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8-15 10:20:33| 人氣3,4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朱仙鎮...岳飛的回頭地

大陸的速寫

不在身邊

沒有速寫而發文
老實說還不怎麼習慣
像甚麼地方偷工減料了

有很多人會問"拍了照.回家再畫.是不是匆忙旅程的應變?"
是應付
如果沒辦法停下來畫兩筆.兩三分鐘
你的旅行是亂翻書
是沒目的的拿遙控器轉台又轉台
回家畫照片流失的不只是當場的氣流.溫度.人的騷嚷
還有一種揮灑的氣度

畫照片是拘謹的
"除非死了,請親自到畫室來,如果要我畫像"
日理萬機的權貴想偷懶耍大牌
人不到
他就不畫
此畫家可以說他臭屁
其實是對自己的工作的誠實

接下來
看圖說故事
.....



朱仙鎮是岳飛被12金牌狂摳回去的地方
離北宋(已被金兵亡)的首都開封
很近
像我這樣悠閒懶散地騎腳踏車
早上十點出發
中午一點多就看到了朱仙鎮
又是一尊油頭粉面的雕像打頭陣
大陸的這種雕像雕工很好 .賣相很好
但是不誠懇得毫不掩飾
兩岸交流之後
台灣也弄了一大堆大陸媽祖像
風格就遠遠相異於竹南後厝龍鳳宮

旗子也很可怕
配色
電腦字體
向量線條

這個地方沒速寫
正好反映我急著逃離的心情








朱仙鎮的岳飛廟
大陸的廟讓台灣人難以忍受的地方是收門票
這天是岳飛生日
所以僥倖不收門票
廟埕跪了銅人
阿Q的子民可乎他們巴掌
k他們的頭
還有準備鞭子供你逞威
這裡還算溫和
杭州還可以在銅像吐痰和尿尿
在廁所並不好找的市區
很有保健和心理治療之效

歷史是很多面向的
岳飛會被招回
不是單純的秦檜收賄通敵
可能還有其他原因

好吧
就算岳飛真的收復開封
南宋就贏了嗎?
南宋真的打敗金
老百姓就很幸福?


這五個銅像
經地方新聞的報導
其實還挺有意思的
充滿了幽暗的幽默感


“五奸跪忠”http://roll.sohu.com/20130731/n382988634.shtml

  岳飞死后,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岳飞庙。

  而武昌岳王庙和杭州岳飞庙,河南汤阴、朱仙镇岳飞庙称为全国四大岳庙。武昌岳王庙于咸丰初毁于兵乱,1938年被炸毁。

  杭州岳庙中,跪着秦桧、王氏、张俊和万俟卨四个铁人,跪像背后的楹联上写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当时,身为南宋宰相的秦桧,为了投降卖国,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同时遇害的还有岳飞的长子岳云、爱将张宪。秦桧的妻子王氏,甘愿充当秦桧的帮凶。时任大理寺正卿的万俟卨,与秦桧沆瀣一气。枢密使张俊,为了巩固自己地位,也与秦桧狼狈为奸。

  最早铸铁人下跪于岳飞的,是明正德八年的都指挥李隆。当时只铸了秦桧、王氏和万俟卨三人跪于杭州岳飞墓前,不久就被人义愤击碎。明万历时,按察副使范涞重铸铁人像时又增加了张俊。

  而在开封朱仙镇岳飞庙,又加上了罗汝楫。这五具铁像,被称为“五奸跪忠”。

  朱仙镇岳飞庙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东方今报记者,罗汝揖虽是朝廷的谏臣,却追随秦桧,诬奏岳飞居心不可测,也是一个奸佞小人。

  据说,罗汝揖儿子罗愿,官任鄂州长官,政绩颇佳,但因其父缘故,一直不敢进岳飞庙。一天,他自己想想政绩不错,便前往鄂州岳飞庙,不料刚刚拜下,便猝死在岳飞像前。

  铁像上的五人,袒胸露腹,蓬头垢面,反绑双手,面向岳飞塑像而跪。即使这样,人们还不解气,又在铁像前放了三把铁鞭,好让后人鞭挞奸臣,一出心中恶气。

  纪念

  朱仙镇岳飞庙建成后,每逢岳飞的诞辰和忌日,当地都要举行官祭,庙内人山人海,烟火四溢,丝竹盈耳。

  当地群众王金良告诉东方今报记者,他听老辈人讲,以前岳飞庙会有“火烧秦桧”活动,就是用柴烤秦桧塑像,噼啪作响,众人狂呼,有人用火烤食面饼,意可祛灾。后来演变成庙会之日,戏班唱《火烧秦桧》之戏,赴会群众将预先扎好的秦桧草人点燃欢呼。

  进入清后期,随着朱仙镇的衰落,庙会逐渐走向了衰落,“火烧秦桧”活动也慢慢没有了。

















王元伯先生紀念亭
本來以為紀念故人
看了碑文不禁笑出氣來
王元生是本地人
隨著老蔣退到台灣
成家立業
家態小康
剛開放探親的時候王先生回來幾次
捐款蓋了這個涼亭
驚動了地方官刻碑紀念
今天看起來就很有意思
台灣已經要被"讓利"了
當年台灣人回鄉被夾道歡迎的盛況
很難想像





朱仙鎮有名的還有木刻年畫
全手工的"套色"版畫
有別於其他年畫
部分是人工"著色"的
老店的工具漫著一種歲月感
部分是文革時期藏得好
沒被燒掉
部分是新刻的板
講到文革   師傅就咬切齒
"因為被打入四舊.黑五類...."
開了這個頭
就斷了
師傅沒說下去





上墨工具
像一支大毛筆


黑版印在宣紙上






岳飛廟的廁所
值得給個讚...外觀              







記電話的手冊剛好有幾張速寫(15x10cm)
剛好有畫這區








黃河的汽艇
癟在岸邊
沒有遊客







開封的人力三輪車
實際上很俗艷
朱仙鎮也沿用









朱仙鎮









http://big5.china.com/gate/big5/military.china.com/history4/62/20130524/17851714.html



朱仙鎮大敗十萬金軍並非史實 岳飛北伐戰果有限(1)

2013-05-24 07:50:15 中華網論壇 【  

    1142年初的隆冬季節,宋將岳飛遇害於風波亭。這一悲劇使他本人成為漢民族主義的高度象徵之一,在身後贏得了僅次於關羽的戰神般的地位,並塑造了牢不可破的忠奸對立鬥爭的神話。這給很多人一種感覺:假如當初朝廷公正,這樣的悲劇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不過事實也許恰恰相反,岳飛之死之所以成為悲劇,乃是因為它不可避免。

    南宋初年的軍事形勢

    幾乎所有岳飛的故事都暗示了一種可能性:假如不是奸臣當道,岳飛冤死,本來宋軍是可以收復中原的。這也是後人懷念、推崇岳飛的一個最重要的根本性假設。其中最著名的傳說就是岳家軍在朱仙鎮大捷後,迫於十二道金牌而放棄經營中原。

    鄧廣銘早已證明:朱仙鎮以五百騎兵敗金軍十萬、十二道金牌等均非史實,而是岳飛之孫岳珂虛構出來的。岳飛的故事在流傳的過程中,實際上夾雜進了很多漢族人因憤懣而未能滿足的願望。

    但歷史事實往往更嚴酷。1140年岳家軍北伐的確取得了一些勝利,並罕見地在平原上以騎兵對陣決戰的態勢擊敗金軍,不過戰果其實頗為有限:如潁昌之戰金軍參戰有3萬騎兵和10萬步兵,而宋軍的戰果是殺敵5000,俘虜2000多,繳獲馬匹3000多匹;郾城之戰宋軍對陣金軍萬騎兵,戰果僅奪得戰馬200多匹;小商河之戰殺敵2000多。以上還是宋朝方面的記錄,當時國史大抵誇勝諱敗,不可盡信,但即使完全信任宋方記錄,看起來金兵的損失也遠未達到喪失反撲能力的程度。

    而更困難的在於收復失地後能否長期堅守。中原地勢平坦開闊,最能發揮騎兵優勢,而不利於步兵守衛。宋軍幾乎90%都是步兵,這在冷兵器時代與騎兵對壘是一個難以克服的弱點之一。所以李綱才說:“自古中興之主,起于西北,則足以據中原而有東南;起于東南,則不能以復中原而有西北,蓋天下精兵健馬皆在西北。”當時宋軍約近20萬人,而其中大部分戰鬥力遠不及岳家軍,要靠這支軍隊在野戰中徹底擊敗金軍並堅守住收復的失地,其難度是可以想像的。

    即使是在嚴肅的歷史著作中,岳飛的悲劇長期以來也被描繪成南宋政局主戰和投降兩條路線鬥爭的結果,而忠奸是毫不含糊的價值對立,沒有選擇的餘地。這建立於一個假設上:抵抗到底,必定獲勝。

    然而歷史上的困境往往在於:有時使盡全力也不能取勝,那麼該怎麼辦?勢弱的一方,通常選擇很少。歷代詬病宋高宗急於求和,與秦檜共為陰謀,儘管他的做法有可爭議的地方,但作為一個皇帝,他首先考慮的是趙氏王朝能一直維持不墜。南宋初年基本被動挨打,岳飛北伐的短暫突擊式的勝利,在高宗看來乃是為數不多的可與金人討價還價的籌碼,因此北伐是手段而非目的。

    被低估的宋高宗

    長期以來,宋高宗是一個在歷史上得到頗多劣評的皇帝,原因之一是他對待岳飛一事極不得人心。憤激者痛斥他喪心病狂地執行投降路線,其原因是他貪生怕死、又貪戀皇位,不想迎被俘的二帝南歸,甚至暗示他受驚嚇不育,導致精神不健全。

    這些指責在我看來很靠不住:

    一、紹興七年(1137年)正月,金朝已向南宋通報宋徽宗死耗,而五年後才殺岳飛,因此不存在宋高宗擔心徽宗南返奪位的問題;欽宗也未必能動搖他當時的地位。

    二、他已經是皇帝,何來賣國投降動機?

    三、如果他一味執行投降路線,那麼岳飛一死,按說最大的障礙已去,金軍為何也無大舉進攻?

    北宋滅亡時,康王趙構受欽宗蠟丸密信,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星夜馳援。但他本人不久也被金兵俘虜,但伺機逃脫。之後戰亂中宋軍一路潰敗,趙構飽受追兵驚嚇,這一點也常被用以論證他的怯懦無能的性格缺陷。

    然而宋徽宗31個兒子中,他是唯一的倖存者。賈志揚《天潢貴胄》中評說:“宋朝之得以復興,要歸功於趙構的逃跑。”當時如果他沒有逃跑,而是在北方戰死,那麼可能會出現一個更糟糕的局面:女真人不是在17世紀,而是12世紀就征服中國了。

    事實上在南宋,當時已經出現了不少冒牌宗室問題,如果沒有一個關鍵的純正血統的皇子形成一個政治中心,當時的南宋是很可能會崩潰的。從當時危亂的局勢來判斷,宋高宗有能力與金維持一個不勝不敗的分立局面,已經是一項極為艱巨的政治任務,而不必因為失地未收復就輕易對他加以激烈的指責。單就當時的政治任務而言,我認為宋高宗是一個遭到低估的政治家。

    祖宗之法與岳飛之死

    宋承唐末五代之亂,趙宋對驕兵悍將極為戒備。自建國始,直接領兵將帥不得參與軍政大計,以防止他們利用機會發動政變;而主管軍政大計的文官,雖有權調動軍隊,制定戰略決策,卻又無一兵一卒。1071年—1073年,王韶對西夏作戰,王安石力排眾議,付以王韶相機處理前線軍務的全權,決不遙制。取勝後,神宗也對王安石極為嘉獎,但對王韶隨即一再提出的向西夏本土進軍的建議,卻一直不予採納。從這些事例可以看出趙宋一貫的猜忌武將傳統,王安石進軍西夏本土與岳飛收復中原的建議,在皇帝看來都是臣下撈取政治資本的手段。宋仁宗時狄青功高,但仍遭貶黜,他問宰相文彥博外放原因,文答:“無他,朝廷疑爾。”(《野老記聞》)

宋廷在對武將壓制的同時,又一向加以優渥待遇。正一品宰相料錢每月300貫,從二品的節度使卻有400貫;節度使的公用錢更驚人,每月3000貫至1萬貫,而岳飛建節兩鎮,月薪至少萬貫無疑。自高宗南渡,財政拮據,官員的俸祿只支1/3—2/3,“唯統兵官依舊全支”。這無疑也激發了岳飛效忠的決心。

    高薪養兵的用意,在於使之樂於享受,而無政治野心。《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載秦將王翦伐楚,出兵前再三向秦始皇要求賞賜大批良田美宅。有人不齒,王翦卻說:秦王慣常猜疑,如今將秦國所有大軍全交給了我,我不這樣做,難道讓秦王對我起疑嗎?

    岳飛沒有老將王翦那樣洞察世故。我們後人在看待岳飛故事時,遭遇到一個強有力因素的影響:我們已經知道岳飛是個赤誠的愛國者。宋高宗和我們不同,他按照自己的邏輯,難以判斷岳飛是忠臣還是野心家。岳飛接近士大夫,又清廉自好,頗得軍心,能答出“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命,天下當太平”這樣的話,顯示出他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物,而雄心與野心常常是一回事。在宋高宗難以確認岳飛是否忠誠的情形下,他寧可錯殺。

    岳飛的悲劇在於:他身居高位,但性格剛正清廉,對政治簡直毫無頭腦。他忠誠正直的一面曾使他成為高宗最欣賞的將領(南宋初年,岳飛是提升最快的大將),岳家軍番號正式改為神武后軍時,高宗親筆題寫“精忠岳飛”戰旗,賜白銀2000兩犒賞,以籠絡其心。後來岳飛眼看收復失地無望,表現得極為憤恨,稱病3個月,不肯復職,遭到李若虛嚴厲責備:“是欲反耶?……若堅執不從,朝廷豈不疑宣撫?”岳飛顯然並未意識到自己這番舉動已遭朝廷疑忌,1137年秋又上書建議立皇儲,遭高宗訓斥,下朝後面如土色;1138年,再提增兵,反對議和,這更觸犯高宗忌諱。

    岳飛不知政治顧忌,以為自己問心無愧,直言進諫,即使在當時朱熹看來,卻是“驕橫”了。岳飛在獄中聽一個獄子說:“君臣不可疑,疑則為亂。故君疑臣則誅,臣疑君則反。”不禁悲憤難當,然而只有大書“天日昭昭”四字,實至死未知這一猜疑也與自己平素沒有心機和政治覺悟有關。(本文摘自《追尋歷史的真相》,作者:維舟)    





台長: ⊙﹏⊙
人氣(3,496)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大陸 |
此分類下一篇:在西安的一個寒冷的早晨
此分類上一篇:去了大陸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