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6-29 23:22:44| 人氣3,4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微探“大圓鏡智”~:~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
探“大圓鏡智”~~ 


六祖惠能大師云:

        大圓鏡智性淨,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憨山大師釋云:

大圓鏡智性淨:中說轉識成智。六祖所說識本是智。更不須轉。只是悟得八識自性淨。當體便是大圓鏡智矣。

平等性智心無病:此言七識染無知。乃心之病也。若無染之病。則平等性智念念現前。

妙觀察智見非功:言六識本是妙觀察智。於應境之時。若以功自居。則執我見。此則識。若不居功。則日用應緣。純一妙觀察智矣。

成所作智同圓鏡:言前五識轉成所作智。此亦不必轉。但悟八識淨圓明。則於五根門頭放光動地。一切作。皆鏡智之用矣。

五八六七果因轉、但轉名言無實性:此言轉識分位。雖說六七二識是因中轉。五八二識乃果上轉。其實轉無所轉。但轉其名。不轉其體。故云但轉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此結前轉而不轉之義也。所言轉識成智者。無別妙術。但於日用念念流轉處。若留情念繫著。即智成識。若念念轉處。心無繫著。不結情根。即識成智。則一切時中。常居那伽大定矣。豈是翻轉之轉耶。

觀六祖此偈。發揮識智之妙。如傾甘露於焦渴喉中。如此深觀。有何相宗不是參禪向上一路耶。予昔居五臺。夢升兜率。親見彌勒說唯識曰。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依識染。依智淨。染有生死。淨無諸佛。予因此悟唯識之旨。此雖夢語。不可向夢人說也。



『蓋人人各具有是大圓鏡智,所謂我之明德是也。』

『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藏識轉大圓鏡智矣。』

『直入妙覺,不由諸乘,非大圓智不能信解。』

大圓鏡智─顯四智之一。諸大乘說如來之四智。凡夫之第八識至於如來,大圓鏡智。大圓鏡者。也,其智體淨,離有漏雜染之法,自眾生善惡之業報,顯現萬德之境界,如大圓鏡。故名大圓鏡智。

心地觀經二曰:「轉異熟識得此智慧,如大圓鏡,現諸色像。如是如來鏡智之中,能現眾生諸善惡業。以是因緣名大圓鏡智。(中略)常能執持無漏根身,一切功德所依止。」唯識論十曰:「一切境相,性相淨,離諸雜染,純淨圓德現種依持,能現能生身土智影,無間無斷窮未來際,如大圓鏡現眾色像。」



大圓鏡智─亦是密五智之一。密於顯之四智,加法界體性智而五智。配於五大五佛五方等。大圓鏡智。東方也,地大也,阿如來也,菩提心也。菩提心論曰:「東方阿佛由成大圓鏡智亦名金剛智也。」

立誓不起嗔恚的不動如來─位於東方的阿佛,在梵語的字義是不動搖(Aksobhya),意譯不動如來。其名稱的由來,根據經典(東漢支婁迦讖所譯《阿佛國經》、北魏曇無讖譯的《金光明經》等)的記載:「阿佛在仍菩薩時,初發心披精進甲、誓度一切眾生且不受眾生的瞋心所動搖,時彼菩薩因此念故,後廣目如來所授記:來世當于東方妙喜國成佛,號曰不動如來。」

這段經文記載了阿比丘發願修學菩薩行的典故,當時,廣目如來告訴他,學習菩薩道非常困難,必須對所有人類和飛禽走獸都不能有所嗔恚。但他決心很大,並且立下了不起嗔恚的誓言,後來他成佛之後,就稱作「阿佛」。「阿」,就是「無嗔恚」、「無憤怒」的意思。

大圓鏡智瞋恨的本質,瞋恨是對自己厭惡的人或事物,烈排斥的心態。只要瞋恨心一生出來,眾多繁雜的妄念就會如火如,像排山倒海一樣洶湧,如果再伴隨不好的貪欲或嫉妒,煩惱的烈火就會不斷灼傷我們的心,讓人痛苦到難以自拔,最後甚至會生傷害或滅自己和他人的行

在金剛乘的法中,瞋恨的本質,是五智中的大圓鏡智。如果對於瞋恨的處理,不拔除也不對立,而是在根本上把瞋恨轉化一種大的力量,反過來瞋恨自己深重未淨的罪障,積極修持,懺悔業障,妄念自然會逐漸消滅,妄心歇息,意不錯亂,心識明,覺性就容易顯現。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在修行過程中,就會減少很多的魔障。

在密中,阿佛佔有何種地位呢?根據密宗的理論,佛的智慧是「五智」的圓滿相,「五智」分別以五尊佛代表。五佛是以大日如來中心,與阿(東)、寶生(南)、彌陀(西)、不空成就(北)等金剛界四佛相互關連而構成,佛身藍色,象徵大日如來的永恆性。

佛如金剛般堅固,寶石中之王,意指不受外來災難及內在煩惱所擾動;其表現出的像容與手勢,是右手觸地,此姿勢亦地神證明釋迦成道之由。

正中:大日如來,名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代表法界體性智,表「六大」,是一切悟覺的智慧本體。

東方:阿佛,代表大圓鏡智,表「覺性」,是脫離分別,好象鏡子一般,能無心地照出各種事物的智慧。

南方:寶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表「福德」,是斷掉我執,把自己和他人平等的觀看的智慧。

西方:阿彌陀佛,代表妙觀察智,表「智慧」,是對一切皆空,能自由自在的觀察智慧。

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表「事業」,是要化眾生的智慧。

這五尊佛是綜合說明佛的意義。在如來五智裏,阿佛司掌如同鏡子般,可以顯現世界萬象的「大圓鏡智」!

【在密的世界,除上述金剛界曼羅的五佛,還有胎藏曼羅的五佛,其奉置的方位是:大日如來(中),寶幢如來(東),開敷華如來(南),無量壽如來(西),天鼓雷音如來(北)。】



台長: 幻羽
人氣(3,470)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禪七修行系列~2017春~續~ |
此分類下一篇:附錄~《發菩提心論》二卷(上)
此分類上一篇:~:~深入“菩提”道—微探~:~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