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5-09 23:20:10| 人氣76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 齣'' 對兩岸互動的不安全感 是一切的根源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李淳專欄:對兩岸互動的不安全感 是一切的根源

李淳專欄:對兩岸互動的不安全感 是一切的根源

從反服貿到反自由經濟示範區,「反」字當道的背後其實反應了民眾對兩岸互動的不安全感。(318學運資料照,余志偉攝)

從反服貿到反自由經濟示範區,台灣的經貿自由化政策最近受到了空前無比的挑戰與質疑,現在連是否應該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都變成網路懶人包反對的標題。雖然從經濟部到專家學者,都大聲疾呼,這樣下去會無路可走,但社會觀感及輿論似乎聽不進去,彷彿神風特工隊一般,繼續反下去。

 

「反」字當頭,成為全民運動,絕非單純極端意見作祟可以解釋,而有更深層的意義。找出原因,治本兼治標,而不是重複強調自由化的利益,可能才是正解。

 

任何反政府運動的背後,必然有政治動機,但台灣目前從反服貿、反示範區到反TPP的情勢,似乎已經超過傳統藍綠對抗的層次。順藤摸瓜,整件事的根源,還是來自台灣人民對兩岸關係的不安全感及不確定性。因為中國日益壯大,經濟侵略的能力不斷升級,所以大家擔心服貿會不會是一張中國伸出政治魔爪的「免排隊貴賓卡」。也基於同一個理由,所以必須反對示範區,才能阻絕開放中國農產品入境。更因為政府說沒有服貿及貨貿協議,就沒有TPP,所以幹脆釜底抽薪,TPP不要也罷。

 

凡事都有成本及代價;雖然沒有服貿,沒有示範區,是否真的就能阻絕中國的政治企圖?沒有TPP,我們是否還能維持在全球、在亞太的經濟地位?更重要的是,在台灣經濟地位弱化的情況下,我們面對中國的籌碼可能更少。這些都是不選此路的成本與風險。不過以現在的氛圍,這些政治經濟的思考,都會變成威脅論,毫無意義。更有效而且必須做的,反而是消除社會對兩岸關係的不安全感。

 

社會對兩岸的不安全感,與其說是擔心來自中國的產業競爭,不如說是憂慮經濟整合是否為政治整合鋪路。目前看來馬政府並無意(也沒有條件)推動兩岸政治整合,但不知為何,卻一直無法有效的消除大家的戒心,甚至從未直接對此隱憂有具體充分的反駁說明,反而因為推動服貿過程中的種種急促不當的手段,彷彿坐實了外界的質疑。

 

這種對政府的不信任感,更會影響到服貿及示範區本身的合適性問題,因為即便現行法令及服貿協議中,已經有很多審查、取締及停止協議執行的「安全閥」機制,也有受衝擊時的因應救濟辦法,來消除、控管服貿協議的潛在風險,但大家不信任政府有能力來適時、有效的利用這些機制,使得這些機制變成只是單純的條文,無法化為防衛的武器。

 

所以馬政府的當務之急,不是不斷重複服貿或示範區「利大於弊」的說明,而是要重建社會對其兩岸政策的信心。嚴格來說,馬總統的兩岸政策未曾改變,就是「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政策。不過三不政策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民意,馬習是否要見面、兩岸是否會簽政治協議,才是大家觀察的指標。除此之外,政府可能必須在兩岸協商框架下,重新取回主動權及議題設定權,例如對於台灣加入區域整合的議題上,中國開出的「先兩岸、再區域」的條件,我方即便不表示反對,但也應該提出我們的立場對案(例如兩岸及區域同步)。

 

又如還在談判中的兩岸貨品貿易及爭端解決協議,雖然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尚未完成立法,不過我方適度公開談判策略,並列出底線目標區,甚至表現出不惜以破局來換取新局的準備,也是重建信心,讓大家覺得政府是跟人民站在同一邊,而不是跟對方站在同一邊的方式。

 

於此同時,社會對兩岸互動的信心重建,只有政府本身的改變可能還不夠,更應該爭取美國及中國二大強權的態度調整。兩岸的和平發展,對於美國乃至於亞太區域的正面利益,毋庸置疑,因此美國也需要體認到,其適度的發言力挺,甚至對台灣加入TPP的表態,都有助於消除台灣對兩岸互動的不安全感,進而打破目前全面反對的僵局,避免兩岸關係倒退。至於中國本身,可能也需要思考堅持「先兩岸、再區域」的立場,對於兩岸關係向前走的影響。

 

台灣歷經多次開放的洗禮,產業競爭力有目共睹。這次反服貿所引發的反自由化浪潮,很可能只是假議題,政府能否對症下藥,不要再用喃喃自語陣法猛打稻草人,將是台灣突圍再生的關鍵。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WTO中心副執行長



全文網址: 李淳專欄:對兩岸互動的不安全感 是一切的根源-風傳媒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review/detail/78a8fb59-d510-11e3-9580-ef2804cba5a1/?uuid=78a8fb59-d510-11e3-9580-ef2804cba5a1#ixzz31ERMZk6n 
Powered By StormMediaGroup.com 

 

(中央社記者邱俊欽桃園機場9日電)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搭機返國,他表示,此行提出希望中共當局能多了解台灣民眾的台灣意識,並且在同理心下溝通問題。

結束中國大陸訪問的宋楚瑜一行人,下午搭乘中華航空公司班機返國,他表示,此行與中國大陸領導人與多個對台單位溝通,同時也提出「多認識」、「多體諒」台灣的情形。

宋楚瑜在桃園機場舉行記者會表示,此行向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希望中共當局能多了解台灣民眾的台灣意識,但台灣意識並不等同台獨,因為它有形成背景與條件,大陸應該予以尊重,同時也希望體諒兩岸在政治制度上的差異,尊重自主公民的意識。

宋楚瑜也希望藉由兩岸互動,促進更多彼此了解,相信對安定兩岸關係有正面的助益,這次訪問絕不是為親民黨,而是為表達台灣鄉親的聲音,希望兩岸相互體諒,在將心比心下溝通問題。

宋楚瑜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他僅以「台灣目前的狀況」字眼來說明最近台灣的情形,並未使用「太陽花」或「黑箱」等字眼。

他說,習近平也明確表達重視台灣基層、弱勢的關懷與聲音,不會改變。

宋楚瑜說,他將習近平的談話濃縮成4點,包括推動兩岸和平政策不改、促進兩岸交流的雙贏措施不變、關懷台灣同胞的真誠熱情不減,反對台獨的立場與意志不會動搖。1030509

 

待  續

出關播種!黃國昌、帆廷攜手組「島國前進」

字體

太陽花學運落幕,3位「戰神」級人物,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黃國昌(右)、林飛帆(中)和陳為廷(左)將延續這股力量,結合其他菁英組成「島國前進」新團體。(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2014-05-17  08:38

〔本報訊〕太陽花學運在台灣各地散播「自己國家自己救」的民主種子,學運期間最受人矚目的3位「戰神」級人物,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黃國昌、林飛帆和陳為廷將延續這股力量,結合其他菁英組成「島國前進」新團體,期待藉由這次運動凝聚而成的能量,繼續推動下一波的運動進程。

  • 反服貿學生佔領國會滿一週時,學生代表林飛帆(右起)、陳為廷、中研院副研究員黃國昌與律師賴中強一同召開記者會。(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反服貿學生佔領國會滿一週時,學生代表林飛帆(右起)、陳為廷、中研院副研究員黃國昌與律師賴中強一同召開記者會。(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風傳媒報導,陳為廷昨天說,將於明日召開記者會說明新團體的路線和主張,以及與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民主鬥陣、民主黑潮等既有公民團體間的差異,另外,也將說明這些團間分進合擊的關係為何。

陳為廷透露,「島國前進」成員學生和一般公民都有,約是一半一半;至於未來是否可能參政、變成新政團?陳說,目前沒有這個打算,但這個構想,大家從立法院議場撤出之後持續討論。

「我們是要落實佔領立法院時所累積的,大家對於世代正義、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台灣民主憲政的反省。」「希望可以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去擴大議題討論與凝聚人民力量,並加強與草根組織的連結。」


台灣向前行的力量

太陽花學運塑造台灣公民參與政治新典範,但在學運衝撞既有體制的過程裡,還是引來舊秩序與新典範的對峙與辯證。不可否認過去一個半月來,台灣的民心躁動,政治上既有的藍綠對立依舊無解,街頭對抗更使警民關係緊繃,就連網路世界都顯出殺伐之氣。很多人幾乎忘了,原本引導台灣往前走的力量是什麼。

善心化解衝突對立

昨天,《蘋果日報》的即時新聞刊載一則新聞,新北市永和區一名98歲老翁,推著滿是回收物的手推車欲穿越馬路,一旁指揮交通的警員上前阻止,才發現老翁視力不佳,於是連忙放下手頭工作,護送老翁過街。 
一名路過的朱姓老師看見此舉深受感動,她駐足下來觀察,發現警員連續好幾天都在路口協助行動不便的行人,於是寫信給警員所屬的永和分局,盼能表彰這名默默行善的警員。 
另則新聞是與一群「正義網友」有關,他們在網路上得知一名孩子被前夫帶走的「苦媽」每天以淚洗面,內心相當不忍,於是集資出錢又出力,除了幫忙募集律師費外,還陪著「苦媽」找孩子,陪唱孩子常聽的兒歌安慰「苦媽」,要讓孩子在母親節前回來和「苦媽」團聚。網友的熱心急切,同樣讓人溫馨滿懷。 
政府做得不夠好,所以很多人上街抗議表達意見,這往往是台灣往上提升的助力。但無論你站在衝撞的哪一邊,別忘記我們是一起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有彼此共同珍視的價值。許多站在群眾對立面的警員,當他們卸下鎮暴裝在路口指揮交通時,可能就是這名護送老翁的愛心交警;同樣地,那群被國家視為「煽惑群眾」的暴民,常只是基於愛這片土地的急切心情,表達他們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與這群熱心的「正義網友」沒兩樣。 

「正向能量」是關鍵

我們也想起大陸作家韓寒兩年前首次遊歷過台灣後寫下的文字:「我們(中國)的世博會和奧運會他們(台灣)永遠辦不起,但走在台灣的街頭,面對著那些計程車司機、速食店老闆、路人們,我卻一點自豪感都沒有。我們所擁有的他們都擁有過,我們所炫耀的他們的納稅人不會答應,我們所失去的他們都留下了,我們所缺少的,才是最能讓人感到自豪的。」
這是台灣最重要的正向能量,也是台灣繼續往前走的關鍵動力。

 



台長: Aher

(悄悄話)
2014-06-08 19:16:0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