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12-30 19:56:38| 人氣4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書筆記:『廢墟少年』書摘之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廢墟少年』書摘之一 (~看見被拋入廢墟的少年 李雪莉)

*** 揭開中產階級忽略/看不見的世界
「來過這裡(收容少年的學校),才知道政府鼓吹大家生育解決少子困境的話語,有多諷刺。...臺灣有一大群兒少,不曾被好好照料。」(P12)

「...社會裡有愈來愈多痛苦的孩子....這些孩子到底是怎麼自己長大的?」(P13)

*** 談到共通的相似性:
@我訝異這「共通的相似性」,不就是我在看紀錄片『阿紫』時感受到的嗎?
「一般人是否意識到底層有這麼多痛苦的孩子?....愈是縱向深入少年複雜的生命史,愈能發現在這一個個家庭故事裡,有著共通的相似性。」(P13)
「在全球化以及臺灣社會變遷過程中,這些家庭是被劇烈影響及碾壓的一群。...我們看見全球化如何與我們的國家發展政策,彼此交互作用,形成我們並不陌生的現象:
經濟的劇烈轉型、學歷主義至上與學徒制瓦解、大量引進國際勞動力、東南亞婚配市場的浮現。少年們家庭裡的父執輩,幾乎清一色視底層藍領的失業或就業不穩的男性,
...經濟的不穩定侷限了婚配的選擇,也加速了他們家庭的脆弱化。」(P14)
「如果家貧卻能提供穩定的愛,家庭對下一代不見得是負債,反而能淬煉出家庭成員堅毅的人格。
但...臺灣底層家庭目前失能狀況嚴重,...這讓在成長中的未成年們,身心難以安頓。」(P14~15)
「聽少年們斷續地描述原生家庭,總要拼湊多時才能窺知全貌。
...這些複雜又難以理清的情緒,家庭多次重組的混亂,...孩子經常不清楚誰是他們的法定代理人,誰能成為她們的照顧者;...」(P15)

***談到世襲的貧窮、因結構問題被限制住、與社會的弱連結:
@這些不就是我在看紀錄片「未來無恙」時感受到的嗎?
「少年們生下來就彷彿拿了一手爛牌,但原生家庭的貧與亂,只勾勒出少年一部分的處境,更大的結構問題是,他們被有限的機會給困住了。
...難以從社會金字塔的底層向上流動,只能在邊緣遊蕩。」(P15~16)
「...文憑至上的價值觀及大量白領工作出現,過去的技職生態消失,這對(需提早步入社會的)少年極為不利,
...家庭狀況使他們無法專心求學,進入社會也未能積累政象的工作經驗,結果少年跟他們的父輩一樣在各種體力活哩,丟失了健康。」
「...底層家庭的孩子,手足普遍較多,孩子得到的資源更單薄;...,比起一般中產小孩承擔了更多家庭照顧的責任,他們被迫提早長大,...」
「當同齡者有餘裕和條件臚列出自己人生的夢想清單,他們卻不是。同齡者在談課外的才藝學習,他們想的是:怎麼不被酗酒的父親毆打、下一頓飯在哪裡、哪份工作的日領工資高。」
「對擁有強連結的中產家庭,更難以想像底層家庭與社會的弱連結。」(P16)
「沒有夢想的清單、欠缺與社會資源的連結,讓他們感到被孤立,普遍學習低、自信低、互動低、經常心情受困或有創傷。」(P16)

***談到「重公平甚於平等」、「以家庭為倫理單位的親族式關照」
「...這個社會很少直視弱勢者的多舛,...
邊緣的孩子不哭不鬧,太習慣在角落,難以被看到。但邊緣的困境之所以持續被漠視,持續被固化,與臺灣社會兩種根深柢固的慣性思考,密不可分。」(P16~17)
「臺灣是個在乎公平價值,更甚於平等價值的社會,...在乎公平競爭的遊戲規則,嚮往實力主義,對那些無法自己脫困的弱勢階層,欠缺足夠的同理心。
...對平等意識的匱乏,...很少用心思考為少年們增能的方法,...如何持續協助少年們想像一個可以盼望的人生,似乎不是社會集體的責任。」(P18)
「東方社會文化下的親族式的關照,對於他者的關心有明顯的等級,關注度會因為親疏距離而稀薄,...」
這兩種思考慣性,「讓我們把問題掃進了個別的家庭、推回了個人的層次,也讓我們習於用金錢和物質補貼的思路,快速解決底層問題...」
「當...無法提早為底層少年提供機會,這些不平等的遭遇,會讓我們失去每個有潛力的少年,...。」(P18)
「...即便我們再努力認識、同理、盡可能不帶偏見地反省,...視野仍不免受到障蔽;...在理解和閱讀他們的故事後,還能轉身回到自己的世界裡生活,
但他們卻是每天要絞盡腦汁氣力才能好好活著,那是沒有一分鐘能脫身的命運。

...那種逐步認知到的無助感,不論再怎麼努力也不會變好,其實是對臺灣社會的諷刺...」(P20) 

***希望--幫助他們戰勝困難
「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說過,人是被拋擲於世上,無能決定自己出生家庭與社會位階,但卻可以自由地創造自己。
...寫下此書的目的,想帶讀者走入這群被拋入廢墟般狀態少年們的生命處境,讓他們走進公共視野裡。
少年們能否自由地創造自身的生命,不只是他們的責任,也應該是我們大家共同的承擔。...」(P20)

原文出處:『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李雪莉、簡永達 著  衛城出版 2018年

台長: 玉山薄雪草
人氣(4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書心得 |
此分類下一篇:讀書筆記:『廢墟少年』書摘之二
此分類上一篇:讀書筆記:閱讀『廢墟少年』的起心動念 109-11-1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