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7-31 10:44:26| 人氣6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育人類學筆記 109-7-31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近代自然科學的命題建立在關係的解體。

將人類原作為其中的一部分而賴以生存的自然的關係解體,立足於自然的外部,把自然當作和自己無關的東西來觀察。

 而近代醫學的進步是刻意將人的存在所保有的整體性分解為心與體來思考。」

 

我想,這說明了解體兼具的破壞性與創造性,也說明解析之後的重整,統合的重要性。(我以此思考7/23從青少年營隊下山車程,對於課程的討論)

 

正值轉大人的青少年階段,個人正如從幼鶵成為亞成鳥的過渡,以各種形式上或實質上的「關係的解體」,經歷轉大人的過程。

一般人慣常稱之為「叛逆」,名之為「惡」。事實上,這或許可視為一種走向成年必經的儀式,也同樣兼具破壞性與創造性。

破壞性一旦超過一定程度將難以挽回。於是,有各種教育工作者,教育機構,學校...以山野教育,各類長征,壯遊,與困難挑戰的洗禮...,陪伴青少年經歷關係的解體(與過去的自己,對於父母的依賴...),與轉化,讓他們在成人的從旁守護之下,有機會透過類似成年禮的儀式,更加認識自己,長出新的自我。

(我以此思考,青少年階段最需要什麼)

然後在解體的破壞性與創造性的體驗之後,「關係的回復」。

一方面大人需要自覺,身為一個人是有限的存在,將有助重建與青少年深厚的關係。

另一方面,我用以理解久居城市的我們,對於走向山林的渴望,置身野地時感到由衷的喜悅與寧靜。

台長: 玉山薄雪草
人氣(676)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讀書心得 |
此分類下一篇:書摘筆記:晚熟世代 110-8-28
此分類上一篇:教育人類學筆記:經驗知識 110-7-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