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01 23:00:09| 人氣3,23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男女成功防癌重點不同

 

  

 

  想要遠離癌症威脅,最好方法就是讓自己的身體具有防癌能力,男人、女人各有哪些竅門? 

 

  每年男人的癌症新病例和死亡人數都比女人多出一萬餘人…,看到這些數據,不免憂心喪氣,真的只能坐等癌症找上自己嗎?

 

  「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透過改變或避免主要的致癌因素,比如戒菸、對抗傳染病、推行健康飲食等方法,可以阻斷三分之一的癌症發生率。

 

  想要打造優質防癌能力,我們根據台灣好發的癌症類型與研究報告,整理出所有人都可實踐的防癌法則,並進一步提醒,男人、女人各有哪些撇步,對預防癌症有加分效果。

 

 

  打造防癌力,男女共通版

 

  想要預防發生人數最多的大腸癌、肝癌、肺癌,甚至所有癌症,無論男女都應該:

 

■盤點你吃的蔬菜水果量

 

  如果因為怕麻煩而少吃蔬果,簡直就像張開雙臂歡迎癌症來找你。大量的研究報告已經證實,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可以降低所有癌症風險。蔬果裡的維生素與植物生化素和纖維質,都是打造防癌能力的最佳工具。

 

  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廣「蔬果579,健康人人有」的飲食防癌觀念好幾年,但衛生署國民營養調查發現,成人每日有吃3份蔬菜的比例只有40%,2份水果的比例只有20%。更且台灣有八成老外(外食族),要落實每日男人吃9份、女人吃7份、孩童吃5份蔬果的攝取量,看似簡單(每個人都要吃三餐),還是得放在心上當一回事處理才行。

 

  提醒自己每次用餐或吃點心前要想辦法多吃蔬菜水果。

 

◎把蔬果放在隨手可見、可取的地方。

◎到自助餐店,先挑青菜、半葷素、之後再選肉類。

◎去麵館時點水餃或花素蒸餃比牛肉麵好。

◎下午用芭樂、香蕉、蓮霧等水果,取代蛋糕餅乾炸雞排;便利商店也開始提供盒裝沙拉或綜合水果,多吃蔬果其實沒那麼困難。

◎另個好方法是把蔬菜、水果打成汁,連渣喝下肚。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有感於醫護人員太忙,由營養室設計,用十多種蔬菜、水果加上核桃、芝麻等堅果種子,全部裝成一杯杯350㏄養生飲品,推出後大受歡迎,「那麼多蔬菜水果和堅果,我自己每天早上喝一杯就飽了,」她滿意地說。

 

 

少吃紅肉

 

  最新統計,大腸癌已成為台灣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國民健康局指出,台灣民眾攝取太多紅肉是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發現,吃豬、牛、羊等紅肉的人罹患大腸癌風險增加30%。台灣癌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外科主治醫師張金堅建議,用餐時先從魚、海鮮、雞、鴨等白肉選起,把豬牛羊肉順序往後挪。

 

控制BMI 18.524之間

 

  肥胖成為全世界的流行病,台灣也是。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的報告指出,肥胖的人若能減重,將可減少大腸癌、食道癌、腎臟癌、乳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衛生署建議台灣民眾將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18.524之間,2427屬過重,超過27是肥胖。

 

日行萬步防癌

 

  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溫啟邦舉出多項研究結果證實,運動可以減少30%的大腸癌、2030%的乳癌、2030%肺癌的發生風險,推測是因運動能強化免疫系統、減少體脂肪、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腸道排便和肺裡面的廢氣的緣故。

 

  溫啟邦就是個狂熱的運動實踐者,他說自己在美國工作30年用一半時間打網球,「每星期打八天」,回台北每早5點準時現身台大網球場十幾年不輟,後來國衛院遷到竹南才改成週末打球,現在身上配戴計步器每天走一萬步。自創「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與多首打油詩,四處宣導運動健身防癌好處。

 

戒掉「香檳酒」

 

  香菸、檳榔、酒精已經被國際癌症總署列為致癌物,想要擁有防癌力,千萬別碰這些東西。如果有使用,立刻戒掉。尤其是香菸,台灣嚼檳榔的人絕大部份是癮君子,一旦戒菸成功,連帶也不會吃檳榔,溫啟邦教授指出。

 

睡眠充足,儘量不熬夜

 

  長期作息顛倒會增高罹患男性攝護腺癌、女性乳癌風險。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已將「上夜班」列為可能致癌因子,因為夜間燈光會人體褪黑激素分泌減少,這種荷爾蒙可以抑制惡性腫瘤生長。

 

  但很多人是因生計而需熬夜。歐美國家約有20%的人從事夜間工作,台灣勞委會指出全體勞動者中有35.5%從事輪班工作。

 

  如果是工作需要上夜班,儘量固定作息,睡覺的房間安靜且愈暗愈好,讓生理時鐘以為是在黑夜而能穩定運作。若是因為沈迷網路、泡夜店經常通宵達旦,等於自願進入癌症高危險群。

 

遏止細菌或病毒變成癌症

 

  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表示,台灣每年約有24%的癌症是因5種病毒或細菌引起的,包括B型肝炎與C型肝炎病毒(易誘發肝癌)、人類乳突病毒(子宮頸癌)、EB病毒(鼻咽癌)和幽門螺旋桿菌(胃癌),想要預防感染病原誘發癌症,應該:

 

◎避免或減少感染:例如避免因刺青、輸血、注射、針灸、性行為和使用毒品共用注射器而感染B型或C型肝炎,安全性行為減少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風險。

◎接種疫苗:如B型肝炎疫苗、子宮頸癌疫苗。

◎藥物治療感染:譬如抗生素治療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篩檢癌前病變或提早發現癌症:如子宮頸抹片、超音波和抽血偵測肝癌等。

 

 

  打造防癌力,男人加強版

 

香檳酒,男人癌殺手

 

  再次提醒,男性的口腔癌、食道癌發生率5年各上升24%和21%,增加幅度是女性的10倍以上。公衛學界與醫界同指菸酒檳榔是禍源,男人想預防癌症,必須先戒掉這些致癌物質。戒菸還能造福親人朋友免於吸入二手菸的罹癌風險。

 

安全性行為,保護女人

 

  婦癌權威、馬偕醫院副院長楊育正有句名言:「男人嫖妓或劈腿一次,就等於讓他的伴侶間接和幾百個人發生性關係。」95%的子宮頸癌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持續感染有關,這比吸菸與肺癌的關係還要密切,HPV經由性行為感染,男人是媒介,別因一時享樂,賠上伴侶的健康。

 

 

  打造防癌力,女人加強版

 

了解你的性伴侶

 

  性生活複雜的男人很可能造成妳的不幸,女人有多重性伴侶也會使自己有持續感染HPV的風險。安全且單純的性行為,有助於降低罹患子宮頸癌機率。

 

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現在社會不論男女,一生中有好幾個親密關係的朋友或結婚對象已屬常態,女人可能無法要求男人永遠只對自己守貞,「這就是我們建議女性接種疫苗預防子宮頸癌的理由,」陳建仁解釋。

 

  目前上市的有嘉喜(Gardasil)、保蓓(Cervarix)兩種子宮頸癌疫苗,可以諮詢婦產科醫師後選擇使用。特別提醒疫苗預防6070%的人類乳突病毒,接種過疫苗的女性30歲之後仍應定期做抹片。已經有過性行為的女性也可接種,但無法預防已經感染的人類乳突病毒型別所引起的疾病。

 

謹慎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

 

  美國乳癌治療權威蘇珊樂芙(Susan M. Love)醫師表示,短期(最多4年)使用荷爾蒙抒解症狀,對某些婦女是正確決定,對某些人則否。醫療沒有標準答案,注意新的研究結果,與你的醫師討論,綜合訊息後,「妳自己才是專家」。

 

篩檢預防女人癌

 

  乳癌已經躍升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子宮頸癌第5名,這兩個婦科癌症皆可藉由篩檢及早發現病變及早治療(見48頁「做對哪些健檢,提早讓癌症現形」)。

 

 

康健 2009/05/27  文/張曉卉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issue/2009doctor/

http://mag.udn.com/mag/life/itempage.jsp?f_SUB_ID=4154

 

 

 

 

 

 

 

破解癌症8大迷思

 

  超過半數的人不知道肥胖是致癌因子,也誤以為痣多會得皮膚癌。那你呢?你的癌症觀念正確嗎?

 

自我檢測》你的癌症IQ夠高嗎? 請根據下列題目回答○或×

 

__ 1.住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得肺癌的風險比每天抽一包菸還要高?

__ 2.抽血可以驗出癌症?

__ 3.肥胖的人比較容易得癌症?

__ 4.很久沒有性生活,不需要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__ 5.攝護腺癌是65歲以上男人才會得的癌症?

__ 6.身上有很多痣的人比較容易得皮膚癌?

__ 7.癌症病人的止痛藥會愈用愈重,很容易上癮,所以疼痛要忍耐,不得已再用?

__ 8.癌細胞一旦擴散或轉移,代表沒救了?

__ 9.癌症病人不能吃肉,否則腫瘤會愈長愈快,你同不同意這句話?

 

  解答:除第3題答案是○,其餘答案皆應答×

 

 

 

  現今人人聞癌色變,但台灣民眾對防癌、治癌觀念是否因此有更多認識?

 

  《康健雜誌》「2009年全民癌症IQ檢測」對全省1000多位民眾進行電話調查, 結果發現:全民癌症IQ總分不及格,只有52.2分。年紀愈輕、學歷愈高答對的比例愈高;有5大迷思,答錯比例超過一半(不及格);對癌症預防相關的問題,比癌症治療的觀念,回答錯誤的比例高。

 

1.(×)住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得肺癌風險,比每天抽一包菸還要高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使用菸草是造成癌症單一且最重要的風險因素。」美國癌症研究院分析,大約有30%的癌症與菸草或吸菸相關,環境風險因子則僅佔癌症風險因子2%。空氣污染造成肺癌的機率遠低於抽菸。

 

  但每100人中高達69人(68.7%)回答「對」或「不知道」,是這次調查的最大迷思。

 

  「哇!」前衛生署長、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對這結果嘖嘖稱奇:「竟有這麼多人不知道點起一根菸,就等於你家旁邊有根大煙囪嗎?」並且癮君子帶來的二手菸也會提高他人罹患癌症的風險。

 

 

2(×)抽血可以驗出癌症

 

  將近六成(58.8%)的人認為血液檢查可以診斷癌症,觀念錯誤。

 

  要用一管血液確認是否罹癌,「很困難,」國泰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宋詠娟說,每種癌症所分泌的物質不見得可從血液檢查出來,且數據異常也不一定就是癌症。

 

  例如B型肝炎恢復期或肝癌病人的血液胎兒球蛋白都可能升高,又或者有人雖已得到肝癌但胎兒蛋白是正常的。目前常見的腫瘤指標如Ca199CEACa125等,多是做為癌症病人追蹤病情的輔助性資訊。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吳明賢表示,血液腫瘤標記狀況很容易有偽陽性(沒病驗出有病)、或偽陰性(有病檢驗卻顯示正常)的問題,一般人若是在健康檢查時發現某些血液腫瘤標記異常,應配合醫師問診判斷,必要時接受影像檢查方能判定是否有問題。

 

 

3(○)肥胖的人比較容易得癌症

 

  肥胖確實是引發癌症的危險因子。但每100人中有59人答錯(43.4%)或不知道(15.2%)。

 

  癌症希望協會理事長、基隆長庚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表示,許多民眾知道肥胖會引起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問題,增加得到糖尿病、心臟病風險,卻不曉得肥胖與癌症息息相關,顯示預防癌症觀念仍需加強。

 

  宋詠娟醫師解釋,身體若有過多的脂肪會影響荷爾蒙分泌,使女性罹患子宮頸癌、卵巢癌、乳癌風險增加,提高男性得到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機率。

 

  肥胖也會提高癌症死亡率。美國一項長期追蹤90多萬名成人健康的研究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與癌症死亡率有顯著的正相關。不論男性或女性,肥胖男性的BMI愈高,胃癌、攝護腺癌的死亡率愈高;女性的BMI愈高,會使乳癌、子宮體癌、子宮頸癌與卵巢癌的死亡率愈高。

 

 

4(×)很久沒有性生活,不需要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僅15%的人答案錯誤,是所有問題當中正確比例最高的。「顯示政府與民間單位推廣子宮頸癌防治觀念成功,」宋詠娟與王正旭兩位醫師不約而同點頭肯定。

 

  子宮頸癌主因是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研究指出,有性行為的婦女在一生中有七到八成機率曾感染過HPV,但多數感染HPV後會自動消失,剩下約10%的女性屬於持續感染狀況。這些婦女將來得到子宮頸癌的機率,是沒有HPV感染婦女的100倍。

 

  從感染病毒到演變成子宮頸癌,需要315年的時間,可藉由定期子宮頸抹片與婦科內診檢查,早發現早治療,避免演變成侵犯性癌。

 

  因此,只要曾有性行為,就有罹患子宮頸癌風險,應該定期接受抹片檢查。

 

 

5(×)攝護腺癌是65歲以上男人才會得的癌症

 

  有三成(30.5%)的人如此認為。但根據2005年癌症登記報告,2704名攝護腺癌新病人當中,有381位(14%)年齡小於65歲。台灣攝護腺癌防治協會就是由一群壯年病友為核心,深感自己過去常識不足,而推廣攝護腺癌篩檢的團體。

 

  目前對於幾歲開始做攝護腺癌特異抗原(PSA)篩檢最適當,全球醫界與公共衛生學界仍有爭議。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解釋,因為攝護腺癌病人平均年齡是72歲,且攝護腺癌病程進展較慢,不像肝癌或肺癌很快威脅生命,最重要是病人在治療後常併發尿失禁或性功能的問題。因此國際間尚無共識。

 

  台灣泌尿科醫師建議,一般男性年過50歲應開始做肛門指診與抽血檢驗PSA,若有攝護腺癌家族病史的人更應提早於40歲以後進行例行性攝護腺癌篩檢。

 

 

6(×)身上有很多痣的人比較容易得皮膚癌

 

  有56%的人認為身上多痣會增加皮膚癌風險。事實上,皮膚癌最主要危險因子是紫外線。因此預防皮膚癌的最好方法是避免陽光照射。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建勳表示,後天長出來的痣,極少數會變成惡性黑色素瘤,但要注意萬一身上的痣發生顏色、大小、形狀變化,原本扁平的班點突然凸起、出現紅腫痛癢等發炎症狀,或者有新長出來的痣,尤其是長在腳底、指縫間的可能是黑色素瘤的警訊,最好找皮膚科醫師檢查。

 

 

7(×)癌症病人的止痛藥會愈用愈重,很容易上癮,所以疼痛要忍耐,不得已再用這次調查發現,每100個人就有56人如此認為,觀念錯誤。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1990宣示,「免於疼痛是每個病人的權利,進行疼痛治療是對這種權利的尊重」,並且以每百萬人口每日界定劑量(S-DDD)的嗎啡使用量做為各國癌症疼痛控制指標。而根據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的比較發現,美國在20002002年的嗎啡使用量是台灣的18倍,顯示台灣癌症病友使用嗎啡藥物控制疼痛仍有很大成長空間。

 

  王正旭表示,台灣可能因為鴉片戰爭帶來的民族情結,以及媒體對嗎啡上癮的誇大誤導,造成癌症病人並沒有積極要求醫生止痛,嗎啡使用量仍偏低。「控制疼痛是基本人權,不需忍耐,」他大聲呼籲。

 

  並且病人會因止痛藥上癮的比例極少。宋詠娟醫師舉例,加拿大曾對1000多位使用嗎啡類止痛藥的病人調查發現,只有一個病人藥物上癮。「病人多是因為病情變化造成疼痛加劇,無法停用止痛藥或者劑量愈用愈重,並不是上癮。」

 

  有的病人會對宋詠娟說:「止痛藥愈晚用,可以活得愈久。」或者家屬形容:「用嗎啡好像給病人安樂死。」

 

  「錯了,病人的疼痛獲得控制,生活有品質,才能『安樂活』,」宋詠娟強調,並且現在止痛藥物有針劑、口服、貼片等多種選擇,癌症病人若有疼痛,一定要告知醫護人員處理。

 

 

8(×)癌細胞一旦擴散或轉移,代表沒救了?

 

  超過三分之一(37.9%)的人如此認為。但其實,「現在很難講,」宋詠娟說,在過去,如果病人的癌細胞從原發部位轉移到肝臟、肺臟、腦部等其他器官,醫生常會告訴病人或家屬,要有心理準備大約只剩數個月生命。但近十年化學治療藥物、放射線治療機器進展快速,加上這幾年的標靶新藥,即使晚期癌症也有機會得到控制,存活期多延長幾個月、甚至好幾年,活著就是希望。

 

  不過,從另一面看,看到有六成多的人知道癌症轉移或擴散仍有治療機會,王正旭覺得很滿意,「這顯示有些癌症觀念推廣教育成功,即使是晚期癌症仍有方法可控制病情,醫療人員不會輕易投降。」

 

 

9(×)「癌症病人不能吃肉,否則腫瘤會愈長愈快」,你同不同意這句話?

 

  良好的營養是抗癌的關鍵因素。當我們詢問上述問題,有65.7%的人不同意,26.6%的人表示「同意」,7.7%回答「不知道」。

 

  王正旭常發現病人因為癌症突然改吃素,因為熱量不足、缺乏蛋白質和鋅等微量元素,幾週後體力明顯變差,甚至無法完成治療時程。

 

  宋詠娟強調,癌症病人必須有體力承受手術、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體力來自均衡攝取各種營養素,病人如果因為癌症而忌吃肉,有可能在治療過程造成血球下降,又因為缺乏蛋白質使血球回升慢而無法順利按時治療。

 

  只要不是高脂肪、煎炸烹調方式,瘦肉或魚肉是優質蛋白質來源,想藉由不吃肉,遏止癌症生長是不切實際的。

 

  癌症希望協會建議,癌友應把握「均衡飲食、增加熱量、增加蛋白質」三大原則,治療期間需要多補充高營養、高維生素等易吸收的食物。吃素的人必須選擇各種類的食物,榖類可搭配豆類食物一起攝取,才能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利用率。提醒素食的癌友應多補充:

 

‧維生素B12 可補充酵母製成的健素糖

‧鈣 黑芝麻糊、深綠色蔬菜 、豆製品、多運動

‧鐵 莧菜、菠菜、青江菜,配合維生素C食物一起吃效果更好

‧維生素D 多曬太陽。

‧鋅 五穀雜糧、南瓜子、小麥胚芽和燕麥片。

 

  想要避免癌症找上門,以及若不幸罹癌,能儘快治療,好好控制,擁有正確的防癌知識、治癌觀念是首要任務。從這次調查結果來看,全民還需要加油。

 

 

【調查說明】

  《康健雜誌》2009癌症IQ大調查是天下雜誌群民意調查中心於4245進行的調查,以隨機跳號抽樣及電腦輔助電話訪問方式,成功訪問有效樣本1,111位台灣地區20歲以上民眾,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9百分點。所有資料並依母體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及居住地區進行統計代表性檢定與加權處理。

 

 

調查執行:黃靖萱、白瑋華、張玄江

問卷設計:康健編輯部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issue/2009doctor/

文/張曉卉

 

 

 


※以上照片均截自於網路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體重管理」

台長: 菲菲
人氣(3,233) | 回應(1)|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熱門話題 |
此分類下一篇:防癌小尖兵_青蔥
此分類上一篇:不逢時的畢業

酒館藍調
我長期睡眠不足...... Orz
2009-06-09 17:53:13
版主回應
長期睡眠不足,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會影響大腦的創造性思維和處理事物的能力,可能使人變「笨」。建議你務必調整為正常作息,否則不只是影響精神、氣血循環,更會加重無痛感神經的肝負荷、加速老化、內分泌失調、免疫系統能力變差。
2009-06-10 06:32:3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