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23 05:31:44| 人氣3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只是日記-我讀半生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原本一天看個67頁,看了一個月多還看不到內容的一半.沒想到故事馬上來到轉捩點,接下來的一半在一周內便看完了-就是剛剛.

 

老實說,張愛玲的文字風格我說不上喜愛.大約十多前看了她的幾篇短篇小說,從此便敬謝不敏.後來這幾年聽到許多人對張愛玲的推崇與吹捧,我也不為所動.並不是覺得她的文字不夠好,主要是覺得"調性不合",我覺得她的觀察入微到了"苛刻"的程度,讓我十分佩服,卻很難由衷喜愛.

 

後來會讀半生緣可以說是"因緣成熟".

 

一是我從老家把此書帶回到我的住處,丟在桌邊一放就是半年,偶爾看到還是"心賴.

 

二是我無意間看到作家侯文詠的說法,他說"...或許我要開始寫愛情了。寫愛情,總會覺得再怎麼出手都不會有張愛玲好....(註一)

 

 

三是因為看到侯文詠的說法,於是我把半生緣打開來翻了一翻.或許是年紀也到了.所以一見半生緣的"首句".我就決定要看下去.它的首句是"他和曼楨認識,已經是多年前的事了".

 

我很喜歡女主角顧曼楨的名字,剛看也覺得這名字有點眼熟.卻沒想到這就是說出"我們回不去了"這句經典名言的苦主.看了大約一個禮拜之後我忍不住狐疑才去查了半生緣的維基百科.裡面寫著:

 

主線是顧曼楨和沈世鈞之間的愛情故事...兩人歷盡千帆後再相遇,卻惟有感慨萬千:「世鈞,我們回不過去了。」(註二)

 

我看完半生緣的結論是:我非常認同侯文詠對張愛玲的推崇.縱使這是看了第一頁就會知道結局的故事,我還是被深深的打動.張愛玲把過程織構得十分離奇卻又十分合理.所以人的情感可以複雜深層,但慾望與理想終究被現實所侷限.

 

我一直覺得張愛玲和她創作的角色刻意保持冷淡的關係,所以作者才能讓男女主角剛經歷完喜悲交集.立刻筆鋒一轉就接著戲謔的句子"他們這壁廂生離死別,那頭他家裡也正難捨難分".

 

所以我周遭看過半生緣的人都說這是一個"太悲慘"的故事.不過有一半的人在說悲慘這個字眼時臉上卻是掛著笑容.(這讓悲慘因此顯得更加悲慘)

 

這也讓我聯想到恩格斯提到他小時候遇過的一位篤信命運預定論的傳教士:這位教士會使用一種嚇人的邏輯論證來馴服聽眾,比如他首先設定人類的無能,人類沒有能力行善,這種能力只能由上帝賦予,但上帝的意志是自由的,而且是武斷的,他只能賦予少數人這種能力,這些人是有福的.其他人則永遠受天譴,"永遠嗎?"教士會這樣問,然後自己回答:"是的,永遠!"(註三)

 

 

 

在此感謝張愛玲創造了永遠的顧曼楨與沈世鈞.

 

 

記於看完半生緣的夜.

 

 

 

 

註一:原文網址

http://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archive/2005/08/08/9918.html

 

註二:這裡維基百科應該是有出錯,書裡面的是"我們回不去了",並沒有"過"這個字.

 

註三:摘自到芬蘭車站.

台長: X
人氣(3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