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27 22:01:40| 人氣1,0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緬甸的改革--紅綠燈....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緬甸最近出現令外界困惑的開放形勢,包括允許昂山素姬重返政壇、對部分西方媒體網站解禁、推出法案允許申請示威等,到底是真心改革還是藉此在國際間謀取利益的一場遊戲?

 

幾十年以來,緬甸從沒有像這一年多來這麼讓人驚艷,這麼讓觀察家掉眼鏡,這麼受歡迎過。更重要的是,昂山素姬本人也在20101113獲釋一週年紀念日時對媒體記者發表談話時表示,她認為緬甸政府最近確實有所進步,新任總統登盛也確實顯示出改變的誠意,她肯定緬甸政府為改革所作的努力,但認為政府需要做得更多,包括釋放更多政治犯。昂山素姬也指出,她能與擔任協調的該國勞工部長昂基和總統登盛會面,本身就是一種進展。她說,「回顧過去一年,我認為那是有建設性、有活力和相當令人鼓舞的一年」。

 

自從緬甸政府在20079月血腥鎮壓「袈裟革命」之後,各官方報章每天都會刊登這些佔了半版的標語和口號,包括指責「美國之音」和英國廣播公司(BBC)以當地語言通過短波電台及衛星電視所播報的新聞,企圖「在緬甸人民之間散播仇恨」,以及其他西方媒體「煽動民眾的憤怒情緒」。

 

2010916,緬甸政府宣布解除封鎖包括「美國之音」、英國廣播公司,自由亞洲電台、 Youtube 以及流亡異議人士所經營的「緬甸民主之聲」網站的管制。緬甸在大約十年前開放互聯網,但是政府一直以來都予以嚴密監控。對於媒體記者的處分更是十分嚴厲。930,緬甸總統登盛致函國會,宣布將以中資為主興建的伊洛瓦底江密松水壩叫停。此舉勢必影響到緬甸與國際上主要支撐者中國的關係,因為這個水壩興建完成後,絕大部分生產的電力將提供給中國。更有意思的是登盛提出的理由是,「必須順應人民反對建壩的聲音,這個政府是人民選出的,所以必須依照人民的意願來行事」。

 

緬甸於2005年突然無預警遷都至鳥不生蛋的蠻荒之地內比都,六年以來,已經將內比都從一無所有建成美輪美奐,在戰略地位上固若金湯,遠優於仰光的新都。易言之,外部形勢未變,內部力量更為鞏固,而且至少在形式上合於民主。這樣的緬甸,做出前述的「讓步」,其顯示出的意義恐怕不是示弱,而是自信。也就是說,現在的緬甸政府面對反對派乃至於西方國家的壓力,應該是「諒你們也搞不出什麼名堂」。與此同時,卻可以振振有詞重返國際舞台甚至促使國際解除制裁,那又何樂而不為?這整個過程裏,最引人興味的就是,丹瑞大將已經「人間蒸發」了。

 

實際上可靠的消息指出,丹瑞在內比都的住所,特別修建了一條路直通當地軍事指揮所,住所也建有直升機起降設施,現任政府及軍方所有重要的決策,都有密件專門送達他。這些恐怕更符合真實的狀況。因為丹瑞太了解不將自己保護好的下場。2004年是丹瑞親手拔除當時的總理欽鈕,不但將他投獄至今,欽鈕一手培植的緬甸情報部都遭解散。緬甸前獨裁者尼溫,就是在下台後遭丹瑞以親人意圖政變栽贓,予以軟禁之後而鬱鬱而終。

 

當前的緬甸確實有變,但是以其不變來觀其有變,也許會更清楚。有很多跡象顯示,緬甸很清楚包括美國、中國、印度在區域內的角力,因此樂得在其中操弄取利。譬如說在美國決定派希拉蕊訪問緬甸之後,中國的明顯接班人、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就對往訪的緬甸武裝部隊總司令敏昂連表示,願意加強兩國的軍事合作。別忘了,「銷聲匿跡」的丹瑞大將可是一位心理戰專家。

 

今日緬甸的改革,卻又爆發出連串衝突事件,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的發言人20121026在聲明中,警告緬甸若開邦(Rakhine),近來爆發的佛教徒與洛興雅(Rohingya)穆斯林之間的公共騷亂,將使得緬甸的改革陷入危險。若開邦佛教徒與洛興雅穆斯林,自21日爆發流血衝突至今,已造成112人不幸喪生,72人受傷,傷者包括10名兒童,而且騷亂情況至今還未平息。

 

這名發言人在聲明中呼籲緬甸政府,必須竭盡全力阻止攻擊社會秩序的脫序行為、蓄意破壞事件、以及恐怖攻擊的言論,才能使社會不致於陷入動亂,影響改革成效。聲明指出,如果緬甸政府無法遏止上述影響社會秩序的黑暗力量,將對社會秩序造成無可修復的破壞,並且會危及緬甸政府改革與開放的進程,使改革動能蒙上陰影。

 

緬甸西部佛教徒與穆斯林的暴力衝突持續擴大,已導致至少112人喪生和數千間房屋被燒毀,這使得改革派政府企圖重整緬甸的國際形象蒙上一層陰影。若開邦發生的最新一輪衝突是於星期日爆發,到週四晚為止,已經蔓延到4個小鎮,有1900多戶住家被燒毀。當地居民成群結隊地逃離家園。

 

若開邦在6月已發生過一次衝突,促使數萬名以穆斯林羅興亞為主的人到難民營避難。據當局說,苦開邦自6月以來已逾150人被殺害。緬甸總統吳登盛針對該地區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宣佈在若開邦實行緊急狀態。雖然在各方努力下,若開邦局勢表面上趨於平靜,但是問題並未根本解決。若開邦流血事件,已為吳登盛廣泛被人稱讚的改革政策,蒙上陰影。國營媒體週五罕見地承認,若開邦再次出現的暴力衝突,對處於過渡關鍵時刻的國家形象造成損害。

 

這兩年來,緬甸政治情勢有許多重大的發展,大選產生的文人政府成立之後,推動多項改革,使得國際上對緬甸情勢一片看好,紛紛向緬甸釋出善意。然而,許多人權團體指出,緬甸民主改革的進度與成效尚未明朗之前,各國不應過於樂觀。種種改革政策雖透露正面改變的跡象,但是這些改革的推動是否有誠意、能否持續而有效地改善緬甸的人權紀錄,都仍待商榷,尤其緬甸境內的族群衝突與人道危機仍在持續。

 

緬甸政府軍與各少數民族之間的衝突,已延續超過60年,戰火和人權侵害導致境內無數人民流離失所。今年6月,緬甸西部若開邦(Arakan State)爆發佛教徒與穆斯林羅興亞族(Rohingya people)之間嚴重的流血衝突,至今仍在延燒;10月更傳出政府軍在難民營中射殺克欽族(Kachin people)難民的消息;而東部的克倫族(Karen people)更因長年戰火,被迫逃往泰國,九座難民營收容超過14萬難民,營外更有無數族人淪為非法移工、無國籍人。

 

國際社會眼見緬甸改革與情勢的發展,卻忽視緬甸境內系統性壓迫與種族衝突仍在持續,難民短期內仍難返鄉;各國大幅刪減用於泰國境內緬甸難民營,以及邊境許多人道救援工作的援助經費,轉移至緬甸境內的投資,加上全球經濟不景氣、物價上揚,已嚴重衝擊泰緬邊境眾多難民、移民工與庇護尋求者的救援工作。

 

聯合國的緬甸人權事務特使昆塔納(Tomas Ojea Quintana)表示,緬甸快速改革的進展讓他受到鼓舞,但緬甸仍然存在嚴重挑戰,包括持續拘押政治犯以及西部若開邦(Rakhine)的種族暴力。

 

昆塔納在20121025提交給聯合國大會的報告中說,緬甸持續快速改革並且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其中包括人權情勢在內;不過,對於長期人權關切的處理,是改革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他表示,緬甸總統添盛(Thein Sein)已經批准6次特赦,釋放了超過730名良心犯,但其他政治犯依然在押,包括人權自衛暨促進組織(Human Rights Defenders and Promoters Organization)主任敏艾(Myint Aye)

 

昆塔納敦促緬甸政府,立即、無條件地釋放所有在押的良心犯。昆塔納表示,他也持續接獲有關緬甸虐待和拷打被拘押者的指控,特別是在緬甸政治保安處偵訊人犯時的違反人權做法。昆塔納強調,人權應該處於緬甸進程中的核心地位,推動國家向前邁進,並且持續聚焦於提升人民的生活,特別是在若開邦佛教徒和洛興雅族(Rohingya)穆斯林之間的衝突中、以及北部克欽邦(Kachin)。在克欽邦,軍方與少數民族游擊隊之間的衝突,已經導致成千上萬平民流離失所。

 

緬甸正朝著自由民主制混合經濟和全國和解的改革方向前進。緬甸民主改革是指緬甸自從2010年結束了軍政府統治、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執政以來所進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等領域的改革措施。重要措施有政府釋放全國民主聯盟領導人昂山素姬並與她進行對話,大赦超過200政治犯,建立國家人權委員會,頒布賦予勞工有組建工會和罷工等權利的勞動法,放鬆出版審查等內容。這些改革被認為是緬甸自從2010年國會大選以來當局所承諾的使緬甸逐步邁向民主國家和重新融入國際社會的結果與象徵。

 

東南亞國協成員國同意由緬甸主辦2014年的東盟峰會。11月中旬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也被當局允許註冊為合法政黨,並將參加未來舉行的議會補選。201112月初,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對緬甸進行了訪問,成為50多年來第一位訪問緬甸的美國高級官員。不過,到目前緬甸還有超過1600名政治犯被關押著,政府軍與地方武裝的衝突依然持續著。

 

緬甸自從1962年就處于軍政府統治之下。2008年,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的軍事統領宣布為了使緬甸走上民主道路,緬甸需要制定一部新憲法。新憲法規定25%國會議席留給軍人,這被反對派認為是軍方想要繼續掌控政權的方式。2008年的特強氣旋風暴納爾吉斯災難時期舉行了憲法公投,這次投票因具有脅迫和不公正性而遭到很多批評。20085月15,軍方宣布新憲法得到了92.4%投票者的支持而通過。

 

201011月7舉行了國會大選,由於全國民主聯盟等黨派被當局宣布為非法組織不能參加選舉,最終軍方支持組建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贏得國會兩院的大多數席位。對此聯合國和西方國家譴責這次選舉是虛偽和充滿欺騙的。

 

201011月13,緬甸民主運動的領袖昂山素姬被釋放。獲釋後,她與總統登盛、總理Aung Kyi進行了一些對話。儘管對話不是公開的,不過國家媒體報導說「雙方同意擱置分歧、一起為有利於緬甸和國民的共同目標攜手前進」。昂山素姬也被允許可以自由到緬甸各地。之前,全國民主聯盟曾於2010年被宣布為非法組織。而選舉法也規定被判刑的人不得加入政黨和參加選舉,因此全國民主聯盟想要註冊,就要開除所有入獄過的黨員。11月,緬甸國會修改法律,允許曾經的政治犯享有政治權利。因此,民盟於201112月重新註冊登記成一個合法政法並將參加未來的議會選舉

 

最終,在20124月1舉行的45個議會議席補選中,全國民主聯盟贏得43個議席,民盟主席昂山素姬當選聯邦議會人民院議員。20128月8,緬甸各大城市的民眾踴躍參與8888民主運動24周年紀念活動,聯邦政府也首次批准和支持民眾舉行紀念活動。827日,登盛大規模改組內閣,提升改革派閣員的地位,並邊緣化保守派。29個內閣職位中的9個有變動,這成為緬甸新政府自20113月上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內閣人事變動。緬甸政府放鬆了出版審查和網路審查。政府允許昂山素姬的圖片出現在報紙的首頁。審查機構的負責人Tin Shwe表示:緬甸的審查機制跟民主實踐很不協調所以應該廢除審查。儘管當局仍保留著一些審查權力,不過總統顧問表示將於2012年制定的媒體法里會廢除出版審查。

 

20116月,緬甸當局解除了對體育娛樂彩票等期刊的審查。20119月,一些曾經被封鎖的國外網站包括FacebookTwitterBBCYoutube緬甸民主之聲美國之音已經解除了封鎖。《緬甸時報》報導緬甸政府於12月9公布新條規,共計54種商業和罪案期刊、雜誌和書籍無需在出版之前再被當局審查,不過新聞媒體還必須繼續接受嚴格的審查,有官員透露政府不久後也會放寬新聞審查;緬甸信息與文化部長覺山表示政府也將放寬對電影錄像的審查。2012820日,緬甸政府宣布終止對國內出版物的審查制度

 

政府組建了國家人權委員會(NHRC),它由15名退休的官員和學者組成。政府表示該組織將獨立運作,不過有不少人質疑該小組真正的獨立性。該小組已經給總統登盛寫了一封公開信,信中呼籲釋放所有被關押的政治犯。2011年,緬甸進行了兩次大赦,上萬名被釋放的關押者中只有300人是政治犯。其中著名的良心犯有喜劇演員札哈納,而8888民主運動的參與者敏哥奈仍在獄中。目前大赦國際等組織估計有6001700名政治犯還被關押著。

 

201212日,登盛大赦6656名服刑人員;2012113日,緬甸政府又釋放了651名被判刑人員,其中包括自20057月以來一直被在家的前總理欽紐政治犯敏哥奈1988年學生運動領袖之一)、撣邦民族領導人昆吞烏,以及著名博客家賴乃風917日,即總統登盛即將訪前夕,緬甸新聞部宣布基於「人道理由」再釋放500多名囚犯,全國民主聯盟中央執行委員會成員透露,獲得特赦釋放的可能包括在押的所有424名政治犯,以及前軍事情報官員。政府也通過法律允許工人享有組建工會和罷工的權利。

 

20111124日,緬甸一名議員表示緬甸議會已通過一項允許公民和平示威的《和平集會與遊行法案》,法案在獲得總統吳登盛批准後就能成為正式法律。緬甸上議院議員、若開民族發展黨主席埃貌說:「該法案允許公民在提前五天獲得官方許可的前提下,可以手持旗幟進行和平集會與遊行」,「僧侶也是公民,所以我認為他們也可以參加。」122日,登盛在新的法案上簽字正式成為法律,根據法案,示威者可以手持旗幟和政黨標誌在政府大樓、學校、醫院和大使館以外的地方進行示威、遊行和集會。

 

緬甸政府否認聯邦政府軍在對待少數民族武裝時有侵權行為。政府指控克欽獨立軍埋炸彈、炸橋樑和種植毒品。地方武裝由於拒絕被統一收編為國防軍,因此自2008年重新與政府軍交戰。201111月開始,聯邦政府開始同撣族克欽族克倫族等少數民族的武裝組織舉行和平談判。

 

2012112日,緬甸政府與克倫民族聯盟Karen National Union)領導的克倫民族解放軍Karen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簽署停火協議,從而結束了克倫族反對派與聯邦政府長達60多年的對峙與衝突,結束國內武裝暴力衝突也是西方國家同意解除對緬甸經濟制裁的前提條件之一。113日,登盛簽發政令命令聯邦軍隊除了自衛外不得向任何少數民族叛軍發動攻勢。

 

201247日,總統登盛和緬甸境內最大的少數民族武裝組織——克倫民族聯盟的六名代表在內比都進行了歷史性的首次會談,會談達成了包括逐步實現全國停火、制定與遵守停火規則、建立和平監督機制、計劃重新安頓國內流離失所的人民等13點共識,並簽署了和談紀要。克倫民族聯盟自1949年對緬甸當局展開武裝鬥爭以來,就被列為非法組織,該組織的領導人大多都長期居住於泰國

 

當局儘力改革以前失敗的經濟政策。2011年以來,緬甸實施的改革包括反腐敗匯率改革、制訂鼓勵外國投資法和稅收改革。外國投資從2009年度的3億美圓增長到了2010年度的200億美圓。隨著外國資本的大量流入,緬元也升值了25%。此後,政府放鬆了進口限制,並廢止了出口稅。因此2011年緬甸的經濟增長速度預估是8.8%

 

由於緬甸曾有許多複雜的交易市場和黑市的存在。政府為了建立正常貨幣流通體系,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出了求助,IMF10月份派出一個小組訪問了緬甸。訪問之後,政府允許私人銀行可以從事外國交易市場。到2012年緬甸有望建立起穩定單一的流通體系。20124月,為了整頓複雜而混亂的匯制,改用浮動匯率制。

 

2012619日,總統登盛在電視上發表了「國家團結演說」的演講。他表示他領導的政府第一年的工作重心是政治改革和全國和解,「從2012年起,我們將致力於第二波改革,焦點是國家開發與民生。」自2012年起緬甸將放鬆經濟管制,廣泛推行私營化(電信、能源、森林、教育和醫療等行業)和推出新的投資法令,以爭取未來五年平均每年有7.7%的經濟增長率;此外,他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將「繼續推進全國和解、國家和平與穩定、法治、以及維護人民的安全。」

 

20127月,緬甸郵政與電信部開始制訂開放電信行業的改革計劃,以讓緬甸人享有使用手機網際網路的便利,同時吸引外資創造就業。而目前在緬甸近6000萬的人口中,大約96%的人沒有手機。

 

儘管緬甸已經開啟了一些改革,不過許多國家目前保持「謹慎地樂觀」來看待。日本將對緬甸提供援助(2007年一名日本遊客在示威中遇難導致援助終止)東盟也同意緬甸為2014年輪值主席國。

 

美國、澳洲和歐盟呼籲緬甸採取更多行動,比如要求緬甸無條件釋放所有政治犯。隨著國務卿希拉蕊201112月初訪問緬甸之後,美國宣布提供120萬美元援助給緬甸,並考慮將逐步取消對緬甸的制裁措施,最終兩國有望恢復全面的外交關係。

 

2012114日,挪威外長喬納斯·斯特勒表示,由於緬甸的民主改革取得了積極的進步,挪威決定解除對緬甸的經貿投資制裁,挪威私營公司與緬甸進行商貿往來和投資將不再受到限制。但挪威還會繼續執行歐盟對緬的其他制裁措施。

 

2012123日,歐盟部長在布魯塞爾開會之後,宣布將逐步放鬆對緬甸的制裁,以鼓勵該國繼續進行更多改革。歐盟採取的第一個措施是解除對緬甸正副總統、內閣部長、國會議長等高官所實施的簽證禁令。法國外長阿蘭·朱佩表示:如果緬甸繼續推進改革,歐盟將解除更多制裁。

 

201226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表示,國務卿希拉蕊簽字取消了根據《2000年販賣人口受害人保護法》對緬甸實施的部分制裁,這些制裁措施取消之後,美方將同意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派遣評估團,對緬甸提供有限的技術援助。

 

2012217日,停止資援緬甸25年(從1987因緬甸的人權狀況而停止與該國交往)的世界銀行宣布:世行開始與緬甸政府重新接觸;不過該組織表示在恢復對緬甸貸款前,緬甸須先清償積欠國際金融組織的債務。世行駐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副總裁帕米拉·考克斯(Pamela Cox)說:「我們受到緬甸情勢發展的鼓舞,開始重新和緬甸政府接觸,以支持緬甸改革。這將利惠全緬甸人,包括貧窮及弱勢群體。」

 

2012416日,澳大利亞外長卡爾在倫敦表示,澳洲政府將解除對緬甸總統登盛等260人實施的旅行和金融禁令的制裁措施。不過,仍有包括緬甸軍方高層和其他被懷疑侵犯人權的人士約130人還在限制名單上。2012423日,歐盟外長在盧森堡舉行會議,決定暫停對緬甸近500名個人和超過800家企業的制裁措施,為期一年。

 

201267日,卡爾在內比都同緬甸總統登盛和其他部長會談後發表聲明宣布澳大利亞解除對緬甸的剩餘制裁,只保留武器禁運,並將把每年給予緬甸的援助資金增加到一億美元,直到2015年。

 

請再參閱--2012-04-05之文帖--略識~緬甸的風雨及翁山蘇姬

http://mypaper.pchome.com.tw/zou0621/post/1322876582 

                      (昂山素姬--又有譯為--翁山蘇姬)

 

 

台長: 幻羽
人氣(1,029)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