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15 14:50:25| 人氣8,137| 回應1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癲癇症

※感謝提供以上拍攝照片的友人《孔雀》
 http://kea.wingnet.com.tw/kn_1.htm
 資料提供:社團法人台灣癲癇之友協會

本文的宗旨為介紹「癲癇症」,週遭朋友為此病症困擾時有所聞而心疼無已,期望當作是知識充實,或許對ㄧ些實質需要的人正確應對處理方法有所幫助與提醒。


一、什麼是癲癇

「癲癇」一詞常被人誤認為不恥或奇怪的遺傳疾病。其實,它就跟「頭痛」一樣,只不過是一種症狀或徵候罷了。俗語叫「羊癲」、「羊角癲」、或「羊癲瘋」,亦有人稱「豬母癲」,事實上與羊、豬都扯不上關係。癲癇是因為腦部神經細胞過度活躍(即漏電)而引起的臨床表現,就像電線走火般,突然間走錯了電而起火花似的,來些不該有的放電現象,致使腦部電位混亂。

二、發生率、原因、誘發因素:

在一般的流行病學上之探討發現有0.3% ~ 1%的人口患有癲癇,根據台中榮總遲景上主任對國小學齡兒童,調查發現每一千人中有6.7人患有癲癇,另外台南成大蔡景仁教授在台南地區調查,發現每一千人中有8.9人患有癲癇;以此類推,國人兩千三百萬人口即有14萬至20萬人患有癲癇,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人口數目。
導致癲癇的原因有哪些?

通常在探討病因時,我們可以發現腦部有某種病變或傷害存在。如疤痕(頭部外傷、腦膜炎)、腦膿瘍(細菌感染化膿)、腦瘤(不明原因),先天性畸形(動靜脈畸形),腦部先天發育障礙,腦中風(腦血管阻塞或出血)皆可,全身代謝障礙(低血糖、內分泌失調、缺氧等)及部份特異性體質(不明原因者,此部份可能與遺傳較有關係)。

因此,絕大部分的人與腦部病變有關,任何疾病不管是直接或間接腦部傷害(腦神經細胞),日後都有可能發生癲癇。

誘發因素有哪些?

一旦有了癲癇,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哪些因素容易誘發癲癇的發作?包括:發燒、喝酒、月經前後、睡眠不足、餓得太厲害、服用某些藥物(如感冒藥、抗精神病藥物)等,因此癲癇朋友一定要小心的記錄自己的發作是否有誘發因素,如發現有相關的狀況,就應該儘量去避開(當然規律服用足夠的抗癲癇藥物)還是最重要的。

三、發作型態分類(依發作的情況來分類)

發作型態:局部性癲癇、泛發性癲癇及無法分類

局部發作(發作從局部開始)

A單純性局部發作(意識沒有影響)
a動作徵候:有局部肌肉或肢體抽搐
b感覺徵候:如皮膚感覺、嗅覺或視覺
c自律神經徵候:如血壓、心跳改變、雞皮疙瘩
d精神、情緒徵候:如失落感、空虛感、恐懼感、陌生感

B複合性(複雜性)局部發作(意識有影響)
a以單純性局部發作開始,繼發意識障礙
•沒有其他徵候
•先發生A項中之a至d之徵候
•先發生自動症:(無意識之一些活動,類似靈魂出竅或魔鬼附身等現象,包括比手畫腳、不自主)
b.一開始就有意識障礙
•沒有合併其他徵候
•有合併A項中之a至d之徵候
•合併自動症

C局部發作後繼發全身發作
全面發作(開始即為兩側對稱性發作)
A失神發作(即小發作)
B肌抽躍性發作
C抽躍性發作
D強直性發作
E強直性抽躍性發作(即大發作)
F失張性發作
無法分類之發作(資料不全者)

四、診斷:

主要是根據
(1)發作狀況。目擊者(家屬、朋友或同事)提供病人發作當時的狀況,清楚且實在地描述,以【具體的事實】提供資料,不要妄自揣摩、推測或自己加以解釋。
記錄事項:應包括剛發生時病人自己感覺到的情形,旁人觀察到的演變過程、持續時間、病人的意識狀況(反應情形)是否清醒,反應得體或混淆不清,手、腳、臉、眼各種動作的情形與變化,及人發作後的狀況等等,都要詳細記錄。在病人到醫院求診時都要提供給醫師參考,這些資料在臨床診斷上,是否為【癲癇】是很重要的參考依據。

(2)發作誘因。臨床上有一些狀況是類似癲癇發作的情形,醫師可以根據發作情形再配合發作誘因,做到較為確定的診斷,所以病人與家屬應做好病情記錄,病人在哪種狀況下比較會發作,如發燒、熬夜、餓肚子、月經期、生病、吃藥及其他等等。

(3)癲癇病因(原因)。探討引起癲癇的原因,是需參考病人過去與現在的身體狀況,尤其是腦部是否有過疾病或傷害,包括出生時的狀況、孩童期健康情形、長大過程與最近健康狀況等等。

五、臨床症狀:發作表現有20種左右

(1)大發作(全身痙攣或抽搐)。不預期的喪失意識、倒地、手腳僵硬、牙關緊閉、口吐白沫,肢體抽筋,有時伴有大小便失禁。一次發作的時間約1~3分,很少超過5分。

(2)典型失神型小發。(常發生在小孩子,偶而發生在大人)。數秒鐘的瞪眼、失神一呆呆的(眼睛有時張得相當大)或眨眼動作,在說話或動作時會停止說話或中止動作(與外界暫時失去聯絡)。每次發作約10~30秒。

(3)單純局部運動性癲癇發作。局部(常見於手、腳、臉)的抽搐,有時擴散到一側肢體、或合併頭部或上身痙攣性的轉向一側(病人通常是醒著)

(4)單純局部感覺性癲癇發作。局部(常見於手、腳、臉)之皮膚感覺異樣(如蟲爬等)。

(5)其他單純局部癲癇發作(沒有意識喪失)。預感發生時,覺得腹部有一股氣往上衝、聞到怪味道、看到很奇怪的閃光、聽到奇怪的聲音、感覺與外界環境陌生或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心悸頭昏或伴隨有雞皮疙瘩發生。

(6)複雜局部癲癇發作(有合併意識障礙)。A、單純意識障礙,類似昏厥。B、合併自動症(如口中喃喃自語,旁人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漫無目的的手亂抓東西,扯衣解鈕,做鬼臉等)甚或東走西走,有些人可以游泳、跑步或繼續騎車。

(7)點頭發作(好發12個月大的嬰兒)。呈膜拜狀,日本人稱為「點頭痙攣」。兩手突然向前伸、軀體向前屈縮、頭部向前屈一類似朝拜或點頭的動作(有時身體呈瞬間反弓現象),成長後常伴有智能不足,癲癇治療效果預後不佳。

六、如何治療:

在確立癲癇診斷後,治療方向有二:
(1)是癲癇的控制
(2)是處理引發癲癇的病因--外科手術治療與抗生素藥物的投予(若引起的病因是腦膿瘍,則需要用抗生素)藥物治療是控制癲癇的最優先考慮方法基本上以使用一種藥物為原則,不得已再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抗癲癎藥物。

在藥物選擇上須依臨床發作型態而定:

(1)原發型發作(一發作就是影響全部腦細胞)
A、強直陣躍性抽搐-Phenytoin、Phenobarbital
B、失神發作-Valproate、Ethosuximide、Lamotrigine
C、失張性與肌躍性-Valproate、Clonazepam

(2)局部型發作(發作是由局部腦細胞開始)
A、單純局部發作(無意識障礙)—Phenytoin、Phenobarbital、Vigabatrin、Lamotrigine、Topiramate
B、複雜局部發作(有意識障礙)-Carbamazepine、Primidone、Phenytoin、Clonazepan、Vigabatrin、Lamotrigine、Gabapentine、Tiagabine
C、有繼發全身發作-Phenytoin、Carbamazepine、Primidone、Phenobarbital、Vigabatrin、Lamotrigine、Gabapentin、Tiagabine

*目前在治療癲癇藥物方面,全世界各國仍不斷的在研究與發展,而最近發展出來的藥,有四種國內已引進,其作用機轉有別於以前傳統藥物,包括:(1)提高GABA在神經末稍的濃度(如抑制酵素作用而減緩代謝),(2)對Glutamate之抑制,以降低神經細胞之興奮。

*這些新藥都可與目前已使用之藥物合併使用或單獨使用,可說是治療上的突破,但如果已經藥物治療而且很順利的人,切勿輕易更換治療藥物,若與醫師配合,認真治療經過半年以上而仍失敗的病人,我們才建議合併使用新藥治療。要達到理想控制癲癎發作,就是要接受生病的事實,規律的服用足夠之抗癲癇藥物的藥量,如此才可以讓腦細胞活動趨於穩定,病情得以控制。

七、癲癎發作時的緊急處理方式:

(1)大發作時
•維持病人呼吸道的通暢,協助側臥,並取下病人的假牙。
•保護病人的頭部,且移開易造成傷害的傢俱或物件,防止病人再受到進一步的傷害。
•拿掉病人身上會造成約束的東西,如眼鏡、領帶、緊身內衣並解開衣領。
•當病人牙關緊閉時間,請勿強行撬開病人的牙關,以免牙齒脫落阻塞呼吸道。
•請勿於病人身上強行約束,以免造成傷害或抗拒。放壓舌板不是絕對必要,如要放請由嘴角小心放好在兩側大臼齒間。
•在病人末完全清醒前,請勿餵食或服藥,也不要試圖中止他發作,並請留意觀察病人發作情形,詳加記錄。
若發作時間太長(持續超過10分鐘),或短時間內頻繁發作(30分鐘內發作3次以上)或呈現癲癇重積狀態,就需送醫院急救。

(2)若只是失神發作,則不需特別處理,只要小心病人的安全,同時記錄發作狀況,在下一次就診時告知醫師調整用藥即可。

八、護理指導:

(1)癲癎兒童的居家照護
A、應採取正面的態度幫助病童去認識癲癇症,不要過分的保護溺愛,給予正常獨立的生活空間。
B、鼓勵病童參與社交活動,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C、助其瞭解規律服藥的重要性,並養成其按時服藥與正常規律生活作息的習慣。
D、讓其所有朋友、老師均瞭解孩子正在接受藥物治療控制中。
E、洗澡最好用淋浴,勿用盆浴。
F、居家環境宜避免尖銳的傢俱,物品擺設應簡單。
G、如在規律服藥下,且血中藥物濃度夠而仍有發作之情形時,則建議避免過分勞累與劇烈運動,以保持穩定的情緒。

(2)飲食須知
A、均衡的飲食:定時定量,足夠的維他命、纖維值。(因為便秘、嚴重的腸脹可能增加發作的次數)
B、避免過多的刺激性飲料:例如:酒、咖啡、茶。(因為具有興奮神經細胞的作用)
C、避免瞬間大量的喝水:每4~5小時內喝水不超過800~1200CC。(過多的水分造成腦水腫與低血鈉也會引發癲癎發作)
D、足夠的維他命B6的攝取:含有B6的食物包括:深綠色的蔬菜、豆製品(四季豆)、花生尖果類、腰果等。

另外,對癲癎朋友來講,大多數人都需長期服藥,特別是抗痙攣藥物(phenytoin、phenobarbital、carbamaazepine)。由於長期服用這些藥物,會有些營養素的缺乏,如雙苯內醯尿會影響葉酸的吸收:phenytoin會造成維生素D缺乏,進而減少鈣的吸收,而會有軟骨症及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另外藥物亦會加速維生素C的代謝或減少其吸收;同時為避免葉酸的缺乏,增加葉酸鹽攝取時會造成維生素B12需要量增加。因此,以下就是提到容易缺乏的營養素給予飲食上的一些建議:
A、維生素D:良好的來源包括蛋、強化牛奶、肝臟、及魚類,同時日曬亦可促進維生素D活化型的形成。
B、鈣:牛奶及乳製品、小魚干及黑芝麻等都是豐富的來源。
C、葉酸:在一些深綠色蔬菜、肉類、內臟及蛋亦含有不少量的葉酸。
D、維生素B12:動物性食物是B12的主要來源如肝臟、奶及蛋。
E、維生素C:蔬菜及水果特別是柑橘類其維生素C含量豐富。

(3)日常活動項目
A、癲癇獲得良好控制的患者,醫師都會允許病人到游泳池或海水浴場游泳,不過身邊要有人陪伴才行。另外可進行騎腳踏車、網球、藍球、足球等規則運動,但在參與任活動前,最好先請教主治醫師並事先告知主辦單位,以作事先防範。
B、最好能避免任何發作時會導致對患者或別人造成危險的事,例如:駕駛飛機或攀岩潛水之類的活動。另外須經過一段足夠長的時間沒有發作後才可以開車(國內法律規定「患有癲癇的人不能考駕駛執照」)
C、基本原則就是應該儘量避免參與有危險性的活動,如爬高、水裡活動、器械競技,同時也不可處於危險的環境,如頻臨高處、機械房、深水邊危險樓梯間等地方。

(4)藥物須知(基本上需服用『有科學根據的藥物』
A、治療癲癇時,應儘量避免合併使用其他藥物(如感冒藥、止痛藥、抗生素、重鎮靜劑等)。
B、服用抗癲癇藥物時,應避免與其他藥物(如胃藥)一起服用,抗癲癇藥很少會傷胃,即使空腹也可以吃藥。如已有胃潰瘍,則服用胃藥時,最好與抗癲癇藥物相隔2小時。
C、應避免與牛奶、飯一起服用,相互須間隔二小時以上。(因為食物可能會影響有些藥物的吸收效果,導致血中抗癲癇藥物濃度降低)。
D、切勿忘記服藥,偶而一次(一年一次)還可以接受,常常忘記,則會降低治療效果或導致復發。
E、服用抗癲癇藥物的初期,有些人想睡或噁心的現象,若是從小的劑量開始,逐漸增加藥量,在服用一段時間後(身體適應後),這些現象都可以獲得改善,血中也可以達到有效的治療藥物濃度。
F、服用抗癲癇藥物最忌「突然中止」服藥,也不可以因為發作而自行增加藥量,因為突然停藥,可能使血中濃度下降,而發生重複發作,即所謂的「癲癇重積狀態」;自行調藥有些會發生副作用或導致癲癇控制不理想,所以調整藥量必須依據血中藥物濃度及發作次數評估後行之。
G、不要迷信偏方、祖傳秘方或成分不明的成藥。
H、當服用藥物發生過敏時,如起紅疹、發燒、口腔潰爛等現象,此時應暫停服藥,並立即回診就醫。有時過敏可能在1~2個月後才發生,要小心。

十、預防發「癲癇」的主要工作

「減少腦部任何傷害」是基本的預防工作。需避免出生時的傷害,要做好產前檢查;孩童期做好預防注射,減少感染生病機會;營養均衡,腦部正常發育;騎機車腳踏車需戴安全帽,使傷害能減少至最低;另外,在中、高年齡層的病人中,有些易導致腦部傷害的疾病,須及早防治,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症、痛風等,平常生活習慣與嗜好也要注意,飲食要均衡(多進食穀類、蔬菜、海產魚)須多作運動、戒煙、不可酗酒。

十一、結語

一個人他沒有選擇生病的權利,即使得到了癲癇也不可恥,因為歷史上有太多名人患有癲癇,他們一樣可以有好的成就,端看您如何來看待?如凱撒大帝、拿破崙、黃帝、文學家托斯托也夫司基、畫家梵谷、音樂家海頓、諾貝爾、影帝李小龍都有癲癇,但他們的成就一樣非凡。而現在的醫療如此發達,我們又為何不能坦然面對,掙脫心中的枷鎖呢?讓我們一起互相打氣、互相鼓勵,心手相連好好的奮鬥,開創自己的一片天空!

最後,期盼社會人士請不要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癲癇病患,更不可歧視、與排斥他們,應主動去了解、去接納他們。

台長: 菲菲
人氣(8,137) | 回應(1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熱門話題 |
此分類下一篇:炎夏
此分類上一篇:清明掃墓

*貓漾異天使*
謝謝妳...菲...
再也說不出更能感謝妳的話語了...
2008-04-16 03:02:43
版主回應

妳是個值得寵愛的人!
愛妳!
2008-04-16 15:08:34
林洽洽
謝謝分享!
很有收穫!!
2008-04-16 08:19:32
版主回應
木木
你好、我好、大家好!
2008-04-16 15:09:40
天空藍.青草綠.小羊
喔~原來如此 ^ ^
2008-04-16 11:23:03
版主回應
事情就是"醬"子!
2008-04-16 15:10:15
Jomin
DEAR 菲菲
你最近很留意醫療資訊喔!
很受用,謝謝你。
2008-04-16 11:36:53
版主回應
生命短暫,要愛惜有用身!
2008-04-16 15:11:30
Amy C
記得國中時代, 有一個男國文老師, 也像這樣
也發生過在課堂上, 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2008-04-16 12:56:38
版主回應
國中一位成績名列前矛同學也是此病患,她總是在月考第一天途中座位上發作,嚇壞了班上的同學。
2008-04-16 15:19:07
天海一線隔
我有一位網友也有這種病,我還查了一下,其實也沒什麼,有治療就能夠好好生活,不過一般人似乎都被誤導了。
2008-04-16 16:43:21
版主回應
妖言惑眾的神鬼論無知的論定加諸於癲癇症患者,確是對他們造成極大誤解與傷害,以訛傳訛誤導作澄清與對此病症正確的解說,正是發此文的目的與意義。
2008-04-16 16:54:07
小颱風
我就是癲癇病患者
服藥超過40年
腦部亦開過刀

但是,我還是能在上帝的恩典下
關關難過關關過~
^_^
2008-04-17 09:49:08
版主回應
小颱風
勇者不懼
過關斬將
品味人生


與你同在

還有
我們是妳的朋友,妳不會孤單
2008-04-17 18:45:32
貓漾
小颱風妳我都要勇敢活下去...
癲癇我們都只能當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畢竟,何時會痊癒,我們都不知道...
我們加油吧!!

菲:
我也愛妳!!
2008-04-17 12:28:38
版主回應
身體的殘不是殘
心裏的堅定意志
才是真正的重點

坦然面對寬擴心
是一切病痛良帖

婷:
我們一起努力、鼓勵、加油
愛妳!
2008-04-17 18:50:24
Qmo
恩...
我從國中始發病,當時家人不知癲癇
醫院檢查不出所以然只說正常...
大專訓時因夜間發病咬舌,整個枕頭跟床單被我染成了紅色...因而被退訓(剩五天就結訓了內 --___--&quot)
後來到各大醫院檢查都說正常,
所以還是去當兵了,新訓時常因過度緊張發病多次,
但因為檢查總是正常,所以無法請得診斷證明辦免役,
慢慢的我才開始去了解癲癇,發現原來自己不是重症患者該覺得萬幸了,
後來遇到國軍精實案,免役辦理放寬可辦理提前退伍,
(當時也只剩一個月就退伍了啊 --___--&quot)

現在我沒有在服藥(因為我不乖,小朋友不要學喔)

我選擇樂活
快樂工作,用心生活,我很久沒發病了,
我會一直快樂的過日子 ^______^
2008-04-28 13:42:10
版主回應
醫師有答應讓不乖的你免服用藥?
季節交替變換時,請注意你的身體。
當發病時,盡可能將身體降低,避開堅硬的傢俱碰撞到身體;拿一鋼筷、圓潤湯匙咬合於上下齒間;放鬆自己的肌肉、四肢以及心情。飲食方面多補充穀類、堅果、磷、鈣質營養。

心情放鬆,快樂生活......
2008-04-28 23:38:33
小星
總覺得越大越怕發作ˊˋ
目前有在吃藥,國、高中控制得不錯,醫生說要減藥,但減沒多久就有狀況,所以藥量又回來了。。。
上大學偶爾還是會有狀況,可能是熬夜或接觸電腦太久了吧(藉口?)我是個容易緊張的人,應該說是選擇性緊張的人。有在打工,注意力轉移就比較不會多想。但5月下旬在學校裝水完後昏倒(當時我還在想要不要裝溫水= =)蓋子轉緊後就沒意識了,醒來看到外系的人(約3、4人)圍在我身邊,有人扶著我,我當時還在抽搐,但稍有意識,嘴裡有條黃毛巾0.0(<<無法說話,只能看著毛巾)
後來他們扶我進他們系辦,系秘跟我說救護車要到了,我說我不用去。看到他們都沒甚麼驚恐&厭惡的樣子讓我很驚訝,真的。他們說他們都知道剛剛的情況是癲癇(驚)~~~~
佩服上面的留言,我想我也要加把勁了!!加油!!!
2012-06-13 11:53:47
版主回應
癲癇是指僵直的動作,與抽筋意義相同。表示反覆陣發的中樞神經症狀,以行為異常及肌肉僵直表現。癲癇不是一種病或症,而是因腦部病變或其他疾病而引起腦部功能改變,所造成的複雜症狀,約有半數的兒童,抽筋原因不明。

癲癇之分類:
依癲癇發作情形大致可分為:
1.強直陣攣性發作﹙即癲癇大發作﹚。
2.複合式部分癲癇發作﹙即精神運動性的,顳葉引起的﹚。
3.癲癇小發作。

強直陣攣性發作﹙即癲癇大發作﹚
急救措施:
1.避免病人受傷:病人即將仆跌之時,隨手拿見柔軟物品, 助病人躺下,最好側臥。並鬆開緊身的衣物。
2.勿強壓病人:癲癇發作會很快結束,如果強壓著病人,可能會傷及病人。
3.守著病人:病人意識恢復之時,有人在身邊,心理會安定的多。
4.絕對不可強塞任何東西,進入病人嘴巴。
5.協助病人呼吸:假如病人仰臥著,協助頭側一邊,維持呼吸道通暢,當抽搐期過了之後,最好採側臥。
6.癲癇發作時,或剛剛發作完畢,都不可讓病人吞時任何流質食物。
7.仔細觀察或是紀錄患者發作時的狀況,包括發生時肢體抽搐的情形,從開始到停止的時間「最好記下正確時刻」。
以及患者隔多久才恢復知覺等。這些資訊對醫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8.一般的發作通常不會超過五分鐘,患者發作完後看起來很累並且比較嗜睡,此時應將他移置安全的地點,讓他逐漸甦醒。不過假如連續抽搐的時間超過五分鐘,或是接連有兩次的抽搐而中間意識沒有恢復的話,那就趕快送醫處理。

複合式部分性癲癇發作
急救措施:
1.陪伴病人。要溫和對待,小心避免病人受傷。
2.不要嚐試抑止病人的動作,可能出現掙扎或爭鬥。
3.讓癲癇發作的過程自己結束。病人的意識回轉之前,陪伴著他,結束後,讓病人休息或者睡一下,以恢復體力。

癲癇小發作
急救措施:
不需要任何急救措施,但是,病人有過癲癇發作的情形,一定要讓醫師注意到。

發作時要觀察與紀錄

家人的支持:
癲癇是一種慢性病,須長期服藥,病人和家屬必須要很有耐心﹔除了要適應疾病之外還要隨時擔心發作的壓力。因此家屬和親朋好友要用正常的心態對待病人,勿過度保護。並於發作時,勿大驚小怪或用異樣眼光看病人,應該給予適度的關心及協助。若病人能調適的好,適應疾病過正常的生活將可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

癲癇護理
http://www.khjh.kh.edu.tw/healthy/new_page_33.htm
2012-06-13 13:46:5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