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27 01:43:45| 人氣41,860| 回應9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四張畫】:無解,或是無言?

推薦 4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導演鍾孟宏的第一部劇情片《停車》到第二部劇情片《第四張畫》都有獨到的社會觀察,也總是用一種黑色幽默的氛圍,訴說著荒誕、沉重,卻也很寫實的庶民故事,然後在悲傷裡面放進一點若有似無的希望;在衝突當中又有著一點悲天憫人的溫柔,可是無論《停車》或《第四張畫》,都是屬於沒有結局的電影,結局的刻意留白,對於習慣通俗劇模式的觀眾來說,難免不適應,可是看到戲院裡面有觀眾質疑「怎麼這樣就沒了」的時候,我很想告訴他們:就連現實人生都不會有明確結論了,又何必要求電影一定要給你一個結論呢?

 

很多人會注意到《第四張畫》是因為小男主角畢曉海竟然打敗呼聲很高的其他演員,得到『台北電影節』的影帝殊榮。以童星來說,畢曉海確實演的不錯,可是其他演員的襯托,才是讓他可以發揮的主因,像是大陸演技派美女郝蕾,演活了那個從事特種行業的母親,而飾演家暴繼父的戴立忍,演出傳統父權思維底下的自卑與自大,一腳把小孩踢飛的畫面,以及對著小孩鬼魂的那段獨白,都令人震撼!另外,台灣著名諧星「納豆」演出一個生性放蕩的小痞子,在喜感的背後,卻是一種無以名狀的悲傷,讓我們看到一個「綜藝咖」竟然也有這麼多層次的演技,納豆的演出,是繼《艋舺》的陳漢典之後,台灣影壇的又一個驚喜!

 

本片的敘事風格其實非常冷靜,沒有什麼大起大落,卻透過一個小孩的眼光,靜靜的看著大人世界的複雜,而在面對這些無奈與茫然的時候,就拿起畫筆,讓每張畫都代表了一種心情寫照,也都代表著不同的人生感受,前三張畫都是在感受環境、感受人際關係、感受成長,最後一張畫則是在「感受自己」。四張畫各有隱喻,也形同於人生的某些「失去」。第一張畫:「死去的父親」代表著家庭溫暖的消失;第二張畫:「好朋友的小雞雞」,用轉型的性徵,隱喻著消逝的童年,甚至是性的啟蒙,或是成長的盼望。第三張畫:「失蹤的哥哥」可能是另一個社會問題的縮影,可是最後那張自畫像,成為畫不出來的「第四張畫」,就象徵著「失去的自我」,也就是面對一連串的人生問號,只能選擇閉起眼睛,無言以對。

 

電影裡常常出現的畫面,是男孩獨自在路上走著,陽光灑落,樹影搖逸,帶來一種淡淡的溫暖和平靜,可是若有所思的小男孩在沉靜的步伐之下,究竟是走向歸途,還是走向迷途?

 

我不確定《第四張畫》是不是以「社會問題」當成出發點,但整個故事其實就是我們每天都會在社會新聞裡面看到的事件,包括失業的問題、大陸新娘的問題、家暴的問題、教育的問題,以及失蹤兒童的問題。這部電影把這麼多的問題穿插在一起,勾勒出故事的輪廓,可是這些問題不可能用一部電影的篇幅就告訴你答案,所以本片的目的在於「呈現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結尾的留白,可能會令人錯愕,但這種「無解」或「無言」的狀態,正是我們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所呈現出來的共通心境,看似無言,卻已道盡千言萬語......

-------------------------------------------------------------------------

 

 

*畢曉海年紀輕輕,就已經拿到最佳男主角的殊榮。

 

 

*金士傑(右)飾演的校工,算是畢曉海在片中的朋友。

 

 

*郝蕾飾演畢曉海失散多年的母親,是從大陸嫁到台灣的風塵女。

 

 

*納豆飾演畢曉海的小偷朋友,出色的演技令人刮目相看。

 

 

*戴立忍飾演家暴的繼父,毆打小孩的戲碼令人怵目驚心!

 

 

*關穎飾演的老師,只會教小孩背課文,卻未必了解小孩的心事。

 

 

*戴立忍對著小孩鬼魂的獨白,以及充滿殺氣的回眸,演得超生動!

 

 

*第四張畫,是自畫像,也就是「真誠的面對自己」......

 

 

台長: 馬來魔
人氣(41,860) | 回應(9)| 推薦 (4)|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華語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得閒炒飯】:跨性別的愛情本質
此分類上一篇:【劍雨】:悲戀江湖路

隔壁老王
畢曉海看起來蠻平凡的,可是演技真的不錯!
2010-10-28 09:27:37
版主回應
他跟那些只會賣弄可愛的童星比起來,
算是比較成熟,也比較有演技的童星。
2010-11-01 10:17:08
加勒比海盜
我覺得演的最好的是郝蕾...
2010-10-28 13:59:21
版主回應
所以她真的是「好雷」,不是「負雷」唷~XD
2010-11-01 10:18:14
電腦車床銑床
台灣的庶民生活
就是帶有一點點憂傷的感覺
2010-10-29 19:47:16
版主回應
其實台灣的庶民生活也有樂天知足的一面,
未必是那麼壓抑或悲傷,
可是台灣電影常常喜歡著墨於悲情的部份。
2010-11-01 10:19:44
何觀
不是吧?又沒結尾@@鍾孟宏上次停車裡張震把戴立忍莫名奇妙裝在後車箱,還荒繆帶個只認識幾小時的小孩回家養?的草率結局已經讓人詬病,這次又來這招?是不是他編劇能力不行啊??
2010-10-30 05:04:51
版主回應
可以說是留下一個餘韻,讓觀眾去思考。
可是換個角度想,
如果安排了一堆劇情支線,卻不做收尾,這會不會有點不負責任?
所以是好是壞,就看觀眾怎麼解讀了!
2010-11-01 10:25:37
sokkuri
1.關穎某些角度還跟郝蕾蠻像的,大概美女都是差不多
不過郝蕾詮釋的非常道地刮目相看。
2.這...的確草率,就如禪語裡妳只得到我的皮還沒得到 我的骨,看上述評語最後給你的感覺是這樣,覺得文筆不錯,但還是接近硬凹。
3.最後應該必須呈現第4張畫,圖畫內容導演可隨意
還是必須去表達,而不是拍拍臉END,這算未完也可看出劇本只是普通。
2011-02-19 11:56:13
版主回應
1.關穎跟郝蕾都是屬於同一型的美女,確實有相似之處。

2.由於電影沒把故事說完,結尾留下不少餘韻,因此我在這篇文章的最後,也刻意用.....(點點點)來呼應電影給觀眾的感覺,若覺得我的評語硬拗的話,我只能說感謝指教。讀者的觀感雖然不是作者所能控制,卻能帶給作者不同方向的思考,所以很感謝你。

3.這劇本確實有不完善之處,或者可以說這位導演總是習慣不把故事說完,"停車"如此,"第四張畫"也如此。該說是風格還是缺點,就見仁見智了!
2011-02-19 23:40:35
嗯嗯
我覺得這部電影看下來滿好看...是我很喜歡的那種感覺
不過還是太\"拖\"了,老實說~張力有點不夠~
他可能可以再強調一點他要表達的觀點
不然其實我覺得有一點找不到這部戲的方向....
2011-02-27 18:10:17
版主回應
我覺得節奏可以再快一點,
後半段的張力其實可以更強烈,
可惜最後就這樣突然結束,
總覺得應該可以再多一點什麼東西。
2011-02-28 12:28:49
moon
好一個!
就連現實人生都不會有明確結論了,又何必要求電影一定要給你一個結論呢?
2011-03-26 21:05:15
版主回應
請按讚~XD
2011-05-05 10:21:00
愛思克林
人生都找不到結論了,難道電影不能許我們一個未來?
國片在這麼一個艱困的時代,難道不能不搞意識形態?
我只能說結尾給我的莫名感還小於我的無明火~
2011-04-20 15:45:54
版主回應
很多國片就是愛搞意識流,自以為有氣質啊~
這種想法和作法,讓電影跟觀眾的距離越來越遠,把國片害慘啦!
還好現在的導演已經改進很多,
所以雖然這部電影還是有一部分的意識流餘毒,
但至少沒以前的國片那麼嚴重啦!
2011-05-05 10:22:53
robin
按一百個讚^^。
2011-06-23 19:06:33
版主回應
感謝你啊~
2011-06-28 00:11:0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