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11-17 13:36:00| 人氣7,0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影評--【青春弒戀】:這個社會,不需要更多的刻板印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馬來魔影評:《青春弒戀》(Terrorizers)。評分:78分

◎【一言以蔽之】:演員很強,情緒張力很夠,可惜就是太多刻板印象了!





以《台北星期天》(Pinoy Sunday)得過金馬獎的導演何蔚庭其實是馬來西亞人,他透過多部短片、長片,在世界各地獲獎無數,他的這部長片作品《青春弒戀》幾乎是復刻80~90年代的台灣電影敘事風格,也就是或多或少受到當時「台灣新浪潮」的影響,但在內容上卻十分貼合網路世代,以年輕人的愛情觀,結合隨機殺人案件的社會議題,呈現當前台灣青春世代的生活樣貌。

本片演員素質極強,尤其是扮演情色按摩師的丁寧,以及飾演成人片演員的陳庭妮,都演出環境壓力之下的無奈與滄桑。女主角李沐看起來頗有年輕版林依晨的神韻,周旋在純情男子林哲熹,以及讓她「慾亂情迷」的陳庭妮之間,幾場激情戲點到為止,卻充滿想像空間。比較可惜的是姚愛寗飾演熱愛Cosplay(角色扮演)的叛逆高中生,以及林柏宏飾演性格乖僻,喜歡打電玩的男生,最後因為求愛失敗而持刀殺人,這兩個角色的背景描述,都令人覺得過於偏頗。

片中有一段劇情,描述女主角李沐身為被害人,卻被媒體指稱是她的感情處理方式有問題,才引來殺機,這種「檢討被害者」的壞習慣,是目前這個社會的通病,此時飽受傷害的李沐,詢問飾演她父親的洪都拉斯:「你是相信媒體,還是相信我呢」?這位父親的回答是:「我不知道」!因為長輩其實不像我們活在資訊時代,面對過多的媒體資訊容易造成焦慮,甚至會很直覺的認為「新聞報出來的東西就是真的」,卻無法明白那些片面扭曲、充滿惡意的資訊,才是應該受到過濾。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心態,所以當媒體上面那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名嘴,不斷「檢討」動漫、電影、電玩,以及大眾流行文化是「有害」的時候,這些以偏概全的資訊,就容易被信以為真,於是每次發生殺人案,就會出現「都是因為兇手太愛打電玩(或者太愛看漫畫、太愛看電影),所以分不清楚現實和虛幻,才會導致社會事件的發生」,這種言論一再傳播之下,總是讓流行文化長期遭到莫名其妙的誤解,而本片卻恰巧掉入這樣的問題當中,導演(編劇)就跟片中的父親一樣,顯然是「太相信媒體,不相信真相」,才會把劇情處理成這個樣子!

仔細看這部片,確實出現許多標籤化的描述,比如說姚愛寗飾演熱愛角色扮演(Cosplay)的少女,在片中被描述成「男女關係複雜」、「不守規矩」,顯然又是用「大人」的那套成見,把他們不瞭解的東西都做出負面解讀,而林柏宏飾演的殺人犯,依然被設定為「電玩迷」,「把殺人當成打電玩」,整個劇情幾乎沒有描寫這個角色的成長經歷,也忽略了事件背後更複雜的因素,反而和那些令人搖頭的新聞媒體一樣,過度簡化的把電玩迷都貼上「潛在殺人犯」的標籤。雖然我相信導演是無意為之,但還是希望要觸及社會議題的創作者,可以深入瞭解不同的面向,避免過度標籤化的描述,因為這個社會,真的不需要更多的刻板印象!
































台長: 馬來魔
人氣(7,0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華語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影評--【月老】:真愛無極限,陰陽難阻隔
此分類上一篇:影評--【梅艷芳】:舞台落幕,記憶永存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