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1-26 15:06:50| 人氣2,6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附錄~:~深切體認如來化身、應身、法身之德行處~:~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附錄~:~深切體認如來化身、應身、法身之德行處~:~

如來身有化身、應身、法身三種之分別。化身者,如來昔在修行地中,為一切眾生修種種法,至自修行滿,而得自在。自在力故,隨眾生心,隨眾生行,隨眾生界,了別多種,不待時,不過時,處所相應,時相應,行相應,說法相應,現種種身,是名化身。應身者,是諸佛如來為諸菩薩得通達故說於真諦,為使解生死涅槃一味故,為怖畏身見眾生歡喜故,為無邊佛法而作本故,如來相應如如智願力故,是身得現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頂背圓光,是名應身。法身者,為欲滅除一切諸煩惱等障,為欲具足一切諸善法故,唯有如如及如如智,是名法身。

法身(dharma-kaya)﹐又名法佛、法身佛、自性身、如如身、真身、實佛、第一身。佛陀的入滅,在佛弟子中引起甚大的驚恐與深切的悲痛,如《遺教經》中說:當釋尊將入滅時,佛弟子無論是有學無學,皆呼叫「世間眼滅」,或慟哭「世尊之滅,一何疾哉!」《大般涅槃經》則記載,當佛將入滅時,阿難尊者也在佛背後痛哭失聲,如喪考妣一樣,但佛卻教誡弟子應「以戒為師」、「以法為師」,又說「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

二千五百多年前,悉達多創覺世間常遍的軌律——緣起法而成佛,佛弟子亦依佛所覺證而流出的教法去修行,也可以同樣行佛所行、見佛所見、悟佛所悟、證佛所證而得解脫。只要佛弟子依法而行,無論是在佛左右,或離佛遙遠,皆得見法而見佛。佛是法的創覺者,僧是法的奉行者,如此,雖然佛陀已入滅,但佛的法身仍常在而不滅。

法身,可說是一切法自在轉的所依,即是轉捨一切雜染法,而得清淨法。就像佛果位上的十力、十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等,是離去一切垢染而顯的清淨法界如如,也即是佛果位上的一切功德所依止,因此,法身是自在、常住、不可思議的。

佛的自覺證智,於清淨的真如法界中,自內圓證,是不可以思索、語議的,更不可以世間凡夫之心來尋思、推度,因此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動念則乖,不可思、不可議的。但為救濟一切有情,解脫眾生的苦痛故,可說、可思、可議。

報身(sambhoga-kaya),又名報佛、報身佛、受用身、受法樂佛、食身、應身、第二身。是指覺悟真理而有的功德之身,佛以一切功德圓滿為相,由一切佛法所共集成,而能起一切自在的作用。因為一切白法增上所起故,十方三世一切如來都各別有其自體,而此自體微妙難測,居純淨土﹐任運湛然而盡未來際,因此得以自受法樂,也可以變現種種形貌,為眾生說種種法,也為大菩薩令受法樂。

法身雖然體用圓滿,無一切相,但畢竟不是眾生所能見、能知、能覺的。因此,對佛陀利益眾生的事業,從地上菩薩的所見上,必須建立受用身,而此報身分為自受用報身與他受用報身。譬如在大集會中,佛本身是自受用身,能在清淨佛土中弘闡大法,令諸大菩薩受用大乘法樂,而諸菩薩依佛所展現之他受用身而得安住於清淨的佛土中,以大乘法喜為食,受用種種法味。就如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依自己的本願力與修行力,以大悲、大慧、大定為體,具足無量的功德相好,成就西方極樂淨土。在淨土中,阿彌陀佛不但自己能受用種種諸樂報,諸大菩薩也能依佛之願力故,得以在極樂淨土中,聽佛說法,受用大乘法樂。

自受用身是諸佛如來自己所受用到的法樂,為酬報於三大無數劫的長時間,不斷的修集無量無邊的福德、智慧二大資糧而起的無邊真實功德。他受用報身則是自己以已經自證圓滿的功德法身,但為利益初地以上的諸大菩薩,而特別從佛的智慧中示現微妙的清淨功德身,為住十地之諸大菩薩,居住在他受用的純淨土,示現廣大的神通,解決眾生的疑網,令彼諸大菩薩受用大乘法樂。

應化身(nirmana-kaya)又名變化身、應化身、應佛、應身佛。是佛為利益眾生,而變現種種不同的化身,居住在淨土或穢土中,為未登地的菩薩眾、二乘人,及一切眾生,為使安樂而示現之種種變化之事。如佛之托胎、誕生、降魔、成道、轉法輪等,或現種種神通,或說教法,或變化其他身口意三業來利益一切有情,使眾生獲得諸利益事。

法身、報身、應化身三身的關係,若從佛的自證化他、能證所證方面則可說:佛所自證的是法身,而化他,則有化益初地以上諸大菩薩而示現的他受用報身,以及度化凡夫二乘而示現的變化身。但若從眾生所見的佛身而立三身時﹐可以說法身是佛所親證自覺的﹐是佛佛互見而常住不變﹔而報身與化身則是隨眾生根機的差別而有變化的。

佛是正法的圓滿覺證者,即是絕對真理之具體顯現者。佛以離一切煩惱雜染的清淨智慧體證了正法,而達到法身與智慧的統一,因此,經中說佛是「最清淨法界等流」(法界即法身)。

從佛的自證與化他而言,佛身又可以開應合真,成為二身與四身。開應,是將三身中的應化身開展為應身與化身,而成為四身觀,如說佛有法身、報身、化身、應身四種﹔合真則是將三身合而為二身,如把享用自內證法樂的法身與自受用報身合起來名法身,把度化眾生之他受用報身與應化身合併而成生身。佛的二身說﹐依開合之不同,而有不同的說法。如說法身與化身,或說法身與應身二類。如第一種說法是將理法身、自受用身、他受用勝應身說為法身,而將劣應身與異類身說為化身;第二種說法則將理法身、自受用身名為法身,而將他受用勝應身、劣應身﹑異類身名為應身。

無論是二身、三身或四身,佛之所以成為佛,是因為他是正法的體現者,也是福德智慧之圓滿實踐者。因此,從理與智的圓滿自證來說,是法身;從法身的利他大用而顯現之身則有二身、三身、四身,乃至種種身之說。但不論如何,因佛入滅後,佛弟子對佛之永恆懷念,在對佛身之不斷理想化中,佛身觀由一身而二身,由二身而三身,由三身而開演為四身,逐漸成就了理想的佛身觀。

佛的三身,每一身皆具有無邊功德,然而,在共同具有的功德中,仍然各有差異。如法身,獨具真實常、樂、我、淨的功德。經說「諸佛常法,法住、法界、法定、法位,法爾如是」。法身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本性常住不變,因此具有「常」德;寂靜安隱,無有苦集,所以具有「樂」德;解脫一切繫縛,無我我所而得大自在,因此說具足「我」德;又佛自發菩提心,即離一切煩惱雜染行,因此常與淨妙善法相應﹐無有垢染,成就諸無為功德,所以也具有「淨」德。

自受用報身,是屬自己受用之身,是在無數劫中修自利行而得之微妙喜樂的真實功德之身。他受用報身及變化身,則是無量劫為使諸眾生能獲得諸利益安樂而示現之化相。佛是福德與智慧究竟圓滿的聖者。佛的智慧,如明月朗照秋夜清空,沒有雲翳,月光皎潔、清淨。因此,古德們常以三德來讚佛,即智德、恩德、斷德。或說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佛的智德是指佛不但覺了一切法的本性,也覺了一切法的種種相,因此,不但自己解脫,也能以無量方便善巧解脫眾生的苦痛。恩德是指佛欲救度眾生苦的大悲心。

諸佛在因地時,悲心深切,徹骨徹髓,不限一人、一事、一世界,而遍一切世界、一切眾生﹐一切的一切,但為利益眾生,令離苦得樂。因此,當成佛時,恩德即圓滿究竟。斷德是由智慧與慈悲並重,斷盡內心的一切煩惱雜染而達究竟清淨。

法身德是成就佛果之正因,解脫德是成就佛果之緣因,般若德是成就佛果之了因。因此,若轉「苦」則成就法身德,轉「惑」則成就般若德,轉「業」而完成解脫德。然而,三德只是一個出障圓明的正法身,如從離垢寂滅邊即是解脫德,從智圓德滿邊說般若德,而此二者的總合就是法身德。因此,若將佛之三德與三身相配合,則法身是法身德,報身為般若德,應身為解脫德。

佛法是自力的,無論是要生天或求解脫,都是自力不由他。有情業感的報體是不與他共的,但有情生存的器世間報土,卻是相互依託受用,相互增上,相互損益。因此,佛與眾生,在剎土中,也有增上攝益的作用。隨佛的三身差別,其受用的佛土亦不相同。土,梵語ksetra,又譯為剎土、地方等,有共同依託的意思。因此,法身依法身土而居住。法身土是約法性遍一切土說,如來之自性身即安住於這究竟圓滿的清淨法性土中。而如來之自受用身是依自受用土而住,此自受用身因依於法身而有故,無形量大小﹐其功德智慧是遍一切處而無所不在。

如來之他受用身,亦是依於自己的他受用淨土而住。因過去所修利他無漏純淨的佛土,到達圓熟的境界,因此隨十地位之菩薩根性而變為種種不同的淨土。變化身依自己所化之變化土而住。有云:「心淨國土淨,心淨眾生淨。」佛的三身與三土,雖然依三身的功德而有不同之住處,但因報身與應化身是依佛法身之功德而有。因此,三身與三土,無論淨與穢,皆是相依共存的。佛法以利樂眾生為目的,從自行化他而達成解脫。體悟緣起而覺悟的佛,都是不離人間的聖者...

        

台長: 幻羽
人氣(2,618)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禪七修行系列第二次七七 |
此分類下一篇:禪七修行系列二之(七)第一篇
此分類上一篇:附錄~:~深切認識大願王地藏菩薩~:~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