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7-26 11:11:29| 人氣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雲腳花蓮~~單車將行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星期~如果沒有意外
一台Escape
四個人
四部單車
我們將單車雲遊在花蓮山區的綠意林間..

有人是真的想去騎乘林道…享受單車不只是單車的快感~
而我
真的很純粹
是懷念能高東段.. 天長、龍澗
多年前的能高越嶺, 步行於山高水深的道上
那又深又長的天長隧道….

而桃塞步道..竹村.梅園.蓮花池
也是唸了許\久的路段..
以前曾計劃以公車到中橫迴頭灣站下
再健行進入竹村.梅園過一夜
沒想到卻是以單車模式造訪~~
已經都可以預料到自己的打混程度了…

這群朋友的玩法..絕沒任何章法
更沒所謂按著計劃的
但..但..絕對不會讓人失望的..

我的冠軍二號
第一次遠行
自己的車褲..車燈..單車背包..都還沒購齊哩…
這些天得多花些心思補齊…
然後…
興奮的期待著~~~


**參考資料******

台14線: 能高越嶺道,台電東西向輸配電線路保線道

路線: 彰化à 埔里à 霧社à 廬山à 屯原(à 雲海à 天池à 能高山à 檜林)à 奇萊à 盤石à 龍澗à 銅門(花蓮)

一般人去霧社、清境農場、廬山溫泉就是走這條公路,台14線就是延此路繼續入山,經廬山部落到屯原,再過俗稱天池的高山湖泊,以及能高北峰南麓的”光被八表”紀念碑(按:此碑為紀念民國四十年台電東西向輸配電線路完工所立),由此翻越中央山脈到東部的木瓜溪流域,直通銅門出花蓮吉安。此路就是登山界有名的能高越嶺道。延續日據時代所修築的古道,民國四十年台電再將之拓寬成東西向輸配電線路的保線道,在雲海、天池、檜林、奇萊、盤石皆設有保線所。因此在目前未完成的幾條橫貫公路中,這是路線標準最高最好走也最成形的一條。由廬山到屯原約四公里可通行汽車;屯原以上,路寬約一公尺,能通行越野機車或自行車至天池,然後就要用走的了,一直到奇萊才可再通行汽車;無法通行汽車路段的長度約有45.4Km,也有人半騎半扛越野自行車走完這段路到東部去。一般的登山隊至少會排三天兩夜的行程走完這條越嶺道。

在西段的景點,冬末春初,霧社、清境農場、廬山附近道路兩旁,盛開的桃紅色山櫻花總吸引眾人的目光,這幾個大家所熟知的景點就不再贅述。倒是廬山部落,住的多是原住民,很有淳樸山村的味道。眾人熟悉的廬山溫泉並不是廬山部落,在離旅館聚集的溫泉區前不遠左方有一叉路往上,才是往廬山部落的路。若你辦了甲種入山證,便可進入越嶺道看看高山深谷及台灣的高山景色。但對習慣以汽機車代步的我們,想走完越嶺道,參加登山隊仍是較可行的方法。

至於東段,從花蓮吉安入銅門,可看到橫跨木瓜溪吊橋對岸有一銅門水力發電廠,其上有兩扇紅色大銅門,唯此地並非以此命其地名,蓋此地曾產銅也。由此到龍澗水力發電廠10Km的道路,乃依傍木瓜溪谷修築,多隧道斷崖,景色壯麗,猶如小型之太魯閣峽谷。此地路況甚佳,可通行汽車,若辦理甲種入山證則可進入一窺其奧。由龍澗至奇萊約二十七公里,仍可通行汽車,但山高谷深路迂迴,前無炊煙後無店,人跡罕至,非有充份準備不宜冒然進入。

***********************

銅門龍澗
由花蓮銅門龍澗經磐石過天長斷崖到奇萊是一般驕車可到的最高點,健行者可再上檜林翻越能高山至天池山莊往雲海再下盧山霧社,登山界稱為能高越嶺道。本路線,於民國七年元月開通,花蓮境內的道路大多依附於木瓜溪往上游開闢,由於水源豐沛,台電在沿途共設置三個水力發廠,即銅門、清水和龍澗,因少開發,森林茂密,野生動植物多,風景優美自是不在話下。在蔣經國時代為開闢中橫公路還曾親自走過一回,後來決定建築太魯閣至谷關的路線,本路線即未再開發。沿途尚有原住民伏繫日軍的日人死難紀念碑。

銅門舊稱同門,泰雅語意思是山麓之平地,因路線完成,此地發現銅礦,故改稱銅門,是經常發生土石流的地段,有意上山者應加小心。.

木瓜溪是花蓮溪的支流之一,其因為切割了中央山脈、奇萊山和能高山,所以這溪的沿途處處皆是美景,也因此這裡藏有大量的水力能源,光是這條溪就有大大小小約9座電廠,這些電場所產的電足以應付供應整個花東地區,甚至還可以越過中央山脈到達台灣的西部地區。若想一覽木瓜溪的美,遊客們可以走14號省道,而這條省道也是早期的「能高越嶺古道」,在台電於此設立了電廠後,才將這裡拓寬的。

一進入了14號省道後過了銅門,就可抵達龍澗,而位於龍澗橋旁的就是掌管木瓜溪大大小小電場的龍澗電場,在這電場旁還有一個高50公尺,有如一條細帶的瀑布,那就是聞名的龍澗瀑布,不過可別以為這瀑布是天然的,這條瀑布其實是在不小心的情況所產生的,電場引水入導水隧道時,水由隧道流出的,雖然這瀑布是人工的,但是可是沒有影響它的壯闊之氣。

過了龍澗之後,木瓜溪開始陷到了山谷之中,右左兩片的山壁將木瓜溪箝在中間,而右側的就是天長斷崖,在太陽出現時,這裡被照的是閃閃發光,起霧時這裡又在濛濛之中透出那崢嶸的面貌。這裡雖然沒有太魯閣那麼峻美的崖壁,但是這裡那股攝人的氣勢,可是將人毫不留情的吸入。

2004.04.27  中國時報
觀光電廠巡禮 花蓮龍澗電廠 驚豔峽谷、瀑布
柯焜耀/花蓮報導

夏日即將來臨,想體驗一下高山雪水與地下冷泉的急凍滋味嗎?不妨到花蓮縣秀林鄉木瓜溪上游的龍澗發電廠一遊。

木瓜溪發源自中央山脈的奇萊山區,這條溪的上游山勢險要、峽谷處處,台灣電力公司在此建了不少水壩與發電廠,包括東台灣最大的龍澗發電廠,來此不但可觀賞木瓜溪壯麗的山水,更可見識到浩大的水力工程。

峽谷、水壩 隱身木瓜溪
行程可由花蓮市往吉安,再走台9丙省道往鯉魚潭方向,過了橫跨木瓜溪的仁壽大橋後右轉銅門道路,經銅門村、派出所,在入山檢查哨驗過證件後續前行,經過「貫通龍澗」石柱後,公路穿越一連串名為「見返隧道」的明隧道,地形景觀與險峻程度絲毫不輸給太魯閣峽谷。

公路最後越過溪谷上方、造型優美的龍澗虹橋,總計由仁壽橋路口到龍澗里程約11公里。龍澗虹橋的下方溪谷係由一座水壩攔水所形成的水庫,名為銅門調整池,水色呈亮麗的粉藍,搭配水壩、虹橋而形成山水佳景。

龍澗電廠的位置在木瓜溪支流龍鳳溪旁,進入電廠得先通過一條長達一公里的地下隧道,隧道盡頭是四層樓高的電廠廠房所在,兩座東部最大的發電機在此隆隆作響,每座發電機的裝置容量高達四萬八千六百瓩。

龍鳳瀑布 媲美珍珠灘
參觀過龍澗鬼斧神工的電廠後,更不要錯過了木瓜溪壯麗的峽谷風光與龍鳳瀑布。由電廠入口處的隧道口循道路往龍鳳溪上溯約500公尺,可抵達龍溪(巴托蘭溪)、鳳溪(巴托魯溪)會流處的龍鳳壩與龍鳳瀑布,溪谷中巨石纍纍,並有至少6道以上的瀑布,分別由二條溪匯入溪谷中,飛瀑搭配巨岩形成的美景,媲美大陸九寨溝的珍珠灘。

若由龍澗虹橋前循木瓜溪主流的方向上溯,可穿過幾座隧道前往木瓜壩。木瓜壩上游約100公尺處的木瓜溪底,有一處堪稱東亞湧泉量最大的天然冷泉─龍澗冷泉(小貫冷泉),冷泉由溪岸的岩壁裂縫中像一條豐沛的小溪般潺潺流出,其水溫約21℃,為碳酸泉,每秒出水量約0.5立方公尺。

☆參觀申請:須以書面方式在參觀日10天前提出申請,不收費,開放參觀時間為周一至周五9:00﹣11:00、13:30﹣3:30,每梯次1小時。洽:(02)23666338。台電將為團體安排導覽解說服務。另外,也須事先到花蓮縣警察局(花蓮市府前路21號)或備名冊3份到銅門派出所辦理入山證。

*********************

梅園至竹村步道

梅園至竹村步道長度為9.3公里,單程步行約三小時。由九梅吊橋處直行此步道,可瀏覽陶塞溪谷風光,行約 3公里即達梅園,此處曾為玻里享平部落舊址,為一河階地,每當二、二月間桃花綻放,五、六月間結實累累的水蜜桃令人垂涎,經由梅園而上即即達竹村。

 竹村舊稱陶塞,意為多竹,原為魯多候部落舊址,共有七個台地,每年三、四月時,一片黃花綠葉的油菜,形成美麗的田園風光。

梅園竹村步道 安步森呼吸
■長度:全程9.3公里

■時間:單程3小時
■體力挑戰度:沿途可暫停觀景或休息的點多,路程雖長,走來舒適。

淡淡三月天,梅園竹村總是最先嗅到春的氣息

,桃花、油菜花鋪灑的花海,著實會讓初訪此地的人以為置身外國風景之中。如果對梅園竹村有點好奇,耐心些,先循著中橫公路開車搭車來到西寶與文山間的迴頭灣,然後就得棄車步行跋涉約9.3公里,三小時左右才能抵達竹村,路雖漫長,坡度起伏不大,放鬆心情,安步當車,就能享受一場極佳的森林浴。

往梅園竹村的小徑,是沿著陶塞溪谷開鑿,一邊緊臨山崖,而路的邊緣即是深遠數十公尺的溪谷,有時山徑轉個彎,回頭一望,對向的山路好緊緊嵌入裸露的斷崖,雲霧縹緲間,景色十分壯麗。沿途林相變化豐富,低海拔的森林鳥類和溪澗鳥,忽左忽右地鳴唱,宛轉悅耳,配合腳步倒也不寂寞。

梅園竹村步道特色之一是吊橋多且長,而梅園及竹村都位於陶塞溪畔的河階台地上,一派田園風光,像極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據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員林茂耀的說法,新春三月趕赴梅園竹村的桃花宴,是浪漫的;溽暑七月上山避暑嚐水蜜桃,是快意的;深秋十一悠遊山林蕭瑟,是舒暢的;隆冬二月重訪老友暖酒敘舊,是溫情的。但一年四季的心情究竟會怎樣?只有親身造訪才會有答案。



桃塞步道
中橫公路過天祥後順著陶塞溪轉向北,到迴頭彎則180度折轉向南,彎頭有一叉路口,即是蓮花池—梅園—竹村步道入口,又稱「陶塞步道」,路徑沿山壁開鑿,深入立霧溪支流,這裡是泰雅舊部落之一,現在的梅園、竹村都是種植高冷蔬菜、水果的農產聚落,各有小教會,是個遺世獨立的山中傳奇。



本路線較適合開車前來,以回頭灣為起點開始騎車,用攜車袋搭客運到天祥比較方便;當然,如果是從事中橫橫貫的長途騎士也可以進來玩玩。一開始沿著山壁開鑿的氣勢宛若延續太魯閣峽谷,過清溪吊橋之後開始爬升,路況是舒適的泥土路,如果有雨潮溼時頂多噴濺一身泥巴,有些人還求之不得。約4.5公里來到梅園的叉路口,往下到梅園,是一個河階地聚落,春天時梅花、山櫻花相繼開放,此時約爬升160公尺。繼續往上經過忠孝、仁愛吊橋,跨到陶塞溪的右(東)岸,林相越來越原始,中海拔鳥類也隨處可見。接著再過最長的陶塞吊橋回到陶塞溪左岸,這裡就是竹村的下層,竹村是個發達的河階地,計有七層之多,再回轉陡上,可以來到最大的一層河階地,上有農田和房舍,少見外人。繼續前行則無路,必須回頭下





台長: 瑪璜
人氣(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