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9-20 02:02:11| 人氣2,5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為什麼電影宇宙正在持續削弱導演的影響力?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為
電影宇宙正在持續削弱導演的影響力?

                 (專欄評論─文 / Chris JT Sun)
 

2008 年上映的《鋼鐵人》(Iron Man)以及《無敵浩克》(Incredible Hulk)開始,電影宇宙就成了好萊塢這 10 年來最受到注目的浪潮思維,尤其是在漫威影業單靠著漫威電影宇宙(MCU, Marvel Cinema Universe)旗下電影作品就在全世界進了超過百億票房,即可瞭解這是一個新興、具有潛力同時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商業模式,對於體系完善的美國電影工業來說,對是得效仿學習的方法,不過在週邊商品、角色版權到翻之餘,也許我們也必須思考電影宇宙依舊持續削弱導演對於電影作品的影響力。

2014 年我們曾經針對 Collider 專欄作家亞當齊伍德(Adam Chitwood)的一篇文章整理了一篇報導把電影當成「影集」經營是一個錯誤的想法?起因在於艾德格萊特(Edgar Wright)於同年辭退了他策劃多年的《蟻人》(Ant-Man)導演一職,當時因個案不多,這篇文章的切點引起了不小的討論,不過事過 3 年,各種電影宇宙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而其必須保持系列性的策略特性,也確實不斷的削弱一名導演在一部電影裡面的影響力。

在艾德格萊特退出之時,包括了好萊塢報導在內的多家國外媒體都大幅報導其背後的實原因,不過在沒有當事人出面澄解釋的情況下,也只淪於謠言階段,其中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在於劇本的更動次數讓艾德格漸漸喪失了自己的主導權,當時漫威的重要舵手、也是《復仇者聯盟》前兩集的導演喬斯溫登(Joss Whedon)也曾表示艾德格的《蟻人》劇本是漫威史上最棒的劇本,只是不知道何雙方走向不同的道路。當然,可以想見的,在片商要顧全系列電影的整體風格、故事連貫以及片與片之間的拉抬,參與的程度只會隨著宇宙的發展而越來越多,具有個人特色與想法的導演相對的能決定、注入的也就越來越少,艾德格萊特的退出在當時只是一個警訊,事實也證明了除了漫威影業外,其他集團也到了這類的問題。

盧卡斯影業在兜售給迪士尼集團之後,於 2015 年展開了全面性的電影計畫,包括了正史的七、八、九部曲,也在 2016 年推出了第一部外傳《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Rogue One),非常有趣的是除了《Star Wars: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交由 J.J. 亞柏拉漢(J.J. Abrams)之外,其他的作品都鎖定了在獨立電影界活躍、進而拍出成功商業片的導演,包括了《哥吉拉》(Godzilla)蓋瑞斯艾德華(Gareth Edwards)、《迴路殺手》(Looper)雷恩森(Rian Johnson)、《樂高玩電影》(The Lego Movie)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與菲爾洛德(Phil Lord)以及《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的柯林崔佛洛(Colin Trevorrow),相信就是希望這些年輕優秀的導演能提供這個經典的系列新的靈魂,不過相當可惜的是,克里斯、菲爾以及柯林都已經正式離開了盧卡斯影業的大計劃中。

原先執導韓索羅獨立電影的克里斯、菲爾導演組合,在電影已經開拍、預計 2018 年上映的情況下,於今年 6 21 號雙雙宣布辭退導演職務,同樣的,之後娛樂週刊也報導了雙方分手的原因,在於兩者對電影調性的呈現沒有達成共識而有所誤會,似曾相識?《蟻人》當中艾德格也不就是因類似的原因離開了漫威影業?而在這新聞過不到 3 個月,《星際大戰9》的導演柯林崔佛洛(Colin Trevorrow)也遞出辭呈,是巧合?還是系列電影的主導權從頭到尾都已經嚴重失衡?

當然,導演來來去去,回顧過去確實有不少拍到一半、開拍前夕換人的案例,而我們也可以說這些就是單純的個案,在沒辦法得知本人說法時也都只能當作茶餘飯後的消遣,不過艾德格萊特在沈默多年之後於今年出了他的新作《玩命再劫》(Baby Driver)則是大方的談及當時離開的相:

「我想,最圓滑的答案就是,我想拍一部漫威電影,但我不認對方的想拍一部艾德格萊特的電影。」

雖然他曾經表示從沒看過《蟻人》,因對他來說那就是看著別人和自己的前女友上床,但艾德格也非常快速的找到了他所屬的電影故事,拍出了深受全球觀眾喜歡的《玩命再劫》,而盧卡斯影業也馬上找來朗霍華(Ron Howard)、J.J. 亞柏拉漢(J.J. Abrams)接手空缺出來的韓索羅獨立電影與《星際大戰9》,不過回過頭看,關於導演在電影宇宙中被稀釋的決定權線索,可不是到這邊就已經結束。

蓋瑞斯艾德華執導的《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在上映前其實也有迪士尼影業高層認初剪太過嚴肅的聲音,之後也傳出整片高達 40% 的比例將要補拍,得慶幸的是,不論這些謠言是是假,都獲得了成功的結果,本片在上映之後在電影質量上讓不少影迷認這次的故事才更像《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的前傳,但美好結局並不適用在每個創作者身上,也有在被增減之後走鐘的案例。

克史奈德(Zack Snyder)操刀的《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是眾所期待的 DC 擴充宇宙之作,正式上映後負評卻鋪天蓋地而來,甚至引起了近年討論度相當高的爛番茄之戰,一直到了在家庭影音上市後的導演版才知道整個故事有非常多重要的轉折都因片長的關係而被犧牲,讓最後整體節奏上有些破碎,縱然我們依舊可以在許多影像畫面、符號與美學上察覺克關於他本身的電影印記,但不可忽視的是從中必有因排片場次的考量以及連結後續宇宙劇情而做出的犧牲。

不過,依舊有一些電影宇宙作品有著成功的導演風格,包括了今年上映在評價與票房皆大收的《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派蒂詹金斯(Patty Jenkis)就以女性的角度精準呈現了這位女英雄面對世界的看法與觀點,詹姆斯岡恩(James Gunn)執導的《星際異攻隊》(Guardians of Galaxy)更不用說,對已經是最棒的超級英雄電影之一,以及即將於年底上映的《Star Wars:最後的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的雷恩森與個人風格極度烈的塔伊加維迪提(Taika Waititi)的《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也都準備登場。但不可否認的,從艾德格萊特的退出、當年喬許傳克(Josh Trank)當年預定要拍攝星戰外傳到連續兩組導演退出星戰家族,都可以知道經營電影宇宙的困難,在整體規劃、劇情延續、風格統一的考量上,必然會與導演之間的天平有所取捨,而身導演,在一部作品當中的影響力逐漸降低的情況下,自然會求去。

要說,此現象是好是壞,似乎並沒有一個「必須」的答案,那些充滿個人風格、還有大好前途的年輕導演還是可以追求自己想要拍攝的個人作品,同時,背負各種商業考量的系列電影決策者還是可以用這個套路給予觀眾好看的電影宇宙,只是也許未來大家能更早看彼此的需求、節省一些時間可能是比較好的做法。


預計在明年4 28 日上映的《星際異攻隊:第二章》(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 2)受到了不少影迷的期待



2017年的加州洛杉磯E3電玩展上,James在座談會中親自公開說明了自己未來對於MCU發展的關鍵地位後,觀眾們對於漫威與索尼跟福斯等第三方影視公司之間的版權問題便不斷地浮現在他個人的推特串中。SDCC昨天剛公布的《驚奇隊長》念藝術圖中,出現了與《神奇四超人》品牌息息相關的Skrull帝國士兵,讓許多人不禁質疑漫威可以使用隸屬於福斯手中版權的品。

針對這個問題,James今天很楚地在自己的推特上向觀眾們說明楚:雖然福斯手上的確有獨佔的Skrull角色品牌版權(如「超級Skrull Kl'rt」這樣單一獨立的角色),整體的Skrull種族品牌版權的使用權是福斯跟漫威一起共享的。

這樣的版權架構其實對雙方都很有利:福斯依然可以透過《神奇四超人》品牌去編構跟Skrull帝國之間的故事,漫威的電影宇宙也不會受到版權問題限制而讓這個關鍵的外星帝國從MCU缺席。James也提到了其實在《星際異攻隊 Vol.2》中登場的The Watchers種族跟福斯擁有的特Watcher角色的版權實際上也是分開處理的狀態。

漫威電影宇宙系列電影是美國超級英雄電影系列,根據漫威漫畫出版物中的角色改編。這些電影自2007年開始製作,至今漫威工作室已經製作了15部電影,另有7部正處於不同的製作階段。截至20175月上旬,這系列的全球電影累積票房成績已突破110億美元,在所有系列電影中排行第一。

凱文·費吉是已上映的所有漫威電影宇宙作品的製片人,阿維·阿拉德製作了2008年出品的兩部電影,蓋爾··赫德也是《無敵浩克》的製作人。這些電影的編劇和導演往往各不相同,但大都有多位名演員共同演出。包括小勞勃·道尼、克里斯·漢斯沃、克里斯·伊凡和山繆·傑克森在內的多位男演員已經簽訂了出演多部電影的合約。

漫威電影宇宙的開山之作是2008年的《鋼鐵人》,由派拉蒙電影發行,該公司之後還發行2010年的《鋼鐵人2》,2011年的《雷神索爾》和《美國隊長》;環球影業則發行了2008年的《無敵浩克》。華特迪士尼電影公司從2012年的跨界電影《復仇者聯盟》開始接手系列電影發行,該片也是這一系列第一階段的最後一部。第二階段電影包括2013年的《鋼鐵人3》和《雷神索爾2:黑暗世界》,2014年的《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和《星際異攻隊》,以及2015年的《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和《蟻人》。第三階段電影則包括2016年的《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和《奇異博士》,2017年的《星際異攻隊2》,而《蜘蛛人:返校日》已於201777日上映。這一階段的另外幾部電影還包括2017年的《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2018年的《黑豹》、《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和《蟻人與黃蜂女》,2019年的《驚奇隊長》和《未定名復仇者聯盟》。另外還有三部未定名電影。



從今年稍早開始接手管理與設計發展MCU宇宙世界觀的知名導演James Gunn,其重要的職責之一便是設計與決定MCU中將會出現些漫威漫畫旗下的角色跟品牌。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導演克史奈德


《侏羅紀世界》是柯林第一部商業作品,就創下全球 16 億美金的成績


艾德格在離開參與多年的《蟻人》之後,出的《玩命再劫》依舊有著非常高的質量




導演
克史奈德(Zack Snyder)在2013 年推出了DC 電影宇宙觀的第一部作品《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這個漫畫的世界觀開了第一道電影宇宙大門。


導演塔伊加維迪提不只當導演,也飾演漫威電影宇宙裡一個新的電腦合成角色,叫作寇格(Korg,首度出現在1962年的一本漫威漫畫中)。維迪提以在自己執導的 電影中軋上一角。





《雷神》是2011年超級英雄電影,漫威電影宇宙的第四部電影。根據驚奇漫畫改編,著名莎劇導演肯尼思·布拉納執導,講述了被放逐到地球的雷神索爾學習如何成一個正的英雄。







「奇異博士」接下來將會先在2017年下旬上映的【雷神索爾3:諸神的黃昏】現身,之後將會在隔年上映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手漫威英雄對抗薩諾斯。

台長: 幻羽
人氣(2,516)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網際網路~微觀 |
此分類下一篇:《五勞七傷往後瞧 祛傷活血透中氣》
此分類上一篇:2007~2017十年來中國網路流行語~瞭解一二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