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09 00:07:59| 人氣3,5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華陶窯之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幾個禮拜前,因為系上的文化創意產業學程特別邀請到華陶窯執行長陳育平小姐來為我們講解,加上我以前每次經過苑裡看到路標的想像,於是興起了想要親自走一遭的念頭。當天陳育平小姐其實沒有提到太多有關華陶窯的種種,反而是提供了許多她去國外旅遊的經驗與照片,甚至是親眼所見外國處理文化產業的方式,而關於華陶窯她沒有做太多的介紹,使我留下些許的好奇與疑問。

  在華陶窯,他們如何處理文化創意產業?我這次的前往,要用遊客還是觀照者的眼光?構成了我出發之前的疑惑,並且對著網站上的解說有著更多的想像空間。這會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適逢剛忙完幾件工作與沒有太多課的十二月七日禮拜四,選擇帶著女友前往一探究竟,也正巧是平常日,不會有太多的觀光客而顯得過度熱鬧。出發前,再度看一次網站上的交通指引,不知道選擇哪一條路的情況下,把幾條可能可以騎車前往的路線全部列印帶在身上,最後啟程時居然是憑感覺走。很幸運地,去的路程沒有發生太多錯誤,多半只是找路而耗時,但仍舊是順利抵達,也在沿途景色空曠的北提東路拍照紀錄。
  稍微找了一下,從縣道轉進產業道路,終於來到了華陶窯,車還沒停下來,門口的服務小姐已經上前問候。也看到了文化創意的其中一部分,便是服務解說,畢竟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所留下的第一印象都是很深刻的,通常也能夠為該產業或是公司有加分效果。聽完介紹之後,其實當下有一種入場代價過高的感覺,畢竟總和五百三十元對於窮學生來說是有點多,卻也因為好奇心加上想放鬆的心情驅使,還是選擇這樣的花費。

  但仍不禁有個疑惑,值得嗎?

  距離午餐時間大約還有一小時左右,我們在園內四處瀏覽,因為是平常日的緣故,整個園區內顯得格外閑靜。有多處好視野處可以欣賞風景,同時園區內的景緻也格外的用心,伴以位於鄉間淳樸的風味,似是帶領我們走向幾十年前的歷史。紅磚屋與木屋、竹屋的搭配,沿著斜坡向上攀爬的設計,最頂端是一年只開啟三次的傳統燒窯處,看的出是經過人為打造的痕跡,卻也不失一點古風。

  到了園中附設的小咖啡店,點了一杯可可牛奶與一樣小點心,稍坐休息等待吃中餐的時間。此時我們見到了華陶窯的一大特色,也就是「容器」。精心設計的陶杯,有白色與翠綠色,除了是外面買不到之外,讓人第一眼看到就會有種想帶回家的感覺。但也因為手工製作的關係,售價與運送(騎機車不好帶走)的考量下,還是選擇了用眼睛與影像欣賞。在咖啡座上休憩,仍有許多可以遠眺的視野,中午的陽光特別強烈,映照農田與這一片鄉間,看不見都市。唯一美中不足的,當日在鄉間地帶巧逢許多田地正在做焚燒的動作,整體的視線與空氣品質都連帶受到影響,令人有些失望。
  記得以前與朋友在苗栗旅行時曾經聊到,他是個典型的在苗栗縣長大的孩子,同時也經歷了離開家鄉為個人事業拼鬥的過程。他告訴我:「這一帶的人住在山裡面,基本上是與世隔絕的,所以他們的想法常常也跟三十年前一樣保守,一切跟二三十年前的差異都很小。」而家鄉對他來說,是他在忙碌之於,放鬆身心的地方,每當回到家鄉休息或是泡溫泉,才知道自己平常有多疲累。此刻我自己也身在這樣的環境下,倒也感覺到那種淳樸的氣味,遠離城市的心情。

  用餐時間,吃的我們從一進入就開始在猜測的「割稻仔飯」,原來就是一般的家常飯菜。正巧隔壁桌的人提起,「割稻仔飯」的真正意義,原來是早年農業時代,稻子收割時因為農忙,就直接把煮好的飯菜擔到田間去,直接坐在樹下就可以吃的飯。雖然都是常見的菜色,風味也沒有太突出,在享用時的感覺是與平常孑然不的,一種遠離塵囂、拋開都市的味道因而產生。真正要吃出來的,不是表象的各種滋味,而是一個感受與心情。
  飯後,除了散步之外的重要行程,就是DIY動手做的陶藝課,讓我們親自體驗捏陶的樂趣,並且發揮自己的創作。原先我們都沒有預設要做什麼樣的作品,經過服務小姐的解說與教學,以及帶領我們去看先前客人的成品,開始有了一些構想。捏陶的方式大致上有三種,分別是:土球成形法、土板成形法、土條成形法,各有其一定的技巧,同時也可以另外付費使用手拉胚。但因手拉胚機器有時間限制,加上過程繁瑣與作品題材受限,我們就放棄了這一種方式,選擇了那三種成形法來動手。

  取土,抓起一堆陶土,放在桌上拍打,使用的是看起來較為簡單的土板成刑法。通常這可以拿來做盤子,或是平面狀的物體,而我們做的是各自的專屬掛牌。整個捏陶過程還算順利,不斷的拍打間,同時也弄出一個自己想要的形狀,我甚至另外捏了一個台灣跟這塊掛牌接和,中間用工具寫了一個「佐」。看似簡單,卻也弄了不少時間,畢竟太厚或是太薄,拿去燒都可能有破裂的危險,雖然可以選擇不燒自己將作品捧回,但為了追求那種意義,我們還是堅持另外付費將自己的作品送燒。

  約四十五至六十天後,這個作品會運送到府,我選擇的是綠色的釉,她的則是透明釉,我們一起用心期待即將收到的作品。
  時間同時也一分一秒的走過,陪著我們當日緩慢的腳步,也終於到了準備回程的時刻。太陽開始有西下的趨勢,那邊的小姐告訴我們,如果沒有急著要走可以留下來看夕陽。不過因為那邊位處於鄉間,沿途的路燈少之外,路段是屬於較空曠的區域,為了安全問題我們還是選擇在有光的時間內回程。夕陽,留待沿途也是可以在群山遍野間,用心體會與欣賞。

  但反而是在走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些讓人較為難過與失望的畫面。因為施工的緣故,原本完整的產業道路被開了一條大裂縫,之後再以灌漿、砂石填補,使得路況凹凸不平,也讓眼前一片塵沙飛揚。眼睛轉往旁邊的山一看,因為長期的開發,使得該地火炎山一帶的植被有如脫皮一般,東禿一塊,西禿一片。再來就是從我們出發就一直嫌棄的空氣,焚燒農田的煙霧與味道令鼻子過敏的我們感到不適。

  種種畫面,與早先愉快的心情有了落差。我們正一步一步的回去城市,也看見城市一步一步的入侵鄉間,少了舊有的事物,多的是迅速的破壞殆盡。我們還能擁有多少鄉間小路?多少的淳樸風味?文明與生態不能並存嗎?

  我想,所謂的文化創意該努力的方向,一件一件的浮現,也等待我們這一代對整體做有利與無害的開發。

  原始之美,誰也無權帶走。

台長: Wie
人氣(3,5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旅行遊記&美食分享 |
此分類下一篇:達觀情,體驗行
此分類上一篇:與妳重新出發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