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8-21 18:19:21| 人氣2,6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塵弦禪音--中國道家千古上乘修煉之秘~胎息

推薦 3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道家千古上乘修煉之秘~胎息

中國道家養生功,是老子創始的,傳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至元代丘處機祖師創立道龍門派,經十二代傳到牛金寶。道家養生功以收心求靜基礎,這叫做修性;以養精固本歸宿,這叫做養命。修性必須落實到養命之上,故此功稱性命雙修養生功。這是本功區別於其他氣功的根本之點,也是有特殊養生功效的原因所在。所以道家養生功能使人轉弱為強,且能返老少;不但可驅除疾病,恢復健康,而且能補腦養神,增長智慧。

一、什叫胎息?

胎息的本義是胎兒在母腹中的呼吸。引申義是以下丹田中心高深層次的內呼吸,是先天呼吸,如同胎兒在母腹中的呼吸一樣。胎息自成系統,不受外息(肺呼吸)影響,進入胎息狀態時,外呼吸依舊自然進行,但卻若存若亡。最高層次者,可達口算呼吸停止。

二、胎息有什用?

胎息是生命的原始狀態,孕育著宇宙生命本質的根本奧秘。中國古代修道者,在數千年的修煉中發現,胎息是長生之徑,仙道之門,是人體消除疾病、返還春,與宇宙之氣融一體的修煉佳境。修道者,無不把胎息作修煉的高層次目標。

生命來自胚胎,本自胎息而發,重新返回先天的胎息是生命自我再生。進入胎息就是步入生命的本源之地,可以使生命發生返老還童的轉變。修煉胎息是從生命的根本上解決問題。

胎息最主要的作用,是溝通人與體外能量的連接。

進入胎息,就如同在體內建造了一個生命能量加工廠,生命之氣將被源源不斷地創造出來,不足的補充(損耗的內氣能量),多餘的去掉(體內的各種病氣和疾病隱患)。元氣增加到一定程度後,開始向生命的本根返歸,實現返老還童,其最高層次是天人合一,長生永恆。隨著生命力的加,人的免疫能力隨之增,抵抗疾病、戰勝症,保持春,開發智慧,就有了根本的支援。

了生命能源,就好象在體內要了一個保健設備,每當不舒服,就會自動幫助調節。胎息是人生最根本的保險。

胎息修煉到一定階段時,只要需要能量,就能自己動“開關”,進行“充電”。更多的時候,是主動地人工作,常在人們最疲倦,最需要的情況下發揮作用。動胎息就好象在人體內建立了新程式,生命自動按照新的程式,向健康,長壽運行。

更進一步講,不是在煉胎息,而是胎息在煉

胎息被稱現代無形殺手“心臟病”、“糖尿病”、“癌症”、“高血壓”的剋星。胎息對慢性支氣管炎、風濕症、類風濕都有顯效。

女性在胎息的過程中,最明顯的是面部皮膚得到改善,變得細膩、紅潤,面容有光澤,這是任何美容手段都無法達到的效果,這是胎息使內分泌旺盛的結果。

男性老年人則會出現每日晨無欲而剛的陽;上皮膚變緊,紅潤年,黑斑顯退。

只有達到胎息,才能開發人體潛能,自我創造生命能源,支撐肉體生命常存不壞。

進入胎息是通往生命至高境界的成功之路、必然之路。

在上乘修煉中,胎息的另一個作用是“胎息養胎神”。無胎息,則陽神不得發育,更無從“出神”。

正因胎息有如此效果,才成古代聖人的專利,成道家千古不傳之秘。

千古高人之折腰,歷代聖賢之蹇足。胎息象一座無形的高山,橫臥在生與死之間,望不到,捉不到,解不開,達不到

胎息是道家中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的發明早於內丹術,但又是內丹術不可缺少的部分。胎息的淵源,可謂從有中華文化開始,就有了胎息的學問。而現今可的“胎息”學術創源於老子,老子就是通過胎息的方式,達到“複歸於嬰兒”,“複歸於無極”的長生之道。

三、胎息的特徵和層次

(1)動階段的特徵

1、用調息法漸修的,主要表現在鼻翼扇動,胸悶氣,呼吸困難,三凹出現:鎖骨上凹陷,兩肋骨之間凹陷,腕腹部凹陷。小腹出現悸動,丹田呈脈衝式跳動。當丹田向命門跳動時,皮膚氣孔表現吸氣,周身皮膚感到發涼,反之丹田由命門向回跳時,皮膚毛孔表現呼氣,周身皮膚感到發熱。丹田自律生後,全身充氣明顯,甚至四肢發麻。

2、用導引法或自發頓修的,主要表現首先是俯搖動,接下來是命門衝動,腹腔大起大落,如脫,如躍鹿,像一個風箱在鼓蕩,有的人伴隨著一道道白光和大海洶湧之勢;最後是丹田跳動。此時進入較平緩的有節律的微動。腹腔有內吸的感覺。

3、共同的特徵:腹部出現有節律的內部跳動,有拉伸的體感,有的人頭部出現跳動,並有緊縮感。呼吸逐漸緩漫細長,一種快感漸漸在小腹彌漫開。

(2)上軌運行階段的特徵

的初級階段與內丹術的築基、煉精化氣這兩個階段的特徵相似,如排除病氣,生津液,頻頻出現活子時,各種光、內景、馬陰藏象等;高級階段與內丹術的煉氣化神階段、練神還虛的特徵相似,如出現陰神、陽神、結胎、元神出殼及天人合一等。

                   

台長: 幻羽
人氣(2,641)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塵弦禪音 |
此分類下一篇:塵弦禪音--十八羅漢的前情後事
此分類上一篇:塵弦禪音--少林~機鋒之外的禪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