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11 12:18:53| 人氣2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爵士影像】天才雷普利 The Talented Mr. Ripley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導演:安東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 【英倫情人】
製片:薛尼盧梅 (SydneyLumet) 【遠離非洲】、威廉霍勃 (William     Horberg)
編劇:安東尼明格拉(AnthonyMinghella) 【英倫情人】
演員:麥特戴蒙(MattDamon) 【心靈捕手】
   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Paltrow) 【莎翁情史】
   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伊莉莎白】

忠誠與信諾不堪財富與美色之一擊
五十年代的存在主義與梨廢之風挑戰著主人翁雷普利的法道德觀。為貪黃金屋與顏如玉,犯罪天才使一位木訥跟班蛐變成浪蕩的主人。陰狠的城府令天使般的知識份子墮落為財富與色慾的追逐者。誠與信諾竟輕若片中虛渺的樂聲。

故事大綱:

年輕有錢又置身於義大利的豔陽下,這是湯姆雷普利所渴望的生活,卻是迪基葛林利早已擁有的東西。雷普利是個出身平凡,生活也毫無值得炫耀的年輕人,他受到一個富商之託,到義大利去遊說他那放蕩不羈的兒子迪基,重回他的家鄉美國。

但是當雷普利一到義國,就深深地被迪基的生活形態所迷惑:美麗的別墅、高級浮華的渡假飯店、一擲千金的奢靡生活,以及他美麗溫柔的女友,都令他羨慕不已。

由於雷普利一心覬覦迪基的生活,最後這樣的慾望竟擴張成想要將迪基取而代之,他縝密的心思不僅令人咋舌,而冷靜的犯罪手法更是教人措手不及。就在他陶醉於親手打造的美夢中時,雷普利因為一次意外的巧合害他露出了馬腳,於是引起警方的注意並展開調查……

影中音樂:

電影一開始,畫面未出現,就已經有音樂傳出,隨著這首Lullaby for Cain,然後麥特戴蒙飾演的雷普利,就在銀幕上,像拼圖般,一片片的拼湊出來,也象徵著這個人的個性,有若拼圖般,被切割成多個面,其實,這就是雷普利複雜的人性。然後鏡頭來到紐約的上流社會的社交圈,雷普利穿著一件借來的普林斯頓外套,彈著鋼琴伴奏。從一開頭,雷普利就是以一個披著別人的衣服的形象出現,就像小說要前後呼應,電影這個手法也正是前後呼應。也逐漸帶出,這會是怎樣的一個故事,這會是一個有著雷普利的內心,卻披上別人的外表的故事。雷普利,一個在普林斯頓大學的鋼琴調音師,到處兼差打工,力圖為生的年輕人,電影中處處可以見到他自卑的感覺,他厭惡自己的身份,他羨慕別人的生活,想要成為另一種人的欲望,無法壓抑下來。這是雷普利的自卑的心理,潛意識中,他討厭自己的身份,所以,當他有這樣一個機會,揚棄過去的自己時,他是那麼的渴望,也無法拒絕。於是他拿著Dickie的父親的錢,來到歐洲。我並不覺得,他一開始就有想要取代Dickie的念頭,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事情的自然演變下,雷普利就順著形式,演了這樣一齣不可收拾的戲碼。

導演以音樂來代表兩個人的性格,雷普利喜歡古典音樂,討厭爵士樂。但是,Dickie喜歡爵士樂,恨古典樂。Dickie自認為是一個自由瀟灑,恣意隨性的人。就像他喜歡的爵士樂。爵士樂是一種很即興的表演方式,可以在Pub中,來段隨性的表演,同樣的曲子,可以用很多種表現的方式,演奏的手法。比方說,興之所至,可以用卻克派頓的風格來表演My funny Valentine,所以Dickie說他痛恨美國,痛恨那個一成不變的,守舊的社會。相對的,電影中的雷普利,偏愛古典音樂,古典音樂代表的是一種已經制式化的形式,乍看之下,好像是雷普利的個性,一個已經被制式化的人格,拘謹含蓄,不夠活潑。可以預期,十年後,也許還是過著同樣的生活的人。一個有若陽光,一個就像影子。Dickie就是那個走在陽光中的人,於是乎,海灘上,Dickie古銅色的皮膚,就像他一直是在陽光中生活一般,而雷普利,爾後就好像Dickie的影子,在海灘上的白晰膚色,也點出了這種情形。

可是,諷刺的是,雷普利不是一個被制式化的人,他有無與倫比的即興功力。武俠小說中的見招拆招,套用在他身上再適合也不過。可是Dickie呢?那個瀟灑隨性的Dickie,在享樂生活之外,對外界的變化,卻是那麼毫無變通能力的,一點也不若他喜歡的音樂那般的隨性。導演安東尼明格拉很擅長用曲子(或者音樂本身的反面意識來表達主角的行為,比方說,英倫情人中的郭德堡變奏曲又是一個例子。)在這部電影中,音樂有著很大的深度,關於音樂,在此先容我略過不提,以後有機會再來談談好了。

再回到雷普利的自卑感,肇因於對他的生活以及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在他見到Dickie以前,他就很羨慕Dickie,雷普利認為,接觸爵士樂,投其所好,可以讓自己更接近羨慕中的生活。他並沒有處心積慮的要取代Dickie,他只是覺得,如果這樣做,就可以像一位上流社會的公子,就可以擁有他夢想中的那種上流社會的生活。或者,講的淺顯一點,就像台灣現在一片哈日風,到處充斥的是拉麵館,kitty貓,電視播的是講著日文,賣的卻是台灣的東西的商品廣告。

為什麼這股風潮可以這樣的興盛,我自己的猜想是這樣的:「無非就是以為這樣,可以更貼近日本的生活。」而這種錯覺是來自那裡?來自日劇,來自那個幻想中,不真實的世界。也許會覺得,用著日本品牌的手機,吃著日本的拉麵,說著幾句淺顯的日文,抱著Kitty貓入睡,就更像電視劇中的主角們,就像生活在日劇中的夢幻世界一般。真實的日本是這樣子嗎?我可以說:「不是的。」我也喜歡看日劇,但是真實不是這樣子的,為什麼可以說的這麼肯定,因為我住過一段不算短的日子。所以,真實的Dickie到底是怎麼樣,雷普利並沒有看到,他只是一廂情願的,看到他羨慕的那個Dickie,一味的揚棄自己,模仿Dickie。這樣的模仿,到頭來,連自己是誰都搞不清楚了。所以,雷普利自以為聽著Dickie的音樂,學習他的穿著,他的儀態,他就可以脫胎換骨,變成像Dickie一樣的人,過著像Dickie一樣的生活。真的是這樣嗎?答案當然是:NO。

所以,電影中,雷普利處處流露出的對Dickie的親近感,在Dickie本身,卻是一種無法忍受的感覺。當雷普利處處模仿Dickie的時候,逐漸喪失自我,Dickie只覺得身邊多了一個像自己的影子一樣的人,他覺得雷普利像寄生蟲一樣的討厭,一個喪失自我風格的人,一個沒有自我的人。逐漸的,Dickie對雷普利越來越厭煩,越來越不耐。我相信,一個很喜歡自己的人,並不樂意看到有一個跟自己很像的人出現,因為你對自己很有信心,很以自己為豪,這是一種獨立的氣質,沒有人可以模仿的來,那才是這個人的價值。你也不希望有人跟你一樣,那是一種很不好的感覺,所以自古說「文人相輕」,大概就是這種意思吧!一開始Dickie以為雷普利跟他的興趣相同,卻逐漸在雷普利的刻意模仿中,發現了不對勁。原來Dickie所以為的東西,都是雷普利的刻意演出。然後,我說的,Dickie的缺乏即興的能力就是在此,他對人對事的處理方法,永遠始終如一。當他無法處理時,他就一腳踢開。所以,他踢開那個懷了他的小孩的義大利女子,現在,他對雷普利感到厭煩了,他的處理方式還是一樣的:一腳踢開。然後,動怒時,依然像大學時代,暴力相向。雷普利至此時,終於在情緒激動下,失手殺死Dickie,然後就是他的天才行為的開始。

當他回到旅館後,櫃檯人員誤認他是Dickie,於是,他靈機一動,開始了冒充Dickie的生活。這就是雷普利隨性的創作能力,這又是代表雷普利的古典音樂的一種反相意義。雷普利冒充Dickie,從衣著,打扮,以至於髮型,無一不符合上流社會的階級。可是最重要的,骨子裡,他還是雷普利。所以,當Dickie的友人費迪來拜訪時,費迪馬上發現不對勁。這個屋子的主人明明是Dickie,可是房間內的所有擺飾,怎麼就是那麼的沒品味,完全不是Dickie的味道。然後他說:「這房間中唯一像Dickie的,大概就是穿著打扮都像Dickie的雷普利吧!」好辛辣的言語,可也真值得玩味。原來,所有的外在都可以模仿,但是那個內在東西還是模仿不來。當雷普利處處模仿Dickie時,表面上的光鮮亮麗,卻無法遮掩住私下的差異。這就像常常會有一些開著百萬名車,住著花園洋房的人,可是說出來的話,家中的擺設,卻只見奢華,而不見品味,這樣的人,就是俗稱的暴發戶吧!從某一個角度來看,Tom Ripley就是這樣的人。

說了一個謊,就得再說一百個謊去圓它。雷普利為了貫徹冒充Dickie,所以又不得不殺了費迪。然後,就開始一連串的圓謊行動,雷普利時而扮演Dickie,時而恢復本來身份,到頭來,他發現自己誰也不是。就像他說的:「每個人都有秘密,有些過去,只能牢牢的鎖在地下室。也許有一天,碰到一個人,你可以把鑰匙交給他。但是,也許,只能背著這些秘密,有若枷鎖般。」當他以為一切都過去時,才發現,其實這些事情都還在,他將永遠也不能是Tom Ripley。他也不是Dickie,而已經lost掉自己了。這些都變成了他的枷鎖。

哇!好可怕的電影,或者說,人的內心中潛藏的一些複雜的個性讓人覺得可怕。也許,我們能努力做到的,就是讓自己喜歡自己的生活,讓自己喜歡自己。「美夢成真」這部電影中,所謂的地獄的定義,就是Lost Mind。我覺得,人活著,如果Lost 掉自我,那也是陷入一種人間地獄了吧!就像雷普利,到頭來,沒有一個立足之地。他最渴望的,就是一個充滿愛的生活,就像Dickie,除了優裕的物質生活,Dickie的情感生活溫暖,也正是雷普利嚮往的,一種有「愛」這項元素的生活。可是悲慘的是,當他終於得到時,卻無福消受,他墮入了自己一手創造出來的人間煉獄中。最後一幕(我還是覺得這一幕很棒,很多話,導演不用說,光靠這一幕,我就了然了),他還是一樣的孤寂,一樣是一個人,更可悲的是,他已經喪失自我,前面已經沒有路可走。

最後一幕,鏡頭先是照著雷普利的側臉,可是觀眾耳邊卻迴盪著的低語,卻是雷普利的情人,之前正應著他的請求,說說Tom Ripley的優點。然後在情人的說話聲中,可以知道,雷普利又親手殺了他的情人,孤寂中,卻掩藏不住暴戾性格的雷普利。然後鏡頭拉遠,先是真實的雷普利,又是鏡子中的雷普利,然後又是另一面鏡子中反射出的雷普利,透過鏡頭,透過一面面鏡子的反射,我們逐次喪失掉真實的雷普利,就像雷普利一步步的喪失掉自我一般!


台長: 斐克斯
人氣(2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