由於竹科與中科已無多餘土地,南科台南園區土地資源相對充裕,這讓南科台南園區一直是台積電3奈米投資的首選地點。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計畫副組長楊瑞臨也認為,除半導體產業群聚效應外,南科台南園區在土地資源上,相較中科與竹科具有優勢,也是能夠獲選為台積電3奈米新廠廠址的關鍵。隨著華邦電與台積電相繼宣布在南科路竹園區與台南園區投資建新廠,預料將有助台灣對半導體業掀起進一步磁吸效應。


台長: 幻羽
人氣(5,375) | 回應(3)|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略窺當今世局風雲 |
此分類下一篇:《為戰爭準備而誕生的國債》+《蘋果用千億現金儲備做什麼?》
此分類上一篇:─牽動兩岸的弦響了嗎?─

幻羽
2017-10-02 20:17:00報導:
台積電於2日於台股收盤後發布重大訊息,董事長張忠謀將於2018年6月退休,公司將由雙首長平行領導接續。而張忠謀則於同日下午主持記者會,親自說明退休計畫,並感性表示,「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假如一個人可以長生不老,我會繼續做下去。」
張忠謀在記者會上說,「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假如一個人可以長生不老,我會繼續做下去」。而退休這個決定是逐漸形成的,最後的決定則是在今年年初做出。在六月決定的雙首長平行領導制度,是他對公司最重要的貢獻。
張忠謀說,台積電從1987年創立時沒沒無聞,資本額僅有兩億兩千萬美元,到現在市場價值一千八百億美元,員工人數從一百多名到如今四萬七千名,台積電的創新商業模式,到後來才被大家看到。而今日台灣成為台灣半導體的重鎮,台積電功不可沒。
張忠謀也說,經過台積電使得半導體業有許多創新,許多創新絕大部分都是由無晶圓工廠公司發明的,假如沒有台積電,也不會有這麼多的創新被實現;假如沒有台積電的話,智慧型手機不會這麼早出現,而這只是其中之一,換句話說,台積電改變了世界上幾10億人的生活方式。
張忠謀也在記者會上再次強調,不繼續接任董事,其他職務也一律不擔任,也因此未來不會領有榮譽董事長之類的頭銜。
2017-10-03 01:49:38
幻羽
《名家論壇》黃創夏/張忠謀一夫當關 解放軍不敢攻台
2017-10-06 08:00:00 nownews
千顆飛彈齊射、萬船齊發封鎖、四十萬大軍搶灘登陸‧‧‧
由退休美國涉台官員薛瑞福、阿米塔吉等組成的美國智庫「2049計畫室」提出想定,認為2020年在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前夕,以及習近平十年即將任滿前夕,為了創造歷史功業,解放軍將要一舉武力攻台,一百小時就滅亡台灣。
泰山壓頂的解放軍攻勢,台灣守得住嗎?
坦白說,就算台灣軍隊再怎麼精良,數量懸殊之下,也無法擋得住解放軍的雷霆萬鈞攻勢,更何況這些年在民進黨與國民黨連番惡整之下,台灣的軍隊內雖然有許多「岳飛」,但「宋高宗」與「秦檜」也不少,純靠軍事力量要保衛台灣,確實將是不可能的任務。
別擔心,解放軍終究不敢攻打台灣,因為台灣有張忠謀,以及跟隨張忠謀花了三十年整訓的百萬工程師,這些人,才是保衛台灣最堅實的保障。
這個保障就是由張忠謀領軍,台灣最紮實訓練的百萬理工人才,花了三十年歲月,打造出生根在台灣的矽盾(Silicon Shield )。
矽盾理論是由艾迪森(Craig Addison)所提出。指的是台灣的資訊半導體產業,就像科威特的石油一樣,會在中國想要攻打台灣時,讓美日基於自身的利益出面干涉。
他認為,台灣以矽元素製成的產品,如電腦和晶片等,對美、日來說非常重要,由如美、日對中東石油的需求一般。一旦中共武力犯台,勢將切斷世界矽品工業的供應重鏈,全球資訊產業經濟也將立即受到重創。這樣的情況下,即便美國不基於其他戰略或外交考量,也可能因為需求矽元素製成的產品,而導致美國等相關國家出面干預。
這樣的立論是有絕對事實根據的,台灣的半導體在世界上的地位,早就遠遠超過那些宣稱「台積電要走就走」的無腦等級民進黨立委之想像,目前,台積電在半導體的市占率是54.8%,而三星只有5.3%,相差何止是天差地遠。
而且,不只是台積電,好久好久沒受到太多關注的聯電,在半導體的市占率也在9.3%到9.9%之間,是世界第二名或第三名。換言之,台灣的半導體佔了世界供應鏈的三分之二,而現在的世界是矽基世界,民生用品、三C家電、醫療保健、休閒娛樂、交通運輸、航太通訊、還有軍武科技‧‧‧統統需要半導體晶圓。
2017-10-07 04:41:32
幻羽
《名家論壇》黃創夏/張忠謀一夫當關 解放軍不敢攻台
2017-10-06 08:00:00 nownews
(續)如果台灣受到軍事攻擊,美國、日本和歐盟所有產業都將受到重大衝擊,股市立即無量下跌損失上千億美元,這才是真正的「台灣問題國際化」,國際社會未必愛台灣,但是他們一定會要保衛台灣的半導體供應鏈!
更重要的是,沒有了台灣半導體,中國的飛彈也未必能夠升空!
從2013年起,短短三、四年的時間,中國已經投入了4600億元人民幣要發展中國的半導體晶圓,廠房遍地開花,還大舉購併國際上相關公司超過一百家,更重金挖角三星、戴爾、英特爾、海力士‧‧‧甚至是台積電和聯電的前工程師和高階主管。
可是,最近的IC-Insights年度分析報告仍指出,有錢沒有用,中國發展半導體的障礙「有資金沒聚落,沒有用」!
事實上,中國已經是全世界半導體需求最大國家,一年需求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是,中國自己生產的半導體晶圓供應卻不到7%,還是要靠進口。就算目前砸錢,但北京清華大學也坦承就算成功,也都還只是在40到90奈米之間的技術(別忘了,台灣台積電已經要投入三奈米),因此IC-Insights年度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中國想要達到所謂的半導體自給自足的目標,成功機率不高!
為何如此?因為台灣半導體的優勢是「聚落」,以台積電和聯電為核心,竹科有五百多家、中科將近兩百家、南科快要八十家,將近八百家的相關廠商,還有精熟的工程師,三十年以來相互扶持砥礪,形成全世界最綿密的相互支援網絡,誰也無法取代。
這個由台灣理工人才打造出來的矽盾,才是台灣最重要的保護傘,也是最重要的資產,如果被中國解放軍拿下,中國接收台灣矽盾,美、日和歐盟的經濟命脈也都將被中國所宰制,因此,各國為了不被中國掐住咽喉,更不會容許台灣被解放軍蹂躪。
這才是台灣真正的保障,也是解放軍不敢造次的台灣真正武裝,有張忠謀和百萬工程師花了三十年所打造的矽盾,台灣人,安啦!
但最堅強的堡壘也往往會在內部被攻破‧‧‧
雖然「張忠謀一夫當關,解放軍不敢攻台」,但這些年台灣是根本不懂物理數學的「文青」當道,那些只會詭論的法政訟棍如同饕餮一樣無所不吃,解放軍不敢攻打的矽盾,會不會被台灣自己內部理盲而濫情的民粹擊垮?更讓人擔憂!

作者:黃創夏/曾任《新新聞》總編輯,現為《媒體野武士》
2017-10-07 04:42:51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