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20 15:59:12| 人氣3,59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洋面上的輕嘆98-7-16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船身依舊上下擺盪 隨海的旋律
我知道 洋面在輕歎著
而我 也已將自己的輕嘆 順勢寫入了風中..............


清晨四點半睡眼惺忪地起床 將小咕嚕和小瑀魚一同喚醒 整裝
即使多年來像是候鳥的遷徙般 一年兩度造訪花蓮 旅行了許多次
這一次卻是我們家的賞鯨初航呢 --
參加多羅滿賞鯨的"尋找福爾摩莎之旅"行程
此行將以三小時的航程來回 賞鯨豚 並前往清水斷崖

在多羅滿(註一)地下室(註二)聽完解說簡報 五點半從花蓮港休閒碼頭上船出發
先穿著好救生衣 我帶著小咕嚕爬上賞鯨船上層 阿德獨自帶瑀魚坐在下層

賞鯨船一面前行一面隨著水波輕晃 整個水面 開始浸染著耀眼的橙黃
一駛出花蓮港時 頓失港灣屏蔽 船身開始轉為劇烈搖擺
還好小咕嚕並未感覺害怕
瑀魚大概是睡眠不足加上暈船 拿著饅頭啃著 不久居然就睡著了
本來阿德和我一直很擔心瑀魚暈船會嘔吐 還好只是輕微地以昏睡表現

小咕嚕時時出神凝視著船身劃開的水面 噴濺起晶瑩的水珠與白色飛沫
對他來說 乘船出海的新奇體驗 或許不亞於在海上遇見其他動物的期待

船離開花蓮港之後不久 就到了奇萊鼻附近 長長的岬角深入海中 以白色燈塔昭示著它突出洋面的靜立

不過清晨五點多 破雲而出的陽光 已經十分耀眼炫目
馬達聲規律而又嘈雜 以致於我幾乎聽不清楚解說員的聲音 透過擴音器 轟隆轟隆地響著 好像變成了催眠

不久 興奮激昂的語調 從擴音器中傳來 船上遊客都趨前張望 或擠向船頭 甚至激動地發出驚呼
我們遇見了第一群海上精靈 飛旋海豚

飛旋海豚像一群頑皮的孩子 十分活潑 充滿著好奇心 而且帶著一些愛表演的過動傾向
對於船隻的出現顯得非常友善 不時跳出水面旋轉滾翻 再直直落下
如若以人的情緒經驗去同理 我們或可解讀為 牠們是快樂與雀躍的
還有幾隻海豚媽媽身邊游著亦步亦趨 尚未離乳的小寶寶 非常地可愛

船長將引擎熄火了 靜緩地繞著附近的海面周旋 不斷與這群飛旋海豚靠近 交會
很幸運地 我和小咕嚕還看見四隻飛旋海豚瞬間深潛 在水面上留下四個美麗的圓圈
那是牠們留下的尾印! 也是最後的留言 在向我們說: 我要深潛囉 掰掰!

與飛旋海豚互動了許久 船長重新發動引擎 續航

第二群遇到的是花紋海豚 吻部很短 額隆突出 頭部非常巨大 有著高大的背鰭  
體色因為年齡與刮痕的數量多寡 有著顯著的差異
牠們的個性溫和而穩定 即便與船隻相遇時 游在海面上 也顯得十分沉著自在

不久又遇到一群熱帶斑海豚 牠們也有長長的吻 身上有許多明顯的白斑點 背鰭彎彎的像鐮刀 
十分熱情有趣地圍繞著船隻打轉
喜愛在船首衝浪 或者不時跟隨船尾製造的餘浪戲著浪

事實上在還沒出海賞鯨之前 或曾聽聞過一些海豚的習性與極高的智慧
只是在海上相遇時 感受到海豚如此強烈的好奇心與低度的警覺性 仍讓我十分訝異
輕易地接納他人 喜悅共享 是孩童經常自然流露的真心與稚情
我直覺以為 海豚可愛的行為 實在像極了一群放學時仍捨不得地簇擁著老師走的小朋友

最後遇到一大群弗氏海豚 牠們的吻部也很短 背鰭也呈鐮刀狀 體型比較圓胖 綽號"大肥仔"
不過 牠們顯得比較緊張 不太願意靠近賞鯨船 所以我們只是短暫交會 就慢慢駛離

後來我才知道 極少有遊客願意搭乘5:30的船班來賞鯨 而且人數不足 5:30可能會不開航
我們家很幸運地遇上花蓮門諾醫院的十六人團體 與他們的"福爾摩沙行程"併團
在這個一大清早的船班 避開了其他賞鯨團體 整個海域只有我們一艘賞鯨船 所以看到海豚的機會高了許多
將花蓮港附近常見的四種海豚都遇遍了 所以我們算是幸運中的幸運了

船隻開始加速前往清水斷崖 我們依序經過了三棧溪與立霧溪凹陷的溪谷
從洋面上回看曾經熟悉的陸域 心頭升起一種陌生而奇妙的感覺
也許就像我們從不同的稜線或山脊 幾度爬上玉山和雪山
也許就像我們單從出海口外 無法想像三棧溪與立霧溪峽谷的壯麗
相異的旅途 帶來新的視野及感動 為我們淺薄的認知 增添了幾許拼湊完整的可能

清晨山巒間的雲靄極為稀少 空氣和海水都顯得十分澄澈透淨
也讓我首次從浩湯的洋面之上 遠距離地觀看清楚大清水山與小清水山兩個三角錐 以及綜合著深灰深藍 至深紫色調的清水斷崖
它們高大聳峙 以鬱鬱的絕壁之姿傲立 讓始終溫暖 即便在嚴冬也維持28度水溫的太平洋黑潮 經年拍擊著它們的足趾

前一日徒步與嬉戲的崇德海灘 從汪汪洋面上看過去 僅剩細細一線
而從海灘上仰望時築在高聳絕壁間的蘇花公路 僅僅是清水斷崖下非常薄的一小層

"I'la Formosa!" 我頓時領悟了這句十六世紀葡萄牙人從海上發自內心的驚嘆
感覺心底思潮澎湃 卻又只能壓抑地輕輕嘆著

回程 解說員關閉了麥克風 我也可以不必在馬達嘈雜聲中費力豎起耳朵 努力想捕捉遺落在風中的聲音

小咕嚕大概是暈船了 或者太早起又太興奮而在返程感覺疲憊 趴伏在欄杆上漸漸昏睡
我一面支撐著他熟睡中完全放鬆的身軀 一面安靜地回想尋思
賞鯨解說員站在駕駛艙頂最高處 為大家播報鯨豚群 而較少面對面互動的方式
與自然步道上的體驗對話 各自的優點與盲點

清晨時明淨清晰的山嶺 開始漸漸地覆上洋面上遭日照蒸起的雲嵐
我不時注視著海水 渴望還有機會再與任何一種鯨豚相遇 船身的搖晃 漸漸迴盪成為一種催眠的韻律
 
我轉而凝視著海水在波瀾與天光間的奇妙變幻: 有時水色十分深邃漆黑 有時候又在陽光下顯得極為透明盈潔
有時 水面波紋不興 光滑如緞 細緻如絲綢 有時候 又不斷閃爍著跳動的曲線

就這樣 花蓮市的陸地緩緩接近了
我輕喚著 叫醒小咕嚕 希望他不會在進花蓮港之後感到扼腕
得以在進港之前 再溫故一次從海面上觀看陸地的感覺
為此次初航 留下一些有始有終的回憶

船身依舊上下擺盪 隨海的旋律
我知道 洋面還在輕歎著
而我 也已將自己的輕嘆 順勢寫入了風中....

終於 賞鯨船進港 我們走下樓梯與阿德和瑀魚在下層會合

阿德說:他抱著睡著的瑀魚時 幾乎無法為海豚拍照 只勉強以左手攝取了一些海岸山景與清水斷崖
瑀魚醒來看見海豚浮出水面時 會一直說:把拔 你看 又來了 又出來了!
我心想 瑀魚年紀還小 這次出航也沒有嚴重的暈船 還多少留著些海豚相遇的記憶 這樣就夠了
也許 明年再來?

IMG_6833出海望著奇萊鼻與燈塔.JPG 

IMG_6839日出時望向山的方向仍照著灰濛濛的霧靄.JPG 
IMG_6844從海上望向陸地.JPG

IMG_6855海面上看到的兩處河流出海口.JPG

IMG_6874這裡應該就是我們蓋漂流木小屋的清水斷崖下海灘.JPG

IMG_6889霧靄散後_山脈直入大海.JPG

IMG_6890我們在夏天的太平洋面上.JPG

IMG_6900回到花蓮港內.JPG

IMG_6901賞鯨船上.JPG

註一: 什麼是"多羅滿"? 我也很好奇 從網頁上摘路如下
「多羅滿」是花蓮最早之地名,回溯至十四、五世紀,西班牙海員航行至台灣東部海域時,看到從立霧溪上游
沖刷至出海口沙灘上閃閃的金沙發亮景象,驚呼「TURUMOAN」- 亦即「黃金海岸」的意思。

註二:在地下室的牆上 看到關於鯨豚類祖先的介紹: 那是一種長得像是短腿的狼的史前動物 叫做”中爪獸”
生活在水邊,為了抓魚吃,所以游泳游得越來越好,隨著時間慢慢地過去,身體慢慢地隨著環境而改變
經過了五千萬年,演化成現在的鯨豚類。
鯨類動物被科學家以嘴巴裡的構造分為兩群:齒鯨與鬚鯨;大多數生活在大海中,只有少數生活在河流裡。
齒鯨,也就是嘴裡長有牙齒的。鬚鯨,嘴裡長滿了一片片的鯨鬚片,以濾食方法進食。

常見鯨豚:
中華鯨豚協會網站
http://www.whale.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section&id=6&Itemid=88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玉山薄雪草
人氣(3,59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島嶼行旅 |
此分類下一篇:金色召喚之一--天送埤, 翠峰山屋 98-11-6
此分類上一篇:撿拾98-7-16

達可
薄雪草一家好幸福,
上次我們去龜山島賞鯨,
只遠遠看到兩隻擬虎鯨的背脊,
都有點懷疑是不是船家錨定在海裏頭安慰遊客的充氣娃娃...

下次也從花蓮出海試試看。
2009-08-07 16:10:2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