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17 10:35:09| 人氣203|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父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電影是體誤人生的方式
上個禮拜 我看了「父子」之後
也覺得看電影也是回憶人生的方式

每回看這類型的影片
我總期待它能影射內心深層的情感
甚至期望能藉由電影的情節 豐富的表達給很好的朋友說 我曾經歷類似的環境
也許,這是電影動人之處
因為人們其實是不擅長將真正的情感確切的表達
藉由電影的情節和作者的文字功力 可以幫忙很多

就是這麼的找尋著
尋找一種被體會被瞭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我的觀感是~

正如某個影評人說的「單親家庭的情況,並不像電影所描述的那麼單薄」
這是我看完的感想
因為它不能代表自己的某個部份
所以..它沒滿足我!

我想自己對於電影有很高的標準和不滿足
沒辦法..我的人生獲得的感觸太深太精采了..哈

但,我認為
一部片沒有真正的好與壞
只是你能從中得到多少共鳴
但像這類的片 我推薦大家去看
縱使劇情的交待不夠smooth,媽媽的角色和心情的變化描述得太少
但小孩的部份卻是可以讓人引發激動的淚「滴」..(不是水哦..)

我最想提出說明的情節是
當父親暴怒的說「你媽媽不要我們了,你怎麼這麼笨..」之類的話的時候
小朋友居然還”敢”去端父親和自己的中間(空間的描述)的開水來喝

就是看到這一段的時候讓我對這部電影失去認同感

當自己失去全世界的時候(母親的離開,父親的暴怒)..
就算很渴也不會有所行動的
我覺得這時內心的恐慌和失去對這世界的信賴,早就遠遠超過渴的需求

小朋友的角色演得極好

嗯..這就是我的感想
補充:這一段文字寫得好...

「如果你曾經是我的父親,我的兒子又何嘗不會是你?
在愛與痛的邊緣,父親和兒子,原本就沒有什麼區別。」

台長: 思ㄟ
人氣(203)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ken
我有寫一篇 關於 此電影的想法

有空可以看看


這 是過去的電影 過去式了

^^
2012-07-13 13:41:36
版主回應
您有些文章的密碼是「無」,該輸入什麼呢?
你寫的此電影的文章,因為以上原因無法開啟呢~
2012-07-13 21:08:49
ken
抱歉~

輸入 不正確

密碼都一樣

0766

^^
2012-07-13 23:04:34
版主回應
您寫得點我很喜歡
可惜 這部片已看過太久了 很多你提到的部份都遺忘了

這是當時 我只看 我去觀想我與父親 以及 去尋找符合自己心境的電影的感覺

而遺漏了去看用愛折磨愛這些動人的刻畫。
2012-07-14 00:28:42
ken
正如你說的~

我想 你是用電影 是觀照自己!!

而我這是想 讓你 去看 我寫的

因為愛 所以...

會有很多的不同

也就因此 而看到不同


菩薩本自性 自修的本貌

明師一點

還是 要了解 你的本性 本心
2012-07-14 09:18:44
版主回應
你寫的境界有一點深
我有一點迷惘

因為愛 會有很多的不同
有朝向善的 也有朝向惡的

人有時無法抵抗環境施加的壓力
但造化弄人 希望到最後都是遇見貴人和貴事
於是我們的智慧就增長了

愛變成最平靜良善的事。
2012-07-16 23:18:48
ken
恩恩

我有寫一篇 修行

你也可再參考 我另一篇 達摩祖師的電影

是關於慈悲與智慧

你我都會因外在因素 容易 想不開 也看不清
所以 煩惱 是外在 也是內在
所以 當我們心生慈悲時 無形中會去化解 這樣的問題
所以 慈悲不起煩惱 慈悲衍生智慧 的道理在這
(而大家所說的愛 也是慈悲)

而所謂的智慧 就是我們的本性
是不生不滅 與天地相同的!!

當我們願去了解 且 實行時 就是修行的開始

然~ 我們本性 既是本有 那要如何 去運用ㄋ
不好意思 還是要回到佛堂
佛堂 平常是說道理 告訴你要依法修行
因為 沒有戒 就沒有定 也沒有慧
所以佛家 說戒定慧 儒家說 定靜安慮得
這是漸悟

而開始
進佛堂 會告訴你名師一指 然後依此修行 這是頓悟
這一指 會告訴你 你的靈性何處 如何以此修行
百年後 雲歸何處

有網址 你這不可轉貼
原則上 跟上面一樣
^ ^
2012-07-17 09:49:5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