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28 11:35:29| 人氣1,1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史努比*說~【站台圖照簡述】29~*遨遊地海+月海*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史努比*~【站台圖照簡述】29~*遨遊地海+月海*

航海是人類在海上航行,跨越海洋,由一方陸地去到另一方陸地的活動。 在從前是一種冒險行為,因為人類的地理知識有限,彼岸是不可知的世界。從冒險行為,慢慢的轉變於一種商業行為,因為當船到達了另一個地方,船員開始在當地生活,習慣與風俗 漸漸的同化了當地的人種,此為航海最基礎的成果,漸漸的各國的發展慢慢的開始了移民與殖民,有了貿易,商業行為慢慢的活絡了起來,至今 商業貿易還是航海的最主要目的。

地球的四分之三的面積被海洋覆蓋。總面積大約為3億5525萬5千平方公里。一般人們將這些佔地球很大面積的鹹水水域稱為「洋」,大陸邊緣的水域被稱為「海」。

海裡的水總是依照有規律的明確形式流動,循環不息,稱為洋流。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墨西哥灣流,最狹窄處也寬達50哩,流動時速可達4哩,沿北美洲海岸北上,橫過北大西洋,調節北歐的氣候。北太平洋海流是一道類似的暖流,從熱帶向北流,提高北美洲西岸的氣溫。

盛行風是使海流運動不息的主要力量。海水密度不同,也是海流成因之一。冷水的密度比暖水高,因此冷水下沉,暖水上升。基於同樣原理,兩極附近的冷水也下沉,在海面以下向赤道流去。抵達赤道時,這股水流便上升,代替隨著表面海流流向兩極的暖水。

島嶼與大陸的海岸,對海流也有影響,不是使海流轉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不過一般來說,主要的海流都是沿著各個海洋盆地四周環流的。由於地球自轉所產生的科氏力影響,北半球的海流以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的則相反。

海水所含的鹽分各處不同,平均約為3.5%。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無機鹽,最常見的是氯化鈉,即日用的食鹽。海洋所含的鹽極多,可以在全球陸地上鋪成約厚500呎的鹽層。

有些鹽來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來自地殼的岩石。岩石受風化而崩解,釋出鹽類,再由河水帶到海裡去。在海水氣化後再凝結成水的循環過程中,海水蒸發後,鹽留下來,逐漸積聚到現有的濃度。

海波浪不斷在海上翻滾,有時波平如鏡,有時卻巨浪滔天。除了那些由地震或火山爆發造成的波浪外,波浪多半由吹過海面的風引起,遠處暴風雨所攪起的波浪,可能移動數百哩才抵達岸邊。

浪與浪之間由波峰至槽底的高度,多半不超過10呎。不過在暴風雨中,波浪可能高得驚人;1933年,在太平洋錄得的最大波浪高達112呎。

少數像火山島之類的陸塊,邊緣會陡峭地落入海中。但在大陸周圍,大多數是覆蓋著淺淺海水的架形陸塊,是大陸的延伸部分,稱為大陸架。大陸架通常徐徐向下斜伸至海面下約650呎,然後陡峭地落下到海底。大陸架的陡邊稱為大陸斜坡。大多數大陸架延伸至離岸約50哩處;有些狹窄得多;不過,西伯利亞北岸的大陸架卻寬達800哩,遠伸入北極海內。世界大部分漁獲,都是來自大陸架上豐饒的水域;各國更聲稱擁有其海岸以外大陸架的主權,把其中的石油、礦藏和其他資源據為己有。

海洋是許多動植物的生活環境。海洋中的綠藻是大氣層氧氣的主要生產者之一。熱帶珊瑚礁是地球上物種最豐富的生態系統(甚至比熱帶雨林還豐富)。人類對於深海生物的了解至今仍知之甚少。

海洋擁有許多陸地上沒有的動植物種類,且種類數量比陸地繁多,而且海洋內仍有相當多未被發現的生物品種。

早在史前人類就已經在海洋上旅行,從海洋中捕魚,以海洋為生,對海洋進行探索。在航空發展之前,航海是人類跨大陸運輸和旅行的主要方式。

對深海海底的探索一直到20世紀中才真正開始。雖然今天人類對海洋用潛水球、潛水艇、機器人、科學勘探船艦、自動浮標一直到人造衛星進行探索,但人類對海洋、它與大陸和空氣的交換作用以及深海還所知甚少。

海洋是地球上決定氣候發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儲熱體。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熱能傳送帶。海洋與空氣之間的氣體交換(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氣、二氧化碳和甲烷)對氣候的變化和發展有極大的影響。

     

古時人類曾認為月球表面上較暗的部分是海洋,故稱之為月海,事實上至目前為止未曾在月面上發現液態水。

所謂的月海,並非月球上面的海洋。其之所以被稱之為「海」,是因為早期的觀察者,發現到月面有部分地區較暗。而在當時無法清晰觀察到月球表面的情況下,觀察者們按照其對地球的認識,猜測該地區為海洋,因而其反光度比其他地方較低。相對地,其他比較光亮的地方也就被稱之為月陸了。此外,還有被稱為湖的月湖;被稱為灣的月灣;被稱為沼的月沼。

比較多人認為月海是小天體撞擊月球時,撞破月殼,使月幔流出,玄武岩岩漿覆蓋了低地,形成了月海。

但也有科學家根據對月球各類岩石成份、構造與形成年齡的研究,認為月球約形成於45.6億年前。月球形成後曾發生過較大規模的岩漿洋事件,通過岩漿的熔離過程和內部物質調整,於41億年前形成了斜長岩月殼、月幔和月核。在40至39億年前,月球曾遭受到小天體的劇烈撞擊,形成廣泛分布的月海盆地,稱為雨海事件。在39至31.5億年前,月球發生過多次劇烈的玄武岩噴發事件,大量玄武岩填充了月海,厚度達0.5至2.5千米,稱為月海泛濫事件。月海因此而成。

兩個觀點的分別在於,後一觀點認為小天體的撞擊和玄武岩的噴發分別發生在兩個年代;而另一觀點則認為是同時發生的。

月海的地勢一般較低,類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準面低1-2千米。個別最低的海如雨海的東南部甚至比周圍低6000米。 月球表面有雨海、靜海、危海、澄海、豐富海等23個月海大多數月海分布在月球近地面,由於月球是同轉衛星,所以月球的一面永遠面向地球。月球的遠地面僅有3個月海,還有4個在邊緣地區。形成月海分布如此不均的原因相信是地球的引力。由於月球是的一面永遠面向地球,歷經億萬年的引力影響之後,科學家相信月球的質心比形心更接近地球。

所以月幔更容易從近地面流出,使近地面的撞擊坑更容易被玄武岩岩漿所「灌溉」,從而導致了分布不均的現象。 在月球近地面,月海面積約佔整個半球表面的一半。最大的月海叫「風暴洋」,位於月球的東北部,面積達500萬平方公里,約等於9個法國的面積。雨海面積約為90萬平方公里;月面中央的靜海約有26萬平方公里。月海的面積占月面總面積的16%此外,較大的還有澄海、豐富海、危海、雲海等。

美國「阿波羅」宇宙飛船曾6次在月海上登陸,如「阿波羅-11」號、「阿波羅-17」號著陸於靜海,「阿波羅-12」號著落於風暴洋。太空人身穿太空衣,在「海面」上行走,並留下一串串約3厘米深的腳印。發現月面的塵土是近於灰色的纖細粉末,有點像帶有粘性的木炭屑。

填充月海的玄武岩就猶如一個巨大的鈦鐵礦的儲存庫。據專家的模式計算,共約有體積為106萬立方公里的玄武岩分布在月海平原或盆地上。通過已有的探測結果,特別是「克萊門汀」號月球探測器的多光譜探測數據,配以目前地球上鈦鐵礦開採的品位為參考值,可計算出這些玄武岩中鈦鐵礦達到開發程度的資源量超過100萬億噸。

儘管這樣所得的結果帶著很大的推測性與不確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月海玄武岩確實蘊藏著豐富的鈦鐵礦。而且,鈦鐵礦不僅是生產金屬鐵、鈦的原料,還是生產水和火箭燃料——液氧的主要原料。這意味著對月海玄武岩的探測尤為重要。但遺憾的是,目前對月海玄武岩厚度的探測程度很低,影響了月海玄武岩總體積的計算精度,進而影響了鈦鐵礦開發利用前景評估的可靠性。

        

           

台長: 幻羽
人氣(1,110)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