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1-07 17:04:20| 人氣5,63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幸福路上】:為賦新辭強說愁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為了讓大家享受更好的版面,避免廣告蓋版的困擾,日後部落格文章將逐漸轉移到以下網址,請多支持:http://malaimo.tw)



台灣動畫電影《幸福路上》在戲院播放預告的時候,我朋友就曾經不可置信的問我說:「這是電影嗎」?我說:「其實我也不敢相信這是電影」,如果他是一個三分鐘的廣告片,或者十分鐘的短片,也許沒什麼問題,但這樣的東西在理智上來說,真的不可能會是一部電影長片,因為技術不到位、程度不到位、內容太單薄,在美國、日本動畫長時間的培養之下,台灣觀眾對於動畫電影的眼界與需求,自有一套高標準,所以像《幸福路上》這樣程度的動畫電影竟然有勇氣上片,只能說是低估了觀眾、高估了自己!

◎美學教育的缺乏,間接創造了這場災難

本片的前半段,大量描述台灣僵化教育制度對小孩產生的影響,在那個只注重考試成績,對於美學素養和生活感受都完全不重視的環境之下,台灣從政府的宣傳海報、觀光區的設計規劃,甚至整個城市景觀,常常都是醜到爆炸,一大堆兒童塗鴉都可以當成插畫家,在市場上受到追捧,在這樣的畸形環境「薰陶」之下,會出現這麼自我感覺良好的動畫電影,似乎也不稀奇,既然兒童塗鴉都可以當插畫家了,那麼兒童水彩畫拿來拍電影,似乎也只是剛好而已!

◎很難吸引小孩,對大人的吸引力也有限

《幸福路上》在視覺上的「輝煌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驗證了台灣美學素養的缺乏,即使不拿你跟宮崎駿、新海誠這種大師級的作品比,拿你跟線條同樣簡單的《櫻桃小丸子》相比,你都不是對手,如果撇開畫功不談,光是人物不夠可愛,甚至缺乏立體的個性,故事也過於沉重,小孩看了不會喜歡,大人看了也未必喜歡,就很難吸引觀眾進戲院,在目標觀眾不明確,整體定位也很模糊的情況下,讓本片注定成為一個語焉不詳的存在,看不出賣點在哪裡!

◎桂綸鎂的配音成為最大敗筆,聲優不是那麼好當的

很多好萊塢動畫喜歡找明星來配音,日本也有專業的「聲優」(聲音演員)負責透過聲音為動畫人物賦予生命,但是聲音的演出會比表情的演出更有難度,如今《幸福路上》試圖學習這套方式,以明星配音為賣點,讓桂綸鎂用她那千篇一律的平板聲調來配音,從頭到尾都讓我以為是咖啡廣告,實在難以入戲!

其實這個現象非常有趣,因為當我們看到桂綸鎂的真人出現在銀幕上的時候,並不會意識到這樣的口條有什麼問題,因為一般觀眾對於美女的容忍度基本上是比較高的,但是如今我們看不到她本來的面貌,而且她配音的卡通人物本身又長得不討喜,在缺乏「外貌庇護」的情況下,觀眾所有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在她的口條上,所以也讓她的口條問題自此浮上檯面,根本就是自曝其短,而且一個人無論喜怒哀樂,都可以用那種缺乏高低起伏的文青式口吻說話,聽久也真的蠻累的!

◎根本沒有劇情,只有一大堆的自言自語

說完畫風,罵完配音,再來討論一下劇情,我甚至懷疑這部片到底有沒有劇情!因為從頭到尾,都只看到一堆片段式的童年回憶或者幻想片段,以及女主角不斷的內心獨白、自言自語,再丟出一大堆「幸福是什麼」之類的大哉問,試圖讓觀眾以為這一切都很有深度,其實仔細思考,就不難發現這根本就是一大堆詞藻華麗的廢話,完全暴露出台灣文青最為人詬病的問題,就是「為賦新辭強說愁」,也根本忘記電影的本質應該是「說故事」,而不是「講道理」。

◎放進一大堆台灣元素,卻反而弄巧成拙

在故事極度單薄的情況下,沒有讓觀眾去認同角色的遭遇,所以那一大堆文藝式的口白都只是負擔,對劇情的推進絲毫沒有幫助,而且導演刻意放進台灣著名的新聞事件,以及「豬哥亮」之類的平民文化,來證明自己了解台灣,問題是這一大堆台灣本土記憶的堆積,頂多是在情感上試圖引起共鳴,卻沒有真正的融入在故事裡面,所以故事主人翁對這些事情有什麼看法,或是這些事情對他有什麼影響,我們在大部分的時候都是看不出來的!這顯示出本片在心態上的投機取巧,也是對本土文化的消費,甚至濫用!

◎「台灣人沒看過聖誕樹」,這是什麼樣的荒謬認知?

這明明是一部很感性的電影,卻有一個地方讓我笑出聲,因為這段劇情描述在台灣長大的女主角,竟然沒看過聖誕樹,到了美國才第一次看到聖誕樹,並且跟他的美國老公說「台灣人都不過聖誕節」,這完全顯示出導演視野的狹隘,因為聖誕節已經是國際性的文化,在台灣也很盛行,無論你有沒有過這個節日的習慣,片中的女主角是一個1975年出生的現代人,居住於北部地區,劇情竟然描述他從小到大沒看過聖誕樹,請問導演是活在一個什麼樣的平行時空?這如果不是對於西方文化的偏見,不然就是缺乏生活觀察,導致認知觀念的錯誤。

◎自溺、說教、強說愁,台灣創作者的包袱究竟有多重?

當迪士尼的《可可夜總會》(Coco) 透過一個迷人故事,讓我們認識墨西哥文化之後,再看台灣的《幸福路上》,兩相比較之下,證實台灣動畫根本悲劇一場,把一堆本土元素,用一種刻意說教的方式硬塞給觀眾,卻還是很難產生共鳴,而且導演對於西方文化的眼界也顯得過度狹隘、自以為是,一大堆的自言自語、故作哀愁,都是台灣電影慣有的文藝腔,活在自己的世界,給自己一大堆沉重包袱,卻連「完整說完一個故事」的能力都嚴重缺乏,再加上美感不足、技術差強人意,這整部電影失敗的原因,剛好顯示出台灣文創產業的危機!



*這樣的畫功可以製作動畫電影,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刻意放進大量的鄉土情懷,劇情卻顯得毫無重點。


*桂綸鎂的聲調完全沒有高低起伏,比較適合為鬼片配音。


*陳水扁被畫成卡通,大概只有扁迷會開心吧!


*豬哥亮也被畫成卡通,但不代表文青真的能理解庶民文化。


*考上北一女就要大肆慶祝,顯示出台灣菁英主義的可笑。


*女主角竟然沒看過聖誕樹,顯示出導演對西方文化的偏見。


*台灣文青的通病,就是「為賦新辭強說愁」。


*本片失敗的原因,剛好顯示出台灣文創產業的危機!



台長: 馬來魔
人氣(5,635) | 回應(1)| 推薦 (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華語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大陸虐殺驚悚片的實驗之作
此分類上一篇:【老獸】:可恨之人也有可憐之處

Conan
台灣在哪一條幸福路上?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80115/1279191/
2018-01-16 05:06:08
版主回應
導演給不出幸福的答案,是因為台灣從來不在幸福路上!從以前到現在,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都離幸福很遠很遠,差別是導演的那個時代至少還保留了希望,可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竟然連希望都沒有了!
2018-01-16 18:04:0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