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13 19:35:22| 人氣2,4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PATi-PATi》2005年5月號專訪(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春の日に思うこと~


4月10日から、毎週日曜(22:00~)に放送される

日本テレビ系「おしゃれism」のパーソナリティーに決定!

藤木君にとって、この春に体験する最も新しいこと。

今月はその番組のこと、イタリアのこと、いろいろ聞きました。


大山ケンジ/撮影   木村由理江/文 

大渡八千代/ヘア&メイク  古田ひろこ/スタイリング


在演唱會之後藤木君緊接著舉辦歌友會,然後為了特別節目的取材去了義大利,這在上個月的訪問中也曾提過了。而這篇訪問的取材時間是三月份的下旬,正巧碰上了藤木君四月即將開始的新節目《おしゃれイズム》的準備期間,因此看來相當忙碌。不過擔任正規節目的主持人對藤木君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不知道藤木君將會呈現什麼表情、不知道會聽到什麼樣藤木君風格的發言,因此現在的我十分期待。節目播出之後會有什麼感想...下回有機會的話將會仔細的向大家報告。而現在就讓我們熱切的來聽聽藤木君義大利之行的感想吧。


《その時代の中で何をしたかってことがいちばん大切》

◎從以前開始對義大利就很感興趣嗎?

--我對吃的東西比較感興趣(笑)。義大利料理現在在日本也相當受到歡迎,問過一些去過義大利的人一定都會說:『無論走到哪裡料理都非常好吃!』。真的有這樣的國家嗎....?真想親自去確認一下。何況義大利也是一個很有歷史的古老國家,足球也很風行,又是世界的流行時尚中心.....真的很想去看一看。

◎實際嚐過義大利料理之後覺得如何呢?

--真的很美味喔。我第一天是先到羅倫茲(Firenze),抵達時雖然已經是當地時間晚上九點了,必須羅倫茲住一晚,不過比我們先到達的工作人員很親切的帶我們外出去吃飯.....。每一道料理都非常好吃,只是量太多了幾乎吃不完。

◎這次的行程是七天五夜,我想許多鏡頭也是在移動中匆忙拍攝的吧,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呢?

--嗯~......很強烈的感受到"與宗教的距離感"。梵諦岡羅馬教廷的"Basilica di San Pietro"大聖堂是天主教(katholiek)的總教堂,這是一棟其他宗教的教會皆無法相比的大教堂,非常雄偉堂皇。這讓我深切的感受到天主教真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雖然我對義大利的歷史並不是全然的瞭解,不過大約在一百多年前義大利還是屬於許多小國家各自獨立的狀況,如米蘭(Milano)、羅倫茲(Firenze)及威尼西亞(Venezia)等,所以每個地方的街道都各有各自的風貌,相當有意思。日本過去也分裂成許多藩國,因此感覺上與義大利也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不知為何日本有很多舊時的文化文物並沒有保存下來,因此許多街道給人的印象是幾乎相同的。這種文化的不同處是很吸引人的。

◎在米蘭的Santa Maria delle Grazie大教堂看到的偉大的《最後的晚餐》的感想如何呢?在節目裡好像聽到藤木君說過『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這樣的話。

--去參觀名畫《最後的晚餐》應該是此行的最大目的吧,而且是在最後一天,實在是非常非常的感動。在義大利無論走到哪裡到處都遍佈著許多的美術品不是嗎?無論那個教會裡都會有畫作與畫像.....。可是在放置《最後的晚餐》的屋子裡卻是惟獨單單只有這一幅畫,完全是一對一的面對面接觸,而且整幅畫是直接畫在整片的牆面之上,這種巨大的規模感也是其它畫作很難比擬的。

◎這有沒有讓藤木君重燃對美術的興趣呢?

--該怎麼說呢.....。對於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來說,畫出立體的人物像是很理所當然的事,可是在過去完全不知道"立體"觀念的年代裡,人們如何獲得這樣的觀念的過程便是一種歷史,而得知這些歷史對我們來說便相當有趣。發現新的手法,畫出的不同的畫作也有其價值的存在。不過這並不是單單只了解到”那個時代也有這樣的人存在"的歷史知識而已,如果可以把自己領悟到的想法畫成可以讓人看的見的各種作品的話,那麼大家對於美術的看法或是領悟的方法一定會有所不同吧。

◎確實是這樣呢。如此一來藤木君對達文西的印象有沒有些許的改變呢?

--雖然無法解答的"謎"的部分還是有,說不定也有可能只是一個"脾氣很拗的大叔".....可是那種真實的存在感卻是非常強烈的。我也去過達文西大師的故里達文西村,那真的只是一個鄉下的村落而已。雖然他們告訴我:『他沒有朋友,只是在這個很自然的環境中成長.....』,但是在接觸這些"自然"的時候,他是如何思考的呢?是感到神的存在呢?還是覺得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理論來解釋呢?.....我想達文西並不是神,而是一個追求原理真理的人。

◎原來如此。所以才會對解剖學有深厚的興趣。 

--不過好像在哪裡讀過在那個時代的藝術家大多都是像這樣的。說是趨勢也好,也像是必要的條件。比方說有的大師並沒有抱持著成為一個藝術家的主張或主義,他可能只是應他人的要求畫出別人所希望的作品罷了.....即使自己並不太認同。即便如此,我也會這麼想:在那樣的時代裡到底"怎麼做""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

◎有機會去觀賞大約同時代的另一個作家-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嗎?

--看到了,在 Sanpietro 教堂裡的聖母像。真的是很偉大的作品,與畫作的寫實感比起來或許有些不同,像是借助了神力的感覺。



(未完待續)




譯於2005/04/13





台長: yoyo
人氣(2,4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偶像後援(藝人、後援會) | 個人分類: 雜誌專訪 |
此分類下一篇:《PATi-PATi》2005年5月號專訪(下)
此分類上一篇:《feature》雜誌1999年8月號專訪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