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12 12:41:50| 人氣1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聽聽葛洛夫的高見 看看馬英九的騙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國經濟大受金融海嘯衝擊,失業率攀升到十%以上,雖然還不能與一九二九年大蕭條時的二十五%相提並論,卻已讓美國有識之士深感憂心,英特爾(INTEL)創辦人、前執行長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就是其中的一位。葛洛夫日前在《彭博商業周刊》指出,當前美國公司的發展策略只重視創新研發,卻將製造部分大量外包到新興國家,因此缺乏規模提升過程,無法替美國社會創造就業機會。他認為,美國需要一套以就業為核心的經濟理論,需要一個以就業為核心的政治領導者,指導我們的計畫與行動。他甚至主張,政府應向外包的勞工產品徵收特別稅,專款專用,設置「美國規模提升銀行」,為那些提升美國製造規模的業者提供專款。

平心而論,近百年來美國穩居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地位,這是人類社會史無前例的成就。近十年來,雖遭逢科技泡沫、反恐戰爭與次貸風暴衝擊,但據世界銀行統計,美國去年國內生產毛額(GDP) 仍以十四兆美元排名世界第一,幾乎是第二名日本五兆美元的三倍,也佔全世界整體GDP二成以上,國力甚為可觀。由於「存在就是真理」,所謂將製造部分外包至新興國家,大幅降低成本,而將創新研發留在國內,提升高附加價值的主張,打著全球化的旗幟,成為美國社會的主流聲音,任何人若是加以挑戰,勢必被貼上保護主義、本土主義、違反國際分工的標籤,成為背負污名的保守派。

換言之,美國此際固然遭逢一九二九年大蕭條以來最嚴峻的經濟困境,但美國企業所創造的價值,仍為其他國家所不及,此一現象大大強化製造外包主張的正當性。論者甚至以鴻海富士康員工連環跳為例,指出美國蘋果每僱用一名員工、中國就有十名員工負責組裝,而且利潤絕大部分歸於蘋果,鴻海富士康只能賺取微薄利潤,充分印證了外包策略的正確性。故而,此刻任何人要跳出來質疑美國企業外包海外策略,要求增聘國內員工,似乎顯得不識時務,既屬思想落伍,更是政治不正確的傾向,必須具有高道德勇氣。

然而,美國有識之士仍在財政雙赤字,尤其在失業人口未能下降的現象中,看到了美國經濟的內在危機。葛洛夫指出,今天美國電腦製造業僱用十六萬員工,比一九七五年第一部個人電腦組裝時僱用員工數還少,而相對的,在亞洲從事電腦製造業的工人、工程師與經理約一百五十萬人。美國科技業國內與國外代工員工的比例,約為十比一,讓某些人沾沾自喜美國企業全球營運的成功,賺走了利潤大餅的最大塊,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布蘭德(Alan S. Blinder)即以電視機為例,盛讚「電視機不過是一種商品,它們的生產移往海外工資低得多的地方。到今天,美國境內製造的電視機數目為零,這是美國的挫敗嗎?不,這是美國的勝利。」但是葛洛夫語重心長地指出,「如果我們的社會,除了一些領高薪、做高附加價值的人以外,只有大群的失業人口,這社會又是什麼社會?」

美國是科技先進、高國民所得、資本主義最發達、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擁有實施企業外包、利用其他工資便宜國家作為生產基地的最佳條件,卻依然嘗到大量勞工失業的苦果,在美國企業外包已成趨勢下,未來美國藍領,甚至服務業勞工,將逐漸失去他們的工作。反觀台灣,原本就缺乏研發創新與品牌,產業重心在組裝代工,卻仍發生一九八○年代傳統製造業與九○年代科技業兩波企業外移,將生產基地遷往中國後,造成產業空洞化,嘗到了近二十年經濟在原地打轉的惡果,歷經李登輝時代「戒急用忍」與陳水扁時代「有效管理」,仍無法擺脫中國的磁吸,如今馬英九執政,不記取教訓,反而變本加厲,一切以中國為師、為解藥,只會不斷向中國開放,實施三通、直航、觀光,甚至簽下ECFA賣身契,企圖引進中資、中國勞工、中國商品,讓台灣全面淪陷。

對於陷在高失業率,卻毫無振興產業措施,只會以依賴中國作為解決方案,執意簽署ECFA,意圖將台灣全部綁在中國的馬政府,葛洛夫提出以就業為核心的經濟理論,就像一面照妖鏡,讓馬政府吹噓ECFA可以救台灣經濟的騙局露出了馬腳。相信葛洛夫若生在台灣,也會站出來反對馬政府向中國傾斜政策,為台灣勞工請命。

台長: Column
人氣(16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理財經(精) |
此分類下一篇:投資最怕一頭熱
此分類上一篇:學者:ECFA英文版本 將戳破馬政府謊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