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4-03 00:19:26| 人氣8,5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圈外編輯。。雜誌的創新財源

本來我以為是本無聊的書

都因為書名“圈外編輯”

我對台灣編輯的認識是很事務性的

和創意、活力無關

沒想到都築大叔所言的編輯比較接近採訪記者和自由撰稿人

跳出了辦公室

那就有好玩的了


【 一直以來,人們為出版行業的不景氣找了各式各樣的理由,但在《圈外編輯》一書中,日本廣有聲譽的獨立編輯都築響一卻把問題指向了出版行業自身——"殺死出版的正是它的創造者——我們這些編輯。】

出版不景氣不完全是業者不努力

環境改變真的影響很大

比如我家二十年前就沒訂報紙、雜誌

我還老是從kindle看電子書

出版業沒有我的抖內    就請不起大師搞封面

也請不起我這樣的二流撰稿人去台東採訪   

因為我要求食宿交通報公帳

所以內容就越來越廉價

完全不能跟網路競爭

都築大叔所在的國家畢竟是很多人在電車看文庫本的出版大國

雜誌銷量大勝台灣

他才有機會出差到美國訪五十州(七年陸陸續續)

一旦雜誌不賺錢了

拿不出錢讓你出差

再怎麼認真的編輯也沒辦法做出水準之作


都築大叔提到了編輯前輩:

二十二歲的宮武外骨在比現在還嚴苛的時代曾遭判囚禁三年無緩刑,因筆禍共入獄四次、罰款十五次、中止發行/禁止發行十四次,他還是做出了暢銷雜誌。】

宮武外骨共計創辦刊行了 160 種的新聞、雜誌和單行本。

此外,他惹來筆禍,如不敬罪(冒瀆日本皇室)被重判 3 年徒刑、還遭罰款 100 圓,更因違反新聞法條例等,包括本人及其相關人士因而入獄 5 次,然而他依然不改違抗的精神,孤軍一人與明治政府的警察、檢察官和法官纏鬥下去。。。。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miyatake-gaikotsu-2

這位編輯老前輩在軍國主義盛行的二戰期間就敢看穿天皇也是會拉屎的人

非常有勇氣

日本再怎樣也就把他關一陣子  嚇嚇他而已

不料越嚇  他的膽越肥

當時的台灣和現在的中國是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搗蛋鬼

有的話也就逃到美國才敢說話

宮武外骨如果生在今天

應該不會傻傻地去賠錢辦雜誌

而是當個youtuber

而2023的台灣偏偏還有人對紙本雜誌抱著情懷、理想

 杜祖業:

「我在雜誌這一行做了超過二十年,從日正當中做到日暮黃昏,主流目光焦點是已不在雜誌上,但做的好做的對,是有可能更有效地聚焦利基小眾,只是整個商業模式跟以前已大大不同。」

商業模式不同之處在於以前是拉廣告、找訂戶

現在則是「以高質感雜誌吸引高質感族群,進而吸引想跟這族群對話的品牌合作,以及針對該族群推出產品與服務,同時在B端與C端取得收入,賣的就是品牌認同感,以及透過編輯傳達特定價值訴求。」

他們搞的高質感雜誌。在台灣賣。但是沒有中文名。也沒有英文名。而是拿破崙時代俄國貴族很愛的法文。la listo。

la listo 直接就排除了我這種低端品味的人

而且也是他們的目的

他們合作的看得懂法文的品牌 也沒有我買得起的配件與行程

la listo 的意思是 the list

就是需要完成的事物的清單

還自稱“旅遊新物種”。

ㄍㄢ四聲。

這些高端藝文人士就是很會想標題

比如「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居住正義五箭」之類的

就網站而言

我發現它和一般的旅遊雜誌相比在訊息量上是很節制

也少了很多特價的爆炸圖

但是說他高端。顯然有一點誤會。誤會了極簡和單調

更奇妙的是整個網站和實體雜誌  除了la listo 再也沒有出現任何法文

連按鍵都是英文

我如果是法國人 因為la listo 點進來 卻看不到法文

那就像在大陸買了火腿腸 吃了幾口才發現裡面不含火腿成分 心裡一定很疑惑

我是衷心地祝福這個雜誌真的能壯大

畢竟他嘗試了一條不同的商業模式


雜誌在閱讀轉向網路的現代

尋求不同的營利方式

當然是好事

但是會不會走向不良   就值得觀察

前一陣子青鳥書店因為退書攪起一陣烏煙瘴氣

臉友寬哥對這件事有系列的追蹤

比鄉土劇還精彩

有興趣的人可以在臉書上搜尋「余永寬」:

「剛剛張鐵志發新聲明(青鳥)一小時後刪除了我所有留言,拒絕對話思辨。一頁文化就是張鐵志的雜誌公司,他先向政府取得標案,出報告內容給政府結案之後,再將其內容(大部分)變形成那本雜誌的篇幅(有標註是政府標案內容引用嗎?)(其他文學雜誌和聯合報等都有標明廣編好不好)然後再將雜誌賣給你,或轉變成活動,一隻魚賣多人多次,釣竿要政府先買給他。那本雜誌也算是一個標案總集合成果發表吧?要求讀者支持,訂閲買雜誌,這個時代經營雜誌社標案內容非常辛苦,全是靠自己努力的用心編輯。」

以及

轉貼分享自 吳牧青 評論:
《VERSE》雜誌從事文化內容生產,發刊兩年半定調為「Culture Matters! 文化是重要的」,吸引不少平常並不深入文化動態、但希望購買個文化品牌的中產白領;然而,它在近半年的製作地租,卻是來自於C-LAB委外餐飲空間的退讓。這種「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地租生產重分配模式,我想,我們真正覺得「Culture Matters」的並不是單純因為被得標廠商套利賺到,而是公共資源經過審核後讓渡了公眾或場地創作端可以使用的空間,因而產生絕對性的私有化。

  吸引不少平常並不深入文化動態、但希望購買個文化品牌的中產白領 不就跟 la listo 的以高質感雜誌吸引高質感族群,進而吸引想跟這族群對話的品牌合作,以及針對該族群推出產品與服務。 同一個意思嗎?

我真的希望la listo開出一條活路

而不是像青鳥在文化的名聲上拉糞

還要把鳥糞吹成高端奶油

還真的騙到很多人伸出舌頭舔食

>

高端人士就喜歡用外文

以前是英文

現在連我都懂七八分英文

英文就降格了

但是他們也不想用西班牙文 ,因為中南美洲壞了高端的格調, 所以一定要用法文 才能在土包子之間壘出一道牆

中文可以溝通的 不來個「Culture Matters」就不舒服

雜誌名可以中文的 偏偏來個反骨的VERSE、la listo

你也可以想像和這些人打交道

就是一堆的Charlotte.Olivia.Isabella.William.Henry

端著紅酒杯每句話都要句夾著一個英文單字(因為整句英文還說不上來)

話題主要是取笑某個人老土

而那個老土寫了幾本二十年都還在書架上流通的書

看樣子還能流通幾世紀

然後又離題了

下次再回來談“圈外編輯”

台長: ⊙﹏⊙
人氣(8,558) | 回應(0)|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心得報告 |
此分類下一篇:圈外編輯。。讀書心得
此分類上一篇:掉進黃海也洗不清。。中國的電影海報第一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